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框瞬变电磁法(TEM)的勘探深度作者:admin 来源:本站 发表时间:2009-12-25 8:39:42 点击:1493陈易玖(广东省地质勘查局)摘 要 T EM 实际工作往往遵循极限探深的理论 ,采用要探多深就用多大回线边框的做法 ,限制了 T EM 应用的发展 。本文先通过几个实例说明小框 T EM 可以实现较大的勘查深度 ,然后着重从 理论上论证之 ,并探讨了影响极限探深的有关问题 。文章最后介绍了小框 T EM 工作方法技术 ,供 勘查者参考 。关键词 小框 T EM 极限探深 展开法 Nano 直接展开法中图分类号 P3186 + 3作者简介 陈易玖 ,男 ,1947 年生 , 高级工程师 ( 教授级) 。1970 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物探系 。 长期从事物探工作 。通讯地址 :广州市东风东路 739 号 ,广东省地勘局 。邮政编码 : 510080 。0 引言在瞬变电磁法 ( T EM) 勘查中 ,小框发射较大框 发射的优势在于便于施工 、增强分辨率和提高抗干 扰能力 。根据传统的认识 ,要探多深 ,一般就用多大 回线边框 。广东省地质勘查局等单位近年在找矿与岩土勘察实践中 , 初步体会到 T EM 法事实上可以 实现比原认为的勘探深度要大。适当缩小回线的边 框尺寸 ,仍然可以满足一定深度的勘查要求 。1 极限勘探深度的传统理论与实践的冲突 传统勘探深度的理论研究多以简单的导电球体为例 ,考虑半空间导电介质的地质噪声和随机干扰 噪声 ,通过设定信噪比和简化条件 ,得出极限勘探深 度 。设中心回线或重叠回线边长为 b , 相同面积的 圆回线半径为 R , 导电球体半径为 a , 极限探深 ( 球 心) 为 d ,导电球体与围岩电阻率分别为球、围 , 则 有 :d = 0 . 9a (围/球) 1/ 4那么 ,信噪比最佳时 b = 1 . 1d (中心回线)b = 0 . 7d (重叠回线)这就是说 ,极限探深与回线边长大体相当 ,此与勘查实践有较大“出入”,现举 3 个例子说明 。(1) 罗定市新榕 ( 铁) 锰矿 T EM 普查 ( 国产仪 器) ,采用 35 m 边长的重叠回线扫面 3 . 45 km2 ,1 号 主矿的 T EM 异常在 7 线受 F9 断层影响 , 向北偏移 ,按上述物探理论的探深原则 ,推测矿体埋深 70m (该矿为板状体 , 所 以 用 2 倍 边 框 大 小 估 算) 。Z K701 普查钻孔仍按矿体原走向布设而落空 ,后按 T EM 异常布设 Z K702 钻孔 , 在 130 多米见到十余 米矿体。工程查证表明 ,勘探深度达边框长度的 4 倍 。(2) 高明市长坑大型卡林型金矿区主矿体 4 线 剖面 T EM 试验 ( GD P - 32 仪器) ,采用重叠回线装置 ,发射边框长 20 、40 、60 m 三种 。该矿产于砂岩与 灰岩界面的硅化破碎带中 ,上部为金 ,下部为银 。金 主矿体呈大透镜状 ,中部厚 37 m ,埋深 100150 m 。 金矿延深部位为银矿 ,两层似层状 ,第一层厚 7 m , 中心埋深 180 m ; 第二层厚 8 m , 中心埋深 205 m 。 对比表明 ,40 m 边框的 T EM 数据作的电阻率反演结果 ,与金矿 、银矿矿体形态较相似 ,重叠回线对大 透镜状金矿体勘探深度达边框长度的 3 . 7 倍 ,对厚 层状银矿体 (包括黄铁矿化硅化破碎带) 勘探深度达 边框长度的 5 倍 。(3) 周安昌研究员在广东清远北江桥梁工程进行 Nano T EM 勘查 , 目的是查明江底岩溶分布 , 采 用边框为 20 m 的中心回线 ( GD P - 32 仪器) ,经已 知 2 - 2剖面 Z K6 号钻孔 (孔深 67 . 9 m) 对比 ,在江边岸上第四系达 30 m 覆盖条件下 ,基岩面下数米处 及钻孔下部均发现与钻探结果相符的小岩溶 ,说明在低阻屏蔽下 ,勘探深度仍分别达边框长度的 1 . 7倍和 3 倍 。2 导电球体极限探深理论的初步探讨2 . 1 导电球体的极限探深公式导电球体 、半空间 、瞬时噪声 、导电覆盖层的T EM 电压效应球 、地 、瞬 、覆 的表达式如下 :球 = 0 . 12Ia3 R4 t - 1(t ) ( d2 + R2 ) - 3 (1) 地 = 0 . 055/ 21/ 2 IR4围 - 3/ 2 t - 5/ 2 (2) 噪 =R2 (3) 覆 = 0 . 1884IR4 h覆3覆 - 3 t - 4 (4) 式中 :(t ) = 25t exp ( ( - k) 2t )=球/ (a2 )求和 , K = 1 至无穷大的整数 。由于 K 2 , e - 4是个很小的数 (可略) ,所以 K = 1 即可 。为空气导磁率 ,t 为延时时间, 为瞬时噪声 , I 为发射电流 ,h覆 、覆分别为导电覆盖层厚度、电阻率。2 . 1 . 1 传统方法求极限探深公式(1) 半空间地质噪声求极限探深 , 取(t ) = 1 (极大) , t = 0 . 1 ,信噪比为 2 ( 本文设定) 的条件下 ,得 :d = (0 . 4a2围1/ 2球 - 1/ 2 - R2 ) 1/ 2 (5) (2) 瞬时噪声求极限探深 ,取瞬时噪声为 50 nV/m2 (本文设定值 ,是传统公式瞬时噪声的 100 倍 ,所以公式 (6) 的系数与传统不同) , R/ d = 0 . 707 ,信噪 比为 3 ,其它条件同 (1) ,得 :d = 32 . 4 (a I 球) 1/ 4 (6)(3) 导电覆盖层噪声求极限探深 , 条件同 ( 1 ) ,得 :d = 0 . 508 a3/ 2覆1/ 2球 - 1/ 2 h覆 - 1/ 2 (7)2 . 1 . 2 直接展开法求极限探深公式考察 (1) 式 , (t ) 为极大 ,t 3/ 2(t ) 不一定极大 , 而且实际勘查一般不会在t = 0 . 1 的时间上 ,因此有必要将 (1) 式直接展开 ,求不同时间的极限探深 ,本文将此计算方法称为“直接展开法”。为便于计 算 ,t 单位已化为s 。(1)半空间地质噪声求极限探深 (信噪比为 2) d = (3 . 1a1/ 3围1/ 2球1/ 3 t 5/ 6 exp ( - 2 . 61球 t / a2 )- R2 ) 1/ 2 (8)(2) 瞬时噪声求极限探深 (信噪比 = 3 ,瞬时噪声= 50 nV/ m2 ) d = ( a I R3/ 2球1/ 3- 1/ 3 exp ( - 2 . 61球 t / a2 ) - R2 ) 1/ 2 (9)(3) 导电覆盖层噪声求极限探深 (信噪比 = 2) d = ( 0 . 01753 a1/ 3覆 h覆 - 1球1/ 3 t 4/ 3 exp ( - 2 . 61球 t / a2 ) - R2 ) 1/ 2 (10)2 . 2 导电球体极限探深有关问题的探讨分别导电围岩 、瞬时噪声 、导电覆盖层三种情况 ,在不同条件下的传统方法与直接展开法求限探深的 MA TL AB 计算结果见表 1 、表 2 、表 3 。由公 式 (8) 、(9) 、( 10) 和表 1 、表 2 、表 3 的直接展开法数据可以看出 :(1) 极限探深一般都可达发射边长的数倍 ,此为 采用小框勘查在理论上找到了依据。(2) 导电围岩 、瞬时噪声 、导电覆盖层三类对探 深影响最大的是半空间地质噪声 。但是 ,这里忽略了显现异常不仅体现在异常与 地质噪声在量的方面差异 ( 表中设定信噪比为 2) ,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二者空间分布规律性的差异 。T EM 勘查实践表明 ,除复杂区除外 ,地质噪声常表现为有规律的缓慢的变化 ,有的表现为近似常量 ,在 单个测深曲线中虽难识别异常 ,但在剖面中 ,尤其是 (多) 剖面平面图中 ,一般是容易被识别的 。因此一 般说来 ,实际勘查深度受地质噪声的影响要小 ,即勘 查极限探深要比表所列大得多 。另外 ,并不是框越大探深越大 , 实际上 10 m 与20 m 框 ,在表 1 条件下 ,探深差不多。仅从围岩 、矿 体这一个条件看 ,甚至 10 m 框探深还大于 20 m 框的 探深 。对于表 1 所列的围岩、矿体条件 ,可供观测的时 间都在几十微秒以内 , 其中(t ) 极大法的最佳延时时间仅为数微秒 ,不是现有仪器所能观测得到的 。 按直接展开法数据 ,在现有仪器条件下 ,在最佳延时 之后 ,可供勘查的时间区间较大 。至于国产仪器 ,都工作在大延时区 ,为何还能对小地质体产生仪器可接收的异常 ,此应另辟专题研究 。(3) 在小延时勘查时区 ,瞬时噪声对勘查深度的 影响不大 。增加电流和适当加大边长都有可能增大探深 ,电流加大 2 倍效果 ,大致相当于边框增一倍 。 由于加大电流 (或匝数) 比加大边框容易得多 ,所以压制瞬时噪声一般宜先考虑采用增大电流 (或匝数) 的办法 。但是 ,并不会是电流越大 (匝数越多) 越好 ,更不是电流越大 ( 匝数越多) , 探得越深 , 深度与电 流 、匝数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 。预计在较大延时勘查时区 ,瞬时噪声对勘查深度的影响会明显增大 ,甚至成为增大勘探深度的主要矛盾 ,因此必须适当增大电流 ,但是增大电流 ,同 时会增加地质噪声 ,这就要现场试验确定增大电流的幅度 。在增大电流方面 ,目前国产仪器优势明显 。(4) 低阻覆盖层 ( 包括水) 的影响较小 , 说明 T EM 穿透低阻覆盖层的能力较强 。加大边框无助 于增加穿透能力 。2 . 3 影响极限探深的其它应考虑的问题(1) 二次场有被“发现”与被“分辨”之分 。理论 公式指的是后者 ,勘查实践指的是前者 。“发现”异 常 ,是指被探目的物异常不一定很完整 ,异常强度可 较小 ,能识别就行 。T EM 勘查的“发现”异常要比 “分辨”异常的深度大较多 ,这一点与弹性波勘查有点类似 。在实际勘查中“发现”异常是最重要的 。(2) 信噪比未必一定要达到最佳 。典型的例子 如 Nano T EM 尾部虽然信噪比 ( 噪声主要是瞬时噪 声) 低一些 ,但通过滤波 ,可利用时间区间将延长 1/4 - 1/ 3 ,较大地增加了勘探深度 。(3) 所探讨的球体为三度体 。勘查常见的二度 体(如板状体) 要比三度体极限探深大得多 ,且场衰减得慢 。3 小框 T EM 的勘查一般工作方法技术3 . 1 小框 T EM 勘查深度估计的一般思路目前 , T EM 的勘查实践与直流电法 、电化学法 相比 ,显得微不足道 。在这种实践很少的情况下 ,用下面两条综合估计勘探深度是可行的 。(1) 首先看一下在相当于二次场有效窗口时间 内 ,半空间一次场极值能否扩散到探测目的物的深度 。这是必须条件 。由场的一维扩散方程 ,在忽略位移电流情况下 ,可求出场的极值深度。这是必须条件 。 由场的一维扩散方程 ,在忽略位移电流情况下 ,可求出场的极值深度。Zmax = 1262 (围 t ) 1/ 2 (11)式中 : t 为场传播的时间 ,此值用实测的二次场 有效窗口时间替代 。如围 = 500 m , t = 100s ,则 Zmax = 283 m 。由(11) 式可知 ,如果半空间介质电阻率为已知 时 ,要增大勘探深度 ,就是要增加有效窗口时间 t 。所谓有效窗口时间 ,是指单点测深曲线符合场的下降规律的时间区间 。在此区间内 , 对于等对数间隔 T EM 来说 , 要求不出现负值 ; 对于 Nano T EM 来说 ,尾部允许出现跳动的负值 ,但尾部下降趋势 ,应 符合场的下降规律 。(2) 如果一次场极值能扩散到探测目的物的深 度 ,还要再看一下探测目的物被激励后二次场 ,是否 能在地面被检测到 ,即出现局部异常 。由于有限形体探测目的物的二次场极值传播距离 ,要小于按公式 (11) 计算的一次场传播的距离 ,再加上地质噪声 、瞬时噪声 、低阻覆盖层的干扰 ,二次 场极值传播的距离还要减小 ,所以不能用公式 ( 11) 估计深度 ,但可以用试验测线是否有异常出现来初 步检验 。方法是通过试验测线的电位多道剖面图或 多测线某道 ( 一般为晚期道) 电位平面等值线图上(加色阶 、地质背景) ,在有效时间 t 内 ,有无符合被探目的物深度的局部异常出现 。出现了异常 ,并不等于该异常就是被探目的物 。如果该区有钻探资料或已有 T EM 工作效果对比的 话 ,一般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但如果在 T EM 工作 经验不多的地区 , 一般说来 , 还需要现场已知条件 (如钻探资料 、地质观测 、或其它方法等) 的对比 ,方可得出肯定的结论 。3 . 2 小框 T EM 勘查的装置与一般工作方法技术(1) 在找矿勘查中一般采用重叠回线 ,回线边长10 m 至 40 m ; 等对数间隔采样或等算术间隔 ( Nano T EM ) 采样 ;根据探测目的物的深度区间 ,设置发射 匝数与电流强度 。一般说来 , 山区可探深 200 -300 m ,难点在于往往深 、浅难以都顾及 ,解决办法之 一是增减匝数 ,变换发射电流强度 ,两种采样间隔都同时测量 。GD 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应聘申请书模板
- 精神疾病鉴定申请书
- 煤矿设备改造申请书
- 宿舍申请书材料
- 小海改名申请书
- 民办学校办学申请书
- 师生转换身份申请书
- 申请士官院校申请书
- 在校入籍申请书
- 远程立案申请书
- 2025济南市工程咨询院招聘(6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康复养老护理辅具研发
-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2025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题附答案
- 2024(苏教版)劳动六年级上册全册教学案
- 2025秋苏教版(2024)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123)
- 2025年国防教育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 2025年amOLED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国庆节前安全教育培训
- 丙酮酸脱氢酶缺乏的护理
- JTS 206-2-2023 水运工程桩基施工规范
- GB/T 3452.1-2005液压气动用O形橡胶密封圈第1部分:尺寸系列及公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