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的当代含义.doc_第1页
文献的当代含义.doc_第2页
文献的当代含义.doc_第3页
文献的当代含义.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献的当代含义: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即文献是知识信息与载体的统一体。文献的古代意义:文献一词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指书面材料,即文章或典籍,另一部分指口头材料,即贤人所讲述的材料。古典文献的载体:甲骨(商)是龟甲和兽甲的合称;甲骨文:甲骨卜辞,殷虚卜辞,契文殷虚书契。甲骨四堂:郭沫若鼎堂、董作宾彦堂罗振玉雪堂王国维观堂金石(秦):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铭文、铭辞,金指青铜器;石刻在内容上分为纪事石刻和经典石刻。竹木、缣帛(战国) 纸张(汉)“版本”出现的时间:雕版印书之后。版本的类型:写本、刻本、善本、活字本、影印本版本的功用: 读书应择善本 校书应备众本 购藏书籍应鉴异本 学术研究也应注意版本版本的定义: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刻版印书出现后为区别刻本和写书而使用的名称。因最初的印版是以木板为原料雕刻而成,故版本又称板本;广义的版本又可以指一切形式的书本。雕印本按用途可分为:进呈本、底本、样本写刻本:有作者或书法家手写上版刻印而成的书。套印本:把同一版面上需用的不同颜色分别刻成不同的版,然后依次加印在同一张纸上,用套印技术而成的书叫套印本。递修本:有的书版屡次修补,用屡次修补的书版印的书架递修本。邋遢本:版本模糊,极不整齐的本子。大花脸本:墨色深浅不一,字体大小不同而又印刷模糊的本子,以原刻本为底本,如式刻板再印,即翻刻本或重刻本。影刻本:采用影摹写样上版的方法,刻印的和原刻本一模一样称影刻本或覆刻本。百衲本:用不用的版本凑成一部书,或一套丛书称为百衲本或配本。善本:指珍贵难得的古籍刻本、写本,其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或某一方面的特殊价值。仅原本或接近原本的版本可称善本,大凡经过名家校过的版本都可称善本。善本拟定“三性”“九条”,“三性”: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凡符合以下九条中其中任何一条者,均为古籍善本书: 元代及元代以前刻印、抄写的图书(包括残本与零页) 明代刻印、抄写的图书(包括具有特殊价值的残本与零页),但版印模糊而流传尚多者不收。清代乾隆及乾隆以前流传较少的刻本、抄本。太平天国及历代农民革命政权所印行的图书。 辛亥革命前在学术研究上有独到见解或有学派特点或集众说较有系统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 辛亥革命前反映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或某一事件资料方面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 辛亥革命前的名人学者批校、题跋、或过录前人批校而有参考价值的印本、抄本。 在印刷上能反映我国古代印刷技术发展,代表一定时期技术水平的各种活字印本、套印本或有较精版画的刻本。 明代印谱全收。清代的集古印谱、名家篆刻印谱的钤印本,有特色或有亲笔题记的收,一般不收。“三性”是选择善本的总则,“九条”是“三性”的具体化,是“三性”的注解。活字本:泥活字本、磁活字本、铜活字本、锡活字本、铅活字本活字本的特征: 有的排字不整齐,且有倒置、卧排现象 边栏的四角及上下栏线同行线的连接处多有距离,行格距离也常不相等 字的大小不一致,笔划粗细不均 墨色轻重不均,行格界线时有时无 字与字之间的笔划绝不交叉 无断版裂版现象版本的鉴定含义:对特定版本的出版时间、地点、出版人、版次以及内容是否完整,是否有其他版本,该版本在同书的各版本中处于什么地位等进行鉴别,从而确定其版本价值。版本、刻本的鉴别:1、版本的形式,包括牌记、刻工、字体等2、书籍的内容,包括人名、地名、年代等3、前人的研究成果,包括该书的题记藏印等十三经: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古籍的装帧形式:卷轴装、旋风装、梵夹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卷轴装初期纸书在形式上效法帛书,将写好的长条纸书,用木或竹作轴,粘于最后一幅纸上,从尾向前卷起,卷成一束。称为卷轴装。采用卷轴装的手写纸书,一般称为卷子。故卷轴装又叫卷子装。流行南朝到五代时期。旋风装又叫龙鳞装。它大约起于唐代而盛于北宋。旋风装有两个特点:一是纸的正反两面都书写,可发节省纸张缩小卷轴的体积,也就是扩大了书的容量;二是逐页错开一定距离粘在卷底上。以一长条卷纸作底,除首页因单面书写,全幅裱于卷端外,其余因双面书写,以每页右边无字空处,逐页向左鳞次相错地粘在首页末尾的卷底上,看去好似龙鳞。收藏时从首至尾卷起,外表完全是卷轴的装式;但打开时,除首页全裱在卷底,不能翻阅外,其余均能逐页翻转。梵夹装梵夹装原是古代中国人对古印度用梵文书写在贝多树叶上佛教经典装帧形式的一种称呼。又称为贝叶经。梵夹装的具体装订方式是,将写好经文的贝多树叶,依次摞成一摞,在摞的上、下各夹配一块与经叶大小长短相同的经过刮削加工的竹片或木板。然后连板带经穿一个(在中间)或两个(居两端靠里)洞,穿绳绕捆或打扣,一部梵夹装的书籍就算装帧完毕。它有两个特点:一是以板夹之,一是所夹为散叶。 经折装经折装也称“折子装”,从折叠佛教经卷而得名。产生于唐五代。具体办法是,将长条的卷子装佛经,依一定行数左右连续折叠,最后形成长方形的一叠,再在前、后各粘裱一张较厚的纸,做为护封,也叫做书衣、封面。由于是改造佛经卷子装而成的,故名经折装。此后凡仿此装帧形式者,不论其内容是否为佛经,便都以经折装称之。五代以后,雕印的佛、道两家的单经、大藏,采用经折装的比比皆是。可见在中国古代典籍的装帧形制中,经折装流行的时间是很长的。在这种装帧形式的影响下,连大臣奏书也取这种折子本形式,故称奏折,至少清代这种奏折是很流行的。 蝴蝶装蝴蝶装起源于五代,盛行于宋代。将印好的一页书从中折叠,有字的一面朝内,所有的书页都折好叠齐以后,用一张整的包背纸从折叠的中缝(即版心)那边将封面和封底包住,然后将每页的中缝粘在包背纸上,再将封面和封底粘上硬纸板,就装订成了在册书。用这种方式装订的书,因每页的中缝都在书背上,有字的两版翻开像蝴蝶张开翅膀,故而得名。蝴蝶装全书书叶的固定完全靠粘连,并不凿孔穿线,所以书叶极易脱落。同时,书叶都为单层,一面空白一面印字,纸薄则容易使印刷面粘连,致使翻检时多见纸背空白面。针对蝴蝶装的这一不足,南宋中叶出现了改进型,即包背装。 包背装也叫裹背装、裹后装,是从中折叠书页的时候,将有字的一面朝外,折好的书页一边是版心,相对的另一边是供装订用的书脑;所有的书页都折好之后,再将装订之处弄整齐,打眼后用绵纸或桑皮纸捻成纸绳,将书页装订成册,然后在书脊上刷满糨糊,用硬书皮将书的前后连同书脊一起包上,不再另行钻眼穿线。包背装的书籍,无论翻到哪一面,总能看到前一页的后半版和后一页的前半版,再也不会出现无字的白页了。 线装大约出现在唐末、五代,盛行于明代中期以后。线装是对包背装的一种改进。其基本方法和包背装一样,所不同的是,包背装用整纸裹背,而线装只在前后各加一张护页,连同正文用线装订在一起,不包书背。古书版面上的有关术语版面,边栏天头,地脚,书耳,界行,版心(版口、中缝、页心、心),鱼尾(燕尾)校雠:校勘(狭义)版本、校勘、目录、典藏等(广义)书面材料错误的类型:讹(原有的文字写错了)脱(原有的文字弄丢了)衍(增加了原来没有的文字)倒(原来的文字交换了位置)脱简:有脱字、脱句、脱页、脱篇、脱卷的。错简:倒文较多的现象叫错简。校勘的主要方法:对校、本校、他校、理校对校:是将某种文献的不同版本进行对比,从而发现并改正书面材料错误的方法。本校:将某种文献的上下文进行对比,找出其内容上与文字上的异同,从而确定于改正其错误的方法他校:用其他文献中的引文及相关文字来校勘某一文献理校:即推理的校勘是校勘工作的补充方法校勘成果的处理形式:定本、定本附校勘记、底本附校勘记、单行的校勘记、与注释混合的校勘记、载于笔记中的校勘记、用单篇文章发表的校勘记(定本校勘记:在写成定本以后,附以校勘记,说明其所校定的根据或理由,是较为审慎的方法;底本附校勘记:选择一个作为校勘基础的底本来和其他资料互校,工作完成后,连同底本和校勘记一并发表出来,这乃是发表校勘成果的主要形式;单行的校勘记:集中反应校勘成果,节省开支,但人们在阅读时不便当下检索原书。)目录的定义:目录名或书名,录为内容摘要(目:条目、项目、名目,录有记录之义)六分法七略:六艺略: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诸子略: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诗赋略:屈原赋之属、陆贾赋之属、孙卿赋之属、杂赋;兵书略: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数术略:天文、历谱、五行、杂占、形法、蓍鬼;方计略:医经、经方、房中、神仙七略的特点表现: 从书籍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处理问题 重视书籍作用方面的联系性而合其所当合 重视书籍性质方面的距离性而分其所当分 分类极其细密,部类之中又有子目,七略于每一大类,又细分子目,体现了其科学性与系统性四分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史、子、集目录的构成:书名叙录:用以介绍一书之大要类序:用以介绍群书之概略,包括各大类之序和小类之序,有些还有总序文献散佚的原因: 统治阶级的暴力禁毁 社会动乱 保管不善,自然灾害(吴枫)重德轻艺的思想 删繁存简现象 重视文学,鄙弃朴学时代的发展与局限作者犯罪,书也散之(张舜徽)国家藏书的特点: 各朝部门没有专门的机构来从事国家藏书的管理工作 国家藏书一般都继承了前朝藏书,并能采用征集、收购、组织专门描写等方法来迅速增加藏书量 国家藏书事业受到政治经济因素影响明显 国家藏书的普通缺点是难以沟通,无异于帝王的私有财产,最后不免散佚(东汉建立了秘书鉴,取得了相对独立的机构)宋代私家藏书的特点: 两宋私家藏书事业空前繁荣:人数多,分布广; 宋代藏书家总的倾向是主张并实行借书予人清代藏书家的特点: 为专家学者,以钱大昕为代表 特喜欢做校勘工作,以卢文绍为代表 重视收藏,并把其藏书当作财产,希望永久保存 善做版本鉴定,如黄丕烈 富有经验的富商,以钱景开为代表。周永年的儒藏说,建立儒藏,最早是由明代藏书家曹堂伶提出 类书的含义:是抄集群书词、句、段,分类排聚、排纂,以供检阅的工具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