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奖励推荐书.doc_第1页
科学技术奖励推荐书.doc_第2页
科学技术奖励推荐书.doc_第3页
科学技术奖励推荐书.doc_第4页
科学技术奖励推荐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石市科学技术奖励推荐书(适用于科技进步奖)一、项目基本情况省成果登记编号:项目名称中文油茶新品种阳新米茶、阳新桐茶的示范与推广英文主要完成人安建新、袁知雄、明廷柏、黎先江、柯细国、陈瑞华主要完成单位阳新县林业科学研究所推荐单位(或专家)(盖章)项目名称可否公布可项目简介可否公布可密级及保密期限主 题 词油茶;新品种;米茶;桐茶;示范;推广所属国民经济行 业农、林、牧、渔业所属科学技术领域林业任务来源自选计划(基金)名称和编号项目起止时间起始:2009年1月完成:2011年12月黄石市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制二、项目简介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主要内容、特点及应用推广情况:1、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属于林业,经济林专业。2、项目主要内容阳新米茶、阳新桐茶是阳新县林业局和湖北省林木种苗管理总站两家单位合作选育出来的油茶新品种,它们适应性强,抗干旱,耐瘠薄,抗病虫害能力强;丰产性好,大小年不明显,盛果期鲜果产量分别为606kg/亩和635kg/亩,产油量分别为50.79kg/亩和46.26kg/亩,果油率分别为8.38%和7.29%以上。生产出来的茶油品质好。我们对阳新米茶和桐茶示范与推广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依靠前期科研成果,紧密结合当地油茶苗木生产的实际,进行油茶新品种采穗圃、繁育基地和优质高产示范基地的营建、芽苗砧嫁接容器苗规模化繁育及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中试与示范,总结提出一套成熟的优良新品种规模化繁育与优质高效栽培的技术体系。同时采用不同形式和方式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企业和农民的油茶生产水平,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为优良新品种阳新米茶和阳新桐茶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基础。通过项目实施,建立一套成熟的油茶良种繁育与高效栽培的生产技术体系,在油茶优良品种适生区推广种植15万亩,提高油茶产业化生产水平,推动油茶的产业化发展。同时实现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3、项目的特点一是培育出了油茶新品种;二是研究开发出了新品种油茶的嫁接容器苗规模化繁育技术;三是总结出了一套油茶新品种优质高效栽培技术。4、新品种应用推广情况一是在我县兴国镇胜利村建成了450亩油茶新品种采穗圃,年产优质穗条400万株,可嫁接苗木1500万株。二是在浮屠镇沿镇村和综合农场双港大队2处共建成了300亩规模化繁育基地,年产合格的新品种油茶嫁接容器苗800万株。三是建成了21个高效栽培示范基地总面积3500亩,其中兴国400亩,其它镇场100300亩不等。四是新品种推广种植面积13.62万亩,县内推广种植10.67万亩,建2000亩以上规模化种植基地5个,其中兴国胜利片8000亩,排市黄土坡片5000亩,韦源口茅村片4000亩,龙港富水南渠片3000亩,洋港泉口片2000亩。10002000亩规模种植基地8个。县外省内推广种植2.19万亩,其中千亩以上的县市有通城2400亩,曾都1600亩,大冶1500亩,谷城1200亩,丹江口1100亩。省外推广种植面积0.76万亩,其中湖南2300亩,江西1620亩。(不超过800个汉字)三、详细内容说明:详细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1、主要科技创新油茶系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之一,属我国特有的经济树种,利用油茶籽榨制的茶油,是纯天然的营养保健食用油,被誉为“东方橄榄油”,自古有“油中珍品”之称。深受国际市场欢迎,出口到台湾、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售价折合人民币达200元以上。从国内市场看,茶油价格连年翻升,已涨至60元/公斤,国内精制茶油为100元/公斤,售价较高,市场前景看好。油茶新品种在提高茶油产量和质量,推动油茶产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种质创新,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油茶研究的重点,也是未来油茶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我国油茶种质资源十分丰富,但大多数资源至今未被开发利用。目前我省油茶生产中使用的新品种大多数来自省外,缺乏适合本地栽培的油茶品种,已成为制约我省油茶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瓶颈。加强野生油茶种质资源的研究及合理开发利用,选育本省特色的油茶种类和品种,是促进我国油茶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目前,我省油茶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品种选育工作滞后,现有栽培品种混杂,品质较差,商品价值低。在繁殖栽培技术方面,油茶在我省虽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但栽培管理和繁殖技术相对落后,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我国的湖南、江西、广西等省份选育出了一大批油茶优良品种(或无性系),并且在良种油茶栽培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选育地区推广栽培产油量大多数在40公斤以上。我县在2000年后,从湖南、江西、广西等地引进了40多个优良品种(无性系),由于林木品种的适应性,以及地理、气候等原因,绝大多数表现不好。本项目所述的阳新油茶是适合当地栽培的油茶优良品种,产出的茶油品质好,且大小年现象不明显。其中阳新米茶鲜果产量606公斤/亩,果油率8.380%,产油量50.79公斤/亩;阳新桐茶鲜果产量635公斤/亩,果油率7.285%,产油量46.26公斤/亩,适合在当地和周边地区种植推广。本项目完成后,良种油茶芽苗砧嫁接容器苗规模化培育技术将充分熟化,可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本项目将以上述成果为基础,以优良品种阳新油茶为对象,继续开展良种采穗圃营建、无性扩繁及优质高效培育技术中试与示范,建立一套成熟配套的油茶良种繁育技术体系及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体系,为油茶优良品种的大规模繁殖与推广奠定基础。本项目实施后,将使油茶芽苗砧嫁接容器育苗嫁接成活率由50%提高到85%,苗木合格率由40%提高到80%以上,I级苗出圃率达到60%以上;苗木定植保存率由裸根苗的65提高到95%;油茶幼林第3年挂果亩产油量5公斤以上,将其丰产期提前12。该项目形成的中试转化成果,技术创新性、实用性强,技术含量高,对提高我国油茶产业化生产水平,促进湖北乃至全国油茶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创新点品种创新。阳新米茶和阳新桐茶是从本地筛选出来的优质高产的油茶优良品种,其适应性强,性状优良,抗病害能力强,经济价值高。阳新米茶、桐茶是适合当地栽培及周边地区种植推广的油茶优良品种,产出的茶油品质好,且大小年现象不明显。其中阳新米茶鲜果产量606公斤/亩,果油率8.380%,产油量50.79公斤/亩;阳新桐茶鲜果产量635公斤/亩,果油率7.285%,产油量46.26公斤/亩。繁育技术创新。采穗圃营建技术解决了在短期内为优良品种规模化扩繁提供大批优质穗条的技术难题;繁育基地营建技术解决了在短期内为优良品种规模化扩繁提供了理想的载体的技术难题。对油茶芽苗砧嫁接容器育苗的繁育过程进行全面研究,研究出油茶优质芽苗砧培育技术、芽苗砧嫁接容器育苗营养土的配制技术、苗床温度、湿度、光照和水肥的控制技术、利用植物生长剂提高嫁接成活率和苗木生长量技术等,并将以上技术组合成一套嫁接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的成熟的苗木繁育技术体系。繁育技术创新可使单位面积良种壮苗产量大幅度提高,成本和售价大幅度下降,林农更容易接受,可使新品种又好又快的推广种植,将科技成果快速的转化为生产力。栽培技术创新。良种良法,通过示范基地中试基地的营建,将选地、整地、定植、抚育、施肥、灌溉、整形修剪、病虫防治、采收等技术组装配套,形成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实现优质与高产高效的有机结合和统一。1. 申请项目的转化内容、关键技术、技术难点、创新点。(限500字以内)转化内容。本项目中试、转化的主要内容是营建采穗圃和繁育基地,建立规模化繁育技术体系;营建高产示范基地建立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关键技术。采穗圃营建技术、芽砧培育技术、植物生长剂合理使用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以及苗床温度、湿度和水肥控制技术。技术难点。芽砧培育与嫁接时机的把握,苗床温度、湿度和水肥控制技术,单项技术的组装配套。技术创新点。一是品种创新。阳新米茶、桐茶是油茶优良品种,其适应性强,抗病害能力强,品质好,产量高,经济价值高。二是繁育技术创新。将采穗圃营建技术、芽砧培育技术、植物生长剂合理使用技术、温度、湿度和水肥控制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等单项研究成果组装成苗木繁育技术体系。三是栽培技术创新。将选地整地、定植灌溉、抚育施肥、整形修剪、病虫防治、采收等技术组装配套成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实现优质与高效的有机结合和统一。2本项目的技术、工艺、产品中间试验或技术、集成配套示范的具体内容,采取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案。(限500字以内)技术内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紧密结合当地油茶苗木生产的实际,进行油茶良种采穗圃、繁育基地和优质高产示范基地的营建、芽苗砧嫁接容器苗规模化繁育及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中试与示范,将各项单项技术进行优化组合,总结提出一套成熟的优良品种规模化繁育与优质高效栽培的技术体系。同时采用不同形式和方式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企业和农民的油茶生产水平,在油茶优良品种适生区推广种植15万亩,提高我省油茶产业化生产水平,推动油茶产业化发展。技术路线:以油茶良种采穗圃、规模化繁育基地和优质高效栽培示范基地的营建为基础和技术载体,开展栽植密度、配方施肥、整形修剪、病虫防治、芽苗培育、营养土配置、植物生长剂处理和苗床温度、湿度、光照和水肥控制等技术的试验示范,并将多种技术综合利用和优化组合。提出一套嫁接容器苗规模化繁育技术体系和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体系。促进油茶产业化发展。2、第三方评价3、推广、应用情况1. 说明本项目开展中间性试验或生产性试验的具体地点和规模本项目中试示范点面积共1600亩。其中优良品种采穗圃400亩,设在阳新县兴国镇胜利村;芽苗砧嫁接容器苗规模化培育基地200亩,设在阳新县综合农场双港大队;优质高效示范基地1000亩,设在阳新县兴国镇胜利村。计划推广种植面积15万亩,其中阳新县内8万亩,湖北省内4万亩,湖北省外3万亩。第1部分不超过5页,第2、3部分共不超过2页该内容是推荐书的核心部分,也是评价项目、遴选专家、处理异议的重要依据。主要科技创新应以支持其创新成立的旁证材料为依据(如:专利、验收、论文等),简明、准确、完整地阐述项目详细技术内容中具有创造性的关键技术,客观、详实的对比国内外同类技术的主要参数、效益及市场竞争力等,并按其重要程度排序。每项关键技术阐述前应标明其所属的学科分类名称、支持该项创新的专利授权号、论文等相关旁证材料。(不超过7页)经济效益 单位:万元(人民币)项目总投资额回收期(年) 栏目年份新增利润新增税收创收外汇(美元)节支总额 各栏目的计算依据: 社会效益:四、本项目曾获科技奖励情况获奖时间奖 项 名 称奖励等级授奖部门(单位)本表所填科技奖励是指: 1.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中国人民解放军设立的科技奖励; 2.经科技部批准的社会力量设立的科技奖励。五、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国 别知 识 产 权 类 型授 权 号授 权 项 目 名 称六、主要完成人情况表第 完成人姓 名 性 别民族出生地出生日期党派工作单位联系电话通讯地址及邮政编码何国华侨家庭住址住宅电话电子信箱毕业学校文化程度学 位职务、职称专业、专长毕业时间曾获奖励及荣誉称号情况:外语语种熟练程度参加本项目的起止时间从 至 创造性贡献承诺:作为第一完成人,有关本推荐书所述内容及其附件材料,是知悉的、真实的和准确的。并承担由此产生的相关责任。 本人签名:_ 7七、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单位名称第 完成单位单位性质研究院所联系人联系电话传真电子信箱通讯地址及邮政编码主 要 贡 献 承诺: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有关本推荐书所述内容及其附件材料,是知悉的、真实的和准确的。并承担由此产生的相关责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