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人文与社会教案.doc_第1页
五年人文与社会教案.doc_第2页
五年人文与社会教案.doc_第3页
五年人文与社会教案.doc_第4页
五年人文与社会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文与社会教案(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人教版五年级张美英 鲍运凤苏晓丹 王珊珊 吴光华 教 学 进 度 表年级:五年级 学科:人文与社会周 次时 间教 学 内 容备 注18月 273129月 371、防洪胜利纪念塔310144 17212、大洪水的考验5 2428610月 153、和谐大自然7 8128 15194、感受莽莽大森林9 22261011月 2925、地球的肺11 5912 12166、我们的承诺13 192314 26307、鹤舞扎龙1512月 3716 10148、寻找大鸨17 172118 2428复习19一月 1520 812 复习教材分析教材主要内容本册教材共有八课,包括防洪胜利纪念塔、大洪水的考验、和谐大自然、感受莽莽大森林、地球的肺、我们的承诺、鹤舞扎龙、寻找大鸨等内容。教材的知识结构及系统分析本册教材共有八课,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和人与社会的关系 。从环境、 民族、地震 洪水等多方面讲给小学生, 让他们更好的了解社会。课文包括防洪胜利纪念塔、大洪水的考验、和谐大自然、感受莽莽大森林、地球的肺、我们的承诺、鹤舞扎龙、寻找大鸨等内容。了解防洪胜利纪念塔的建筑时间、结构及历史意义。通过学习感受人们战胜灾害的决心和作为黑龙江人的自豪感。初步认识森林资源是有限的,并且懂得去珍惜,了解生活中节约用纸的具体措施。培养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初步认识森林资源是有限的,并且懂得去珍惜,了解生活中节约用纸的具体措施。培养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知道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与防治,萌发保护家乡环境,节约家乡资源,促进家乡和谐发展的意识。本册教材教学重点及难点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和人与社会的关系。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对生活的环境有自己的感触,但环境保护意识不足。对人与社会的关系,缺乏了解。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让孩子懂得为了生活更加美好,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教 案课 题1、防洪胜利纪念塔课 型精讲备课时间8月27日授课时间9月3日教学目标1、了解防洪胜利纪念塔的建筑时间、结构及历史意义。2、通过学习感受人们战胜灾害的决心。3、作为黑龙江人的自豪感。教学重点了解防洪胜利纪念塔的结构及历史意义。教学难点了解防洪胜利纪念塔的结构及历史意义。教学准备搜集防洪塔资料教学流程主 体 设 计备注一、导入 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坐落在风景如画的松花江南岸,是这座英雄城市的象征。是为纪念哈尔滨市人民战胜1957年的特大 洪水,于1958年建成的。设计师为巴吉斯、李光耀、兹耶列夫。二、过程人文历史防洪纪念塔:塔身中部浮雕雕刻着防洪筑堤大军,从宣誓上堤 、运土打夯、抢险斗争 到胜利庆功等场面,集中描述了人们在防 洪斗争中所表现的英雄气概。塔顶是工农兵和知识分子组成的圆雕;塔身下 部是群像浮雕,描绘了哈尔滨人民战胜洪水的生动场面。这座塔现在已成为英雄城市哈尔滨的象 征;来哈尔滨的人,无不到这座塔下拍照留念。1957年哈尔滨人民战胜特大洪灾之后,建塔纪念,故名为防洪纪念塔 。学生自由说自己对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的了解。先读书再发言教学流程主 体 设 计备注1998年夏,哈尔滨发生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最高水位达120.89米,哈尔滨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大力支援下,军民团结奋战,又一次战胜了特大洪水,保卫了家园。现在塔身上的金色曲型圆管,就是120.89米的水位标志。 地理位置哈尔滨防洪纪念塔位于哈尔滨市道里江岸中央大街终点广场,是为纪念战胜1957年特大洪水而建的。1957年洪水威胁哈尔滨市,水位超过1932年洪峰0.58米,全市人民战胜洪水袭击,哈尔滨市政府于1958年建立此塔,以志纪念,从此便成为东北第二大城市哈尔滨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97年11月11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访问哈尔滨,当得知当时也有上万侨居哈尔滨的俄罗斯人参加三、总结为了进一步增强防洪纪念塔广场的文化氛围,1990年,在塔前的水池里安装了一组大型音乐声控彩色喷泉,给哈尔滨市增添了一大景观。学生谈收获。作业设计向家人介绍防洪胜利纪念塔板书设计 1防洪胜利纪念塔 地理位置 人文历史教学反思 教 案课 题2、大洪水的考验课 型精讲备课时间9月1日授课时间9.月17日教学目标1、了解历史上哈尔滨遭受的三次洪水侵袭和在党的领导下哈尔滨人民与解放军官兵是怎样战胜洪水的。2、学习体会黑龙江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战胜困难的英雄气概教学重点了解党的领导下哈尔滨人民与解放军官兵是怎样战胜洪水的。教学难点了解党的领导下哈尔滨人民与解放军官兵是怎样战胜洪水的。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主 体 设 计备注一、导入松花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她既给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以舟楫之利、恩泽之惠,但又往往狂涛肆虐。二、过程松花江历史上的几次特大洪水做一回顾:1932年的大洪水是自哈尔滨有水文记录以来最大的洪水。1932年7月,哈尔滨连续降雨27天。 8月7日,松花江决堤,现在的道外区大部分受淹。“1932年洪水跟猛兽无异,有2万市民被它吞噬了生命。”当时哈市共有38万居民,因伪政府抗洪领导不利,瘟疫蔓延。 957年:市区安然无恙和1932年大洪水相比,1957年的洪水发生在松花江干流。哈市的汛期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但当年的大汛迟至8月下旬才到来,正是秋季风雨交加的时候,所以来势更为凶猛。学生介绍搜集到的松花江资料。教学流程主 体 设 计备注1998年:凝聚力空前加强当年春天哈市曾出现了严重的旱象。后受东北低涡的长时间影响,松花江北源嫩江流域降水明显多于往年。受其影响,嫩江流域、松花江干流发生超过历史记录的特大洪水,8月22日,哈市最高水位达到120.89米,比1957年最高水位高出0.59米。虽然大堤险象环生,但人们的凝聚力空前加强,在全体军民的努力下,成功地抵御了洪水的侵袭。三、总结根据1957年和1998年两次抗洪胜利的经验,市民要对战胜洪水有信心。每次的大洪水不仅考验了城市设施,也考验了人民。抗洪救灾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城市的发展建设会有一定影响,但同时在抗洪中人们积蓄下来的凝聚力和团结一心的士气,则会鼓舞民心,有利于推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学生谈听后感受。在环境保护方面应做些什么?作业设计听老人讲讲以往的特大洪水。板书设计2、大洪水的考验特大洪水回顾教学反思 教 案课 题3、和谐大自然课 型精讲备课时间9月5日授课时间9.月 28日教学目标1、知道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2、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与防治。3、萌发保护家乡环境,节约家乡资源,促进家乡和谐发展的意识。教学重点了解污染的危害性,创造和谐的大自然。教学难点了解污染的危害性,创造和谐的大自然。教学准备搜集大自然资料教学流程主 体 设 计备注一、激趣揭题 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洪水灾害的形成,除了自然引发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是水土流失,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等原因造成的。可见,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爱护身边的资源,是 - 我们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今天你们就和老师一起走进和谐的大自然。(板书:和谐大自然) 二、了解自然界的资源 1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从起床、洗漱、早餐、上班、工作、下班、买菜、做饭、刷碗、洗衣、看电视、看书 、到睡觉,都在不断的使用来自地球的资源。谁知道我们使用的到底是什么资源吗? 生:自由回答。 2 、出示人体图片 谁能说说我们的身体是由自然界的资源组成的吗? 人体通过新陈代谢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保持着平衡,如果这种平衡破坏了,会怎样?描绘你眼中的大自然。应该保护的自然资源。教学流程主 体 设 计备注三、了解环境污染与防治 针对森林污染、空气污染、和水污染三个问题,你们进行了不同的调查? 大家评一评,他们小组的汇报怎么样? 四、资源共享 1 、出示公益广告 2 、同学们,从这则广告中你明白了什么? 3 、多媒体演示:未破坏的海滩和被破坏的海滩。 4 、看了这两幅图片,你想说什么? 五、拓展学习 为了是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能为自己的家园做点什么。大家在课余时间收集资料,以小组为单位,下节课我们制作手抄报,主题是:我们与地球同在。 六、总结 1 、谈谈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2 、师:同学们,为了有一个和谐的大自然,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你是一个保护生态环境的小卫士。学生评价汇报。学生说说自己平日里积累的保护资源的广告。作业设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你是一个保护生态环境的小卫士。板书设计3、和谐大自然森林、空气、水 教学反思 教 案课 题4、感受莽莽大森林课 型精讲备课时间9月15日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了解森林的作用,知道大、小兴安岭是黑龙江巨大的森林宝库,知道红松是我省的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产地在小兴安岭。2、通过森林给人类带来的益处,培养学生建立和谐大自然的意识。教学重点森林的作用。教学难点森林的作用。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流程主 体 设 计备注一:激趣揭题: 师:同学们,我们作为林业的子孙,对大森林独有情衷,今天老师要带你们进行一次森林之旅,共同感受莽莽大森林。(板书课题:感受莽莽大森林) 1.走进森林:(出示:林荫路图片)师:同学们,我们从喧闹的街市来到了一条幽静的林荫路上,在这里你有什么感受呢?(大家可以相互交流) 2生:谈感受。(略) 3.师:莽莽大森林不但别具特色,作用还很多呢?谁能说说森林有哪些特点?(温馨提示:可以从气温、声音、气味、湿度、风速等几个方面来描述) 二森林的作用4.讨论汇报:师: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感受及收集的资料进行讨论交流。 5.质疑:欣赏森林图片。森林知识介绍。教学流程主 体 设 计备注 6.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上述问题。 7.请生汇报(如果学生不能回答或不全面教师可做适当补充,并建议学生课后查找资料独立研究)8.小结: 师:是呀!森林的益处可真多!说起森林,我们更为之骄傲呢! 1.出示:中国森林资源分布示意图 2.介绍我国的三大林区 3.出示图片(红松)并简介 四:总结:请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在祖国版图雄鸡昂首的地方,有一片惹人注目的绿色,这就是 三.巨大的森林宝库自己今后的做法。作业设计以行动保护一草一木。板书设计4、感受莽莽大森林青山常在 绿水常流 教学反思 教 案课 题5、地球的肺课 型精讲备课时间9月16日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森林资源是有限的,并且懂得去珍惜,了解生活中节约用纸的具体措施。2、培养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森林资源是有限的,并且懂得去珍惜。教学难点了解生活中节约用纸的具体措施。教学准备环保资料教学流程主 体 设 计备注一、导入地球之肺森林。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不但能转化太阳能而形成各种各样的有机物,而且靠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放出氧气,维系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净化了环境,使人类不断地获得新鲜空气。因此,生物学家曾说,“森林是地球之肺”。森林与人类的发展,与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息息相关。二、过程生态环境森林给予人类的是清洁的生存环境,是绿色宝库,而人类对森林的毁坏,却使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灾难频繁。天灾人祸已使全世界约800万平方千米的森林面积锐减为现在的280万平方千米。而且,森林面积目前仍在以每年20万平方千米的数量消失。 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是地球之肺”。森林与人类的发展,与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息息相关。生活中节约用纸的具体措施。教学流程主 体 设 计备注甘地曾感慨,“自然满足人的需要绰绰有余,但无法满足人类的贪婪。”几个世纪以来,砍伐森林带来的大自然惩罚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三、总结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占有的森林面积只有1.9亩(世界平均每人是16亩),在世界上排在121位。因此,大力植树造林,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刻不容缓。 森林是地球之“肺”。可怕的是,这个“肺”由于大量砍伐现已被割去了2/3。保护森林、挽救森林、扩大森林,现今已成为人类保护自己的生存,永续利用的必由之路。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灾难频繁的例子作业设计保护树木,爱护树苗板书设计5、地球的肺森林是地球之“肺”。教学反思 教 案课 题6我们的承诺课 型精讲备课时间9月22日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森林资源匮乏及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野生物种面临消失的危险。2、了解我国森林资源匮乏及生态环境破坏严重3、增强学生热爱森林,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教学重点了解我国森林资源匮乏及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教学难点了解我国森林资源匮乏及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教学准备教学流程主 体 设 计备注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都知道森林是大自然的卫士,是生态平衡的重要支柱。森林通过光合作用维持了碳氧平衡,并能清除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净化空气,保持空气的清新。我国森林资源的情况怎样呢? 二、了解新知 1、指导形势看世界森林分布示意图。我们发现虽然中国领土面积居世界前列,可是形势不容乐观森林的覆盖率和人均水平却远远落在后面。 2、阅读知识窗了解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28公顷,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百分之二十。3、了解我们东北林区可采森林资源几近枯竭.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野生物种面临消失。我们生活中的例子。教学流程主 体 设 计备注4、经过半个世纪的过度砍伐,中国东北林区森林严重萎缩,成材林蓄积量大幅度下降,林龄结构趋于低龄化,可采森林资源几近枯竭.5、思考:森林植被的破坏与下面这些现象之间有何必然的联系?水土流失和沙尘暴学生阅读知识窗了解世界水土流失和沙尘暴的危害长期以来,人们只想到利用森林植被的,却忽视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生态环境的破坏,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6了解野生物种面临灭绝:东北虎、金丝猴、大熊猫7、我国保护自然资源的做法:建立保护区、退耕还林英雄马永顺的思考与行动带给我们哪些启示?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和贺卡三、拓展学习:写一份保护家乡森林资源的倡议书拓展面临灭绝的动物介绍作业设计把保护家乡森林资源的倡议书念给周围的人听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我们的承诺 森林的覆盖率低 森林资源几近枯竭 水土流失和沙尘暴 野生物种面临灭绝教学反思 教 案课 题7、鹤舞扎龙课 型精讲备课时间9月25日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了解丹顶鹤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了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扎龙是丹顶鹤的故乡,名列六大湿地之首。2、了解黑龙江省是世界丹顶鹤的主要繁殖区之一。3、了解仙鹤姑娘徐秀娟的感人事迹。了解为了挽救丹顶鹤我们所做的努力。教学重点为挽救濒危野生动物-丹顶鹤人们所做的努力。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观察图片等方式,拉近这些野生动物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朋友的可爱。教学准备故事教学流程主 体 设 计备注 一、创设情境揭题 1、出示视频:动物世界 师:看到这么多可爱的动物朋友,你有什么感受? 2、学生谈感受。3、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去我们省的扎龙自然保护区,认识舞姿优雅、性情恬静的朋友-丹顶鹤。(板书课题:鹤舞扎龙)师:我们现在就走进扎龙,走近仙鹤。 二、参观扎龙-仙鹤的故乡 1、出示幻灯片:扎龙自然保护区2、分角色朗读P21页的对话。师:听了他们的对话,你想说什么?3、学生谈收获。 4、实践活动:展示扎龙自然保护区的图片 说说你知道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教学流程主 体 设 计备注三、一个真实的故事 师:首先,我们来观看录像。 1、放录像。 2、讲故事。 3、播放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 4、学生谈感受。 5、实践活动:学唱歌曲 四、人类的朋友 1、出示幻灯:不同种类的鹤。 师:在这些鹤类朋友中最可爱的是丹顶鹤,我们一同来看看书中是怎样介绍他们的。 2、请学生阅读P23第二第三自然段。 3、学生补充丹顶鹤的生活习性。 4、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丹顶鹤的图片,完成表格。 5.展示结果。 6、阅读P23页第五自然段。为挽救濒危野生动物-丹顶鹤人们所做的努力。作业设计号召周围的人爱护动物板书设计7、鹤舞扎龙仙鹤的乐园-湿地教学反思教 案课 题8、寻找大鸨课 型精讲备课时间9月26日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了解大鸨的外貌,生活习性,生存现状。2、培养学生爱护野生动物。3、大鸨濒临灭绝的原因。教学重点了解大鸨的外貌,生活习性,生存现状。教学难点大鸨濒临灭绝的原因。教学准备教学流程主 体 设 计备注一、导入大鸨,是鹤形目鸨科的大型地栖鸟类。翅长超过400 mm。嘴短,头长、基部宽大于高。翅大而圆,第3 枚初级飞羽最长。无冠羽或皱领,雄鸟在喉部两侧有刚毛状的须状羽,其上生有少量的羽瓣。下体灰白色,颏下有细长向两侧伸出的须状纤羽。雌雄鸟的两翅覆羽均为白色,在翅上形成大的白斑,飞翔时十分明显。栖息于广阔草原、半荒漠地带及农田草地, 通常成群一起活动。十分善于奔跑,大鸨既吃野草,又吃甲虫、蝗虫、毛虫等。二、过程1、外形特征 2、幼鸟3、分布范围 4、生长繁殖5、种群现状教学流程主 体 设 计备注濒危因素栖息地破坏:草原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使大鸨丧失适宜的栖息地。农业机械和农药的大量使用,直接威胁繁殖期的大鸨、鸨卵及幼鸨。人类各项生产活动干扰,间接影响鸨的繁殖。在草原及农田附近架设电力线使大鸨经常撞线死亡。 过度捕猎:从目前看,偷猎大鸨的问题还是无法排除的。对大鸨威胁较大的,是关中民俗“细狗撵兔”。 三、保护措施保护措施: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保护的认识。限制产区的农牧业 生产,减少人类活动的干扰。限制农业机械和杀虫剂的使用。在电力线附近作明显标志,避免其撞线死亡。 就地保护:建立保护区。 迁地保护:建立人工饲养场,有计划的将放养成活的放归自然。拓展:濒危动物的生活习性,生存现状。作业设计保护身边的动物。板书设计8、寻找大鸨1、外形特征 2、幼鸟3、分布范围 4、生长繁殖 5、种群现状教学反思 教 案课 题9、虎园遐想课 型精讲备课时间9月27日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东北虎的各种情况,锻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2、知道东北虎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既稀少又珍贵。教学重点知道东北虎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既稀少又珍贵。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