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县江口镇建设规划专题说明.doc_第1页
武隆县江口镇建设规划专题说明.doc_第2页
武隆县江口镇建设规划专题说明.doc_第3页
武隆县江口镇建设规划专题说明.doc_第4页
武隆县江口镇建设规划专题说明.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隆县江口镇建设规划专题说明第一部分 城镇性质及用地布局1第二部分 城镇风貌规划2第三部分 旅游发展规划4第四部分 城镇防灾规划6第一部分 城镇性质及用地布局一、城镇性质江口镇历史悠久,历来是武隆县东部的经济中心。穿镇而过的319国道和便利的乌江航运使之成为渝黔两地重要的通商口岸和乌江流域主要的物资集散地。江口镇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森林资源,是重庆市八大特色旅游区之一,也是全市37个重点旅游镇之一,有被誉为“辉煌的地下艺术宫殿,丰富的洞穴科学博物馆”芙蓉洞,被誉为“川东九寨沟”的芙蓉江风景名胜区等自然景观和“唐长孙无忌墓”、“李进士故里石刻”等人文景观,2002年全年旅游业收入达5000万元,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同时,乌江、芙蓉江两江交汇处的江口镇也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年发电量30万千伏的江口电站的建设使其具有了巨大的能源优势。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能源产业的建设,第三产业的兴旺,江口镇的经济实力愈加增强,因此规划将江口镇的性质定位为:重庆市的旅游重镇、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的经济强镇和能源大镇,乌江流域独具山水园林特色的现代风貌城镇。二、人口规模1.现状人口规模: 2003年镇区人口5000人。2.人口自然增长率:镇区按6 来计算;机械增长率每年550人计算近期(2010年)镇区人口:5000(16)755079100人远期(2020年)镇区人口:9100(16)105501115000人武隆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2020年江口镇镇区人口规模为15000人。3.综合确定镇区近期人口规模9100人,远期人口规模15000人。三、用地规模现状2004年人均城市建设用地75.02平方米人,用地规模37.51公顷。规划近期2010年人均城市建设用地80.00平方米人,用地规模72.8公顷。规划远期2020年人均城市建设用地82.93平方米人,用地规模124.39公顷。四、城镇用地发展方向分析现状江口镇发展的外部因素,起主要决定作用的是乌江、芙蓉江、周围山体和319国道。由于乌江、芙蓉江成“T”字形的谷地和周围山系的环绕,目前江口镇的发展只能成线形沿江延伸发展,而无法向周围纵深拓展。加上319国道的穿镇而过,更加深了这一线形发展趋势。并且在江口镇周边较大区域之内,这种状况都将一直存在。目前现状江口镇已经形成稳定的发展结构,镇区布局大体固定。因而对于新增区域的发展方向,在与旧镇区接壤的同时,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和沿袭江口镇发展的张力方向,只能沿江背山继续向外拓展,在完善现有镇区的同时,以“T”字形的三个端点向外延伸。规划中江口镇将重点发展五大片区:下街片区、上街片区、焦村坝片区、柿坪村片区和乌江村片区。城镇主要沿着乌江和319国道向西侧发展(靠近武隆县城),同时沿上街芙蓉江侧向芙蓉洞方向发展。五、城镇总体结构及功能布局(一)城镇总体结构以镇政府所在片区为中心,以319国道及上街为基本骨架,形成轴带结合、梯度推进的组团布局。城市总体形成“T”型带状结构,在此结构上形成五个片区,分别为:下街、上街、焦村坝、柿坪村和乌江村。镇区结合原有山水特色,以两江、四岸为主线进行布局,形成山水会聚,绿水青山环抱的有机疏散格局。(二)功能组织下街片区主要集中行政、商业及相关文教卫生公共设施;上街片区以商贸、商住为主,恢复传统盐街风貌;焦村坝片区为规划新区,重点发展旅游商贸服务,同时集中设置大型文体设施;乌江村主要结合“长孙无忌墓”开发旅游文化及服务产业;柿坪村远期重点发展为江口较大规模的居住组团。第二部分 城镇风貌规划一、现状分析(一)自然环境芙蓉江与乌江的交汇成就了江口镇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整个江口镇区的用地布局和发展格局基本上是“T”字型发展,镇区建筑主要沿乌江南岸且平行于乌江的国道“319”线及芙蓉江两岸发展,城镇格局及发展趋势明显依附于两江。两江交汇的山水环境造就了江口镇区相当丰富的自然景观界面。山、水、林、蜿蜒曲折的街道和屹立于两江岸边的吊脚楼构成了现状城镇的主要景观要素,形成多样的界面:山与水,水与建筑,建筑与街道,建筑与山体。自然存在的多条冲沟,打破了江口镇发展的机械连续性,同时也促成了两江、山体与江口镇的交融。(二)现状建筑1. 传统建筑江口镇虽有近两千年的发展历史,但由于用地的限制,历史上的江口镇并不是现在的格局。历史上的江口镇主要位于今天的柿坪村一带,如今可以追溯的地区主要是规划中的“盐街”和现状后街一带。但是,由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三场大火,也毁掉了江口镇主要的传统建筑。在今天的江口镇得以看到的传统建筑,虽在造型、立面及细部上具有一定的地方性,但已经无法构成古镇的主要特征,而仅仅只能作为反映当时的一种存在。2. 新建建筑在沿两江岸边平行发展的建筑多是现代建筑,底部是裸露的吊脚框架,承袭了传统山地民居吊脚楼的特点,这类滨江住宅的框架吊脚楼部分在江水汛期被淹没但不危及房屋,在枯水期裸露在外以供储藏之用,体现了灵活的使用功能。二、风貌定位镇区风貌特色的总体控制原则:创造山水自然环境及城镇环境相互交融的一体化山水园林景观的城镇风貌及空间特色,各地块具有不同的建筑风格,反映不同时代的特征,亦可简称为山水园林城镇风貌。镇区整体风貌为现代建筑风貌,不同地段可保持具有自身特点的风貌特色。其中,传统街区盐街为传统建筑风貌,乌江村结合旅游发展为传统民俗文化建筑风貌特色,其余地块为现代建筑风貌,在立面、屋顶等处适当点缀传统建筑构件。三、风貌规划与设计旧建筑改造:主要分为传统建筑的保护改造和国道“319”线的沿街建筑的风貌控制。盐街传统建筑的保护改造,建筑形式参考传统样式修建,运用穿、斗、掉、插、挑多种手法进行重构和再营造。对国道“319”线的沿街建筑进行改造,展示江口的“窗口形象”。除盐街和乌江村外其它地段的旧建筑改造以现代风貌为主。新建筑设计:建筑形式和材料采用局部坡屋顶、砖混结构,局部使用木构件。新建筑的色彩控制,规划以浅暖色为主调,配合冷灰、褐色、驼色等色彩,墙面装饰色块强调深浅对比,如深色墙体配浅色线条,浅色基调配深色色块等。坡屋面类采用轻质装饰作法和墙面贴瓦仿坡屋面作法,构架类采用墙顶单排构架、屋面花架和墙顶挑板。第三部分 旅游发展规划一、江口镇旅游资源江口镇自然景观主要类型有地文与水域景观、生物景观,其中地文与水域景观是旅游资源的主体,包括典型的地质构造、洞穴、江河、瀑布、漂流河段、山体、风景河段等。主要景区有芙蓉江风景区、芙蓉洞景区,乌江画廊景区等。江口镇历史人文景观主要有唐长孙无忌墓、汉墓群、李进士故里石刻、黄草天主教堂等。现代大型工程景观有装机容量30万千瓦的江口电站。二、江口镇旅游业发展全局定位(一)江口镇在重庆旅游大体系中的地位在重庆旅游大体系格局中,江口镇是其特色旅游的一环,区位条件十分优越。构建江口旅游体系是进一步完善重庆旅游大体系的重要步骤,也是促进武隆旅游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二)旅游业在镇域产业体系中的地位旅游业在镇域产业体系中占主要地位。作为新兴的优势产业,旅游业发展可以直接改善江口的总体产业结构,提高新兴产业部门所占比例。可以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改善产业的劳动力分布。三、江口镇旅游体系规划目标1总体目标:以旅游为载体,充分展示武隆县的“旅游窗口”形象,把江口建设成为区域行政经济文化中心和乌江流域的一颗璀璨“明珠”,成为重庆旅游大体系格局中的重要一环。2分期目标:从2002年到2005年,完善旅游基础,增强竞争力,建成全市旅游大镇;从2006年到2010年,充实调整和稳步提高旅游业,完善旅游产业布局,芙蓉江流域风景区、柿坪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开始形成旅游规模,旅游产业体系与服务体系功能配套完备,成为中国的旅游强镇;从2011年到2020年,进入江口镇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新时期。江口旅游业全面实现总体发展目标,并以支柱产业的实力带动和促进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四、旅游体系总体布局、构架设计及旅游线路组合设计(一)旅游体系总体布局根据镇域旅游资源特色,结合镇域村镇及交通体系布局,镇域旅游规划布局形成“一中心,两带,两片区”。“一中心”是以江口镇区为中心的旅游服务基地,为整个旅游服务体系提供接待、服务、管理,是镇域旅游体系的后勤基地,也是村镇风貌和商贸服务中心。 “两带”是以带状的乌江和芙蓉江流域风景区为主要发展轴。乌江画廊主要是过境观光旅游,连接中心、两大功能片区和武隆相邻景区。“两片区”是以长孙无忌墓为代表的历史人文景观片区和以芙蓉洞及江口电站为主要旅游点的景观片区。(二)旅游线路组合设计重庆武隆仙女山天生三桥江口镇;沿319国道的乌江画廊景区黄草天主教堂;镇区长孙无忌墓景区柿坪生态农业观光园区江口电站芙蓉洞芙蓉江景区;芙蓉江景区芙蓉洞江口电站镇区盐街(天主教堂等)柿坪生态农业观光园区白塔(东山公园)长孙无忌墓五、旅游村镇建设、旅游重点建设项目及旅游发展的推动建设(一)旅游村镇建设1镇域旅游服务中心城镇建设镇区建设成为镇域旅游的服务接待基地,展示江口旅游业发展的窗口。2江口镇具有旅游功能的景区有8个:芙蓉江流域风景区、芙蓉洞、乌江画廊、长孙无忌墓、汉墓群、李进士故里石刻、江口电站、黄草天主教堂。旅游村镇承担本区旅游景区的接待、导游及交通功能,旅游服务接待规模应与景区的规模相适应,设施档次设置应重点面向大众。旅游村镇应大力开发以绿色食品为主的旅游商品,建设旅游商品专业市场和土特产品批发市场。(二)旅游重点建设项目1芙蓉江峡谷风光游览2三河口旅游接待中心及水上游乐项目3长孙无忌墓、汉墓群等历史人文景区的建设项目4李进士故里石刻博物馆5芙蓉洞旅游接待中心建设6镇盐街风貌建设第四部分 城镇防灾规划一、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根据 2001年完成的江口镇镇区建设规划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详细报告,对规划区内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采取相应防治措施见下表:地质灾害名称危险性等级防治措施天井函滑坡危险性大建筑避让,修建挡墙,表面排水望场咀滑坡危险性大拆除现状建筑,建筑避让,修筑挡墙,表面排水柿坪滑坡危险性大建筑避让,修筑挡墙,表面排水码头滑坡危险性大建筑避让,江岸结合防洪工程修筑挡墙,表面排水变电站滑坡危险性大临时变电站已拆除,建筑避让,修筑挡墙,表面排水海椒沟滑坡危险性大建筑避让,修筑挡墙蒋家岩滑坡危险性大建筑避让,江岸结合防洪工程修筑挡墙,表面排水青杠林滑坡危险性大建筑避让,修筑挡墙小打油崩塌危险性大修筑挡墙,危岩体工程处理黄桷村崩塌危险性中等修筑挡墙收费站岩溶塌陷危险性中等局部回填,洞口加固,修筑挡墙移民新村岩溶塌陷危险性中等局部回填,洞口加固,修筑挡墙罗州坝地面不均匀沉降危险性小涵管排水,江岸结合防洪工程修筑护坡海椒沟地面不均匀沉降危险性中等涵管排水,江岸结合防洪工程修筑护坡鉴于江口镇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质灾害较多,因此,各项建设项目选址,必须严格按建设程序进行项目的工程地质详勘,并在各项建设活动中,严禁深挖、高切坡和不合理堆填,以避免诱发新的地质灾害。二、防洪工程规划江口镇乌江河段“三线”划定现状值(吴淞高程):警戒水位192米,保证水位201米,河道管理212.7米。江口镇乌江河段江口水管站断面频率洪水位(吴淞高程):P=20%(五年一遇) 206.82米 P=10%(十年一遇) 209.72米P=5% (二十年一遇) 212.49米 P=2% (五十年一遇)215.67米P=1% (百年一遇) 218.27米根据江口镇的实际情况,乌江及芙蓉江在镇区沿岸建设防洪堤,将江口镇镇区的防洪能力提高到十年一遇标准(江口水管站断面高程208.0米)以上,根据江口镇用地紧张、高差大的实际条件,镇区防洪标准按1020年一遇洪水位分级设防,有条件的建设用地尽可能按二十年一遇防洪标准控制,重要建设工程按国家有关标准执行,同时应考虑三峡工程和乌江梯级开发的影响,满足小城市的防洪要求。规划大力加强乌江流域绿化造林,减少水土流失,强化河道管理,进行河道整治,修建防洪护岸,提高防洪和抗灾能力。各河段按各自的管护线、保证线、警戒线三线水位进行建设管理。原则上,保证水位以下不建永久性建筑,管护线以下不建要害工程。十年一遇洪水位以下的现状建筑应逐步拆除。规划以原始地形为准,将十年一遇洪水位以下的河床定为主泄洪区,区内严禁修建一切碍洪的建筑物;十年一遇洪水位以上和二十年一遇洪水位以下的用地定为限制使用区,严禁修建影响行洪的建筑物,此区域内建、构筑物必须具有防御洪水的功能(防淹、防冲、能过水、有撤离通道)。江口电站在提高工程等级的前提下,对电站水库应加强科学调度,在汛期到来之前,腾出防洪库容,确保江口镇安全。如江口电站发生险情,镇区居民将沿四条道路快速疏散到东山公园顶部。三、抗震工程规划江口镇地震基本烈度为度,对于一般建筑物按度设防,政府机关、供水、供电、通讯交通、以及桥梁、消防站等生命线系统为重点设防部门,设计抗震烈度按度设防。重视次生灾害的防治。四、镇区人防工程规划规划严格按照城市建设与人防建设相结合的要求配套建设居住区地下防空设施。五、镇区消防规划(一)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江口镇镇区现状尚无高层建筑,有一加油站,规模很小;除此之外无重要易燃易爆设施。镇区现状尚无消防站和消防车辆,给水管网上设有3个消火栓。电信江口支局无消防报警专线和消防专用无线通讯网。(二)消防规划要点1消防站规划 在镇区适中地段的319国道旁,规划新建标准型普通消防站一座,用地0.3公顷,建筑面积不小于2400平方米,责任区面积4平方公里。2消防供水规划消防供水水源:消防给水主要依靠市政给水系统供给,并充分利用江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