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卷第4期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Vol13 No14 2003年8月Journal of China U 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A ug12003 论章太炎经学诠释思想渊源 齐物论释 与佛学的关联意义 刘 洋 浙江大学 古籍所 浙江 杭州310028 摘 要 作为从晚清走向近代意义上的国学殿军领袖 章太炎既继承了传统古文经学的朴学精神 又不拘泥于传 统的束缚 在传统经学的诠释中展现了其独特的思想方法 本文以 齐物论释 为研究文本 讨论了章 太炎以 庄子 为传统资源对佛学更高境界 随顺成俗 的标新 通过披检章氏对 齐物论 术语 的重新诠释 展现其对庄子思想的时间维度上的关怀与重视 并关注由此引发的章氏子学向以 答问 为 代表的经学 史学 转向 试图廓清其经 史著述思想的体用关系 关键词 章太炎 齐物论释 随顺成俗 时间 子学 史学 中图分类号 B2591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20169 2003 0420076205 一 章太炎经学思想与子学思想的联系 一 章太炎经学著作的思想价值 清代学术史总是与政治联系紧密 即使古文经 学也隐有以复古为解放的意蕴 到了晚清 自章太 炎首论 清儒 一批近代意义上的学者开始对清学 乃或两千年传统经学进行了一次终结见证式的深 究 梁启超的 近三百年中国学术史 以今文学为 主流 视之为清初顾 黄 学以致用 精神的真代 表 钱穆的同名著作则将清学史写成一部清代宋学 史 两学本以内圣外王为标榜 研究起来自然线索 清晰 但对古文经学的学术总结却总不出朴学的圈 子 以章太炎为例 与其国学大师的地位相比 后 人更看重其革命先驱的一面 如鲁迅的评价 即便 在学术贡献上 如章氏自述 始则转俗成真 终乃 回真向俗 陈平原先生总结为 由朴学而小学而史 学而玄学 此乃章氏治学的大致门径 倘就追踪 玄学而言 章氏的精神漫游之路大致如下 先是由 儒入佛 次则以佛反儒 以佛解庄 最后是儒释道 互补 1 人们也更看重其以古文学大师的地位治经 的朴学 小学及以传统方法治史学的成绩 如汤炳 正先生在 忆太炎先生 文中说 先生早年对经学 的贡献 主要在 左传 指 春秋左氏读 而晚 年对经学的贡献 则主要在 尚书 指 古文尚书 拾遗 2 对其玄学及 以佛反儒 的经学义理之 作则以为带有太多的时代烙印 个性色彩 而不甚 重视 陈平原先生说章太炎 评价说经之学的标准 是 实事求是 而评价诸子之学的标准则是 自坚 其说 3 这固然重新凸现了中国传统学术的个性 但对章氏继承并发展古文学统后 对经之义理重新 解释的成就是否有所淹没呢 二 从章太炎著作的分期看其成熟经学思想 的来源 关于章氏真俗两界的转化分期 连章氏本人也 说得含糊 陈平原先生按章氏思想 内在思路 划 分为 第一次转变以1906年出狱东渡日本为界 第 二次转变以1915年幽禁中作 汉微言 自述 回 真向俗 为标志 4 两变三段 但如果以章氏在 1910 年43岁时撰定 齐物论释 标志着其学术达到 转 俗成真 的顶峰 那么代表其 以佛反儒 回真 向俗 的经学成果就不应是他在1896年29岁时撰 成的 春秋左传读 虽然此书历来被学者及各种评 传认作其经学的代表作 也不应为泛论三教 散而 收稿日期 2003201223 作者简介 刘 洋 1976 男 辽宁沈阳市人 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先秦诸子学 中国古典文献诠释学 不专的 汉微言 而应是他在1930年63岁撰定 的 春秋左氏疑义答问 以下简称 答问 即经 过了20年 从撰定 齐物论释 起 回真向俗 沉 潜反复凝聚的结晶 如朱维铮先生在 书 发 微 中说 正是清中叶的汉学家们 通过他们貌似 迂阔的考证 在中国做了同欧洲文艺复兴后崛起的 圣经批判学和比较宗教学类似的工作 使所谓 圣经贤传 显出各属中世纪不同时期的历史产物的 本相 5 章氏此书正是在这种坚实的基础上 以新 的诠释思想创新的结果 在古文学统内也是一次前 无古人的总结思考 故其弟子黄侃评价说 盖自 左氏微 以来 未有若斯之懿也 6 当代研究者少有从章氏子 经二学的内在联系 研究这部书乃至章氏的经学学术思想 观章氏子学 著作 固然以阐发己意为多 但也是逻辑井然 与 俗论画界壁垒森严 观章氏经学著作 早期固然恪 于字句 锱铢必较 晚期则重汇通经史大义 纵横 指点无不体现其自由创悟的卓见 要想了解章氏晚 年经学总结之作 答问 我们也必须找到其中蕴含 的相关领域方法论根源 如张汝伦先生所说 一门 科学的发展 是由一种关于它的基本概念意义的 新概念 即由我们对相关领域存在者的本体论结构 的理解所决定的 7 本文将就此思考 试图阐明章 氏经学诠释思想的子学渊源 二 章太炎子学思想的现实关怀及方法论准备 一 章太炎对传统唯识学的批判 章太炎先生自己说 齐物论释 是其毕生最重 要的两部著作之一 这部书体现的不仅仅是人们常 说的单纯的 企图用佛教思想来证庄子思想和它有 共同的地方 8 这部书是章太炎先生钻研唯识学后 资传统资 源对其封闭 形而上学思想的革新 不仅与当时的 欧阳分宗说契合 照应着后来的吕 性寂 性觉之 变 也是反映其本人哲学思想精髓的标志性经典 齐物论释 曲高义精 本文只就其中对章氏经 学诠释思想产生重大作用的部分论述 齐物论 中 下列一段是章太炎 齐物论释 向传统唯识学论发 难的契入点 可乎可 不可乎不可 道行之而成 物谓之而然 恶乎然 然于然 恶乎不然 不然于 不然 物故有所然 物固有所可 是以圣人和 之以是非 而休乎天钧 是之谓两行 章太炎首先论述了庄子所反对的执著于相的根 本原因 把执著于相的人分两类 一类人以为物质 可分尽 若有方分 原其此言 必先念万物皆有 实质 而彼念亦非随于现量 彼量 惟是随于原型 观念 一类人以为物质不可分成最小 若依无方 分物质言 惟是非量以无方分者无现量 非色非声 非香非味且非是触无现量 故亦无由成比量 而世人言此者 唯由原型观念法执所成 即此分别 法执所依 两者都是 俱生法执 故曰恶乎然 然于然 恶乎不然 不然乎不然 言更无现量可证 比量可推也 凡诸训释惟是三端 名言义想 尽于 斯矣 随俗谛说 物故有所然 物固有所可 依胜 义说 训释三端不可得义 无义成义 则虽无物不 然 无物不可可也 如上所论 一说义界 二责因 缘 三寻实质 皆以分析之言成立自义 然当其成 立时 亦即其毁破时 成毁同时 复通为一 故达 者不用而寓诸庸 以终不能知其由然故 9 又将批 判的范围扩大 若乃执此三端 以为要妙 役神明 于一义 还即与不解同 传统唯识学 唯识古学 执着于 五法三自性 五法包括心法 心所法 色 法 心不相应行法 无为法 指一切万有 与圆成 实性的分别义 使后者成为飘离于实践观行以外的 镜花水月 若不能直入圆空真有 即便于万相假有 之因缘推论得看起来丝丝入扣 仍是不离上述 训 释三端 的 推刻 范围 终是 用 的范畴 因 不能于圆成实性的高度注入现实观行 传统唯识的 现实观行也终是名相之学 注定会有训释不清的地 方 沦于惑境 终不达 一语一默 无非至教 的 两行之境 章氏所谓的 推刻 之学 即依他起性的学问 在欧阳看来 便是 大乘阿 达摩集论 所推扬的 被后学执著的入道之门 六善巧 10 即认识论 上的 六种相应 不相离相应 和合相应 聚集相 应 俱有相应 作事相应 同行相应 即上文章氏 讨论的有无 方分 引起的一切有关原型观念的名 相之学 包括物质世界 前五种相应 与精神世界 第六种相应 两类 其实 集论 除讲 善巧 亦 讲 寻思 只不过后人更看中 善巧 的方便作用 故章太炎说 又详 齐物 大旨 多契佛经 独此一解 字为二百 大小乘中皆所未有 11 此处 之 大小乘 指传于中土前的原印度佛学 章氏此 论不仅直击传统唯识的积弊 也与欧阳分宗法相 唯 识 打通唯识与般若 华严 的创革之见异曲同工 在 论佛法与宗教 哲学及现实的关系 中 章 太炎讲得更清楚 佛法在印度小乘分为十余部 大 乘只分般若 法相二家 般若不立阿赖耶识 又说 77第3卷第4期 刘 洋 论章太炎经学诠释思想渊源 齐物论释 与佛学的关联意义 心境皆空 到底无心无境 不能成立一切缘起 但 中论 龙树著 所说 因缘所生法 我说即是空 亦名为假名 亦名为中道 空便是遍计所执自性 假便是依他起自性 中便是圆成实自性 不过名目 有点不同罢了 照这样看 般若宗的真义 还是唯 心 般若所破的心境 即是法相的见相 也没有直 破真心 法相宗提出阿赖耶识 本是补般若宗的不 备 12 但后世般若宗重同不见异 法相学重异不见 同 如明代智旭用体质 作用的系统诠释性 相系统 使两学均至歪曲 章太炎在 齐物论释 中 揭示了这类歪曲 不过与欧阳不同 他认为这是印 度佛学的本然缺陷 故在 齐物论释 中以庄子的 两行 天均 批驳之 而此文又用传于龙树 主 要在中土发扬光大的华严思想解决传统唯识缘起说 的第一推动力问题 唯有说性起便把这种种疑难可 以解决 因为真心绝对 本来不知有我 不知有我 这一点 就是无明 因为不知有我 所以看成器界 情界 这个就是缘生的第一个主因 一句话就把许 多疑团破了 13 二 章太炎对 庄子 思想的现实与现世关注 上述章太炎批驳印度原佛教大小二乘不知真有 与假有 根本智与后得智的区别 接下来章氏又论 述了由这种不知产生的修行目标偏离 传统唯识局 于性相分离 将真有之性理解为涅 解脱 不知真 有存于现实 如是人虽展转幻化 故未化耳 若有 化者 则不得无最前期也 达者知其如是 不厌转 生 虽化为鼠肝虫臂 未见有殊 岂希圆寂而恶流 转哉 证无生灭 示有生灭 此亦两行也 执 著空言 不可附合庄氏 14 前面的 语 默两行 是强调真有与假有的非不异 以批驳唯识古学对依 他起性名相分别的重视而企图以之代替对圆成实性 的体悟 指出假有之论理方式 语 终不能代替真 有直得的体悟 默 章氏所更为看重的 默 即 是欧阳所说的 摄大乘论释 中的 四寻思 15 所 谓 四寻思 其实指真有境界的四种如实遍智 随 闻胜解故 如理通达故 治一切障故 离一切障故 达此四种智 能悟入其发起如实所作方便 于加行 时推求行见假有实无 16 这样我们对章氏的 默 的境界就有了更明晰的认识 这里的 证无生灭 示有生灭 的 两行 则 是在实践上对 语 默两行 的反映 反映了庄子 哲学有情的一面 也是章太炎着力发挥的 在论述了真有与假有的 非异非不异 后 章氏 又指出庄子论述了在实践中达到此认识境界时自由 与必然的统一问题 章氏说 庚桑楚篇 曰 圣人工乎天而拙乎人 夫工乎天而亻良乎人者 惟全人能之 委心任化 此谓惟虫能虫 心无 胜解 此谓惟虫能天 圣人乐天 亦效是尔 乃若 全人则不然 知彼乱识 因迷故成 是以恶天也 然 且不坏法性是谓工乎天 发心趋道 是谓拙乎人 又 知迷悟不二 故都不辨天人也 触受想思 唯 是织妄 故知即不知也 达一法界 心无分别 故 不知即知也 17 即就圆成实性的实践问题提出如 何抵制智识对人的障碍 异化 章氏以 庄子 庚 桑楚 中的 全人 与 圣人 为例 指出 全 人 不同于 圣人 郭象 成玄英注释均以二者为 同称 认为掌握某种技艺并达到自由境界至多和动 物的本能一样 不重圆满人性的体悟或向这一目标 努力 人将只能以 天 技艺方式存在 结果就会 被技艺异化掉 即 拙乎人 看看章氏所批判的传 统唯识学不也一样使人变成汲汲于钻研名相分别 特别是依他起性分别的活的佛经吗 章氏指出的以 圆成实性引导人 恶天 但要 不坏法性 要 工乎天 这正是吕 后来说的 性寂 功夫 客 观事象的一面 不是简单的从名想认识的转移便直 接有了改变 却是由认识的不断矫正 事象实相的 显现益加了然 这再引起行动 革新事象 使它更 和实相随顺地发展 18 即在对现象依他起性的不 断甄别 对物的不断使用中 达到对人性自身的圆 满认识 避免了大乘般若末学空谈法性 讲 一 不 讲 异 的弊端 三 章太炎子学思想向经学研究的转向 一 齐物论释 对 春秋 的推崇 明了章氏证明圆成与依他两性 非异非不异 的 独特方法 就好理解其在 齐物论释 中对憧憬神 仙不死与敬重 春秋 良史的矛盾统一了 他在 齐物论释 中描述得道之境界说 真自 证乃以不知知之 而此真自证者 初依天倪为 量 终后乃至离念境界所证得者 能见道者 善 达生空 则存亡一致 以证道者 刹那相应则舒促 改观 19 接着借鉴华严宗互摄性原理诠释这种境 界的神通 一种子与多种子相摄 此种子与彼种子 相倾 相摄非具即此见具 相倾故碍转得无碍 故 诸局于俗谛者 观其会通 随亦呈露真谛 并以为 孔子已达此境 寓言篇 云 孔子行年六十而 六十化 好恶是非 直服人之口而已矣 使人乃 以心服 而不敢强立 定天下之定 足明耳顺以还 87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3年8月 教无不应 此乃堪化一切有情 非专调幅暴人也 苟 无其实 虽察言观色 上说下教 犹未知奕法而与 人棋 暂或得志 直适然耳 20 表面上看章氏在宣 扬神通 实质上他在强调互摄性的方法 通过互摄 故诸局于俗谛者 观其会通 随亦呈露真谛 即 在假有万相中不断用真有鉴别 也不断证知真有 即 性 圆成实性 相 依他起性 的互摄 进一步讲 在通达了真有之境后 也能做到相 相互摄 章太 炎十分自信而又运用得卓有创获的 互摄性原理 实质是 非异非不异 思想的方法论反映 这一方法的直接结果就表现在章氏对庄子思想 时间维度的关怀上 他在 齐物论释 中诠释庄子 六合之外 圣人存而不论 六合之内 圣人论而不 议 春秋 经世先王之志 圣人议而不辨 一段话 时说 春秋 往事也 往事即先王之志 明非为 后王制法也 宇表事状 不可臆知 知其非无故存 之 不可别别陈说 故不论列之也 宇内事亦无限 远古之记 异域之传 有可论列 人情即异 故不 平定是非也 春秋 局在区中 而其时亦逝矣 有 所藏否 祗成随俗 21 章氏实质将世俗所知定为庄 子哲学指向的目的地 使庄子思想有了不容忽视的 时间观 同时也成为章氏史学的起点 这种诠释正 反映了章氏批判地吸取唯识学 非异非不异 思想 运用互摄性原理的实践成果 章氏在 齐物论释 的结尾更明白地说 庄生 本不以轮转生死遣忧 但欲人无封执 故语有机权 尔 又其特别志愿 本在内圣外王 哀民生之无拯 念刑政之苛残 必令世无工宰 见无文野 人各自 主之谓王 智无留碍然谓圣 自非顺时利见 示见 白衣 何能果此愿哉 22 这样章氏也就消解了认为庄子坚持反对 开 化 的传统观点 庄子之反对开化 倡导心死是因 为 惧人以展转受生为乐 23 其本意与 内圣外 王 并非矛盾 而成互补 二 当代诠释学意义上的方法论转向 如果说章太炎 非异非不异 的佛学思想强调 的真有在万相假有中即刻式的存在并开拓自己的面 貌 那么章太炎的史学方法则是以历史成功后的着 眼点出发 从历史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重新审 视当时的历史人物与行为 注重发掘他们本身可能 都并不曾意识到的行为现象 及这种行为现象对历 史结果的重要性 进而重新组织历史事件的次序或 凸凹人物行为的轻重程度 使之与历史的成功或失 败原因发展方向一致 这种经过诠释性组织的文本 所描述的现象 就不单纯是杂乱无章的事件 行为 现象的汇集 而是反映历史真相的证据性现象 因 其能被还原为历史真相或经验 所以这些现象也就 与历史真相或经验 非异非不异 了 他在其自分段落的 齐物论 第二章开头说 这 一段 乃衍第一章说 齐物 用 所谓齐物之用 主要指 春秋 之学 在诠释 齐物论 六合之外 圣人存而不论 六合之内 圣人论而不议 春秋 经世先王之志 圣人议而不辩 故分也者 有不分 辩也者 有不辩 时章氏说 且圣人者 周知万 方 形充八极故能不行而知 不见而名 岂遽不知 六合以外哉 犹云存而不论者 持世之道 因乎常 识 六合有外 人人可比量知其总相 其外何状 彼 无现量 无由知其别相 存而无减损 不论而无增 益 斯为眇契中道 若夫 春秋 者先王之陈 迹 详其行事 使民不忘故常述其典礼 后生依以 观变 圣人之义近乎斯矣 天下篇 曰 春 秋 以道名分 名定故无君帝宁王之殊号 分得 故无漂杵馘历之盈辞 斯其所以为美 其他惩恶劝 善 率由旧章 若欲私徇齿牙 豫规王度 斯未知 无方之传 应物不穷 岂以姬周末世 而能妄臆嬴 刘之变哉 老子 曰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明孔父本无是言 公羊 曲学 成此大愚也 知止其所不知者 即不论不议之谓 扁然固存 者 谓事有象而理难证也 24 这样章太炎的哲 学就在当代释义学意义上必然地走向了史学 走向 了极具塑造力的诠释性史学 因章氏继承了 六 经 皆史的观点 故其治史的方法也适用于经 在当代哲学解释学家迦达默尔看来 语言不是 句子与判断 而只有在回答与提问时才存在 真正 的交流就是一个问答的过程 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 通过回答过程世界不断向人揭示与开放的过程 也 是人们不断达到相互理解与一致的过程 25 而章 太炎的 春秋左氏疑义答问 恰是一部这种形式的 对 齐物论释 哲学方法具体应用的经典作品 在 汉微言 中章氏已采用此形式 但不经常 体 现了其对历史关键处的敏锐感觉 这是成功还原历 史的首要前提 值得注意的是 与问答形式相反的是追问诠释 模式 公羊传 曷为A B也 曷为B C也 曷 为C D也 就是个典型 这种封闭式追问结 构无形中遵循这样一个原则 任何陈述的意义都可 以通过进一步的追问说话者来澄清和确定 关于确 定意义的说话者的在场观念自然地扩展到关于写的 97第3卷第4期 刘 洋 论章太炎经学诠释思想渊源 齐物论释 与佛学的关联意义 观念 即追问结构最先是说出来的 写只不过是说 的再现 因此 他们往往像理解语言系统本身那样 去理解文本 将文本理解为封闭和统一的整体 具 有与作者建构文本时的意向相对应的确定意义 但 诠释者已不可能再回到作者的视域 其盲目性与僵 化程度均值得质疑 而章氏的 答问 则遵循 只 有在文本不被限制在抄录先前的谈话 而是直接以 书写字母的形式铭记话语的意义时 文本才真正是 文本 26 即文本具有开放性 作者与诠释者有同等 的文本处置权 是章氏经 史 体 用表达的必 然形式 至此可粗略勾画出章氏 齐物论释 与 答 问 的表里关系 它们即是代表其由子学转到史学 经学 的两部经典作品 由此深入才可领会其极富 创造力的史学诠释思想 参考文献 1 2 3 4 陈平原 杜玲玲 1 追忆章太炎 M 1 北京 中国 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71 5 朱维铮 1 求索真文明 晚清学术史论 M 1 上海 上海古籍 出版社 19961 6 8 9 11 14 17 19 20 21 22 23 24 章 太炎 1 章太炎全集 六 M 1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61 7 25 张汝伦 1 思考与批判 M 1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 19991 10 15 16 大正新修大藏经 31 Z 1 台北 新文丰出版股 份有限公司 19831 12 13 王守常 钱文忠 1 人间关怀 20世纪中国佛教文化学 术论集 M 1 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91 18 吕 1 吕 佛学论著选集 M 1 济南 齐鲁书社出版社 19911 26 保罗 利科 1 解释学与人文科学 M 1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 版社 19871 On the Source of Zhang Taiyan s Classical Hermeneutics D iscussing the A ssociateM eaning betw een Q iW u L un Shi an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园林专业造价试题及答案
- 闵行区老旧厨房施工方案
- 时尚产业全球市场布局研究
- 互联网营销方案
- 网络安全威胁防范策略探讨
- 网络经纪合同
- 山东省日照市校际联合考试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 建设天桥围栏施工方案
- 灰土防弹墙施工方案
- 湖北交通标牌施工方案
- 剖宫产术后腹胀护理
- 项目部商务管理办法
- 2025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编制外)招聘18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精麻药品培训知识课件
- 2025细胞与基因治疗科研领域蓝皮书
- 2025年高考语文全国二卷真题拓展:语言文字运用“衔接+感情色彩+关联词语+错别字”
- 2025年司法考试题库(附答案)
- 仪表工安全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培训
- 光电检测技术及应用 周秀云
- 2025至2030中国糠醛衍生物市场未来趋势及发展态势展望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