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情畅游在语言的海洋里.doc_第1页
尽情畅游在语言的海洋里.doc_第2页
尽情畅游在语言的海洋里.doc_第3页
尽情畅游在语言的海洋里.doc_第4页
尽情畅游在语言的海洋里.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尽情畅游在语言的海洋里 阅读教学中语言品味之我见十五中学实验校区 王幼娟邮编:315010 电话:81829156摘要: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更是一门传递人类文化、塑造人类心灵的艺术。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教学艺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解读文本,尤其是对文学作品中的美词、美句,更需要用美的眼光、美的情感去品味。可是综观语文教学现状,总发现许多老师往往从文章学、写作学的角度肢解作品,丢失了作品应有的韵味,即潜藏在其中的内在意蕴和萦绕在字里行间的情趣、意趣和理趣,违背了文学欣赏和学生身心发展及学习规律,抹杀了学生的个性、灵性和悟性,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可见,欣赏文学作品主要从三方面入手:形象感染,情感熏陶,语言品味。而语言品味是文学欣赏的关键,品味语言可以“美”为抓手,“品美句”、“析美词”、“赏美景”、“感美情”,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理解课文,领悟课文的精妙之处。而绝不能放过一丝一毫的细节,更不能浅尝辄止。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抓住一枝一叶的细节,挖掘其中的语言韵味,获得审美愉悦呢?我们语文教师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尽情地在语言的海洋里畅游,同时留心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充满自信, 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品味语言过程中求知、求善、求美。语文精华,即绝妙之笔,或一段,或一节,或一词一句。多读精华之处,是体会教材思想,提高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欣赏水平的有效步骤。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语感,要求悟出文章中传神的字字语语,体会“画中之情,画外之音”。叶圣陶也说“阅读方法,不仅使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紧要的还在多比较、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句都不轻易地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征。”为此,我注意抓住文章中一些精彩片段、语句,引导学生去理解、赏析、朗读、背诵,凭借语言文字,锤炼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培养语感,陶冶情操。具体方法:(一) 推敲关键词,体悟其精妙。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中一些关键词语,品评词语的妙用,可用“增删”文字法,锁定一些精妙的词句,通过增加或删去一些文字,使语句变得拖沓累赘或简单无味,再与原文比较,体悟原句原词的精练含蓄。也可用“替换”文字法,用一些意思相近的词语来替换原文中的精湛的词语,通过对比,让学生感悟原文用词的精当。这两种方法都是推敲词语的好方法,能在比较中,突出原文原词句的精妙所在,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美词的感染力,学生的情感也在不知不觉中升华。(二) 体会不同句式,感受其作用。同一意思,可用不同句式来表达,因而表达的效果也不一样。在教学中,老师应启发学生体会不同句式的作用,领略其中的美,这样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句子,可采用“变换句式”的办法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理解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引起共鸣。(三) 品析修辞方法,感悟其妙用。作者常常借助于一些修辞手法来调整文辞,以便更准确更形象地表达思想感情。作为教师,应抓住这点,引导学生去体会修辞手法的作用与效果,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鲜明性、生动性、形象性和美的感染力,可采用“仿句”的形式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以及驾驭语言的能力,这样可激发学生“再创造”的激情,让学生在美丽的语言中翱翔,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激起学生的情趣。(四) 吟读美句,激发情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在语文课本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朗读,促进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咀嚼语言文字中感受文章中内含的感情。朗读的形式多样,如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老师范读、师生评读、音乐伴读等,不管怎样,关键是老师如何运用好这些形式引导学生朗读。许多美文读以后,有一种令人心潮起伏的感觉,或催人泪下、或令人深思。学生读了以后,心中若有所思,口有所言。这时,可让学生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把自己的所思所感宣泄出来, 情真意切,不仅巩固了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思维,还强化了学生的情感。总之,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应多角度、多形式地引领学生解读文本,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带领学生在优美的语言中徜徉,欣赏精彩的语言并进行积累、感悟和熏陶,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赏读中,领略文章的美好情韵,发展美好的情感,完善健全的人格。三、附件:(一)“课堂教学”回放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作者选取了独特的角度,描绘了济南冬天独有的魅力,语言生动准确,特别是浸透在如诗如画美景中的浓郁情致,更使作品带有一种神韵,一种悠扬、闲适的味道。这样一篇经典散文,该如何带领学生去品读、感悟其语言的神韵呢?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师:老舍先生是众所周知的语言大师,遣词造句极为讲究,那么,在描绘冬天的济南这块宝地时,他是如何使用富有魅力的语言?生:我知道老舍先生首先描绘了一幅“小山摇篮图”,画的是冬天济南城秀美的睡态。师:“小山摇篮图”的特点又是通过什么样的语言表现出来?生:“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者,只等春风来把它唤醒”这句“晒着阳光”“安适地睡着”用拟人手法把济南老城写活了,感觉济南老城像一只懒洋洋的猫在阳光下悠闲地躺着。(生笑)师:挺有幽默感,你能用“悠闲”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吗?生读。师点评。生: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这句用比喻的修辞,把济南城的地理特点形象地概括写出来了,出现在我们脑海里的是“四面群山环抱的小小摇篮”的画面,也巧妙地道出了济南出现暖冬的地理原因。生:“摇篮”的比喻,透出母亲般的温情和慈爱,让人能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冬天的“慈善”。生:我也来说两句,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济南城就像一个婴儿,躺在摇篮里,享受阳光、小山的呵护,真是幸福啊!师:在大家的眼里,可爱的济南城一会儿成了一只悠闲安适的懒猫,一会儿又成了一个幸福无边的婴儿。看来,老舍大师的语言功底确实很深邃呵。这需要大家好好品味,深入挖掘呀。生:老师,我发现第三段描绘济南的小山,也很好地表现出济南冬天“温情”的特点。师:何以见得呢? 生:作者写济南冬天的“温情”,主要体现在济南下的是“小雪”、“薄雪”,从“树枝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这句可知。济南的雪连“矮松”都罩不住,可见其小。生:我对这个句子挺感兴趣,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感觉树们都戴上了一顶“日本看护妇”专用的帽子,比喻的妙处真是神啊!师:这句话中如果把“顶”换成“罩”或“盖”字,好不好?生:不好;“顶”字体现了雪的小,雪的薄脆,如果用“罩”或“盖”字,给人感觉雪好像很沉重,铺天盖地而来,“罩住”的也不可能是那一髻儿了。师:确实如此,我们发现作者用字用词的讲究,极其恰当。生:老师,我看济南的雪虽小,但也很美丽。师:说说理由。生:你看,“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远远望去,蓝白相间,多么宁静优美!生:“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作者又是比喻又是拟人,把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的秀色充分展现了出来。雪成了美化山坡的使者。真是青山白雪好景象,令人心旷神怡!生:还有写了雪花在阳光映照下色彩的变化。“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看,这儿又用拟人、比喻等手法,生动逼真地再现了一幅淡雅明丽的“山雪图”。师:你能对薄雪“害了羞”这一情态作一下说明吗? 生:这里把雪的娇羞可爱点出来了,雪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阳光一照,就露出了粉嘟嘟的脸蛋。让人忍俊不禁!师:是的。最是那一低头的娇羞,便胜却人间无数。老舍笔调的细腻,让人不得不叹为观止啊!生:“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句也写出了整个村庄在薄雪点缀下的悠闲惬意的韵味。师:如果把这个“卧”字替换成“躺”字可以吗?生:不可以。“卧”字用得多妙,雪是薄薄的覆盖在房顶上,把雪的轻盈、悠闲之态描绘出来了。而“躺”字显得好生硬,死呆。没有“卧”的闲适、惬意。师:体会得不错!有时只一字境界全出!生:济南的水也能体现济南冬天“暖晴”的特点。师:能结合课文语句谈谈吗?生:济南冬天的山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很明显。济南的水暖所以不能结冰,水既清又绿,所以绿萍、水藻、水面的垂柳都绿得逼眼。生:我特别喜欢这句“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一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这里的“不忍得”也是拟人化了。使水富有人的灵气,人的情感。而这么写,其实也是为了写“绿”,“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师:如果把这句话改换成“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凭这些绿的精神,水就不结冰了。”与原句有什么区别吗?生:老师你把那个关键词“忍不得”删去了,这样完全没有原先那种神韵了,水的可爱、水的灵气、水的情感都荡然无存了。师:是的。一个精妙的词语的表意效果就突现出来了。老师把下面一句“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改换成“那些垂柳要在水里留下倒影。”你们看看,表达效果有何区别?生:原文中用感叹句来强调语气,并用拟人手法形象地表达垂柳的调皮可爱。“况且”一词也承接了上句。起到自然过渡的作用。而改换后的句子是一个呆板、无生气的陈述句,一点也体现不出垂柳的活泼动人。师:有道理。这部分作者的视野并不局限于水,作者由水而天,写“澄清”的水,与“蓝汪汪”的天浑然一体,把济南比作一个“空灵的蓝水晶。”这一比喻也贴切生动。你能调动你的语言感官。仿照课文中的最后两句,给济南的水天描绘得更动人吗? (学生思索,练笔)生:我是这样写的:济南的水绿得逼你的眼,清得亮你的心。看,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明晃晃的,那么蓝幽幽的。整个的是一个透明的水晶球。师:有意思。比较接近原文,能体现水天的特色。生:老师,还有我呢!水儿,清幽幽的,天儿,亮堂堂的。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透明,那么清澈,整个的像一个硕大无比的果冻。(生大笑)师 :这个比喻确实很新奇,看来这位同学对吃的挺感兴趣啊!那么刚才同学们独到的品评中,我们发现语言大师确实不一般,整篇文章语言优美而不华丽,生动而不流俗。我们读他的文章,就如同跟他在促膝谈心一般,不时进行感情的交流。师:下面,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品味,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诵读,然后可在同学们面前有感情地将它背出来。(学生: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背诵。)师再点名叫学生个别读,大家一起评。(过程略)再齐读(2-4)段,从多种朗读形式中,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一往情深。师总结:老舍先生用他的妙笔,让济南朴实的冬景给人以美的享受,希望同学们今后多观察自然,欣赏并热爱自然,相信你也会写出美文来。(二)案例评析:老舍济南的冬天是教材中的传统名篇,不少名家对此文作过精彩的诠释与评析。但作为学生,不可能象专家一样能“点石成金”。我们只要会欣赏并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就可以了。所以在执教此文第二课时,我把重点放在“品味语言”这一环节上。要让学生品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挖掘作品中的情感因素。本文以“美”为基调,把冬天济南山的美,水的美,雪的美都展现出来了。所以让学生美美地品读,把美句、美词都“揪”出来,再反复咀嚼,反复感悟,从而体会美好的情感。在品味语言这一过程中,不是让学生对语句的简单解释。而是要引导学生推敲关键词语、品评词语的妙用。用“删”字法、“替换”法,与原文词句作比较。通过对比,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体会老舍语言的精炼。同时也运用变换句式的方法,让学生体会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特别是对修辞手法的品评,是本次阅读欣赏的关键,本文中出现大量优美而贴切的比喻句、拟人句,让学生在品味时主动地把其意韵、情趣都悟出来,而不是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堂课中,学生的品味比较到位。能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应该说在培养学生欣赏能力、感悟能力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尽管一节课时间短暂,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运用所有调动学生阅读欣赏的方法,只能是尽力而为,积极发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当然,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朗读指点不够多,有待以后逐渐改进完善。四、结论语文是一种雅致的文化,一块滋养心灵的沃土。一种洗尽铅华超越现实的精神享受。所以语文要培养学生诗化和美化的心境。注重语文教学的文学性。注重作品形象的感染,情感的熏陶,语言的品味。特别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