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2011年高中地理毕业会考质量分析8.30.doc_第1页
柳州市2011年高中地理毕业会考质量分析8.30.doc_第2页
柳州市2011年高中地理毕业会考质量分析8.30.doc_第3页
柳州市2011年高中地理毕业会考质量分析8.30.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柳州市2011年高中地理毕业会考质量分析一、基本情况今年我市参加地理会考的学生有17283人,比去年多215人。与前两年相比,平均分基本持平,及格率有所下降,优秀率却在连续几年下降的情况下,今年提高幅度较大。各项指标见表1:表1:柳州市2009年、2010年、2011年地理会考成绩对比指标平均分难度标准差优秀率及格率A等率B等率C等率D等率2009年77.390.7712.4617.9592.5932.6529.9334.972.492010年77.510.7811.6814.2492.5514.2451.0530.484.232011年77.970.7813.6822.2490.0828.2147.2022.641.96今年我市地理会考满分有40人,最低为3分,考生成绩分布峰值出现在80-89分数段。低分考生(40分以下)比例较前两年高。各分数段人数比例见图1:二、试题分析1.知识结构和题型的改革,对高一地理教学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广西实施会考以来,试题结构都是自然地理约占40%,人文地理约占60%,今年自然地理比重上升到50%。在高一必修教材中,自然地理内容层次明显、系统性强,是人文地理的学习基础,在地理学科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相对于人文地理,在考查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学习能力方面,自然地理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近几年的高考,自然地理所占分值都比较大。今年会考考纲提升自然地理的比重,即便不能说与高考接轨,也有向高考靠拢之意。本次会考在题型分布上也有变化,2008年以前,选择题占60%(其中单选题占50%,双选题占10%),综合题占40%,从2008年开始没有双选题,单选题占60%,综合题占40%,而今年改革为单选题和综合题各占50%,在高考中选择题占44%,综合题占56%,也体现出会考倾向高考题型的趋势。往年常有老师反映会考题量过少,学生在40到50分钟内基本完成。今年的改革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解题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考生答题时间比往届要长一些。会考考查知识和题型结构的改革,有利于引导高一地理教师将高考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培养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的理解、分析和应用能力,对高一地理教学有较好的导向作用。2.试题以主干知识为主,突出各种基本技能的考查,总体评价良好。整套试卷依纲扣本,突出主干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不回避重点、难点,无偏题、怪题,难题设计有一定的梯度,题型、题量较合理,难度适中,区分度较好,较好地体现水平考试的特点。试题立足于高中地理会考的命题要求,覆盖率广,单元覆盖率为100%,节覆盖率为73.08%(具体分布见表3)。表3:2010、2011年试题单元结构赋分表分值分值 年份内容2010年2011年 年份内容2010年2011年必修(上)4050必修(下)6050宇宙中的地球810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2220大气1216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139陆地和海洋1414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1410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610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111本次会考试题更注重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应用地图的技能,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特色。直接考察读图能力的试题共有6道选择题和所有的综合题,占分比例高达62分,比去年多了12分。题目把课本知识图形化,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从图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试题还注重考查学生作图能力,例如26题画出地球自转方向,27题画洋流方向。地理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综合思维和分析能力,本次试题就关注到了学生这方面能力的考查,在试题中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比较、迁移、综合。例如,22题根据等高线图比较四地的自然因素,选择最合适的地点建港口,要求学生用港口建设的区位因素来分析;26题把太阳光照图结合太阳直射点移动轨道图来检查学生对地球运动的知识;29题通过鲁尔区和中国辽中南地区进行比较,总结出辽中南地区发展工业生产的优势,以及鲁尔区整治对辽中南地区的借鉴意义,这就需要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试题无论从选材还是呈现形式都着力突出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核心理念,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以乡土实际、社会热点为命题背景。例如,20题广西高铁时代,27题日本地震及其引发的核泄漏事件,31题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和北冰洋冰雪覆盖面积的卫星照片等等。还有些问题开放性较大,如27题问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28题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31题要求结合日常生活写出低碳生活的合理建议。3试题的一些瑕疵。试题中一些图的处理和题目空格、赋分的设置值得商榷。选择题19题学生得分率非常高,因为答案在图中一目了然,是否是把图中文字去掉,增加考查的意义。30题的图可以放大一些,让陆地轮廓更清晰。还有个别题目空格设置不够合理,学生容易丢分。例如28题第(4)小题要求写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只留了一个空格,但赋了2分,也就是要求写两点,空格旁边又没有明确表明得分或写几点,造成学生误以为一个空写一点就可以了。有些题目答案赋分太少,不利于评卷,如第(4)小题的两个空,每个空考查知识点至少两个,但只赋了1分,不利于评卷。三、答题情况分析本次考试试题总体难度系数为0.7506,其中选择题难度系数为0.782,综合题中26、27题的难度系数为0.723,28、29题为0.726,30、31题为0.7073,这反映出试题整体难度不大,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会考的试题难易程度分布要求一般是7:2:1,即一般性或者说较为简单的题目大约占70%,有一定的难度要求的题目占20%,较为复杂、难度较高的题目约占10%,而根据我们抽样统计可知,整套试卷中难度系数在0.7以上的容易题占86分,难度系数0.30.7之间的中档题占14分,难度系数在0.3以下的难题没有(如图2和表4)。需要指出的是,本次抽样统计中综合题没有分开各题统计,而是26、27题,28、29题和30、31题作为三个组题统计,因此综合题的统计存在着一定的误差。表4:各题难度系数统计表难度系数0.7(容易)选择题6、7、11、12、16、22、231、2、3、4、5、8、9、10、13、14、15、17、18、19、20、21、24、25综合题26、27、28、29、30、31图2 2011年会考难度分布示意图本次考试全卷平均区分度为0.4702,其中选择题区分度为0.4728,综合题中26、27题的区分度为0.6032,28、29题为0.4418,30、31题为0.5758,均大于0.4,考出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在抽样检查中仍反映出一些问题,主要如下:1.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知识迁移能力有待提高。一些在我们老师看来较简单的基础题,学生却丢分较多,说明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课本不熟悉。例如第7题考查村落的形态,学生不理解村落形态与环境的关系,因此这题难度系数才有0.45;第11题由于学生不理解什么是地质作用,题目问“受地质作用制约的陆地资源”,学生得分率也较低,难度系数为0.68;第23题问城市建“绿色屋顶”“绿色阳台”对改善环境的作用,学生一方面对生活地理了解较少,不知道什么是“绿色屋顶、阳台”。另一方面未能运用地理原理分析问题,知识的迁移能力较弱。还有27题考查板块、地震带、洋流知识,学生答题情况也不乐观,说明一些要求识记的知识没有掌握好。2.基本原理、规律掌握较差。大气这一章节是高中地理的基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原理之一,但学生在学大气内容时感觉特别吃力。例如第3题同纬度陆地、海洋,多云、晴朗天气昼夜温差的比较,是较简单的大气热力作用原理的运用,但抽样出这题的难度系数为0.76,反映出学生对大气热力作用原理的不理解,特别是对大气保温作用不理解。第6题是课本的原图“气候类型的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图”,但得分较低,难度系数为0.65,以及30题“1月份北半球部分地区等压线分布图”得分也较低,难度系数为0.707(这个系数包括30和31题,但从改卷情况看,30题的得分率比31题低),这两道题反映出学生在大气运动和气候知识方面理解较弱。在学习大气这一单元时,很多学生不理解“大气运动”、“三圈环流”等大气的基本原理、规律,学到气候时更不会前后联系,而是死记硬背气候成因和特点,导致了经常出现混淆,和老师抱怨很难记难背!再如学习季风,我国冬季吹西北风夏季吹东南风,这本应是常识,但学生既不理解季风的形成原理,也不联系实际生活,常出现冬季吹南风,夏季吹北风的笑话。3. 读图能力、图文转换能力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较弱。读图分析是学习地理的灵魂,但学生恰恰在这方面比较欠缺。例如选择题12题考查工业区位选择的知识点,如果题目以文字形式描述建厂成本的条件,学生得分率可能会高些。但题目是把它转化为三个坐标图,根据图中信息选择最适宜建厂的地点,解题时需要把甲乙丙丁四地的三个费用分别加起来对比,费用低的即是合适的建厂地点。统计出来这题的难度系数为0.69,说明学生将图转换成文字理解的能力还较欠缺。选择题16题考查澳大利亚的农业地域类型,若题目直接用文字提问,可能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回答出来,但转化成澳大利亚轮廓图,问阴影部分的农业地域类型,一部分学生就懵了,判断不出图中所示的是澳大利亚。这题难度系数只有0.56。这幅图是课本的原图,说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重视课本地图的利用,只看文字不看图,不会进行图文结合。还有22题是全卷难度系数最大的题,只有0.32。题目给一幅等高线图,要求综合分析影响港口建设的自然因素,从图中选择最合适港口布局的地点。高一学生在判断等值线方面很弱,高一教学上涉及也较少,所以学生判断不出等高线越密集说明坡度越陡,有些同学甚至判断不出哪里是海岸线,哪里是海洋,而且考虑建港口时既要考虑海域条件,又要考虑陆域条件,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从难度系数来看,我们的学生这方面能力有待加强。4.审题、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存在问题。粗心大意、审题不清是学生考试丢分的一大主因。例如有学生选择题答案没有按要求填到表格中,造成严重失分。再如综合题26和27题都要求作图,但部分学生看题只看有横线有空格的,没有空格的就跳过,致使丢分。26题是地球运动题,将太阳光照图和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图相联系,虽然近几年会考中都没考过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图,但由于各学校都比较重视此内容,课堂上讲解较透彻,所以本题得分还比较高,错误较多的是第(5)小题。前四个小题都是单独问甲图或乙图,大部分学生都没有问题,但第(5)小题将两图结合,题目问法稍隐蔽,得分率立即下降。28题考查城市化的问题也较简单,但最后一个小题问“从图中可以看出,为了改善城市环境,该城市采取的措施有哪些”,很多学生没有根据图给的信息回答,而是根据自己的想法写出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四、建议 (一)关于会考的几点建议1.命题应多贴近热点,促进学生时时关注生活中的地理。作为高一地理学习风向标的毕业会考,在试题的设计上,要充分发挥地理试题的教育功能,注意引导学生对影响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建设中重大问题的关注,并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对这类问题加以阐释和解决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尽管近年试题已越来越重视这方面内容的增加,但仍嫌不足,特别是生活、乡土地理及年度热点材料题还不多。2.命题应进一步体现地理的学科的特点,继续增加图表分析能力的考核。今年的会考的读图题虽然比去年有所增加,但高考中95%都是读图题,我们认为还应当继续增加会考图表分析题,加强区域地图的考查,还可以根据图表设置题组的形式呈现,这与新课改的理念及高考对接相吻合,也是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更大的帮助。3.建议地理会考使用题卡。为了使考生答题时书写更集中,也进一步提高评卷者的工作效率,建议会考设计一份答题卡,最好选择题使用机读。还有建议会考评卷时间最好不要安排在周末。(二)关于今后教学的建议学生答题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从某种角度反映出教学的薄弱环节,需要广大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予以重视。1.注重基础落实,深刻理解原理、规律。会考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而学生恰好在原理、规律上掌握得较差,例如地球运动、气候、洋流等,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让学生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有些较难理解的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演示,而有些要求空间思维较强的知识,教师还可以利用简单的教具演示。2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提高图文转换能力。充分运用地图和图表进行教学,既有助于学生形成地理事物分布的时空概念,以加深理解和记忆,也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培养他们对地理事物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和综合归纳的能力。高一教学主要指导学生读好课本中的图,因为会考中大部分图来自于课本或者课本图的简单变形,读好课本的图,让学生学会如何读图,既可以直接服务于会考,又可以为高考打好基础。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管是会考还是高考都逐渐更多的联系生活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多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焦点问题,将生活中有价值,与地理学科有关的现实材料适当引进课堂,结合基本知识创设问题情景,强调“生活处处有地理,地理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