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式试验作业指导书.doc_第1页
型式试验作业指导书.doc_第2页
型式试验作业指导书.doc_第3页
型式试验作业指导书.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型式试验作业指导书变更履历版本日 期更改内容编 制审 核批 准A/02008-08-28新版发布卢杨兰华上官新悦A/12010-01-08增加新产品的试验内容谢奎武李郁书上官新悦1. 目的验证最终产品与产品图及相关标准的符合性,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2. 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公司产品的型式检验。3. 定义和术语无。4. 职责质保部有责任及权力使本作业指导书付诸实施。5. 工作流程和内容5.1下列情况之一,应进行型式检验:5.1.1新产品或老产品易地生产批量投产鉴定;5.1.2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而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5.1.3 成批或大量生产的产品每2年不少于一次;5.1.4 停产一年发上,恢复生产时;5.1.5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5.1.6 国家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5.2 进行型式检验的产品, 应从出厂检验合格的能够覆盖整个加工工艺的产品中随机抽取。5.3实验员按照各种产品的型式检验项目、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进行检验,并填写试验报告。5.5 产品的型式检验必须全部合格。如有一项不合格时,允许重新抽取加倍数量的产品,对该不合格项目进行复检。如仍不合格,则代表的产品为不合格。6. 记录6.1试验报告7. 附件:7.1线束和螺旋电缆类产品的型式检验项目及技术要求组别检验顺序检验项目技术要求一1振动试验产品经X、Y、Z三个方向频率为1025Hz,振幅为1.2mm;频率为25500Hz,加速度为30m/s2的扫频振动试验后,应符合一下要求1.1电线束采用绝缘包扎时应紧密,均匀,不松散;采用保护套管应无移位和影响电线束弯曲现象;1.2电线束中电线与端子连接处的绝缘套应紧套在连接部位上,无脱开,移位现象;1.3电线束中电线及零部件应正确装配,不应有错位现象,端子在护套中不应脱落;1.4电线束中导通率为100%,无短路,错路现象。2盐雾试验试验样品经温度为(352)的试验箱内,用浓度为(50.1)%盐溶液连续雾化48h后,样品中线路导通率应为100%,无短路、错路现象。3接点间尺寸接点之间,接点与分支之间距离不小于20mm。4压接接点横断面样品应符合相关技术条件要求。5端子与导体横断面样品应符合相关技术条件要求。二1电压降样品中端子与电线之间的电压降应符合相关技术条件之规定。2工业溶剂试验电线束耐工业溶剂能试验,在不工作状态下进行。2.1浸入温度为(232)玻璃清洗剂中3min后在(235)环境中干燥30min;2.2浸入符合GB17930规定温度为(232)车用无铅汽油中3min后(235)环境中干燥30min;2.3侵入符合GB11121规定温度为(802)车用无铅汽油中3min后在(235)环境中干燥30min;以上为一个循环共进行20个循环,转在发动机上及发动机罩下的电线束进行2项检验,装在其他部位的电线束中进行第1项检验,试验后应符合:a)电线束采用绝缘包扎时,应紧密,均匀,不松散;采用保护套管应无移位和影响电线束弯曲现象;b)电线束中电线与端子连接处的绝缘套管应套在连接部位上,无脱开,移位现象;c)电线束中线路导通率为100%,无短路,错路现象。三1耐低温性能电线束放入从室温开始的低温箱内,降温到(-402)时保持8h后取出,全部绕在金属圆棒上(圆棒直径应不大于6条电线束最大直径之和):a)电线束采用绝缘包扎时,应紧密,均匀,不松散;采用保护套管应无移位和影响电线束弯曲现象;b)电线束中电线与端子连接处的绝缘套管应紧在连接部位上,无脱开,移位现象;c)电线束中线路导通率为100%,无短路,错路现象。2耐高温性能将电线束放入从室温开始的高温箱内,升温到上限温度(752)时,保持8h后,取出检查,应符合以下要求:a)电线束采用绝缘包扎时,应紧密,军用,不松散;采用保护套管应无移位和影响电线束弯曲现象;b)电线束中电线与端子连接处的绝缘套管应紧套在连接部位上,无脱开,移位现象;c)电线束中线束导通率为100%,无短路,错路现象。3耐温度变化性能电线束耐温度变化试验(-20、65)时,在每一种温度中的暴露时间为2h,温度转换时间不大于12min,循环次数为5次。再在常温下放置24h,在不工作状态下进行试验后应符合以下要求:a)电线束采用绝缘包扎时,应紧密,均匀,不松散;采用保护套管,应无移位和影响电线束弯曲现象;b)电线束中电线与端子连接处的绝缘套管应紧套在连接部位上,无脱开,移位现象;c)电线束中线路导通率为100%,无短路错路现象。4耐湿热循环变化按QC/T413-2002中4.11在不工作状态下进行,再在常温下放置24h后检验电线束,经3.11规定的耐温度、湿度循环变化性能试验后应符合:a)电线束采用绝缘包扎时,应紧密,均匀,不松散;采用保护套管应无移位和影响电线束弯曲现象;b)电线束中电线与端子连接处的绝缘套管应紧套在连接部位上,无脱开,移位现象;c)电线束中线路导通率为100%,无短路,错路现象。7.2握手阀类产品的型式检验项目及技术要求组别检验顺序检验项目技术要求一1耐腐蚀试验两对耦合器(一对在没有内部压力的情况下连接线形端口,还有一对不用连接)进行 96小时盐雾试验。a) 耦合和解耦扭矩性能所需的扭矩耦合和解耦在一个24 8 C环境温度的耦合对在0千帕(0 PSI)的空气压力,需满足11.3牛顿米 5.6牛顿米(100 1bf 50 1bf)。b) 泄露比率当一对耦合连接的时候允许检测气压要求:85Psi-100Psi/0.59Mpa-0.69Mpa公差:每秒不多于一个气泡。(无气泡流)二 1耐久性试验一对新的耦合器以正常的方式在每分钟内(速度15转到25转)完成2500转的耦合。一个完整的周期应为一个耦合与一解偶。a) 耦合和解耦扭矩性能所需的扭矩耦合和解耦在一个24 8 C环境温度的耦合对在0千帕(0 PSI)的空气压力,需满足11.3牛顿米 5.6牛顿米(100 1bf 50 1bf)。b) 泄露比率当一对耦合连接的时候允许检测气压要求:85Psi-100Psi/0.59Mpa-0.69Mpa公差:每秒不多于一个气泡。(无气泡流)三 1跌落测试两个新的耦合器,从最低1.8米(6英尺)的高度跌落到混凝土表面后立即暴露于为-40 C 3 C的温度(40 F 5 F)下最少6个小时。a) 耦合和解耦扭矩性能所需的扭矩耦合和解耦在一个24 8 C环境温度的耦合对在0千帕(0 PSI)的空气压力,需满足11.3牛顿米 5.6牛顿米(100 1bf 50 1bf)。b) 泄露比率当一对耦合连接的时候允许检测气压要求:85Psi-100Psi/0.59Mpa-0.69Mpa公差:每秒不多于一个气泡。(无气泡流)四 1高温实验两套耦合器(1套妥善耦合和一套解耦)应暴露在+70 3 C的温度(+158 5)最低24小时。a) 耦合和解耦扭矩性能所需的扭矩耦合和解耦在一个24 8 C环境温度的耦合对在0千帕(0 PSI)的空气压力,需满足11.3牛顿米 5.6牛顿米(100 1bf 50 1bf)。b) 泄露比率当一对耦合连接的时候允许检测气压要求:85Psi-100Psi/0.59Mpa-0.69Mpa公差:每秒不多于一个气泡。(无气泡流)五 1低温实验两套耦合器(1套妥善耦合和一套解耦)应接触在-40 C 3 C的温度(-40 5)最少6小时。a) 耦合和解耦扭矩性能所需的扭矩耦合和解耦在一个24 8 C环境温度的耦合对在0千帕(0 PSI)的空气压力,需满足11.3牛顿米 5.6牛顿米(100 1bf 50 1bf)。b) 泄露比率当一对耦合连接的时候允许检测气压要求:85Psi-100Psi/0.59Mpa-0.69Mpa公差:每秒不多于一个气泡。(无气泡流)7.3螺旋电缆类产品的型式检验项目及技术要求组别检验顺序检验项目技术要求一1下垂度对比测试a) 将螺旋电缆组件各段固定在水平位置的测试夹具上b) 将电缆延展至它的最大工作长度,在室温(21)下保持20小时对于12的电缆,将其拉伸至108对于15的电缆,将其拉伸至144c) 从一条通过在夹紧处的电缆的上表面亮点的一条直线,到夹紧块之间的电缆的上表面中间点,测试它的初始下垂度d) 下垂度不能超过最大工作长度的3.5%e) 在20小时之后,将延展长度减少至50%,并保持30分钟f) 测试最终下垂度,不能超过最大工作长度的12%g) 填写测试报告h) 计算公式INITIAL SAG= 100=%FINAL SAG= 100=%W.L.=WORK LENGTH7.4 车灯产品的型式检验项目及技术要求组别检验顺序检验项目技术要求一1高低温检测低温:-30/4h;高温:60/4h;5个试验循环。结果判定:试验后,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