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业的发展出路在于平衡施肥.doc_第1页
当前农业的发展出路在于平衡施肥.doc_第2页
当前农业的发展出路在于平衡施肥.doc_第3页
当前农业的发展出路在于平衡施肥.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前农业的发展出路在于平衡施肥西华县土肥站 金广彦纵观近几年的农业产量的年际变化,农业生产的产量与质量的变化是与气候的变化分不开的,就小麦来说,好的年份,在我们这个地方,亩产可达750kg;差的年份,只有500kg左右,原因何在?首先,不可否认是光照好,光合作用强,其次是肥料吸收利用率高。为什么这样说呢?收成好的年份与收成差的年份,施肥量差异不大,当然,产量越高,肥料吸收的越多,那不是收成好的年份,肥料吸收的多吗,也就是说收成好的年份肥料利用率高。看来,肥料利用率的高低与气候有关,其次与肥料配方、施肥方法有关。气候,我们只能善加利用,而不法改变,我们只能从能够掌握的施肥技术方面做工作。但这里有一个核心问题,产量高,作物的根系的发育相应就好,肥料利用率就高。反过来说,作物的根系发育好,生长的好,肥料利用率就高,作物的产量也就高。这就要求我们要围绕促进作物的根系发育来考虑作物的平衡施肥问题。当前农业的发展出路在于平衡施肥,为什么这样说呢?农业八字宪法: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其中土肥水占了三项,可见其重要性,相关的其它问题如种子,当前推广的品种有很多,产量之间没有较大的显著差异,也就是说品种是比较过关的,各种先进的农药也是比较好的,做的工作较差的就是配方施肥工作了。配方施肥已成为农业增产的瓶颈。因此可以说,当前农业的发展出路在于平衡施肥。作者简介:金广彦,西华县土肥站副站长,农艺师,多年致力于微量元素肥料的生产与应用技术研究,发表有:圆葱白菜双套种栽培技术、康丰宝在小麦上的应用技术等10多篇论文,编著有小辣椒无公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河南省商水县耕地地力评价等著作,拥有一种葡萄糖酸水溶性微量元素肥料专利一项。开办了“河南叶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推产品葡萄糖酸水溶性微量元素肥料施壮丰,畅销于西华县周围10多个县市。5 怎么做好平衡施肥工作呢?我认为要考虑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大量元素氮、磷、钾之间的平衡,考虑到土壤的养分含量,氮素的施肥量一般是磷、钾施肥总量的2倍左右,基本能满足作物对氮、磷、钾养分的需求。二是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之间的平衡,只施大量元素,忽视微量元素的施用,作物的抗病性难以提高,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有助于提高作物的抗病性。三是微量元素之间的平衡,当前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仅限于缺啥补啥的水平,这对当前的农业生产是不利的,因为作物的微量元素缺乏中不仅仅只缺其中一种的,对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应当由缺啥补啥改进到综合直补,科学施用。不同作物对微量元素的需求量是不同的,怎么做到微量元素的综合直补呢?1、土壤中到底缺不缺乏微量元素呢?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的临界值在生产中是不是要考虑呢?我们认为,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的临界值是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测定的,但若是微量元素的施用采取综合直补的方法,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的临界值就是一个变量了,是不确定的,在生产中就不应该考虑这个因素了。2、不同作物对微量元素的需求是不同的,那么怎么做到微量元素的综合直补呢?我们认为对微量元素的综合直补不能从作物角度考虑,应该从土壤的微量元素含量方面考虑。根据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可以把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相对缺乏的微量元素,在我们河南省,包括:锰、铁、铜,这类微量元素要么含量较为丰富,要么在特定作物上会表现出缺乏症状,要么在特定条件下表现出缺乏症状,在生产上施用效果不稳定;一类是绝对缺乏的微量元素,如硼、锌、钼,这类微量元素在土壤中含量是较低的,在较多作物上表现缺乏症状,在生产上施用效果较为稳定,3、在微量元素的施用上,我们不必考虑相对缺乏的微量元素,这类微量元素作物可以从土壤中吸收利用,我们只考虑土壤中绝对缺乏的微量元素,我们采取将硼、锌、钼三种微量元素制成配方制剂,对作物直补这三种微量元素,就可以了,通过三年来的生产实践,对各种作物效果都很好。综合直补这三种微量元素,打破了土壤中微量元素的临界状态,促进作物的根系发育,提高了作物对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综合吸收能力,提高了作物的抗病性,提高了作物产量,改善了产品品质,提高了农业效益。四是有机肥料与化学肥料的平衡,平衡施肥的目的是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这其中有一个中心环节,就是各个生产管理环节围绕促进作物根系的健康生长,使作物形成强大的根系,增强根系对肥料的吸收能力,才能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节本增效,高产优质的目的。同时作物得以健康生长,才能达到抗病、抗重茬、防早衰的目的。增施有机肥料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增施有机肥料可以提高地力,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加土壤孔隙度,增强土壤透气性,形成一个对根系有利的土壤环境,促进作物健壮生长。因此,有机肥料、化学肥料相结合的施肥方式,是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五是水肥结合。气候多变,缺水干旱是当今气候发展趋势,抗旱浇水已成为当前农业必不可少的生产环节。发展节水农业是农业水利的方向。节水农业是指在作物的需水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保证作物生长不缺水,以期达到浇水量少,作物产量高的目的,作物的需水临界期一般在作物的苗期,最大效率期一般在作物的开花、结果期,开花结果期需水量最大,不能缺水,缺水了严重减产,这是毫无疑问的,这里要特别指明的是苗期,一般认为,苗期适当旱点,有利于蹲苗,能防止作物后期倒伏,这种说法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成立的,现在不适用了,为什么呢?以前的农业生产管理在作物苗期都中耕、耘地,除草,中耕松土、抗旱保墒,有利于作物根系下扎、生长,现在呢?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人工成本高,苗期除草剂一打,完事,苗期要是旱了,影响最大的不是苗子不长,而是根系不发,作物生长前期不能形成强大的根系,后期早衰,成为必然,要想达到丰产丰收,困难。只有在作物苗期少浇、勤浇,不浇大水,才能保证作物根系正常的生长。要达到下促上控,蹲苗不蹲根,可以采取平衡施肥的措施,苗期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微量元素的综合直补的措施来解决。总之,壮苗先壮根,根深叶才茂,平衡施肥要关注作物生长的前期,实践证明,在作物的前、中期注意大量元素氮、磷、钾的合理搭配,也注意微量元素的合理搭配,对增强作物的抗病性、抗倒伏,防早衰,高产优质效果很好,比如小麦,在砂壤旱薄地,年后追肥以复合肥为主,适当增加尿素的方法,防止苗期氮素过量,麦苗拔节初期浇好拔节水,拔节期喷施土壤中绝对缺乏的微量元素,如硼、锌、钼,达到了抗倒伏、防早衰,落黄好,籽粒饱的目的,尤其是对小麦的抗病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