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9)班课外文言文考试复习材料.doc_第1页
初二(9)班课外文言文考试复习材料.doc_第2页
初二(9)班课外文言文考试复习材料.doc_第3页
初二(9)班课外文言文考试复习材料.doc_第4页
初二(9)班课外文言文考试复习材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二(9)班课外文言文积累考试复习材料一一、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1.遨州邑以自给。 18.吾兄弟欲为先人留遗泽。遨: 遗泽:给: 19.除却勤俭二字。2.置于柩中,瘗于阡陌。 除却:瘗: 20.柔与子善明鬻之于市。3.崔游丐亳州。 鬻:游丐: 21.缙绅之流,闻而敬服焉。4.并勘珠所在,陈于公府。 缙绅:勘: 22.家人将受直矣。陈: 直:5.傥窀穸不为盗所发,珠必无他。 23.子侄以为怨。傥: 怨:发: 24.奚以之其然也?6偶憩于逆旅。 奚:憩: 25.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逆旅: 罪:7.颖士见其散冗,颇肆陵侮。 26.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散冗: 陵:8.逡巡,风定雨霁,车马卒至。 上:逡巡: 27.管仲束缚,自鲁之齐。卒: 束缚:9.老父上马,呵殿而去。颍士仓忙觇之。 28.齐乌封人跪而食之。呵殿: 食:觇: 29.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10.子负文学之名,倨乎如此, 适:负: 用:倨: 30.长梧封人问子牢曰11.有孙秀才者索游上谒。 问:谒: 31.其禾蘩以滋。12.孙生复道睢阳谒文正。 滋:道: 32.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13.何为汲汲于道路? 用事者:汲汲: 33.国弱则诸侯加兵。14.孙秀才戚然却色曰 加兵:戚然: 34.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15.孙生笃学不舍昼夜,行复修谨。 理:行: 笃: 35.自拘当死。16.犹将汩没而不见矣。 当:汩没: 36.傅其罪下吏。17.既成约而未纳币也。 傅:成约: 37.遂不受令,伏剑而死。纳币: 伏:18.岂能负吾初心哉? 38.吾君恃伺察得盗。负: 伺察:39.莫若举贤而仕之。 59.来问疾,僧具以告仕: 具:40.问以为治之本。 60.此馨与钟律合本: 律合:41.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审举。 61. 路人为逐擒之,贼反诬路人审举: 逐擒:42.在核真,未有官得其人而国家不治者也。 62.盗者始伏其辜。核真: 辜:43.求焉无餍,天地有不能赡也。 63.宪之至,覆其状餍: 覆:赡: 64.年八岁为牧豕。44.任人之工,不强其诎。 豕:诎: 65.乐其业,因就听经。45.楚厉王有警, 就: 乐:警: 66.为诸生拾薪执苦46.为鼓以与百姓为戍。 执苦: 戍: 67.尝为人佣载运租47.祥符中,禁中火 佣:火: 68.闻江诸间估客船上有咏诗声 48.公乃令凿能衢取土, 估客: 通衢: 69.因此相要, 49.乃决汴水入堑中 要:决: 70.魏收年十五,颇已属文。 50.却以斥弃瓦砾灰壤实于堑中 属文: 实: 堑; 71.荥阳郑伯调之曰 调:51.无陆途,民颇病涉。 72示术士百方禁之病: 术士:52.漉水中淤泥实籧篨中 73.遂折节读书漉: 折节: 存饷: 74.夏月,坐板床,随树阴讽诵。53.监司劾奏杭州不恤荒政 讽诵:恤: 75终以文华显54.布帛尽于衣裘 显:衣裘: 76.于是谢不即解阮语,重相咨尽55.棺椁过度者戮其尸 解:戮: 重:56.李光弼命索军中 77.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索: 类: 是、非:57.絷其驹而出之 78.是非之经,不可不分絷: 出: 经:58.裕德恻然曰:“此不难知也。” 79服虔既善春秋,将为注恻然: 注:80.遂匿姓名,为烈门人赁作食 赁: 匿: 81.明蚤往,及未寤 蚤: 寤:82.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83始与王夷甫谈,便已超诣 诣:84.卿天才卓出,若复小加研寻 研寻:85.一无所愧 愧: 二、指出下列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1)之的用法和意思1、孝子之事亲也2、不义之物3、子其去之4、自然似之 5、如入芝兰之室 6、如入鲍鱼之肆 7、是之谓矣 8、颖士仓忙觇之 9、未之面 10、坐而夷之 11、文正甚爱之 12、贫之为累亦大矣 13、与之偕老 14、柔与子善明鬻之于市 15、买者闻之16、是欺之也17、凡治国之道18、然后治之19、自鲁之齐20、如子之言21、我且贤之用22、封人怨之23、奢以法治之24、以君之贵25、言之于王26、非子之罪也27、能视盗之貌28、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29、以水车汱去两墙之间旧水30、正欲以发有余之财31、齐桓公患之32、而人厚葬之不休33、禁之奈何?34、夫凡人之有为也35、非名之则利之也36、厚葬之风已矣37、每日出于河南渚浴之38、新受代者已服盗取之罪39、莫若举贤而仕之40、则何盗之为?”41、故明王之任人42、过击之也43、恐民之不信44、求术士百方禁之45、盖辨诬之术46、吾得之矣47、板床为之锐减 48、荥阳郑伯调之曰 49、是非之经 50、然素闻虔名,意疑之 51、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其的用法和意思1、得金百镒奉其母2、议娶其乡人之女3、或劝纳其幼女4、有商人知其贱5、元方因告其人曰6、奚以知其然也7、则其实亦卤莽而报予8、深其耕而熟耰之9、其禾蘩以滋10、傅其罪下吏11、其任人何如?”12、任人之长,不强其短13、留其半以为堤脚14、絷其驹而出之15、德裕疑其非实16、然冀其有效17、其响遂绝18、僧苦问其所以19、其疾便愈20、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21、乃令解牛任其所去22、盗者始伏其辜23、宫过息庐下,乐其业24、其夜清风朗月25、又其所未尝闻26、稍共诸生叙其短长(3)为的用法和意思1、田子为相2、傥窀穸不为盗所发3、吾今补子为学职4、君为政焉勿卤莽5、臣居官为长6、受禄为多7、故使为理8、奚用多为?9、则何盗之为?10、为鼓以与百姓为戍11、久欲为长堤12、就水中以籧篨、刍藁为墙13、又为一墙14、留其半以为堤脚15、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16、引前数辈为证17、当为除之18、为冀州牧19、路人为逐擒之20、年八岁为人牧豕21、为诸生拾薪执苦数年22、尝为人佣23、服虔既善春秋,将为注24、为烈门人赁作食(4)于的用法和意思1、置于柩中,瘗于阡陌2、陈于公府3、乃于毫来追捕4、偶憩于逆旅5、有紫衣老父领一小童避雨于此6、止于一第乎?7、后颖士终于扬州功曹8、子能安于为学乎?”9、曾于东都卖一小宅10、君于赵为贵公子11、言之于王12、却以斥弃瓦砾灰壤实于堑中13、太守日出宴于湖上14、皆得仰食于公私15、布帛尽于衣裘16、材木尽于棺椁17、有老姥于路遇劫18、于时谢不即解阮语19、至于晋而问之(5)而的用法和意思1、久而自芳也2、犹将汩没而不见也3、既成约而未纳币也4、未有钱多而子弟不骄者也5、弟与沅弟皆能勤而不能俭6、余微俭而不甚俭7、闻而敬服焉8、而乱国常贫9、道而饥渴10、过绮乌封人而乞食11、绮乌封人跪而食之12、耕而卤莽之13、则其实亦卤莽而报予14、其实亦灭裂而报予15、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16、民富而府库实17、伏剑而死18、而一国盗为尽矣19、莫若举贤而任之20、未有官得其人而国家不治者也21、可谓辞简而理博矣22、而任之以一事23、过而击之也24、吾醉而与左右戏25、一举而三役济26、是岁唯杭饥而不害27、絷其驹而出之28、而形状皆不同29、惧而成疾30、乃俱送之融见而笑31、既而还入32、苻融验走而得其实33、而精力不辍34、辞多类非而是(6)以的用法和意思1、以金赐其母2、是以与善人居3、不以外夷见忽4、敢以奉君5、巡州邑以自给6、老母无以养7、其女以疾8、子侄以为言9、将何以报我?10、我何以报子?11、奢以法治之12、以君之贵13、子则自以为有罪14、公以臣能听微决疑15、问以为治之本16、为鼓以与百姓为戍17、以明不欺18、却以斥弃瓦砾灰壤实于堑中19、计省费以亿万计20、就水中以籧篨、刍藁为墙21、以水车汱去两墙之间旧水22、留其半以为堤脚23、以通南北之水24、以惠贫者25、以告管仲26、布帛尽则无以为蔽27、众人以某孤立28、乃以兜子数乘29、以凭证据30、僧以为怪31、僧俱以告32、盖以贼若善走33、以春秋经授数百人34、欲以武艺自达35、终以文华显36、为论以示谢37、蒙辞以军中多务38、自以为大有所益 三、直译下列句子。1. 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 2. 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 3. 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4. 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也 5. 今疾势不起,番人重土殡,脱殁,君能终始之否? 7.后一年,崔游丐亳州。 8. 倘窀穸不为盗所发,珠必无他。 9.尚书命引至庑下,坐而夷之,其曰:“所恨与子非亲属,当庭训之耳!” 10. 逡巡,风定雨霁,车马卒至,老父上马,呵殿而去。 11.于是授春秋,而孙生笃学不舍昼夜,行复修谨。 12.明年,孙生复道睢阳谒文正。 13.吾心已许之矣。虽盲,岂可负吾初心哉? 14.吾兄弟欲为先人留遗泽,为后人惜余福,除却勤俭二字,别无做法。 15.子侄看大眼,吃大口,后来恐难挽弟须时时留心。 16.与人交易,一言便定,岂可以利动心也。 17.子侄以为怨,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18.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19.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 20.长梧封人问子牢曰:“君为政焉勿卤莽,治民焉勿灭裂。” 21.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 22.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 23.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 24.君欲无盗,莫若举贤而仕之,上明下化,民有耻心,则何盗之为? 25. 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审举,审举在核真,未有官得其人而国家不治者也。 26.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诎。 27.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 28.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29.一举而三役济,计省费以亿万计。 30.久欲为长堤,但苏州皆泽国,无处求土。 31.每三四里则为一桥,以通南北之水。 32.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 33.使工技佣力之人,皆得仰食于公私,不致转徙沟壑。 34.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林木尽则无以为守备。 35.棺椁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 36.思明马见之,悉浮渡河,尽驱入城。 37.众人以某孤立,不狎流辈,欲乘此挤之。 38.而形状皆不同,于是劾其诬罔,一一服罪。 39.此磬与钟律合,击彼此应。 40.僧以为怪,惧而成疾。 41.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42.乃解牛任其所去,牛迳还本主宅,盗者始服其辜。 43.宫过息庐下,乐其业,因就听经。 44所诵五言,又其所未尝闻,叹美不能已。. 45.袁虎少贫,尝为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