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资料道德与礼仪的联系.doc_第1页
学佛资料道德与礼仪的联系.doc_第2页
学佛资料道德与礼仪的联系.doc_第3页
学佛资料道德与礼仪的联系.doc_第4页
学佛资料道德与礼仪的联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佛陀正法网学佛资料:道德与礼仪的联系】 【佛陀正法网正法眼藏讲堂500人已满,请加新群:16978826】 【佛陀正法网】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时临末法,众生福薄。 明师难遇,正法难求。 我等末世行人,当遵佛遗教,以戒为师,实行实做,自觉觉他,荷佛家业,住持正法。 佛法为慈舟,正见为导航。正知正见,乃修学佛法之前提,藉此因缘我等发心在固定时间转发大德开示,愿与群友们共同学习进步,树立正知正见,趣入佛法正法,如法修学,早证菩提,同归净土。南无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学习道德与礼仪的联系 礼仪带有深深的意识形态的烙印,自然受到社会道德规范的制约。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之所以要讲究礼仪,是因为讲究礼仪符合道德的要求,符合真善美的要求。正如古人所云: “ 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 ” 可见,礼仪与道德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现代人应通过加强道德修养,来提高礼仪水平 , 道德礼仪是做人的根本,德行则是成佛的根本。 礼仪与道德的内在联系 礼仪与道德的关系是 “ 形于外而诚于中 ” 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礼仪作为一种修养,是多层次的道德规范体系中最基本的行为规范之一,它属于道德体系中社会公德的内容。如文明举止、谦恭礼让、礼貌待人、与人为善、诚实守信、孝敬父母、尊师敬长、遵守公共秩序、维护社会公益 ( 包括公共卫生 ) 、尊重与爱护他人的劳动等,这些既是礼仪规范的要求,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礼仪不仅显示出人的道德情操和知识教养,也能帮助人们修身养性,完善自我。因而礼仪也是评价个人道德修养水平的标准之一。 道德是礼仪的基础,礼仪是道德的表现形式。任何一种礼仪都离不开道德, “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 ” ,以礼待人,按礼行事,正是道德高尚的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说,礼仪也是待人处世的规矩,是维系社会生活的纽带。它能帮助人们约束自我,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以及社会的关系,从而创造出和谐温暖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因为人们不是喜欢表面形式,而是看重其中所包含的道德内涵,即对交往对方的真诚敬重。礼仪既依赖道德,又对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礼仪是社会交往的润滑剂。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说: “ 礼貌和必要的礼节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和人际矛盾的缓冲器。 ” 这同孔子的 “ 之用,和为贵 ” 的思想是相通的。尽管矛盾冲突不可能都通过礼貌或礼节来解决,但它确能帮助人们艺术而巧妙地处理各种复杂的关系,减少冲突,缓和气氛,化解矛盾,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礼仪和道德的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英国哲学家约翰 洛克有过精彩的论述: “ 礼仪是在他的一切别种美德之上加上的一层藻饰,使它们对它具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敬和好感。没有良好的礼仪,其余一切成就就会被人看成骄夸、自负、无用和愚蠢。 ”“ 美德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但是使它们生出光彩的则是良好的礼仪;凡是一个能够受到人家欢迎的人,他的动作不独要具有力量,而且要优美。 无论办什么事情,必须具有优雅的方法和态度,才能显得漂亮,得到别人的喜悦。 ” 这就是说,良好的礼仪能体现人的高尚的道德修养,使他获得人们的尊敬和好感;当然,也只有具有优良道德修养的人,才会有得体的礼仪形式和可人的仪表风度。 “ 礼 ” ,是指由一定社会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礼节。 “ 仪 ” 是指人的容貌、举止。 “ 礼仪 ” ,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标的礼节仪式。 “ 礼 ” 成为中华文化的标志之一,也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里留下了 “ 礼 ” 的文化基因。 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特殊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的,调整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原则规范、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礼仪与道德关系极为密切。 “ 德 ” 成于中, “ 礼 ” 形于外。英国哲学家洛克曾说, “ 美德是精神上的宝藏,但是使它生出光彩的则是良好的礼仪。 ” 礼仪具有道德功能,道德亦具有礼仪功能,二者具有内在同一性。一方面 “ 德 ” 决定 “ 礼 ” 。礼仪是衡量一个人文明程度的准绳。有道德才能高尚,有教养才能文明。日常生活中,得理不饶人、失理不道歉、无理搅三分的现象屡见不鲜,其实都源于心中无 “ 德 ” 。一个有道德追求的人,他会处处为他人着想,尊敬他人,因为他懂得 “ 敬人者,人恒敬之 ” 。所以说,道德是礼仪的基础,礼仪是由道德决定的,没有内在的修养,外在的形式就失去了根基。另一方面 “ 礼 ” 可导 “ 德 ” 。礼仪是道德的外在表现。礼仪作为一种基础性的行为规范,可以引导人们加强道德修养,在 “ 仁、义、礼、智、信 ” 这些基本的道德规范中,礼是很重要的范畴;在人的行为规范之中,礼仪是最起码的、基础性的规范。 “ 不学礼,无以立 ” 就是这个道理。所以,礼仪使抽象的、无形的道德变成真实的存在,文明礼貌的言行折射出道德的 “ 真 ” 与 “ 善 ” ,礼仪素养是评价一个人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准。 【 尊师故事】 1、 曾子避席 “ 曾子避席 ” 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 “ 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 ” 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 “ 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 在这里, “ 避席 ” 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2 、程门立雪 “ 程门立雪 ” 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儿。 二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二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 “ 程朱学派 ” 。杨时、游酢,向二程求学,非常恭敬。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他欲不言不动,不予理睬。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萝初醒,见了杨、游,装作一惊说道: “ 啊!啊!贤辈早在此呼! ” 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雪来。门外积雪,有一尺多深。 这个故事,就叫 “ 程门立雪 ” 。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形容尊敬老师,诚恳求教,人们就往往引用这个典故和这句成语。 南无佛陀释迦牟尼授记师燃灯古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东方净琉璃世界消灾延寿药师佛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接引导师阿弥陀佛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南无大行普贤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摩诃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摩诃萨。 至诚顶礼一切见闻者共沾妙法,法喜充满六时吉祥。 心开意解走向解脱成就佛果。 南无尽虚空遍法界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佛菩萨一切尊法, 一切贤圣僧龙天护法一切觉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