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教学设计上传的Microsoft Word 文档 (2).doc_第1页
《书愤》教学设计上传的Microsoft Word 文档 (2).doc_第2页
《书愤》教学设计上传的Microsoft Word 文档 (2).doc_第3页
《书愤》教学设计上传的Microsoft Word 文档 (2).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愤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人论世:了解陆游的生平,了解南宋朝代背景,掌握南宋爱国诗人和词人的思想感情。(2)掌握从语言和意象等方面赏析古诗的基本方法。2、过程与方法:(1)布置预习,让学生了解陆游和他的诗作以及他所处的时代;(2)朗读诗歌,体会诗情;(3)探究问题,理解诗歌主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南宋陆游等爱国志士壮志难酬、年华空老、有心报国、无路请缨的悲愤情怀;(2)学习诗人的爱国精神和伟大的人格魅力。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学过不少古诗,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布置给学生关于所要学习篇目的作者,让学生提前搜集作者的相关作品和思想,通过搜集达到学生提前了解的过程,让学生在预习所要上的篇目时能够主动思考,做到触类旁通,在教师教授期间,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交流,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难点的能力。达到课堂的有效性。三、学习重(难)点: 1、通过对南宋朝代背景的了解,掌握南宋爱国诗人和词人的思想感情。 2、诗人是如何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四、教学过程:(一)导入: 词作钗头凤和诗作示儿最能反映陆游一生的际遇。陆游一生有两个始终没有解开的情结。其一就是钗头凤所书写的他与表妹唐婉的爱情悲剧。两人倾心相爱,却被其母生生拆散,这成为陆游一生刻骨铭心挥之不去的痛楚,直到七十五岁高龄、唐婉离开人世四十多年以后,他重游沈园,依然写下了“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的深情诗句。其二就是示儿所书写的“北定中原”这件让他终生魂牵梦绕以至死不瞑目的大事。终其一生,壮志不能实现其万一,心中情怀,书愤就是最好的见证。无怪乎梁启超说:“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二)作者简介、知人论世 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诗人一生“寄意恢复”,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中年时,陆游由朝廷任命赴前线参加抗金斗争。 在政治斗争中,陆游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两度因力主抗金而被罢职。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 嘉定二年,85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 (三)写作背景介绍 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四)自学指导语 听录音,把握情感,再自行诵读;然后结合注释,和同桌交流对诗句的理解、把握。(时间十分钟)(五)合作探究, 鉴赏品味诗歌1.诗中“书”了哪些“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分析:前两联回忆过去,抒写他的抗敌抱负。“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书” 两次抗金胜利之役。“气如山”一语提挈全诗,须重读;“楼船夜雪” “铁马秋风”写诗人的向往,要用炽热的感情读出。 后两联写现在。“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塞上”两句集中表现了诗人的悲愤和无奈;“出师”两句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矢志北伐,死而后已,宜激昂。 这首诗作者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年华虚掷的满腔激愤,悲怆中透着激昂。基调是悲愤,然而并不绝望,还有豪壮的感情蕴藉其中。 2诗歌的颔联用了哪些意象?有何作用? 明确:第二联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六个名词叠加,展现了一幅声势浩大、勇猛进攻、抗击敌寇、收复失地的战斗场面,渲染了慷慨悲壮的气氛,为下面自己屡遭贬谪、壮志难酬做铺垫,体现了诗歌的精炼性和含蓄性。3、本文运用哪些艺术手法? (1)借古讽今:诗中对诸葛亮的高度颂扬,实则是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愤恨。颂古在于非今,落笔千载以上,旨在千载以下。 (2)对比手法:诗中的“愤”,主要通过两个对比表现出来。一是理想和现实的对比。诗人北望中原,豪气如山。以塞上长城自许,然而世事多艰。理想被现实击得粉碎。二是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早年气壮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何等豪迈,如今对镜自照,衰鬓苍颜,岁月不居,年华空老!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朝廷的主和派,诗人心中之“愤”焉得不涌上笔端?(六)总结 一心报国却壮志难酬,这样的遭遇不只是一个人的,诗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爱国的主题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有句话说“国家不幸诗家幸”,每当国家危亡时刻,这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大放异彩。陆游继承了这种传统,并把它发挥到无人企及的高度。爱国主题不但贯穿在他的诗歌中,而且融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成为陆游诗歌的灵魂。真谓:“亘古男儿一放翁!”(七)拓展思考:请用比较的方法进一步理解书愤和蜀相这两首作品, 并找出两首诗的异同。 相同点: 1.背景:书愤和蜀相都作于动乱年代 。 2.都借用诸葛亮事迹表达情感。 不同点: 1.情感: 蜀相是杜甫晚年之作,抒发了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和不得重用的痛苦; 陆游的书愤则表达了收复失地的壮志,抒发了壮志未酬、功业未成的愤懑。 2.写作手法: 蜀相借乐景抒哀情:“映阶碧草 ”; 书愤以典明志、借古讽今+ 对比手法(两个对比) 3.作品风格: 杜甫 沉郁顿挫(一三两联景仰、二四两联叹惋) 陆游 沉郁豪雄(以愤为意脉,,句句是愤,字字是愤。感情沉郁,但二三四句大气磅礴,笔力雄浑。) (八)拓展阅读怒吼李萌 我们 已沉睡了太久 太久 久到连脉搏 似乎也停止了节奏 我们 也沉默了太久 太久 久到连热血 似乎也不再奔流 可忘了吗 八十年前屈辱的忍受 风雨飘摇中 侵略者的矛头 已指向我们的咽喉 但我们终究 终究没有沉沦 没有堕落 我们不曾低下高贵的头 因为我们有梦想 有魂魄 有追求 我们一朝翻身 百尺竿头 我们鹰击长空 海阔鱼游 卑鄙无耻的侵略者 开始恐惧开始颤抖 开始阻挠 开始垂死争斗 起来啊 同胞们 我们共同拼搏 共同奋斗 让这头已经苏醒的雄狮 发出令全世界震动的 怒吼! 你叫钓鱼岛 下你只是一座小小的岛 静静地沉默在东海的一角 你美丽又富饶 却远离了母亲的怀抱 多想,多想有个依靠 你的名字叫钓鱼岛 不幸突然在这一天来到 无耻的强盗 将同样无耻的言论发表 想要实现那些所谓的目标 所谓可笑 所谓无理取闹 所谓虚无缥缈 你的母亲竭力声讨 你紧紧地紧紧地拉着母亲的角 无耻的强盗 派出舰船和大炮 露出狰狞的坏笑 我们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