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华民: 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需要四种人.doc_第1页
林华民: 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需要四种人.doc_第2页
林华民: 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需要四种人.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林华民: 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需要四种人(转载)我认为,联合国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21世纪教育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的摆列顺序应该调整,应该把“学会做人”摆在首要位置。因为不管一个人有多少知识或有多少财富,如果不懂得做人的道理,这个人最终不会取得真正的幸福与成功。何谓“学会做人”呢?我的理解就是做个德才兼备、人格健全的人。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先生提出,企业欢迎这样的大学生:一是人正,二是进取,三是有才。现在,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都在招聘员工中坚持把人品放在首位。可以说,在未来社会里,“德”不仅是为人之本,也将成为生存之第一必备条件。请看下面这个例子:北京某名牌大学一位学生被美国一所大学录取为博士研究生,成绩高得让美国教授咋舌。到校不久的一天下午,女导师让他从下午2点到3点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实验室里刚好有一部能打美国长途的电话,结果他在这1小时里打了40分钟的长途,和在美国的同学聊天。过了几天,导师偶然从记录电话的电脑上发现了这个事实,非常生气,就叫他来询问:“那天下午2点到3点你在做什么?”“没做什么,我一直在按照您的要求做实验。”“除了做实验,还做了什么吗?”“没有,我一直在专心做实验。”女导师气得头发都竖起来。几天之后,校方宣布:开除这个来自中国的“优秀学生”。美国德州品德研究所的所长马尔基说:“欺骗是一种习惯性行为,在课堂上撒谎的学生,将来就会对同事、上司或妻子、丈夫撒谎,如果一个国家不珍视诚实,把品德看作无足轻重的小事,我们的社会将变得多么可怕!”在德州的斯密斯高中自创的6条道德准则中,特别把“诚实和品德”摆在首位。司马光说:“德胜于才谓之君子,才胜于德谓之小人”;鲁迅先生追求的最高教育境界为培养有“纯洁高尚的道德”的人。在新千年来临之际的2000年,在西方多家媒体组织的评选千年十大风云人物活动中,马克思被评为千年思想家,高居榜首。名列第二、第三、第四的分别是相对论的创立者爱因斯坦、万有引力的发现者牛顿和进化论的提出者达尔文。这些获奖者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有高尚的人格。我认为,让他们获此殊荣的不仅仅是他们的学识,更主要的是他们的人格魅力。前几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即所以在青少年中引起共鸣,不也证明了时代呼唤有高尚品德的人吗?这些事实再一次告诉人们:品格胜于学识,21世纪最需要学会做人的人。提到“学会学习”,朋友们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难道人类通过几千年学习方法的积累,今天还不会学习吗?我想,这个问题问对了一半。因为人类以往积累了许多很好的学习方法,并在当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21世纪我们所面临的是知识爆炸时代,用传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是无法跟上知识的增长与更新速度的。我国著名计算机专家,清华大学谭浩强教授说:现在衡量人才的标准已经由知识的积累型转变为知识的检索和知识的创造。人们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有效的方法获得原来不知道的知识,这就是一项本事。比如有人问你“曹雪芹是哪一年死的?”你答不上来,这并不意味着你不是一个人才。因为你可以回答他:“过一会儿告诉你”,并很快从网上或电子出版物中查出来。2000年第一期的未来学家撰文认为,工作地点的变化所带来的结果是,雇员必须为自己的发展做准备:从一种工作到另一种工作,从一个公司到另一个公司,从一种职业到另一种职业。他们需要“独门知识”来适应他们的“自我刷新”并继续他们的工作。那些要管理团队、作出决策、做项目经济预算、与别人交易、写学术报告的工作人员,他们所需要的不仅是技术知识,还有人际关系知识、管理技巧。而今后这些知识的获得可以在自己的居室中通过书籍、通信、因特网、电视大学、便携式DVD节目,进行真实的练习。美国加速学习系统公司的创始人柯林尼可指出:几乎各行各业的知识,每隔三五年就会倍增,这意味着你的知识也要倍增,否则你就会落伍。一个人如果不能不断地吸收新知识新技能,则他不但不能保住原有的地位,还会被远远抛到队伍的后面去。因此,“学习如何学习”应该比“学习什么”更重要。“学习如何学习”的意义在于,不管你是30、40、50岁,都应该象3、4、5岁的孩子一样,对学习保持开放和接纳的态度。根据一份调查指出,刚入学的五六岁的儿童,约有82%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极有自信,而当他们16岁时,这一百分比降到18%。五分之四的青少年和成年人在重新面对学习时会有压力感。有学者认为,只有当我们学会如何学习时,自尊心和自信心才会增强。随着社会的信息化,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年龄以最合适自己的方式、选择自己最需要的内容进行学习。也就是说,学习和工作将在人的一生中交替进行。在未来社会已经没有“毕业”的概念了。可以说,现在的青少年是否学会“如何学习”,将是决定他们能否在21世纪取得成功的关键问题,也是事关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和民族兴衰的大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中,除了“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之外,把“学会共处”不仅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而且是生存的必要前提。而学会与人相处最主要的是“学会合作”。这就是说,未来社会需要学会合作的人。世界著名的交际学、口才学专家戴尔?卡耐基发现了一个重要的规律:一个人的成功,15%靠专业知识,85%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他还说过:“我们生活在一个十分现代,十分摩登的世界里,各个技术部门的分工使我们个人的能力相形见绌。要取得成功,除了合作,别无它法。”可以说,不具备人际交往的本领,不善于合作的人,几乎不可能在未来社会中获得成功。随着人类社会从工业经济到知识经济的过渡,传统工业经济中机器对人的约束和整体性要求越来越小,未来社会会有更多的不受空间和连续性工序束缚的职业,但这并不意味着人际间关系的疏离。因为信息制造业和传播业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使人们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和广泛。与人合作的能力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在科学研究领域,许多研究课题需要科学家之间的紧密合作,甚至需要全世界许多科学家之间的合作。比如,“国际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就是通过国际间合作,计划用15年的时间构建详细的人类基因组遗传图和物理图等,目前就有美、英、日、德、法及中国等多个国家参与,并已取得重大成果;波音777飞机由300多万个零部件组成,这些零部件是由分散于世界各地的数百家工厂合作生产的。而这些成功的合作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合作的基础上的。可以说,学会与人交往,学会与社会共处,与自然共处,并不是社交的技巧,而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根本,是现代人的标志。目前,世界各国都已经把“学会共处”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比如,旨在提高青少年社交能力和心理素质的“社会、人生和情感”等课程,已正式列入许多国家的教育计划。即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和掌握,而不是专家们为某些问题学生设计的补救措施。美国的大学在录取新生时,除了看学习成绩以外,还特别重视校长推荐信中对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社会服务和人际交往方面的评价。怎样才能获得和谐的人际关系呢?卡耐基有几点很好的建议:第一,在与人沟通方面,要“学会了解、学会倾听、学会微笑、学会赞扬”;第二,在交际场上他告诫说,要“洞悉别人的内心、永远不要争强好胜、让对方感到满意、退一步海阔天空”;第三,在与人合作方面,卡耐基有一句名言:“还有什么比让别人觉得这个想法是他自己的发现更有利于合作的呢?”我认为,这些建议中有隐藏着一个共同的东西,那就是充分地尊重别人。因此,我建议青年朋友一定要多看卡耐基的著作。有时决定你人生路的往往不是教科书,而是你课外阅读的一两本书。培根说过:喜欢孤独的人,不是上帝就是野兽。希望以独生子女为主的我国青少年学生,能充分认识到孤独的害处,能多多与人交往,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善于与人合作的现代人。从中我们不难悟出这样一个道理:要想学会做事,必先学会做人。我认为,除了学会做人之外,一个人要学会做事,还必须具备以下几种素质:一是要精通专业知识,二是要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三是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四是要有良好的交际能力。要做事,就得有事可做,也就是说得先找到工作。专家估计,新工作的60-70%是被专业人员得到。这就说明精通专业知识是一个人找到工作的前提条件,也是学会做事的第一条件。随着社会的发展,后工业时代需要的是专家型人才,不学无术者在未来社会将没有生存的空间。事业专家认为,当今的工作市场就象在近海的船所处的环境,不能很快地就驶出。随之而来的技巧不是让你从一个位置进入下一个位置,而是从一个专业到另一个专业,以觉得更安全一些。这就要求21世纪的人,要有改变职业的能力,以备你被解雇以后还能很快地重新找到工作。因此,拥有不只一种的专业知识是新世纪的人们生存的需要,也是一个人真正“学会做事”的标志。当然,仅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因为几乎所有公司都需要选择有自己独特见解的、或者说有“创意”的员工。因此,是否有“创意”,是一个人能否找到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有这么一个求职故事:一个公司想招聘一名员工。当一位年轻人赶到应聘地点时,发现排在他的前面的求职者已经有19位之多。他灵机一动,写了一张纸条请工作人员帮他递给招聘负责人。只见纸条上写着这样一行字:在您见到第20位求职者之前,请别做出任何决定。就是这么一行简短的字,可以体现出这名求职者是很有创意的。因此,他马上被录用了。有了工作之后,能否把工作做好,不仅取决于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一个人的实践能力。有一次,爱因斯坦把一个灯泡的玻璃壳交给助手,要他计算一下灯泡的体积。因为灯泡的形状并不是一个很标准的圆,所以那个助手折腾了一个上午也没有计算出来。爱因斯坦从外边回来,看见助手还在计算,不禁很是惊讶。那个助手没有完成任务,也很不好意思地连连道歉,并说这个形状很不好计算。爱因斯坦没说什么,他接过玻璃壳,在里面注满了水,然后倒进量杯里。结果一下子就出来了,而且绝对准确,助手惊得目瞪口呆。因此,重视实践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