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保护——病害图片.doc_第1页
作物保护——病害图片.doc_第2页
作物保护——病害图片.doc_第3页
作物保护——病害图片.doc_第4页
作物保护——病害图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病理学作业农学11-1 颜寿 201161021、玉米锈病病原:玉米柄锈,属担子菌亚门真菌。症状:主要侵染叶片,严重时也可侵染果穗、苞叶乃至雄花。初期仅在叶片两面散生浅黄色长形至卵形褐色小脓疤,后小疱破裂,散出铁锈色粉状物,即病菌夏孢子;后期病斑上生出黑色近圆形或长圆形突起,开裂后露出黑褐色冬抱子。2、小麦白粉病病原:禾本科布氏白粉菌小麦专化型,属子囊菌亚门真菌。症状:初发病时,叶面出现12mm的白色霉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至椭圆形白色霉斑,霉斑表面有一层白粉,遇有外力或振动立即飞散。后期病部霉层变为灰白色至浅褐色,病斑上散生有针头大小的小黑粒点,即病原菌的闭囊壳。3、烟草花叶病病原: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简称TMV,属病毒。病状:烟草植株染病后,幼嫩叶片侧脉及支脉组织呈半透明状,即明脉。叶脉两侧叶肉组织渐呈淡绿色。病毒在叶片组织内大量增殖,使部分叶肉细胞增大或增多,出现叶片薄厚不匀,颜色黄绿相间,呈花叶状。后花叶斑驳程度加大,并现大面积深褐色坏死斑,中下部老叶尤甚,发病重的叶片皱缩、畸形、扭曲。早期发病的植株节间缩短,严重矮化,生长缓慢,不能正常开花结实。并易脱落。能发育的荫果小而皱缩,种子量少且小,多不能发芽。 4、玉米茎腐病病原:菊欧文氏菌玉米致病变种,属细菌。症状:主要危害中部叶茎和叶鞘,玉米10片叶时,叶梢上出现水渍状腐烂,病组织开始软化,散发出臭味。叶鞘上病斑呈不规则形,边缘浅红褐色,病健组织交界处水渍状尤为明显。湿度大时,病斑向上下迅速扩展,严重时植株常在发病后3-4天后病部以上倒折,溢出黄褐色腐臭菌液。病菌存于土壤中病残体上,自植株的气孔或伤口侵入。高温高湿,害虫为害造成伤口时发病严重。5、白菜霜霉病:病原:真菌中的霜霉菌引起的植物病害。症状:主要在叶片正面形成黄色、多角形病斑,在病斑的背面产生白色霉层,为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发展迅速时在短期内使叶片枯干以致植株枯死。6、白菜根肿病:病原物:鞭毛菌亚门中的芸苔根肿菌,症状:病害发生在根部,苗期即可受害,严重时小苗枯死。成株期,植株生长迟缓,矮小,外叶常在中午萎蔫,早晚恢复,后期外叶发黄枯萎,有时全株枯死。主根或侧根上形成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的肿瘤,初期瘤面光滑,后期龟裂、粗糙,也易感染其它病菌而腐烂,主根生长慢。7、白菜软腐病:病原物:寄生霜霉,卵菌门霜霉属症状:出现水渍状小斑点,叶片半透明,呈油纸状,最后整株软化、腐烂,散发出特殊的恶臭8、大葱锈病:病原物:该病菌以冬孢子和夏孢子形态附在病株上越冬,形成初侵染源。孢子借助气流传播,侵入大葱发病,形成夏孢子。夏孢子形成再侵染源,向周围植株蔓延。症状:主要在叶片和花梗上形成椭圆至纺锤形、隆起的小疮疱,中部呈桔色,周围为黄白色,有光泽。后期纵裂,周围表皮翻起,散出铁锈色粉末(夏孢子)。随着病害进展,与病斑相邻处出现新的长椭圆形至纺锤形斑点。斑点隆起后纵向破裂,散出紫褐色粉末(冬孢子)。重症植株的叶片和花梗,呈麦秆色干枯。9、玉米大斑病:病原物:大斑凸脐蠕孢,属真菌界,子囊菌门,座囊菌纲,格孢菌亚纲,格孢菌目(腔菌目),格孢菌科,毛球腔菌属真菌。病原特征:玉米大斑病菌的分生孢子梗自气孔伸出,单生或23根束生,褐色不分枝,正直或膝曲,基细胞较大,顶端色淡,具28个隔膜,大小35160611(um)。分生孢子梭形或长梭形,榄褐色,顶细胞钝圆或长椭圆形,基细胞尖锥形,有27个隔膜,大小451261524(um),脐点明显,突出于基细胞外部。病征:潮湿时病斑上有大量灰黑色霉层。病状:叶片染病先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后期病斑常纵裂。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变黄枯死。下部叶片先发病。在单基因的抗病品种上表现为褪绿病斑,病斑较小,与叶脉平行,色泽黄绿或淡褐色,周围暗褐色。有些表现为坏死斑。10、白菜褐斑病:病原物:半知菌亚门假单胞杆菌属。病原特征:分生孢子梗由不发达的子座上伸出,每束418根或更多,榄褐色至褐色,直立,很少弯曲和分枝,上下宽度较一致,有36个清楚的隔膜,大小1051884.255.25微米,很少膝状节。分生孢子无色,针形或鞭形,基部平截,顶部亚尖锐,具1011个横隔膜,大小852502.54微米。病状:主要发生在外叶片上,初生水浸状圆形或近圆形小斑点,扩大后成为多角形或不规则形浅黄白色斑。11、小麦赤霉病:病原物:由多种镰刀菌引起。有禾谷镰孢、燕麦镰孢、黄色镰孢、串珠镰孢、锐顶镰孢等,都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病原特征:优势种为禾谷镰孢,其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有隔膜37个,顶端钝圆,基部足细胞明显,单个孢子无色,聚集在一起呈粉红色粘稠状。小型孢子很少产生。有性态为玉蜀黍赤霉,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子囊壳散生或聚生于寄主组织表面,略包于子座中,梨形,有孔口,顶部呈疣状突起,紫红或紫蓝至紫黑色。子囊无色,棍棒状,大小10025015150(um),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无色,纺锤形,两端钝圆,多为3个隔膜,大小163336(um)。病征:枯死苗湿度大时产生粉红色霉状物(病菌分生孢子和子座)。病状:主要引起苗枯、穗腐、茎基腐、秆腐和穗腐,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其中影响最严重是穗腐。苗腐是由种子带菌或土壤中病残体侵染所致。先是芽变褐然后根冠随之腐烂,轻者病苗黄瘦,重者死亡。12、小麦白粉病:病原物:子囊菌亚门白粉菌目布氏白粉菌属。病原特征:菌丝体表寄生,蔓延于寄主表面在寄主表皮细胞内形成吸器吸收寄主营养。在与菌丝垂直的分生孢子梗端,串生1020个分生孢子,椭圆形,单胞无色,大小2530810(m),侵染力持续34天。病部产生的小黑点,即病原菌的闭囊壳,黑色球形,大小163219m,外有发育不全的丝状附属丝1852根,内含子囊930个。子囊长圆形或卵形,内含子囊孢子8个,有时4个。子囊孢子圆形至椭圆形,单胞无色,单核,大小18.82311.313.8(m)。子囊壳一般在大小麦生长后期形成,成熟后在适宜温湿度条件下开裂,放射出子囊孢子。该菌不能侵染大麦,大麦白粉菌也不侵染小麦。病征:初发病时,叶面出现12mm的白色霉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至椭圆形白色霉斑,霉斑表面有一层白粉,遇有外力或振动立即飞散。这些粉状物就是该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后期病部霉层变为灰白色至浅褐色,病斑上散生有针头大小的小黑粒点,即病原菌的闭囊壳。13、黄瓜霜霉病:病原物:半知菌亚门假单胞杆菌属。病原特征:病菌的孢子囊梗无色,单生或24根束生,从气孔伸出,上部呈35次锐角分枝,分枝末端着生一个孢子囊;孢子囊卵形或柠檬形,顶端具乳状突起,单胞,淡褐色。孢子囊可萌发长出芽管,或孢子囊释放出游动孢子,变为圆形休止孢子,萌发芽管,侵入寄主。卵孢子球形,黄色,表面有瘤状突起。病症:潮湿时叶背面病斑上生出灰黑色霉层。病状:叶片上出现黄色不规则形斑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黄绿色转淡褐色,后期病斑汇合成片,全叶干枯,由叶缘向上卷缩,严重时全株叶片枯死。14、油菜菌核病:病原物:核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菌核长圆形至不规则形,似鼠粪状,初白色后变灰色,内部灰白色。菌核萌发后长出1至多个具长柄的肉质黄褐色盘状子囊盘,盘上着生一层子囊和侧丝,子囊无色棍棒状,内含单胞无色子囊孢子8个,侧丝无色,丝状,夹生在子囊之间。症状: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结实期发生最重。茎、叶、花、角果均可受害,茎部受害最重。茎部染病初现浅褐色水渍状病斑,后发展为具轮纹状的长条斑,边缘褐色,湿度大时表生棉絮状白色菌丝,偶见黑色菌核,病茎内髓部烂成空腔,内生很多黑色鼠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