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管理标准.doc_第1页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管理标准.doc_第2页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管理标准.doc_第3页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管理标准.doc_第4页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管理标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华能能大大连连电电厂厂企企业业标标准准 Q HNDL 203 38 2012Q HNDL 203 38 2012 危害源辨识与评价管理标准 ASAS 2012 1 31 发布 2012 1 31 实施 华华能能大大连连电电厂厂 发 布 Q HNDLQ HNDLQ HNDL 目 次 前 言 3 1范围 4 2引用文件 4 3术语 4 4职责 4 5 流程与风险分析 5 5 1 管理流程图 5 5 2 风险控制点 5 5 3 风险分析 5 6 管理要求 6 6 1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6 6 2 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6 6 3 防护器具 设备设施的管理 6 6 4 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的演练 6 7 检查与考核 6 8 相关 支持性文件 6 2 相关 支持性文件 6 3 报告和记录 6 附录 7 5附录 A 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 1 6附录 B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指标 4 前 言 为有效对电厂范围内的危险源进行辨识 评价其危险程度 判断出一般和重大危险 并进行控制 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 确保实现安全生产 特制定本管理标准 本程序由安监组织起草归口管理 本程序起草人 邵 波 初 审 郭恒晋 审 核 高德顺 批 准 静铁岩 本程序由安监部负责解释 华能大连电厂 危害源辨识与评价管理标准 1范围 本程序为适用于电厂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 评价 控制管理 2引用文件 GB T28001 2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GB12801 91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GB18218 2009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安监管协调字 2004 56 号 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安监总协调字 2005 125 号 关于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与管理工作的通知 华能集团公司 安全生产工作规定 华能大连电厂 质量 环境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 3术语 3 1 危险物质 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 由于它的化学 物理或毒性特性 使其具有易导致火 灾 爆炸或中毒的危险 3 2 单元 指一个 套 生产装置 设施或场所 或同属一个工公司的且边缘距离小于 500m 的几个 套 生产装置 设施或场所 3 3 临界量 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 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 则该单 元为重大危险源 3 4 重大事故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重大火灾 爆炸或毒物泄漏事故 并给现场人员或公众带来 严重危害 或对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3 5 危险源 危险源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 是具有潜在意外释放的能量和 或 危险有害物质的生产 装置 设施或场所 3 6 重大危险源 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 加工 搬运 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和能量 且危险物质和能 量和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包括场所和设施 按照重大危险源的种类和能量在意外状态下可 能发生事故的最严重后果 重大危险源分为以下四级 1 一级重大危险源 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事故的 2 二级重大危险源 可能造成特大事故的 3 三级重大危险源 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 4 四级重大危险源 可能造成一般事故的 3 7 重大危险按照下列规定实行分级报告制度 1 一级重大危险源必须逐级上报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2 二级重大危险源必须逐级上报至省 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3 三级重大危险源必须逐级上报至设区的市 地 州 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3 8 生产场所 指危险物质的生产 加工及使用等的场所 包括生产 加工及使用等过程中的中间储罐 存放区及半成品 成品的周转库房 3 9 储存区 专门用于储存危险物质的储罐或仓库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区域 4职责 4 1 管理者代表 生产副厂长 负责全厂危害辨识及危险评价的组织领导工作 并审核批准全厂 危险源 辨识报告 4 2 安监部 4 2 1 根据其具体情况 认真而系统地在内部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工作 根据 GB18218 2009 重大 危险源辨识 进行重大危险源的确认 按照 关于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与管理工作的通知 安监总 协调字 2005 125 号 将重大危险源按照以下类型进行确认 1 贮罐区 贮罐 2 库区 库 3 生产场所 4 2 2在重大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并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有关设备 设施的安 全管理 4 2 3对重大危险源的工艺参数危险物质进行定期的检测 对重要的设备 设施进行经常性的检测 检验 并做好检测 检验纪录 4 2 4在生产 储存过程中可能引起火灾 爆炸及毒害的部位 应充分设置温度 压力 液位等检测 仪表 报警 声 光 和安全连锁装置等设施 4 2 5根据可能引起火灾 爆炸及毒害部位 场所 设置必要的可燃气体 毒害气体检测报警器 4 2 6普查辨识 做好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工作 策划部 安监部 室 4 2 7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 使其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 的应急措施 策划部 安监部 室 运行部 检修部等 4 2 8对重大危险安全状况进行定期检查 并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档案 对存在事故隐患和缺陷 的重大危险源认真进行整改 不能立即整改的 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 防止事故发生 4 2 9生产经营单位应将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应急措施信息告知相关单位和人员 4 2 10 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 落实应急救援预案的各项措施 每年进行一次事故应急救援演 练 4 2 11 当重大危险源的生产过程 材料 工艺 设备 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 或者国 家有关法规 标准发生变化时 企业应当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安全评估 4 2 12 贯彻执行国家 地区 行业的技术标准 推动技术进步 不断改进管理手段 提高监控管理水 平 提高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稳定性 4 2 13 组织生产部门对生产场所及仓库危险物质最大储存量进行计算 组织生产部门对重大危险源 及一般危险源进行辨识 传递和建档 组织生产部门对重大危险源及一般危险源进行定期评估 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期检测 监控 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并传递至相关单位 从业人员 4 2 14 负责组织对重大危险源相关从业人员进行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 组织各主要生产 管理部门开展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 4 2 15 负责将重大危险源形成报告 报送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公司 分公司有关部门备案 5 流程与风险分析 5 1 管理流程图 管理流程图见附图附图 1 1 5 2 风险控制点 5 2 风险控制点 建立危险源管理规范 成立危险源管理机构和网络 对锅炉压力容器 可燃液体及 气体 有毒危险品 灰场灰坝 电气设备 防火 起重机械 交通安全 水源等可能造成重大人身伤 亡和设备损坏 以及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设备设施 场所 危险品等进行逐一普查登记 建档 评 估 申报 分级 完善重大危险源台帐 危险源治理 重大危险源应急管理 5 3 风险分析 5 3 1 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如不直接负责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价工作 组织制定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价程序或 指导书 明确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价的目的 范围 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准则 成立评价组 织 进行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价 确定风险等级 确定企业的重大危险源 对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 进 行定期检测 监控 评估 企业的危险源就可能失控 存在人身伤害 设备损坏 环境影响事故隐患 5 3 2 企业如没有建立专门的危险源管理机构 对重大危险源的运行 变化等情况要及时申报 登记 评估 没有选择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认可的中介机构对其重大危险源的管理现状进行评估 并将结 果和评估机构出具重大危险源管理等级评估分级报告提交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可能存 在违法 违规风险 6 管理要求 6 1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6 1 1 安监部组织相应的生产单位 对存在危险物质的生产场所和仓库进行计算单元的划分 并对各单 元进行最大储存量计算 根据 GB18218 2009 重大危险源辨识 中危险物质进行评价和界定 6 1 2 安监部根据各单元的计算结果 按附件附件 A A 中临界量值对重大危险源或一般危险源进行辨识 最大 储量超过临界量的单元为重大危险源 未达到临界量的单元为一般危险源 形成评估报告 6 2 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6 2 1 安监部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 档案内容包括物质名称 数量 性质 地理位置 管理人员 安全 规章制度 评估报告 检测报告等 将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形成报告 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 有关部门备案 重大危险源报告应包括重大危险源的详细情况 可能产生的事故类型 安全措施与预 防措施 应急预案等 6 2 2 重大危险源报告应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变化 新知识的获取 技术的发展情况进行修订 报告修订 后重新到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6 3 防护器具 设备设施的管理 6 3 1 安监部负责指导有关单位按本企业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标准 中规定的防护器具 设备设施的 配备标准 对重大危险源和一般危险源所属岗位配备劳动防护用品和防护器具 设备设施 并将所配 备的劳动防护用品和防护器具 设备设施进行登记 6 3 2 主管安全生产的副厂长和岗位人员经常检查防护器具 设备设施 保证防护器具 设备设施的齐 全 6 3 3 安监部或人资部门及时对防护器具进行校验和更新 保证岗位所配备的防护器具的有效性 6 4 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的演练 6 4 1 重大危险源所属单位应制定相应的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处置方案 安监部根据 危险化学品事 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 单位版 制定 重要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 6 4 2 安监部 各生产部门每年制定重要危险源应急救援演练计划 计划应包括演练时间 地点 重要 危险源应急救援演练每年公司至少进行一次 各生产单位进行二次 6 4 3 安监部 各生产部门负责人在演练前组织对参加演练的人员进行 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 培训 6 4 4 安监部对演练过程进行记录 参加演练的人员和观摩人员对演练过程进行评估 安全环保科将演 练及评估情况做好记录 根据演练的评估情况 及时对 重要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 进行修订 7 检查与考核 本规范的执行情况安监部门进行检查和考核 考核标准执行华能所属企业 安全生产考核管理规 范 中的有关部分 8 相关 支持性文件 2 相关 支持性文件 华能大连电厂 记录控制程序 华能大连电厂 安全生产奖惩管理标准 3 报告和记录 序号编号名称保存地点保存期 1 企业重大危险源清单安监部长期 附录 附录 A 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 附录 B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指标 管理规范与程序 SHEO P 011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管理规范 5附录 A 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 1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具体见表 1 和表 2 2 危险化学品临界量的确定方法如下 a 在表 1 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 其临界量按表 1 确定 b 未在表 1 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 依据其危险性 按表 2 确定临界量 若一种危险化学品具有 多种危险性 按其中最低的临界量确定 表 1 危险化学品名称及其临界量 序号序号类别类别危险化学品名称和说明危险化学品名称和说明临界量 临界量 T T 1 叠氮化钡0 5 2 叠氮化铅0 5 3 雷酸汞0 5 4 三硝基苯甲醚5 5 三硝基甲苯5 6 硝化甘油1 7 硝化纤维素10 8 爆炸品 硝酸铵 含可燃物 0 2 5 9 丁二烯5 10 二甲醚50 11 甲烷 天然气50 12 氯乙烯50 13 氢5 14 液化石油气 含丙烷 丁烷及其混合物 50 15 一甲胺5 16 乙炔1 17 易燃气体 乙烯50 18 氨10 19 二氟化氧1 20 二氧化氮1 21 二氧化硫20 22 氟1 23 光气0 3 24 环氧乙烷10 25 甲醛 含量 90 5 26 磷化氢1 27 硫化氢5 28 氯化氢20 29 氯5 30 煤气 CO CO 和 H2 CH4的混合物等 20 31 砷化三氢 胂 12 32 锑化氢1 33 硒化氢1 34 毒性气体 溴甲烷10 35 苯50 36 苯乙烯500 37 丙酮500 38 丙烯腈50 39 易燃液体 二硫化碳50 40 环己烷500 41 环氧丙烷10 42 甲苯500 43 甲醇500 44 汽油200 45 乙醇500 46 乙醚10 47 乙酸乙酯500 48 正己烷500 49 黄磷50 50 烷基铝1 51 易于自燃的物质 戊硼烷1 52 电石100 53 钾1 54 遇水放出易燃 气体的物质 钠10 55 发烟硫酸100 56 过氧化钾20 57 过氧化钠20 58 氯酸钾100 59 氯酸钠100 60 硝酸 发红烟的 20 61 硝酸 发红烟的除外 含硝酸 70 100 62 硝酸铵 含可燃物 0 2 300 63 氧化性物质 硝酸铵基化肥1000 64 过氧乙酸 含量 60 10 65 有机过氧化物 过氧化甲乙酮 含量 60 10 66 丙酮合氰化氢20 67 丙烯醛20 68 氟化氢1 69 环氧氯丙烷 3 氯 1 2 环氧丙烷 20 70 环氧溴丙烷 表溴醇 20 71 甲苯二异氰酸酯100 72 氯化硫1 73 氰化氢1 74 三氧化硫75 75 烯丙胺20 76 溴20 77 毒性物质 乙撑亚胺20 表 2 未在表 1 中列举的危险化学品类别及其临界量 序号序号类别类别危险性分类及说明危险性分类及说明临界量临界量 T T 1 1 1A 项爆炸品1 2 除 1 1A 项外的其他 1 1 项爆炸品10 3 爆炸品 除 1 1A 项外的其他爆炸品50 4 易燃气体 危险性属于 2 1 项的气体10 5 氧化性气体 危险性属于 2 2 项非易燃无毒气 体且次要危险性为 5 类的气体 200 6 气体 剧毒气体 危险性属于 2 3 项且急性毒性为类 别 1 的毒性气体 5 管理规范与程序 SHEO P 011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管理规范 7 有毒气体 危险性属于 2 3 项的其他毒性气体50 8 极易燃液体 沸点 35 且闪点 0 的液体 或保存温度一直在其沸点以上的易燃液体 10 9 高度易燃液体 闪点 23 的液体 不包括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