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研姐很重要的建议.doc_第1页
复旦研姐很重要的建议.doc_第2页
复旦研姐很重要的建议.doc_第3页
复旦研姐很重要的建议.doc_第4页
复旦研姐很重要的建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研这段时光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过去。在考试之前总觉得日子很是难熬,于是总想着要写篇经验贴以记录下这一年来的心路历程,可是现在已经没有要写的冲动。但是,做事情总该是有始有终的比较好。 在这一年中也曾疯狂的在各大考研版上寻觅所谓过来人的经验贴,也曾在失落时拼命骚扰那些认识的、不认识的前辈,也曾迷失方向不知该走向何处。写下此文,也算是继承了考研前辈们的优良传统,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以激励后来人。 先报告一下成绩 64+77+144+117 ,402 政治经济学初试第一 我在大三下学期的时候就开始收集有关于考研的一些信息,那段时期属于迷茫期,考什么学校、什么专业还没有决定。但确定的是一定要考上海的名校,因为我向往大都市快节奏的生活,因为我不想让我的研究生三年再在别人鄙夷的目光中度过。就在是报考上财还是复旦,是考会计(因为我本科专业是会计)还是其它专业之间徘徊了好久。 在寒假过来之后,我就决定要报考复旦的经济学。首先,复旦是名校,那里有优美的校园,有浓厚的学术氛围,可以给我发展的空间;其次,复旦的经济学院很不错,且信息易于搜集。最后,经院的很多专业都考同样的专业课,这样我可以先复习,等到十月份根据复习情况决定是报难考一点的专业还是相对容易的。做出了决定之后,当然要充分的查阅信息了,包括专业的设置、热门程度、考试科目、专业参考书等等。这些东西在复旦研究生院的网站上都可以找到。对于搜集信息这一块,我不得不多说几句,很多有用的信息网上都可以查到,就看你有没有留心,查得勤不勤快。拿我考的经济学院来说吧,它有很多专业考的是同一张卷子,而各个专业难易程度(分数线)却有很大差距,相对来说象世经、国贸、西经这样的热门专业报考的人很多,竞争也就激烈,往往最后的录取分数要高出院线20分以上;而象财政、政经这些专业竞争相对缓和一些。而最终真正进入经院以后,其实相差不是很大的,并不是通常所认为的高风险就有高收益。所以,选专业还是要再三思量。在决定了报考方向之后,我就至始至终坚持着,从未动摇。我认为,一但决定了的事就要为之全力以赴,在考研这件事上切忌朝令夕改,这样只会让自己先乱了阵脚。对于每一个准备考研的同学来说,要认识到你将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障碍,是在此停滞不前还是勇敢的面对直接决定着考研的成败。一、历程 真正开始复习是大三下学期开学,我早早的回到学校在旧教408占了个位置,把它作为我前期复习的阵地。幸运的是,遇到了考完研的一个学姐,她给了我很多复习的建议,让我受益匪浅,后来每当我复习受挫找不到合适的复习方法、每当我因为看不到自己的进步而焦躁不安时,学姐总是不厌其烦的给我建议,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和勇气。在这里也祝学姐在东南大学学习顺利。在准备考研的这不到十个月的时间里,几乎都是6点半起床,除了最后一个月7点一刻(嘿嘿,天气实在太冷,起不来了),迅速收拾好之后就来到教室看书。大三下学期的时候,我们的课程还很多的,每天的课排的满满当当的,但是我只上两门没法逃的。逃课的多少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但这件事却是无法避免的,你要想全力准备考研,难免顾不了学校的课程。三四月份不去上课的时候就在408看书,刚开始因为寒假休息比较好的缘故,感觉体力很好,每天从早到晚看到十点多回宿舍也不觉得疲惫。二十天后,渐渐的发现有点疲劳,中午必须要睡一觉才能保证下午的效率,这个习惯一直坚持到考研结束。每天结束了一天的复习,最开心的就是跟阿方去操场跑两圈,活动一下筋骨,我们也可以顺便讨论一下最近看的一些文章,感慨一下,也因为这样我感觉身体也好了一些,不那么容易生病且体力也有了改善。遗憾的是,这个好习惯只持续了两三个月没有坚持下来,因为后来没有在学校复习,没了一起跑步、一起讨论问题的人。两三个月复习下来,大概数学做07年的真题可以上一百,其它各门功课并未有什么突破性的进展,尤其是专业课,书太多,一轮看下来就要两个多月,隐约觉得时间很紧迫。就这样,很快到了六月份期末考试的月份,赶紧开始恶补学校的功课,拿出准备考研的精神猛啃那几本厚厚的书。这一个月也就没有准备考研的复习,只是每天还背几个单词,其它有关考研的书都放一边了。暑假肯定是不能回家的了,心里想着找个地方看书。学校综合楼空调不开,也没个电风扇,大热天的肯定受不了,先排除;图书馆四楼开了空调,看书的人多,但是有点吵,我这人有个毛病,学习的时候有一点声音就很反感,效率也大大下降,也不适合。最后决定去南大旁边租房子,在南大看书,那里考研的人多,有氛围。刚好隔壁班有个朋友朱也想去那里看书,两人一拍即合,立马行动找地方。在刚认识研友韩的帮助下,很顺利的找到了住的地方,于是在此开始了后半年的复习,也是真正战役的开始。 南京的夏天实在是酷热难耐,更何况还要在这样炎热的天气里学习,但不管怎样坚持下去是一种信念。暑假开始每天七点到教室,开始一天的复习,分三个时间段,七点到十二点半看数学,下午两点到六点做英语,晚上六点半到十一点的时间则奉献给专业课。因为我觉得这时我的数学还有待提高,所以把早上最清醒的时间给了数学,一天复习下来到晚上已经觉得很疲惫了,学习效率也大打折扣,这也是我专业课一直停滞不前的原因。就这样坚持了一个多月,到了八月中旬,上了个政治的辅导班。早晨搭车到南工大去听课,几千个人挤在一个阶梯教室里上课,连个写字的地方都没有,我基本就是低着头不停地把老师讲内容记下来。一天记下来已经是疲惫不堪了,根本没什么心思再看书,倒头就睡。上辅导班可能是学不到什么知识,但至少能让我知道重点在哪里,另一方面也算是一种心里安慰。上完辅导班已经是八月底了,此时已经是被折腾的心绪很是烦躁,觉得各个方面复习均没有达到满意的效果,故回家休息了几天,调整好心态,重新开始。九月开学之后,南大的教室要用来上课,是不能再让我看一天的书了,有两个选择,要么在教室看有课就换教室,要么想办法去南大图书馆。第一个办法是不太适合,我最怕学习的时间要不停地换地方,换到一个新的地方再重新投入,又要花很长时间。这时,一起考经院的韩愿意帮忙借图书馆的卡,这样我就可以去图书馆看书。可是,我第一次去的时候,由于不会刷那张卡,被保安没收了。心情可算是跌到了谷底,因为此时跟韩还不算很熟,麻烦人家已经是很不好意思了,而且那张卡还是他跟同学借的,让别人因为我的缘故而陷入尴尬的境地,更让我内心充满罪恶感,整个下午一直躺在床上呆呆的看着天花板,不知如何是好。值得庆幸的是,每当我觉得无路可走的时候,总会出现转机。另一个可以变通的方法可以拿学校的介绍信去图书馆看书,这样就不用刷卡。就这样得以进入图书馆开始复习,起初很不适应那里的环境,总觉得桌子、椅子不太舒服,时间久了也就慢慢喜欢上了那里,结识了同是准备考研的一些朋友,大家互相激励。学习上,九月之后欣喜地发现我的数学是突飞猛进,做真题都可以到140+,可能是暑假两个月每天上午高效率的复习显现出了效果,做题感觉一直很顺,这也使我信心倍增。但专业课的国际经济学尚未开始看,且国经这本书很是难啃,号称天书,我以前没学过不说,这本书还有很多错误,且模型很多。在数学已经取得进展的情况下,我把学习时间做了一些调整,改成早上看专业课,晚上做数学,以便更快的提高专业课的水平。这段时间之后,政治也必须开始复习,我不得已压缩了英语的学习时间,把下午的四个小时分配给英语和政治,英语两个半小时,政治一个半小时。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我觉得英语需要长期的练习,不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突飞猛进,只要坚持下去,每天看一两小时就差不多了。到了大约十月份的时候,我欣喜的发现国际经济学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基本上书可以看得懂,只是那些模型还需要加强记忆。数学还是每天坚持做三个小时左右以不断巩固已学知识,那些概率的题目有一个星期不做就会觉得生疏。在研究生考试报名的时候遇到了一件很戏剧性的事情,本来我已经打定主意考世界经济的,决心就此一搏,可网报的时候为了能留一条退路,同时也报了政经,结果现场确认的时候把两个号码给记混了,交了钱之后才发现报了政经,想想也许天意如此又心疼钱就没有去换了,就这么着吧,为此还难受了好一会儿呢。报完名后,学校里面不时的有写学年论文还有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任务,也有一些影响到复习,但这些事总是无法避免的,且老师还是蛮通情达理的。此时,总觉得时间很紧迫,每天各门课复习时间都不是很够,所以延长了晚上的学习时间。十点图书馆关门后,还要拎着一大包的书换到教室里再学一会儿,大约到十二点半,实在是脑子转不动了,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虽说这时几乎是没什么效率了,也为求得一份心安,主要还是把白天看过的知识再温习一下,这样可以记得牢一点。到十二月的时候,发现政治还是搞得一塌糊涂,该背的东西没有开始背,做选择错误率极高,开始有点慌了,不得不把晚上换到教室后的时间给了政治,以期在短期内有很大的进步,果然效果在不久之后就显现了出来,令我开心不已。到一月份的时候,一起看书准备考研的同学都有点焦躁,一方面总觉得自己没有复习好,另一方面也期待着考研的日子赶紧过去。所以这段时间再学习什么新的知识已经几乎不太现实,把已学的知识再进行巩固是最实际的。 考研的那两天,天公不作美,一直是雨夹雪,冷得要命且早上去考场的时候打车都打不到,第一天就差点迟到。第一天上午的政治考的还不错,选择基本都很有把握,分析题也基本都是背过的相关知识;下午就崩溃了,英语的时间没够,导致完型全部是乱填的,但考完出来也就不能再想很多了,第二天还有两门重中之重的科目呢。第二天上午数学,除了线代的一道12分大题,其余都很顺利,二个小时就搞定了,那道平时做来很容易的题确怎么都算不出来,又过了二十分钟,都开始急了,还好最后是用一种平时我不太用的方法做出来了。下午的专业课,看到卷子就傻了,几乎全是我没当重点来复习的点,可是专业课看了那么久还是有点感觉的,从开始答题后的三个小时就一直没停笔,写到手抽筋,不管是会的、不会的全都拼命写,不管怎样同情分肯定是有的。走出考场,长叹了一口气,终于还是一路坚持下来了。(考试的时候不要自己吓自己,自我感觉永远会很糟糕,贵在镇静!)二、各门课复习方法(一)公共课1、数学。 数学可算是我复习的最充分的一门了,在前期的复习中花了大量的时间,并且取得了不小的进步,这也使我在最后几个月的复习中轻松很多。刚开始,就觉得数学肯定是要上一百四才能减轻点压力的,因为专业课经济学综合基础很难考高分,一般都110左右,而英语又并非我强项,思来想去还是把数学考高了才有希望。而且,一但数学复习的好,对增强信心也有很大帮助。 在三月初的时候我就开始着手准备数学,先是找来了几本经典的教材同济版的高数、居余马的线性代数、浙大版的概率统计,把书上的内容反复看了几遍,课后习题也认真做了一遍,这使我后来看陈文灯的复习指南轻松不少。以前也有人说课后习题不需要做,甚至书都不用看,直接看指南。但我不同意这种说法,只有把书上的那些知识点都能贯通起来,做题目才不至于满脑浆糊。大概四个星期之后,基本教材终于看完了,买了本陈文灯的指南,每天晚上看四个小时大概二十页。看完第一遍用了大概二十五天,基础算是打下了,可是做题目仍然不顺手,于是顺势又看了一遍,这一遍稍微快了一点,大概只花了二十天,对知识点的理解也加深了很多,一些线代的定理之间的关系大概也能理出来。此时已经是五月中下旬了。还有一个月就要期末考,所以不得不放下手中的考研书,开始准备期末考。数学也因此被抛弃了一个半月之久。后来,看到有篇经验贴上说陈文灯的书有很多偏题怪题,还是李永乐的书比较基础,适合考研复习,我当时还是挺喜欢陈文灯的书的,并未觉得。可是,那本书放了很久之后,也就不太想再碰了,所以在七月初又买了本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开始看,刚开始看的几天非常不适应,每天定的四个小时看二十页的任务总是无法完成,一般只能看十五页,因为那本书的排版很是紧凑,字比较小且有大量的习题。做二李的书时候,遇到了不小的困难,每一章中前面的题目基本可以做出来,后面的题目估计做出来的只有40%,很是恼火,但还是耐着性子做完了,并在不会做的题目前面标上小圈圈,以节约后面的复习时间,做标记的题目多做多看。时间到了七月二十五号,做完了第一遍,紧接着做第二遍,这才发现二李的书其实是很不错的,前面有知识点的罗列,可以方便记忆。这一遍看的比第一遍还仔细,边看边做笔记,每一种类型的题目有几种解法都记下来,以便以后看到题目可以迅速的在大脑中搜索出方法来。这本笔记也为我最后冲刺阶段提供很大的帮助。其实,很多经典的书,做一遍往往并不能发现它有多好,都是做了几遍之后才发现的。第二遍看二李的书花的时间比第一遍还长,用了一个月。九月之后,拿了份06年的真题测了一下,只错了一道选择,令我兴奋不已。这时,买了本基础过关660题开始做,已经有好几个人跟我推荐过这本书,所以很认真的做完了。这本书从头到尾一共做了三遍,越做越觉得这本书实在是太好了,上面的选择填空都很经典。也不知道一共花了多长时间,总之是每天晚上做三个小时。后来,大概是十月底十一月初的样子,开始做经典400题,本来是不打算做这本书的,认为考研基本上都是很基础的题目不会出太难的,可是实在是有人不停地叫好且说这本书难度很大、题目很好,我觉得正好也趁此机会测试一下我到底水平怎样。计划每天一份,这样十天可以搞定,第一天做就发现了自己我知识还是存在很大漏洞的,概率的大题做不出来且三个小时也没够做完的。还好,也能搞个130+,不算太丢脸。做了三四份之后,我就留了一两个晚上来分析做过的错题,把相关知识点在二李的书上找到,好好温习一下。其间也带着做660题,结果等四百题做完已经是十一月中下旬了,借了别人的陈文灯的模拟考场开始做,因为听了师兄的建议要做二十套模拟题差不多,做了几份发现这本书实在是不咋地,不做也罢,很多题目异常怪异,好的时候能做个满分,不好的时候连一百都做不到,我也不想在此刻再打击我的信心,离考试也渐渐近了。放下模拟考场,又拿起400题做了一遍。做完已经是十二月多了,这才发现我的数学真题还没做呢,只是在复习中拿过几份自测过,赶紧开始搞真题,上午四个小时基本可以做完两份真题时间还有余,好多题目在二李的书上都做过的,很顺手,一般都不太会错的。想想又觉得还是再看看二李的复习全书把小知识点再加强加强记忆,迅速看完一遍,没有再认真做上面的题目。此时,已经到一月份了,还有半个月就开考了,还是弄弄真题找找感觉吧,于是边看暑假做的笔记边做真题,把笔记又反复翻了几遍。最后,感觉数学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带着那份自信上了考场。可是人总是难免会犯点糊涂的,最后考试的时候还是做错了道选择。至此,数学的复习过程可算是交代完了。2、英语 英语也是最早开始复习的科目,早期只是背背单词,单词一共背了三遍差不多,基本都记得了,后来买了本毕金献的阅读,边背单词边做阅读,这本书只做了不到一百篇,因为我做的自信心备受打击,一般要错一半以上。后来做了张锦芯的220篇,每天四篇。其间一直未间断的做张剑编真题(这本书不错,黄色面子的),反复做了十几遍。最后的时候还做了周固的模拟题和张剑的模拟题,张剑的模拟题不是一般的打击人,做到后来我都不知道是我脑子有问题还是题目有问题了,差点没走火入魔,每天心情都被英语搞的很差。最后一两个月的时候,坚持每天吃午饭前半个小时写一篇作文,每次都要憋个半天,很是痛苦,且看不到一点进步。感觉花了那么多时间在英语上,复习应该还可以的,结果最后不知什么缘故只考了六十几,也有可能是复习不得法,实在是不敢拿出来见人。就少说几句吧。3、政治 政治复习是从暑假上辅导班开始的,之前从未看过任何关于政治方面的辅导书。辅导班八月十五开始,到二十三号结束,一共八天。每天就是,拼命记下老师上课讲的内容,体力活,几天下来那是一个累啊!但总算是知道了有的地方考,有的不考;有的知识点是会考选择的,有的是考分析的。且以我们的水平,不可能分辨出哪些是重点,哪些次重点,哪些根本不会考,所以只有选一个辅导班并相信老师所讲的内容,按此进行复习。也可以不上辅导班,只买一些书看或者复印同学的资料的,这个因人而异。说到辅导班,就多扯两句吧,我在复习期间就只上过一个政治的暑期强化班,个人觉得除了政治其它科目的辅导班不太需要上,这样既浪费时间,又花钱花精力。(英语不知道需不需要,数学觉得上辅导班没什么意思,就是记一些题目,这些辅导书上差不多都有的)。九月之后才开始真正看政治的东西,我用的资料基本都是辅导班发的,除了最后买的一本模拟题和背诵的小册子。每天下午看大约一个半小时,先是把辅导班发的那几本讲义中老师给划出的重点看了一遍,看的不是很仔细,但也用了大概十几天的时间,因为每天看的时间太短。后来,发了本陈先奎的2000题,这本书是很好的,虽然有的选择题是有点过时了,这段时间开始就边看讲义边做2000题,只做选择不看分析,分析题太多了且一般到最后都会有很多辅导机构会押题的,太早看也不记得。2000题上面的选择一共是做了三四遍,记不清是用了多长时间了,最后做到基本不太会错为止。到十一月的时候还做了任汝芬的不知是序列几来着,没做完反正,因为答案没有解释,错了也不知错在什么地方,并且做的错误率很高,做了一点就没再往下做。时间飞快的过去,突然意识到考分析的知识点还没有开始背呢,离考试只剩下一个月的时间了,又加上还要背专业课的东西,脑袋里面装的东西太多,记忆力急剧衰退,下午的时候更是效率不佳,不得已把早上的时间用来背政治。图书馆里开空调闷的慌,只有出去找个僻静的地方背,可以背出声音来,这样更容易记住一点。复印了某个辅导班的押的分析题的资料从马哲开始背,每天早上背三个小时差不多,根本记不住多少,背了忘、忘了又背的,反复几次。一般是先背马哲、政经这些容易记住的,而毛概、邓三这些知识点很杂的留到后面背。当代世经因为只考一道选做的分析,我最后又没有时间了,所以压根没看,选做的第二道。时政的东西只要看看选择题就行了,只考选择不说,考的分数也非常少。最后半个月的时候,整天沉浸在背书的痛苦之中,原以为只要买一本启航的二十天二十题背个二十道就行了的,买到手才发现那哪是二十道啊,一百道都有,没个题目下都链接了好几题,想死的心都有了。很久以前就听说任汝芬的序列四很好,所以在考前还有十天的时候买了这本书,在不知分析题如何应付且资料太多不知背哪些而一头雾水的情况下,我果断的决定就背一下序列四上面的分析(因为题目不多,呵呵),结果我的选择是正确的。序列四这本书真的很好的,我想做过的人都知道,不多说了。最后给个建议,多多作选择,背颂等到最后再开始。因为选择占了一半的分数,且往往拉分的也是客观题,主观题即使你不会也能瞎掰出来,相差不会太大。(二)专业课4、经济学综合基础 经济学综合基础一共有四门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指定的书共有六本,这个相信准备考复旦经济学院相关专业的人都是很清楚的。我三月刚开始复习时先把学校招生网站上指定的六本书按它上面说的买好,但是,是到了四月份的时候才开始看专业课的相关课程。刚开始并不知道要怎样复习,没有方向,后来随着复习的渐渐深入也摸索出了一些复习的方法。A政治经济学 四月份开始先把政治经济学的书迅速看了一遍,一点都不仔细,知道上面大概讲的什么,也没有做笔记什么的,这一遍最多算是浏览,速度很快。到了六月份的时候听说一般市场经济部分不考,心里盘算着终于可以减轻一点压力了。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再碰政治经济学的书,听师兄说政治经济学不需要看书就只要背翔高出的指南就行了,于是在九月份的时候把指南拿出来背第一遍,每天早上七点由于图书馆还没有开门,所以边在外面的车棚那里等开门边背指南,每天半个多小时,背不了多少,所以花了一个月的早上才背了三四章,又怕以后还是记不得,就没再背下去,早上的这段时间用来背英语的作文了。这次之后,又间隔了很久才又看政经的,到十月份下旬的时候还是不放心就这样不看指定的教材,所以有翻出教材认真看了一遍,觉得蒋的那本书体系实在是不怎么样,到十一月初看完之后又拿出指南开始背,由于间隔时间有点长了,背过的东西已经记得不清晰了,但无论如何记过的东西再捡起来肯定是容易一些的,为了强化记忆,把早上的时间拿出来背政经的指南,这一次花了十个上午的时间,每天基本是八点背到十点,然后剩下的时间看国经。指南前前后后大概是觉得重要的部分背了四遍,次重点的部分背了两遍。后来,考试的时候很晕的是考了个30分的大题是我只当次重点背的部分,印象有点模糊,不过还好还能掰出点东西来。后来听人说,那道题出错了。B微、宏观经济学 微、宏观经济学我当初学的时候用的是高鸿业的那两本人大出的教材,隔了一年已经忘的差不多了,所以在浏览完政经教材之后先是拿了那两本书回忆回忆,并没有很仔细的看,那时候是边看周惠中、袁志刚的教材,边看买来的别人的笔记,边看高鸿业的书,边看尹伯成的习题书。这样到四月底把这基本都看完了,基本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后来隔了两个月,到七月份才又重新拿起来看的,这一遍看的相当仔细,此时也知道了翔高出了一套指南的,所以一边看教材,一边看指南,一边看尹的习题集,并很认真的在做笔记。每天花在专业课上的的时间差不多有五六个小时,暑假两个月的晚上都一直实在看专业课的,微宏观各花了一个月。此时已经是九月十号了,记得很清楚,因为这时开始认真的搞国经了。四月份开始做书后的习题很多做不出来的,发现市面上有卖跟指定的两本书配套的参考书,很兴奋的买来,才发现那上面课后习题的答案也不全,不过还好后来书看的渐渐多了,差不多也能做出那些题目来了。这两本书再拿起来看的时候已经是十月的中下旬了,其间一直在看国经。十一月又看了微宏经的教材,这会儿还是忍不住把高鸿业的书又翻了一下,觉得实在是很好,两本指定的教材从头到尾大概是看了四遍的,尹伯成的习题集看了差不多三遍。好像尹的简明教程也翻过一遍,是九月份看国经的时候觉得不能丢下微宏观,所以在晚上十点图书馆关门后,换到教室里的时间就用来看简明教程,没有很认真,翻了一遍而已。重点的宏观的高级部分,当时是当作第一重点复习的,模型是反复自己推导好几遍,合上书几乎可以把那些模型自己推倒出来。虽说最后没有考,但以后考到的机率还是很大的。考试的时候,微宏观出的题目我似乎都不是很清楚,按照自己的理解做的,不过写的很多。C国际经济学 开始看国经之前,就已经在考研版上看过很多人说这本书很难搞,很多错误且内容深奥,加上我本科并未学过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更是觉得恐慌。在五月份的时候就开始看这本书,看了几页就看不下去了,于是没有认真的去理解书上的内容,当小说翻,五一放假那七天就翻完了。此时,心里向憋了一口气一样,很不爽。又听人说克鲁格曼的书比较易懂,于是买了本来,大概看了一遍,好像也没花多长时间。到五月二十号之后就去准备期末考了,考研的书也就放下了,暑假里也没有碰过。九月之后,实在很不安的是国经还几乎是一片空白呢,这时暗下决心,要很认真很认真的看,一定要把这本书拿下。九月十号到十月十号这整整一个月的上午都一直看国际经济学,每天四个半小时十页,也许有人会说进度也太慢了一点吧,但要知道这四个多小时我是把书上几乎每一句话都认真琢磨的而且还做了详细的笔记,遇到不懂的部分就翻阅买来的笔记、指南和复印的师姐的书,还有图书馆的一些相关书籍。一个月下来,可算是收获很多,虽然对书上的模型记不下来,但是基本上看到书能理解了。在十月十号之后的几天里,迅速又翻了一边书,主要是防止看后面忘前面的,加以巩固而已。国经的书好像是看了十几遍的,有人问你怎么可能看那么多遍,哪有那么多时间啊。原因是,后来看的熟了之后,速度会越来越快,且你已经掌握的很熟的知识甚至可以瞄一眼就可以了。到最后达到的水平是,看到哪个模型的名称,就能立刻说出它有几条前提假设,分别是什么,该模型或定理的内容是什么,如何推导,模型的缺陷在哪里,要怎样改善。相关的知识都要滚瓜烂熟的,象条件反射一样在脑海中迅速浮现。总之,在十月之后我也一直没有丢下国经,即使在复习微宏观的时候,中间也一直在看国经的教材,因为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