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研究有感.doc_第1页
晋商研究有感.doc_第2页
晋商研究有感.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学完晋商研究感想长期以来,一提到山西,许多人想到的是那是我国特别贫困的省份之一,而且从来没有对这种看法产生过怀疑。看过走西口的大概感触更深一些吧,描述了山西人从山西中部和北部出发,一条路向西,经杀虎口出关,进入蒙古草原;一条路向东,过大同,经张家口出关进入蒙古。如果山西不是很穷,日子还能过得下去,为什么还要背井离乡呢?大概一提起山西,外界的想到的大概也就只有黄土地上一群朴实的农民,最多再加上他们爱吃醋,顿顿离不了那山西著名的老陈醋吧!虽然也有一些人知道山西的晋商,去又觉得很模糊,不是很了解。甚至有人对我说,你们山西晋商都是奸商,靠坑蒙拐骗发的家,我当时感到十分伤心,想要反驳却又不知道该说啥,说以这次选修课也有幸选到这门课,让我这个不合格的山西人也了解了解山西曾经的辉煌和荣耀。首先,山西晋商不是奸商。相反,我们山西晋商之所以成功是靠“诚信”二字为根本的,商人之间也制定了一些自己的规定,如果有那个商人没有遵循诚信为本,则所有商人就排斥他,不与他来往,以确保商人群体之间都是诚信的老实人。而且一些学徒在店里学习期间,掌柜的也经常考验他们,比如:在一些桌子或角落里放一些钱,学徒们捡到后有没有交回到柜台去,以此来观察学徒们的品性,而且掌柜的也经常教导他们,做生意没有诀窍,唯诚信二字而已,在一代又一代的教育中也累了诚信为本的经商信念。 再大一些来讲,比如说乔家,复盛西铺是乔家在包头的一大商号,主要经营粮油,不管是质量还是分量都有所保证。要知道,在那个市场里,到处都是弄虚作假的商号。有些商家们在卖米面的斗上做手脚,缺斤短两的事情屡见不鲜。乔家就靠着长期形成的良好信誉让复盛西在包头稳稳站住了脚,到这里购买粮油的人络绎不绝。有一次,复盛油坊往山西运送一批胡麻油,经手的伙计为了从中谋利而在油中掺假。掌柜的发现后,将伙计痛斥一番。凡是乔家人都知道,信誉连着财路,信誉没了,财路也就断了。掌柜的命人倒掉整批掺假的胡麻油,重新换了货真价实的胡麻油。这个举动虽然让乔家损失不少,但是却为乔家赢得了守信的美名。看长远些,这个举动足以为乔家吸引更多的商户。但乔家也有“掺假”时候,但是这种“掺假”却非同一般。乔家的通和店在包头的粮油店里是一霸,东西从来不缺斤少两,也不弄虚作假。长久以来,通和店在包头市场上赞声一片。每到年跟前的时候,就是通和店最忙的时候,达官贵人也好,平头百姓也罢,都会到店里来买粮油过年。所有粮油店的白面、大米都是有等级的,有钱人自然能吃上好一些的米面,穷人家就只能买最普通的粮油。为了能让穷人也吃上好粮食,乔家故意将上等米面掺到了普通米面里,并按照普通米面的价格卖给穷人。穷人们知道后自然是对乔家感恩戴德,也会常常光顾通和店。乔家之信,不仅是信誉,还有信义,而且对准的是每个人,不分等级,不分富贵,只要上门就都是客,就都该受到同等礼遇。有这样的仁厚和诚信,乔家在商场博弈中便胜券在握。不仅如此,在乔家票号没落的时候,乔致庸的后人都在延续着乔致庸的信誉。20世纪30年代,中原大战,经济衰退,晋钞贬值,晋钞和新币之间的兑换比例差别巨大。这对当时的金融业来说无疑是个危机,但对于已经奄奄一息的乔家大德通票号来说,完全有望借机翻身。对所有的储蓄户都以晋钞而非新币支付,那么大德通票号就可以利用差价大赚一笔。但是,如果这样做,乔家辛苦积累的信誉将毁于一旦。为了维护商誉,乔家毅然决定收晋钞,支新币,让百姓手上的钱可以在各地自由流通。大德通最终还是倒闭了,可是乔家所留下来的商业精神却成为晋商的骄傲,成为整个商界的财富。如此一类的事并非一家,而是在晋商之中屡见不鲜,他们都坚持着诚信至上的原则,在为人之道上表现了诚实忠厚的一面。他们都认为和为贵,凡事不做过分,不做法外生意,讲求以诚待人,和气生财。所以说晋商在近代的成功并非是偶然,而是必然。山西商人在中国近代史上是非常辉煌的,其成功难以想象,号称“海内最富”,尤其是太谷,近代的许多银行家都住在那,那里被称为中国的华尔街。清咸丰三年(公元1863年),一个叫章嗣衡的御史向咸丰皇帝上了一道奏折。在这道奏折中他写道:“臣伏思国家承平二百余年四海之广,岂无数十巨富之家。臣耳目浅陋,然所目击者如山西太谷县孙姓,富约两千余万,曹姓、贾姓富各四五百万,平遥县之侯姓,介休县之张姓,富各三四百万介休县百万之家以十计,祁县百万之家以数十计。”仅仅把山西这几个县城中富户的家产相加,数量就超过了一亿两白银。这个数量甚至比当时国库存银还要多。他们有这么大的成功不会是因为“引车卖浆”或是“织席贩履”这样的小买卖,也不是靠精打细算赚着那些蝇头小利,而是以一种气吞山河的气概做着纵横天下的大生意。晋商作为近代商帮之首,起源最早,衰亡最晚,发迹于宋代,明朝时与徽商南北并峙,至清朝晋商便独占鳌头,明清两代辉煌500年。晋商实现了货通天下、汇通天下,晋商不仅店铺遍设全国通都大邑,而且经营范围远涉日本、西亚和俄罗斯等地,控制了史上多个行业如盐、铁、茶、丝绸等,尤其是票号更是将晋商推向了辉煌的顶端,在中国经济史上更是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要数“日升昌记”了,是中国近代银行的开山鼻祖,与“汇通天下”的美誉,分号遍布全国各大城市,业务最远可至欧美,东南亚一带,是中国最早的票号。初始由雷履泰创建,以经营汇兑业务的汇票而得名。它是商品经济的发展的要求,减少了携带银两现钱的不便,使商人异地交易采购更加方便。初始时对一些异地采购的商人进行汇兑,最后生意逐渐做大,甚至做了一些无法想象的大买卖,如:近代工业发展中对近代工业发放贷款,促进了近代工业的发展;后来太平天国动乱中,也做过汇兑京饷的业务,平均每年达189万两白银;而且在海防经费,铁路经费,河工经费,赈款,庚子赔款等,也都有过汇兑,流经这些商人手中的钱两不计其数。在晋商大族中,有些家族兴盛时间较长,子弟有前途者多,而有些家族则衰败得快,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前者重视家规家风,后者家规弛、家风差、败家子弟也多。并没有躺在祖宗基业上成为纨绔子弟,而是靠着自身的奋勉,各自开辟自己的事业与前途。且恪守祖训,无一人涉足政界,大多在金融界、教育界、科技界工作。虽然如此,因为清末国势的微弱对俄茶叶大战晋商受挫,政治的腐败,以及晋商儒家思想影响下的所造成的墨守成规也让晋商错失良机,最后也难以逃脱走向衰败的命运。 山西的晋商也是一群乡土情结很重的人,多年在外经商,异地他乡,难免有思亲怀旧之感,所以,这些商人们出资,建了一些会馆,闲暇之余一起聊聊天,听听戏什么的,“会馆之立,所以联乡情,笃友谊也。朋友居五伦之一,四海之内,以义相投,皆为兄弟。” 由于共同的语言、风俗、生活习惯、文化心理,“同乡借来于斯馆也,联乡语,叙乡情,畅然荡然。不独逆旅之况赖以消释,抑且相任相恤。” 会馆是晋商的中心社团,也是其社会活动最重要的阵地,是晋商的“叙语之地,正可坐论一堂,以谋商业之公益”,凡“通商之事,咸于会馆中是议。” 会馆大多有明文规定,要求入会者重视商业信誉,买卖公平,取信于民,违者处罚。晋商会馆中皆供“义薄云天,精忠贯日”的“武圣”关公,因为关羽是山西人,以义行天下,最受乡人崇敬,成为晋商之精神偶像。在全国诸多的晋商会馆中,没有不祭祀关羽的。而且,在所有的晋商会馆中,戏楼往往是晋商会馆中最为精美的部分。每至喜庆节日,晋商会馆必演戏酬神。一是为了祈祷神灵保佑生意兴隆发财添福;二是为了巩固内部团结。这种酬神会戏非常隆重,所请戏班必为当地的梆子名班,如果当地没有好的梆子戏班,其常常不惜重金,千里迢迢将家乡的名班和名伶邀来演出。这种演出戏班不仅照例得到一笔数目可观的酬金,演员们还可得到赏钱和物品。这样,晋商会馆客观上养活了戏班,捧红了梆子名伶。“商路即戏路”,凡有晋商会馆的地方,就有山西梆子戏的演出。由晋商而带动的山西梆子戏,还衍生出口梆子、京梆子(即后来的河北梆子),而上党梆子则衍生出山东的枣梆、河北的“西调”。时过境迁,各地幸存下来的晋商会馆,已然成为晋商文化符号中的历史残片,百多年前浓浓的梆子之腔、郁郁的乡党之谊如今都已成为了少数人的记忆,百多年后的精美建筑、宏大规模也已成为当地的名胜古迹、文保单位。从这些建筑中,人们看到了千里之外的乔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