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寻源》单元分析.doc_第1页
《追根寻源》单元分析.doc_第2页
《追根寻源》单元分析.doc_第3页
《追根寻源》单元分析.doc_第4页
《追根寻源》单元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追根寻源单元分析 单元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兴趣;感受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能力:学习用历史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尝试运用传说、文物资料等推测和再现历史的方法。 知识:知道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初步了解人类的发展进程和几千年来我们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从对古代文化的探究与古今的对比中,知道历史是如何记载下来的,如何去了解历史;了解和探究自古以来中国文化对世界作出的巨大贡献;知道任何事物都有其根源,都有过去、现在与未来。 设计构想本单元基本上是从我们现在的衣食住行(物质生活)和汉字、书(精神生活)两个层面出发,透过历史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积淀,引导学生探究历史,探究我们生活中许多事物的来龙去脉,同时体验和感悟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在尽可能地通过建立现实和历史的结合点,让学生拉近现实和历史距离的同时,我们也通过中外比较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较与联系中,认识到我国的文化特色,从而进一步产生对文明古国的认同。1历史上人们的生活,尤其是古代人的生活,与今天的学生相距很遥远。所以,教材用学生熟悉的吃穿住、陶瓷、文字和书作为了解历史的话题而切入和展开,有利于学生拉近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在比较中了解古代人的生活,了解一些事物的发展过程。借此一方面让学生初步树立历史发展观,另一方面也基本了解祖先对世界的巨大贡献,从而产生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和对祖先的钦佩感。 2在教材的呈现形式上,只是提示了一些范例的知识点或信息资源,给学生留出了探究和思考的空间,让学生体验学习探究历史的各种方法。3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上已经有了一定的能力,所以留给学生的学习空间比较大,我们的教育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历史的学习,生成民族的归属感、自豪感、使命感,至于用哪方面的史料说明问题,更多地是从方法层面予以考虑,甚至可以让学生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事件去学习。 主题活动指引主题一“吃穿住话古今(一)”,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欣赏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感受饮食文化中闪烁着的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并让学生尝试运用传说、文物资料等推测和再现历史的方法。1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远古时代人类的吃、穿、住是怎样的状况。2从相关资料中,了解远古时代人类如何告别饮血茹毛的生活,使学生感受人类的进步与发展。3收集相关农谚,找找日历中的二十四节气,从中感受祖先们的聪明与智慧。4通过美食图片和讲述与食有关的故事,感受中华食文化,及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让学生了解和尊重异国的食文化。主题二“吃穿住话古今(二)”,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我国服饰、纺织和建筑的发展,认识服饰、建筑的地域特点以及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关系,由此体会到人的创造与社会的发展。感受我国服饰和建筑艺术的神奇、美妙和丰富多彩。1通过录像介绍,让学生了解从古到今,制作服装的材料和工具的变化过程,体会人类的创造力与社会的发展。2比较不同时代人们着装的变化,使学生感受到文化的延续与不同文化的交融。3让学生找找丝绸之路途经的国家和地区,感受中国丝绸文化对世界的影响。4利用图片,引导学生从房屋的演变过程中,了解中国建筑的产生、发展及特点,比较东西方建筑的不同风格,感受社会的发展变迁对人们居住环境和方式的影响。主题三“火焰中的文化:陶与青铜”,让学生初步了解陶瓷及青铜器的基本情况,及其与人类生产和人们生活需要的密切关系。感知我国古代陶瓷文化的卓越成就和对世界文化产生的影响。1借助生活中常用的陶盆和陶壶,让学生了解人类是怎样发明制作陶器的。2让学生猜猜出土陶器的用途,了解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状况,钦佩古人的创造精神。3通过小瓷碗的诉说,使学生知道瓷器是中国发明的,感受中国瓷器对世界的影响,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4找找生活中的瓷器用品,让学生感受陶瓷在现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并展望中国陶瓷美好的未来。主题四“汉字和书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特点及与现实事物的联系,感受汉字文化的无穷魅力和中国人在文字上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喜爱和欣赏。了解书的产生及演变历程。通过学习,体会到我们今天的一切事物都有它产生和发展的过程,都凝聚着先人的智慧,这其中我们的祖先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借助课件,让学生了解汉字的产生和演变,从中感受祖先们在文字上的创造力。2通过教材中的百福图、文字游戏和视频资料,使学生体会汉字的神奇和中国人的智慧,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3引导学生了解书的演变过程,知道造纸术和印刷术在书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对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感受古人的创造精神和聪明才智。 追根寻源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活动一 吃穿住话古今(一)1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吃什么?穿什么?住在哪里?他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和危险?又会用什么方法来解决?2在远古时代,火的使用和种植、养殖技术的发明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3创设情境:说农谚要想多打粮,苞谷绿豆种两样。立秋种,处暑栽,立冬前后收白菜。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宜时。小暑不见底,有谷没有米。立冬种豆一筷长,两粒豆子换一双。稻田水多是糖浆,麦田水多是砒霜。引导学生结合情境,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关于天气、节气、自然和其他方面的农谚,并说说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4中西方的饮食文化各具特色,我们来比较一下吧! 中餐 西餐 餐具 吃的东西 吃的方式 吃的礼仪 小结:我们的祖先运用自己的聪明智慧,不断地摸索、开拓,经过漫长的岁月,一步步从野蛮走向了文明。 活动二 吃穿住话古今(二)1中华民族的服饰多姿多彩,请选择一种介绍给大家。2人们最初设计的房子,南方与北方有什么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请根据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的有关资料,分别画一画,谈谈你的看法。南方的房子 北方的房子 我的看法:_ 3从服饰和建筑物的变化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小结:从服饰和建筑物的变化中,我们感受到文化的延续及不同文化间的交融。了解到居住形式与地理环境的相关性,这种自古形成的居住风格,至今影响着人们的居住形态,凝结了人类的创造和智慧。 活动三 陶与青铜1请你设想一下:我们的祖先是怎样造出第一个 “陶器”的?当时,他们是怎么想起制陶的? 2瓷器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发明之一,它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请介绍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瓷器作品,与大家一起欣赏。3青铜文化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古代的青铜器种类很多,用途广泛。请你给大家介绍。 小结:陶瓷和青铜器的发明,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活动四 汉字和书的故事1举例说明汉字的演变过程是逐步从图形走向方块字、从繁到简的。 2你知道雕版和活字印刷术吗?它们的进步之处在哪里? 雕版印刷 活字印刷 简单介绍 进步之处 总结:透过衣食住行和汉字、书的发展演变,我们追根寻源,了解了几千年来我们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以及中国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感受到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也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和骄傲。追根寻源测评试题一一、我来填一填1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在北京周口店生活着一群古人类,我们称为_。他们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人类的历史比想象的要早很多。2_的使用和种植、养殖技术的发明,使远古时代的人类告别了_的生活。炎帝以发明_而著称。人们称他为_。3清明前后,_。(农谚)4_兆丰年。(农谚)5在我国,山西的_食最有名。6“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即现在的_。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西方人一直把我国称为_国,意思是产丝之国。7远古时候,生活在南方的人们常在树上搭窝,后人称之为_,想出这种办法的人叫做_。生活在北方的人则在地上_,以避风寒。8早在几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能用_缝合_做衣服了。二、我的选择(把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可多选。)1属于欧式建筑风格的是:( ) 圆形拱顶 哥特式建筑 铁艺建筑 园林建筑2我国的“川菜”的口感是:( ) 咸鲜 微甜 麻辣 清淡3二月份的农历节气有:( ) 小暑 立春 雨水 霜降4从我们祖辈那里沿袭下来的服饰有:( ) 旗袍 中山装 西装 牛仔服5属于我国“八大菜系”的是:( ) 浙菜 湘菜 粤菜 鲁菜三、我的判断(正确的,请打上“”,错误的,请打上“”。)1我国是世界上培育出农作物最多的国家。在全世界667种主要栽培植物中,起源于我国的有136种,占20%以上。( ) 2用斗拱将木块咬合在一起的方法,既结实又美观,这是中国独特的建筑构造。( )3不同时期,不同社会环境中,人们的服饰都是一样的。( )4两千多年前的丝衣,重量只有49克,真是薄如蝉翼,轻若烟雾。( )5饺子的来历与屈原有关。( )四、我的理解1中西方的食文化各有风采和特点,没有好坏之分。请比较一下,中西方食文化各有什么特点? 2从古到今,人们制作服装的衣料和工具有哪些发展变化?从这种变化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参考答案】一、我来填一填1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在北京周口店生活着一群古人类,我们称为北京人。他们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人类的历史比想象的要早很多。2火的使用和种植、养殖技术的发明,使远古时代的人类告别了饮血茹毛的生活。炎帝以发明农耕而著称。人们称他为神农氏。3清明前后,种瓜种豆。(农谚)4瑞雪兆丰年。(农谚)5在我国,山西的面食最有名。6“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即现在的西安。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西方人一直把我国称为“赛里丝”国,意思是产丝之国。7远古时候,生活在南方的人们常在树上搭窝,后人称之为“构木为巢”,想出这种办法的人叫做“有巢氏”。生活在北方的人则在地上挖穴,以避风寒。8早在几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能用骨针缝合兽皮做衣服了。二、我的选择(把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可多选。)1属于欧式建筑风格的是:( ) 圆形拱顶 哥特式建筑 铁艺建筑 园林建筑2我国的“川菜”的口感是:( ) 咸鲜 微甜 麻辣 清淡3二月份的农历节气有:( ) 小暑 立春 雨水 霜降4从我们祖辈那里沿袭下来的服饰有:( ) 旗袍 中山装 西装 牛仔服5属于我国“八大菜系”的是:( ) 浙菜 湘菜 粤菜 鲁菜三、我的判断(正确的,请打上“”,错误的,请打上“”。)1我国是世界上培育出农作物最多的国家。在全世界667种主要栽培植物中,起源于我国的有136种,占20%以上。( ) 2用斗拱将木块咬合在一起的方法,既结实又美观,这是中国独特的建筑构造。( )3不同时期,不同社会环境中,人们的服饰都是一样的。( )4两千多年前的丝衣,重量只有49克,真是薄如蝉翼,轻若烟雾。( )5饺子的来历与屈原有关。( )四、我的理解1中西方的食文化各有风采和特点,没有好坏之分。请比较一下,中西方食文化各有什么特点? 要点:使用的餐具不同。中餐是和餐,西餐是分餐。中餐讲热闹,西餐重情调。中餐以“味”为核心,西餐以“养”为目的。2从古到今,人们制作服装的衣料和工具有哪些发展变化?从这种变化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要点:最早以兽皮树叶为衣。六千多年前用麻布做衣服。二千多年前织成了丝衣。一千多年前用棉布做衣服。现在除了棉、麻、丝外,还有毛料、化纤、竹纤维、纳米等多种材料用来做衣服。感受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在不断地进步,我国的服装和纺织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更先进的服装面料,制作成各种不同的服装,满足人们的需要。追根寻源测评试题二一、填空题1我们的祖先八千多年前创造出自然界中没有的东西是_。 2陶瓷中的_和_作为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展现了中国人追求美,创造美的审美情趣。3最早的汉字是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刻在_或_上的文字,叫_。4一人一张口,口下长只手,猜一字。答案是_。一口吃掉牛尾巴,猜一字。答案是_。5我国最早的书,称为_。二、选择题(把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可多选。)1我们称为瓷都和陶都的是:( ) 景德镇 邯郸 佛山 宜兴2在没有文字之前,人们是这样记事的:( ) 口口相授 刻木记事 结绳记事 画图记事3我国北宋时期的五大名窑除了官窑和定窑外,还有:( ) 汝窑 哥窑 钧窑 耀州窑三、判断题(正确的,请打上“”,错误的,请打上“”。)1瓷器的诞生要比陶器早几千年。( )2利簋是用来盛放酒的器皿。( )3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4中国的文字最初是从图画演变而来的。我国的汉字始终保持了既有形又有声的方块字特点。( )5鼎在历史上曾被视为权力和威势的象征,它是祭器,亦是食器。( )四、问答题1为什么西方人要把“中国”和“瓷器”联在一起?2蔡伦和毕昇分别发明了什么?我们从他们的故事中可以学到什么?【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我们的祖先八千多年前创造出自然界中没有的东西是陶器。2陶瓷中的彩釉和瓷雕作为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展现了中国人追求美,创造美的审美情趣。3最早的汉字是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 4一人一张口,口下长只手,猜一字。答案是拿。一口吃掉牛尾巴,猜一字。答案是告。5我国最早的书,称为“册简”。 二、选择题(把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可多选。)1我们称为瓷都和陶都的是:( ) 景德镇 邯郸 佛山 宜兴2在没有文字之前,人们是这样记事的:( ) 口口相授 刻木记事 结绳记事 画图记事3我国北宋时期的五大名窑除了官窑和定窑外,还有:( ) 汝窑 哥窑 钧窑 耀州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