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情感教育与高校学风建设互动机制的构建.doc_第1页
试论情感教育与高校学风建设互动机制的构建.doc_第2页
试论情感教育与高校学风建设互动机制的构建.doc_第3页
试论情感教育与高校学风建设互动机制的构建.doc_第4页
试论情感教育与高校学风建设互动机制的构建.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论情感教育与高校学风建设互动机制的构建摘要:高校良好的学风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是衡量育人环境优劣的重要标志,强调学风建设是学校道德建设的具体体现。优良学风的建设要求大学生从情感层面真正接受科学文化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成为个体主动学习自我发展的内驱力,自觉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高校需形成情感教育与学风建设的良好互动机制。关键词:高校;情感教育;学风建设;机制一、不容忽视的现实情感教育与高校学风建设未形成互动高校情感教育注重从教育者层面对学生进行情感交流,通过运用多种教育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用于学生的思想、感情,促使学生产生内心的积极体验,从而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情感教育即是情感领域的教育,它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品质的过程。”1学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指的是狭义的学风,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的精神状态和文化风气,是学习风气、学习态度、方法目的综合反映。强调学风建设是学校道德建设的具体体现,优良学风的建设要求学生从情感的层面真正接受科学文化知识、自觉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而实际上情感教育并没有在学风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情感教育与学风建设并未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1、“唯理智教育”限制了情感教育的存在空间,弱化了情感教育的作用传统意义上,教育强调经济功能与功利主义价值观的支配,“唯理智教育”的地位可谓不可动摇。人文运动在与其较量中,其功绩虽可圈可点,但曲高和寡,收效甚微。通常在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被看成是促进知识掌握的辅助手段,而不是教育的本身,更多时候教育者只是简单地把情感教育作为外在服务手段,而没有将其视为教育的一部分。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并没有把情感教育充分运用到实际的教学、教育过程中,或者没有对大学生实施持续的情感教育,教育者如果不能真正地去爱、理解、尊重和信赖学生,学生也不会理解、尊重和敬爱老师,师生的情感就不可能得到提升,教育者不能“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身作则”地培养学生,学生的学习动力只能维持一段时间,而无法真正通过情感教育将学习内化为提高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影响了高校学风建设的效果。2、教育者的情感世界苍白影响了情感教育、学风建设的开展及成效目前高校教师工作压力较大,在实际的工作中不得不面对业绩、名次、荣誉以及奖金等较多的物质性问题,导致有些教师对学生缺乏应有的热情、关爱,或疲于应付各种考核项目,忽视对自身情感的审视,教育者的情感单一,导致他们在情感教育中缺乏耐心,忽视了大学生的心里和生理特点。处理问题学生时,教育者往往讲授一些大而空的道理,在教育过程中只一味督促学生为学习而学习,学生只能苍白地、违心地理解,缺乏真实的情感认同和接纳。此外,“严师出高徒”、“师道尊严”传统观念的长期存在使得有些教师难以放下架子,师生的情感沟通困难,一些教师在言传身教中,缺乏感情投入、情感交流,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而学生在这样的情感熏陶中,越来越缺乏对学习的热情,一些学生在茫然中迷失了学习的目标和动力,而仅仅机械地接受知识,使学风建设效果受到削弱,增加了学风建设的难度。3、高校学生自身情感淡漠,良好学风难以自觉形成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已由传统的“精英教育”发展为“大众化教育”。上大学对很多高中生来说不再是很困难的事情,学生对学习机会的珍惜程度远不如前,特别是在市场经济运作下,大学生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使他们对自己的专业和前途感到迷茫,无法确定自身的努力学习,是否能够最终找到一个好工作。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消极思想也趁机而入,如腐败现象的滋生、社会不公平竞争、人情淡漠等社会现状左右了他们的情感,致使他们内心深处无法形成热爱学习的情感认同,更没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因此部分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意志消沉,不思进取,经常逃课,在考试中作弊,妄图侥幸过关,违反校规校纪,影响了优良学风的建设目标的实现。二、以情感教育促学风建设的探索高校学风建设需要通过教育者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引导和科学有效的日常管理,从而“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做事、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帮助学生提高全面素质为基本目标的,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具有教育、管理、服务三位一体功能。它在整个高校教育工作中,特别是在学风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在这一过程中情感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加强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是形成优良学风的先决条件人的情感是在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只有当人的思想认知与相应的情感体验发生共鸣时,才会在内心深处产生坚定不移的信仰和追求。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大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学习,才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激励他们的学习动机,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重视用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才能促使优良学风氛围的形成。大学生处于青年期,情感丰富,当他们处于积极情绪的影响下就会身更乐于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注意力更集中,头脑更清晰,思维更敏捷,学习的目标性更强,如果他们处于消极、低落的情绪中,会导致厌学情绪的滋长,校园风气的恶化,情感的性质状态不同,决定了他们的学习动机、活动效果的差异。教育者要充分利用情感教育正向强化、反向弱化的原理,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能动优势,从而促使优良学风的形成。2、教师对学生的良好情感期待与引导,是形成优良学风的有效手段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高校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目的,有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是为一张文凭,而不是学习知识、服务社会;有些学生对专业学习存在困惑,尤其是认为在非热门专业学习的学生,总觉得自己所学没有前途,所以不安心学习有较严重的厌学情绪;有些学生学习纪律松弛,学习散漫、迟到、早退、旷课现象比较严重。这种情况导致优良学风建设的困难重重,因此教育者要充分利用情感教育,借助师生之间交往和沟通,对学生做正向、积极的引导,教师对学生要有良好的情感期待,这种期待指教师在理解每个大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个性特征及交往表现对其未来发展的潜力推测。受到期待的大学生则感到能力强或品学兼优并产生良性循环认为自己是优秀的,继而继续努力学习,更高层次要求自己,发展自己,增加自我调控能力,以不辜负老师的期待和厚爱,从而客观上促使优良学风的形成。3、通过情感教育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巩固优良学风效果的重要保证情感教育对优良学风的效果起着很好的巩固作用,优良学风的形成,是从一个从知到行的过程这种过程并不是一个直线运动,情感教育作为调动和启发大学生政治觉悟、人文关怀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情感活动丰富且具有使命感的大学生心中,极易引起他们的共鸣,一旦大学生从感情深处接受认同学校的管理、教学等活动,便会促进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为了远大的目标和理想而携手奋进,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从而也有利于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形成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积极的学习情境,继而巩固了优良学风建设的成果。三、构建情感教育与学风建设互动机制的构想1、创新情感教育模式,促进高校优良学风形成课堂是教育者进行情感教育的主渠道,教育者根据大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价值观念、学习动机、个人情绪等多种因素,利用有限的课堂资源对其进行情感引导,将学生的主要精力引导到学习上来,教师将情感教育寓于知识的传授与讲解之中,充分结合所学专业的特点,深度挖掘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情感教育因子,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情感教育目标,广览博采,深刻透彻地了解学习素材的背景,提炼出能唤起学生强烈学习欲望,为新知识的学习做情感铺垫,将教育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教育学生处理好学习与能力提高、个性培养的关系,发挥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优良学风建设中自我参与、自我评价、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建设。通过组织日常的活动和借助网络等载体,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思想状况、心理状况,关心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大学生受社会各种思潮及实际生活的影响,情绪波动很大,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影响大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尤其是那些家庭经济比教困难和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在挫折面前,更容易形成消极情绪,厌学情绪,教育者要把握他们的心理状况,做深入细致的情感教育和疏导工作,使他们心里摆脱压力和负担,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生中去。2、创造优良学风,促进情感教育有效开展高校优良学风的建设,离不开高校教育者的引导,但最终的目的还是让大学生认清自己,拥有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并学会调控和把握自己的不良情绪,当然大学生情感的培养不是他们自身所能独立完成的,教育者要刺激大学生自我情感的调控,引导他们认清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习惯以及对未来的学习理想,从而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通过开展情感教育,教育者引导大学生自我增强调控能力,一方面,使大学生能够自觉地对学习进行有目的调节与控制,受到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始终能坚持理智的方向,防止厌学情绪的产生和意志力的改变。另一方面,如果由于受外界干扰,产生了阻碍自我教育的消极情绪,大学生会有意识地协调和控制这种消极心态,积极地进行疏导和发泄,并向积极的方面转化,杜绝消极情绪,唤起积极情感,从而在学习上有正确方向。并根据目的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既定目标。3、教育者素质的提升情感教育与学风建设互动机制建设的关键因素教师素质由师德素质、文化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身心素质四方面构成。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师德教育,建设一支知识水平高,道德修养好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是校风建设的关键环节,其中师德是各素质的灵魂和方向。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主体,在培育学生过程中他们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一个教师只有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健康的身心健康,这不紧关系到这个教师能否成为一个合格教师,并且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在他的教导下健康成长。教师只有具有对学生关心、接纳、理解、尊重等积极的情感,就会激发学生对教师的热爱、尊敬和积极向上的情感,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会比照教师治学严谨、一丝不苟、努力钻研、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道德、行为,势必引导成为奋发图强、刻苦学习、自重自爱、积极上进的人。注释:1沈善荣.高校德育中情感教育的内涵及价值初探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5),第170页2费文晓.高校学生工作与学风建设实践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224227参考文献:1李艳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情感教育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6)2朱俊梅论情感教育J继续教育研究,2008(3)3凌琦高校情感教育探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4)4韩延明学风建设:大学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6(3)5费文晓.高校学生工作与学风建设实践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6朱仁宝著:德育心理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7李炜.关于大学生优良学风建设的思考J江苏高教,2006(4)Discussion Affective Education with University School Tradition Construction Interaction Mechanism Construction(Zhengzhou Technical College Leiyanping Zhengzhou 450121)Abstract: The university good school tradition is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he trained qualified personnels important guarantee, is the weight nurtures the person environment fit and unfit quality the important symbol, stressed that the school tradition construction is school moral reconstruction concrete manifestation. The fine school traditions construction requests the university student to accept the science and culture knowledge truly from the emotion stratification plane, displays own independent fully, becomes the individual active learning self-develo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