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外语教学 h a n d o n gF o r d g n 工 榔i r e a c h n g o u r 以2 0 1 0 年第2 期 总第1 3 5 期 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 沙译 水浒传 分析 闫玉涛 济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山东济南2 5 c x r 2 2 摘要 沙博理翻译的 水浒传 一直被翻译界认为是归化翻译的作品 然而 通过研究译文中绰号的 翻译 粗俗语的翻译 自我称谓的翻译和四字格结构的翻译 我们发现沙博理大量运用了归化和异 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 本文分析说明了古典文学作品中异化翻译和归化翻译的特点 指出古典文 学作品翻译必将走上归化和异化相结合的翻译路子 关键词 水浒传 沙博理 归化 异化 古典文学作品 中图分类号 1 0 4 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 0 0 2 2 6 4 3 2 0 1 0 0 2 0 0 9 5 0 4 I 0 前言 水浒传 以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运动 为主要题材 成功地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明 疾恶如仇 的中国古代英雄人物 故事情节生动曲折 引人人 胜 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反抗压迫 英勇 斗争的悲壮历史画卷 水浒传 也是一本中国明清 时代的百科全书 人物众多 囊括社会各阶层 内容 涉及医学 官制和各地方言等 其中的故事具有典型 性和独特的价值 要将这样一部极有中国民族特色 的名著译成英文 让外国读者充分了解东方文化的 奥妙 是一件很不容易做到的事情 水浒传 在欧洲的传播可追溯到1 7 世纪 但直 到1 9 3 3 年才诞生第一部完整的英译本 1 9 3 8 年诺 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美国女作家赛珍珠 P e a r lB u c k 以 四海之内皆兄弟 A I lM e nA r eB r o t h e r s 作为其 译著的题目 艺术地再现了梁山好汉与官府之间惊 心动魄的斗争 翻译界至今仍把赛译 水浒传 视为 翻译异化 f o r e i g n i z i n g 的代表作 遗憾的是赛珍珠 只根据金圣叹七十回本翻译原著 小说内容不够完 整 从整体来看 在 水浒传 翻译方面做出杰出贡 献的人物应该说是沙博理 S i d n e yS h a p i r o 沙先生 是精通汉语的中国籍美国专家 他翻译的百回全译 本 水浒传 O u t l a w so ft h eM a r s h 于1 9 8 0 年由北京 外文出版社出版 共3 卷 1 9 9 3 年该社推出第一次 修订版 卷本与初版相同 沙博理的英译本是迄今 为止唯一的百回全译本 此译著译文流畅 简明扼 要 通俗易懂 精确达旨 成功地译出了施耐庵所塑 造的草莽英雄的形象以及农民起义军与官府军队作 战的战争场景 译本中故事情节曲折 语言生动有 力 人物性格鲜明 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被许多学 者认为是目前 水浒传 最好的英译本 也被认为是 翻译归化 d o m e s t i c a t i n g 的代表作 但沙译 水浒 传 不只是单一的归化翻译 在该译著中我们看到的 是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的完美结合 2 0 异化和归化在沙译 水浒传 中运用 沙译 水浒传 译文言简意赅 意义传达准确 而 且翻译方法灵活多样 兼顾中西 充分体现了译者在 翻译过程中的良苦用心 沙译 水浒传 中绰号的翻 译 粗俗语的翻译 自我称谓的翻译和四字格结构的 翻译都可以说明沙译作品中翻译异化和归化的结合 运用 预示了古典文学翻译必将走上异化和归化相 结合的翻译路子 2 1 绰号的翻译 原著 水浒传 里汇集了1 0 8 个英雄好汉独特的 绰号 有的绰号突现人物的形貌或品性 如 豹子 头 霹雳火 有的表现人物的技艺或本领 如 神 算子 双枪将 有的显示人物的出身门第或政治 面貌 如 玉麒麟 菜园子 水浒英雄的绰号蕴含 收稿时问 2 0 1 0 0 1 1 5 作者简介 囝玉涛 1 9 7 l 一 男 山东人 尉教授 研究方向 翻译学理论 认知语用学 9 5 万方数据 了丰富的国俗语义 沙博理在翻译1 0 8 个英雄好汉 的绰号时 基本上忠于原著 翻译方法灵活 大多数 表达出原文的字面意义 传递了原文的民族文化特 征 西方读者可以从梁山好汉的绰号中感受到中华 文化的特点 在1 0 8 个绰号中 以 龙 虎 豹 等动物名称命名的居多 沙先生用异化翻译法将其 译为 d r a g o n t i g e r 和 l e o p a r d 颇具东方韵味 类 似的例子如下 九纹龙N i n eD r a g o n s 入云龙D r a g o ni nt h eC l o u d s 青面兽B l u eF a c e dB e a s t 白花蛇W h i t eS p o t t e dS n a k e 旱地忽律D r yL a n dC r o c o d i l e 九尾龟N i n eT a i l e dT o r t o i s e 对于一些难以达到的对等翻译和等效翻译 沙 先生采用了异化和归化相结合的翻译方法 使译入 语读者更好地了解该英雄的特点 如 花和尚 T a t t o o e dM o n k 花 修饰某人 有花里胡哨或冒 牌之意 原著描写鲁智深是 裸形赤体醉魔君 放火 杀人花和尚 施耐庵等 1 9 7 5 第四回 T a t t o o e d M o n k 正好与鲁智深脊背上的花绣相符 而且表现 出鲁智深不遵守清规戒律 喝酒吃肉的人物形象 但 如果译为 F l o w e r e dM o n k 那么鲁智深刚正不阿 耿 直鲁莽的性格特点就表现不出来了 又如 母夜叉 t h eW i t c h 夜叉 为梵语 指佛教中的啖鬼吃人 的恶魔 但在英语中没有对等的翻译 沙博理将之 译为 t h eW i t c h 活脱脱地表现了孙二娘开人肉作 坊 杀人不眨眼的野蛮行径 2 2 粗俗语的翻译 粗俗语主要的语用功能是 在大多数场合中主 要用来表示说话者辱骂 愤怒 怨恨和鄙视等感情 卢艳春 2 0 0 5 水浒传 原著中描写的草莽英雄如 李逵 鲁智深等整天脏话满口 就连逆来顺受的林冲 在受到陆谦迫害时也喊道 泼贼哪里去 奸贼 我 自来和你无甚么冤仇 你如何这等害我 奸贼 我与 你自幼相交 今日倒来害我 施耐庵等 1 9 7 5 第十 回 沙博理在翻译这些粗俗语时主要采用了直译法 异化 意译法 归化 和直译意译相结合 异化和归 化相结合 的翻译策略 直译翻译 异化 的有 直娘贼m o t h e r r a p i n gt h i e f 9 6 秃驴8 c a b b yd o n k e y 撮鸟t h a tb i r d 贼猢狲t h i e v i n ga p e 这厮i d l e r r i f f r a f f l o a f e r o a f c h u r l r o g u e v a r l e t 意译翻译 归化 的有 原著中武松在拒绝嫂子的调戏时说道 武二是 个顶天立地噙齿带发男子汉 不是那等败坏风俗没 人伦的猪狗 同上 第二十四回 沙先生把它译为 I ma l lu p s t a n d i n gm a nw i t ht e e t ha n dh a i rw h oh o l d sh i s h e a dh i g h n o ts o m ew i c k e di m m o r t a la n i m a l o 沙先生把 原文中的粗俗语 猪狗 意译成了 a n i m a l 这是因为 英语中的 p i g 和 d o g 和汉语中的 猪 和 狗 寓意 是不一样的 直译意译相结合 异化和归化相结合 的翻译 有 在武松景阳冈打虎中有这样一句话 武行者心 中要吃 那里听他分说 一片声喝道 放屁 放屁 同上 第二十三回 沙先生把它译为 F a r t s f a r t s Y o ua r e as t i n k i n gl i a r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 武松 虽然嘴里说 放屁 放屁 但是他并不是真的要酒保 放屁 而实际上是指酒保在胡说八道 沙博理翻译 这句粗俗语的时候 并没有完全拘泥于原文 而是运 用了直译意译相结合的方法 F a r t s 是这句粗俗语 的字面意思 而 Y o ua r eas t i n k i n gl i a r 则进一步解释 了武松的真正含义 2 3 自我称谓的翻译 水浒传 中人物的自我称谓语非常丰富 如 小 人 小生 小弟 在下 等 在这些自我称谓 语中 谦称使用得十分普遍 这些自我称谓明显地 受到了地位高低以及对话发生的语境的限制 虽然 字面相同但是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图 因此 翻译也会很不同 从语用翻译的角度来看 译文无 论作什么样的处理 只要它能传达原作的用意 实现 语言交际的目的 它就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何自 然 1 9 9 7 沙先生在翻译的时候 首先理解了说话人 的意图 发现了两种语言的差别 然后选择最能体现 原文意图又符合译入语语言的译文 这也是一种异 化翻译和归化翻译的有机结合 如 王进禀到 小人便是 施耐庵等 1 9 7 5 第二 回 Ia mt h a th u m b l ep e r s o n r e p l i e dW a n gJ i n 王进告到 小人怎敢 同上 万方数据 Y o u rh u m b l es e r v a n tw o u l dn e v e rd a r e s a i d W a n gJ i n 在这两旬回答中王迸深知发迹了的高俅故意要 找他的毛病 所以回答时尽量谦卑恭敬 不出任何问 题 沙博理将这里的 小人 译为 h u m b l ep e r s o n 和 h u m b l es e r v a n t 可以让西方读者理解到王进此时 忐忑不安 唯恐犯错的心情 王进起身谢道 小人子母无故相扰 此恩难 报 同上 W a n gJ i n 瞄ea n dt h a n k e dh i m W e r ep u t t i n g y o ut ot o om u c ht r o u b l e W ed o n tk n o wh o wt or e p a y y o u 在这句话中也有自谦语 小人 但考虑到当时 的语境是王进向史太公辞别 为感谢王家对自己的 救助和照顾而说的客套话 他与史太公也不存在什 么主仆关系 上下级关系 沙博理将之简单地译为 w e 更加符合当时语境的要求 2 4 四字格结构的翻译 四字格结构在 水浒传 原著中比比皆是 四字 格结构是汉语特有的语言特征 它形象生动 修辞多 样 喻理丰富 沙先生在翻译过程中以异化和归化 相结合的策略为出发点 兼顾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 及意境与形式的统一 如 以禳天灾 救济万民 D i s p e lt h ep e s t i l e n c ea n d s a v et h ep e o p l e 倘有疏失 甘当重罪 M a yIb es e v e r e l yp u n i s h e d i fIf 缸l 有家难奔 有国难投 1w i l lb e c o m eam a nw i t h o u t 8h o m eo rc o u n t r y 由于汉语四字格结构的定型性和对称性 所以 没有任何表示上下文或前后词组的关联词 但沙先 生在英译处理时使用那些表示并列 转折 时间状 语 原因状语等成分去表现 以达到意义通畅的目 的 水浒传 原著中的四字格结构中 有许多可归 为意义重复结构 即四字结构中的前两个字和后两 个字在意义上是相同的或相近的 汉语读者阅读起 来就会感到顿挫有力 朗朗上I I 沙博理在处理这 一部分时为避免冗余的现象而进行了归化处理 所 以语言显得简洁而生动 目瞪口呆s t a r t l e d 撩蜂剔蝎t os t i rah o r n e tn e s t 剜口割舌h a v ey o u rt o n g u ec u to u t 搬是搬非t os t i ru pt r o u b l e 倚势豪强m a k ef u l lu B eo fo n e 8i n f l u e n c e 在这一过程中 沙先生并没有一味她归化处理 而是根据故事的语境变通地翻译处理 如果是原著 作者强调的部分 沙先生就会强调原作的叙述或阐 述 译文中的有效重复仍是必不可少的 如 目睁口呆g o g g l e da n dg a p e d 浓妆艳抹a d o r na n db e a u t i f yh e r s e l f 手忙脚乱t r e m b l eh a n da n df o o t 3 0 古典文学作品翻译将走上异化和归化相结合的 路子 异化和归化作为两种主要的翻译方法历来是翻 译界争论的焦点之一 异化即是要保存原语的异国 情调 就是所谓 洋气 归化则是用译语文化中惯 用的表达方式来转换原语 充分考虑译入语读者的 理解力和感受力 其实 翻译是一种跨语际间的交 流活动 也是一种文化的融合 它不仅涉及到语言转 换 还涉及到文化的移植和传播 撇开原文中的文 化背景 就不会有好的译文 同样不考虑译入语的 文化背景 一味追求洋气 译文也不会有持久的生命 力 因此 对于古典文学作品来说 实际的翻译过程 中 不可能永远只遵循一种原则或采用一种策略 译者作为文化传播者 在采用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 策略时 须尽量缩短两种语言文化间的距离 尊重不 同的语言文化 充分发挥两种翻译策略的优势和作 用 消除由于缺乏理解而造成的障碍 真正让译文成 为传播文化的有效媒介 我们不能抛弃归化翻译 因为归化是翻译的必要手段 我们在翻译时必须注 意的问题就是要合乎译语的语言习惯 同样 我们 更应该坚持异化翻译 因为一种语言和文化通过和 另一种语言文化的接触 碰撞和融合 增加了自身的 生机与活力 这种文化交流不仅吸取了另一文化中 富有文化蕴涵的言语词句 还吸取了另一民族中具 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文学形式 4 0 结语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 通顺的归化翻译在传播外 国文化方面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 随着各国 问文化交往的日益频繁 本国文化对异国文化越来 越采取宽容的态度 异化的翻译也慢慢为读者所接 受 并开始领导新潮流 译文归化是必要手段 它能 打破原文形式上的禁锢 在异化不能准确达意的情 况下传达原文精神 更贴近于读者 译文异化是必然 9 7 万方数据 趋势 它忠于原作 保存异域情趣 拓宽读者视野 是 文化融合交流的需要 异化翻译也好 归化翻译也 好 二者不能没有冲突和矛盾 好的译者应在异化和 归化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在运用异化和归化相结 合的翻译策略翻译古典文学作品方面 沙译 水浒 传 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示范 参考书目 1 S h a p i r o S O u t l a w so f t h eM a r s h Z B e i j i n g F o r e i g nL a n g u a g eP r e s s 1 9 8 0 2 何自然 语用学与英语学习 M 上海 上海外 语教育出版社 1 9 9 7 3 卢艳春 语用学与翻译 水浒传 中粗俗俚 语的翻译之管见 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社 会科学版 2 0 0 5 5 7 7 0 4 施耐庵 罗贯中 水浒全传 M 上海 上海人 民出版社 1 9 7 5 D o m e s t i c a t i o na n dF o r e i g n i z a t i o ni nT r a n s l a t i o n AS t u d yo fS h a p i r o sO u t l a w so ft h eM a r s h Y A NY u t a o S c h o o lo fF o r e i g nk m 嗍8 U n i v e r s i t yo fJ i n a n J i n a n2 5 0 0 2 2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S h a p i r o SO u t l a w so ft h eM a r s hh a sl o n gb e e nr e g a r d e da st h et y p i c a lv e r s i o no fd o m e s t i c a t i o n B ys t u d y i n gt h et r a n s l a t i o no fn i c k n a m e s e u m i n gw o r d s s e l f a p p e l l a t i o na n df o u r e h a r a e t e rs t r u c t u r ei nO u t l a w so ft h eM a r s h t h i sa r t i c l ei d e n t i f i e sa b u n d a n te x a m p l e so fd o m e s t i c a t i o na n df o r e i g n i z a t i o na p p r o a c h e se m p l o y e db yS h a p i r o T h i sa r t i c l e a n a l y z e st h ef e a t u r e so ff o r e i g n i z a t i o na n dd o m e s t i c a t i o ni nt h et r a n s l a t i o no fc l a s s i cl i t e r a t u r ea n dp o i n t so u tt h a t8m i x e d U 8 eo fd o m e s t i c a t i o na n df o r e i g n i z a t i o nw o u l db eat e n d e n c yi nc l a s s i c l i t e r a t u r et r a n s l a t i o n K e yw o r d s S h a p i r o O u t l a w so ft h eM a r s h d o m e s t i c a t i o n f o r e i g n i z a t i o n c l a s s i cl i t e r a t u r ew o r k s 9 8 万方数据 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 沙译 水浒传 分析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 沙译 水浒传 分析 作者 闫玉涛 YAN Yu tao 作者单位 济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22 刊名 山东外语教学 英文刊名 SHANDONG FOREIGN LANGUAGES TEACHING JOURNAL 年 卷 期 2010 31 2 被引用次数 0次 参考文献 4条 参考文献 4条 1 Shapiro S Outlaws of the Marsh 1980 2 何自然 语用学与英语学习 1997 3 卢艳春 语用学与翻译 水浒传 中粗俗俚语的翻译之管见 2005 4 施耐庵 罗贯中 水浒全传 1975 相似文献 10条 相似文献 10条 1 学位论文 林小玲 异化与中国文化的传播 水浒传 两个英译本的对比赏析 2006 随着当今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 文化日趋全球化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 在交流中 人们主要靠翻译来交流及传播本国文化 而在翻译过程中人们要么使用归化翻译策略以目标文化为中心 要么使用异化翻译策略来保留原语文化 而对于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 面 对这文化全球化的挑战 人们应竭力保持和发扬自己的民族精神 对外宣传中国文化 本文第一章主要讨论当前的两种翻译策略 归化和异化 及目的 论 第二章简略的回顾了 水浒传 的翻译历史 特别是英译史 以及人们对当前较受欢迎的两本英译本的评论 即赛珍珠的All Men Are Brothers和沙 博理的Outlaws of the Marsh 第三章通过对比这两个英译本 分析赛珍珠和沙博理这两位翻译家通过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是如何处理原语文化与目标 语文化的不同之处 第四章讨论了这两个英译本各自的长处和短处 赛珍珠的异化翻译和沙博理的归化翻译以及中国文化的传播 最后简明地介绍赛珍 珠这位翻译家对中西文化交流及其中国文化的传播的巨大贡献 2 期刊论文 刘艳春 Liu Yanchun 论汉语数字成语的翻译 从沙博理的 水浒传 译本谈起 语文学刊 2007 6 沙博理的 水浒传 英译本一直是许多评论家关注的对象 笔者拟通过对汉语数字成语的讨论 探讨译者对汉语数字成语的理解与翻译 认为沙博理对 其理解和翻译是正确而恰当的 3 学位论文 明皓 符号学意义理论下 水浒传 的英译研究 2008 水浒传 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堪称是描写中国宋朝时期封建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 中国需要世界 世界需要中国 水浒 传 的翻译对于传播中国文化意义深远 然而 其丰厚的文化信息又给翻译带来了诸多挑战 值得深入研究 当前 翻译研究正在走向跨学科发展的道 路 在多门学科理论的指导下 翻译研究精彩纷呈 硕果累累 符号学作为一门理论分析工具 也正以强劲的势头向各门学科渗透 符号学视野下的翻 译研究在二十世纪下半叶已初现端倪 目前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 其中符号学的意义理论对翻译研究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 基于此 本文从符号学的 意义理论出发 对 水浒传 的翻译展开研究 本文分为引言 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其中正文由五章组成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写作的背景以及从符号学意义理论研究 水浒传 的意义与方法 正文第一章介绍了 水浒传 的内容及其对外翻译的历史 在 水浒传 四个英译本中 目前人们对沙博理的英译本评价最高 第二章回顾了符号学家索绪尔 皮尔斯以及莫里斯对意义的阐释 指明了符号学中意义即关系这一思想 又如奈达所言 翻译即翻译意义 因此 本文认为理想的翻译就是将源语符号的指称意义 语用意义与言内意义对等地传达到目的语中 然而 意义的绝对对等在翻译中几乎是一种幻想 因 此 译者常要权衡轻重 在最先传达符号的某一层意义上做出取舍 第三章探讨了 水浒传 沙博理译本中指称意义的传达情况 指称意义是符号与所指的关系 在分析过程中 本文将其分为三种情况 指称意义上 意义对等 意义部分对等和意义空缺 第四章分析了 水浒传 沙博理译本中语用意义的传达情况 语用意义即符号与其所指之间的关系 本文着重考察了译本中体现在修辞手段 隐喻 明喻和借代 以及文化背景上的语用意义 第五章研究了 水浒传 沙博理译本中言内意义的传达情况 言内意义是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 即语言符号的形式意义 本文从语音 词汇 句 子 篇章四个层面对 水浒传 译文与原文的言内意义进行了对比研究 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从符号学的意义理论出发 分析了翻译中语言符号与所指的关系 语言符号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 还有语言符号内部 包括音 词 句 段和篇之间的关系 因此认为符号学是研究翻译较为全面的一种理论 语言对比是翻译的基础 在分析 水浒传 译本中意义传达情况时 文中借用了当前汉英对比的研究成果 经过对比分析 本文认为 翻译是一种 跨文化的交流活动 由于人们在语言 文化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 源语符号的指称意义 语用意义和言内意义常常不能同时在目的语中再现 即 源语与目的语难以实现绝对意义上的对等 因此 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尽可能地传达符号的指称意义 语用意义和言内意义 在不能兼顾的情况下 译 者必须有所选择地优先传达符号的某层意义 从整体上看 沙博理所译 水浒传 在传达原文符号的三层意义上安排得当 取舍合理 分别来看 译文 中符号的指称意义十分准确 能起到向西方介绍 传播中国文化的作用 语用意义非常简洁 能满足沟通 交流的需要 言内意义异常巧妙 能再现原 文语言之美 4 学位论文 雷晓婷 从文化转向的角度对 水浒传 文化翻译策略的探讨 2008 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 水浒传 在我国及世界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水浒传 不仅被认为是一本封建社会的活字典 而且 它还向人们展 示了那个特殊时代所具有的人性的全部特征 水浒传 己被译为多种语言 在世界文坛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沙博理英译本则被认为是最好的译 本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这使得文化的翻译在中国文学的传播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语言只有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才有其意义 而文化则 是语言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文化是一个我们从自然界和社会获取的 包括具体事物 知识 信念 艺术 道德 法律 习俗 能力和习惯的复杂体系 对文化的研究已经发展成为进行文学研究的新方法 因为文本与外部世界之间的联系是我们主要关心的议题 基于对世界的不同理解 不同的学者对文化有着不同的分类 根据文化的形式与结构 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 行为文化与心理文化 传统的翻译的定义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翻译已经从单一的语言学定义发展为多重定义 恰如同文化的多重定义那样 作为信息传播的一种工具 我们对翻译的研究也应该摆脱狭窄的语言文字层面的束缚 从而将其置于更广阔的跨文化语境之下 王宁 2005 5 本论文针对有关文化转向的一 些重要议题进行了阐述 其中包括 文化转向的起源 形成 发展 文化转向对翻译施加的影响及其对翻译界所产生的两大冲击 这两大冲击分别是 现 代的翻译观念中 翻译意向的选择和译者所扮演的新角色 为了进一步研究文化转向 语言的几大功能在此也有所彰显 最后 本篇论文应用了大量篇幅来重点研究其中心议题 从文化转向的角度来探讨沙博理英译本中文化翻译的策略问题 在对异国文化的翻译过程中 毫无疑问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 其中一些关键的问题包括 在汉译英的过程中文化词汇的空缺现象 汉语及英语中由于语法的不同而产生的翻译问 题 同一思想在不同文化中的不同的表达方式 同一客观事物在源语与目的语中引起的不同的联想 以及两种语言之间由于不同的发音系统所产生的问 题等等 水浒传 的译者沙博理因其对汉语的精通而闻名于国内外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 沙博理在 水浒传 的英译本中主要采用了八种策略来对此 巨著进行翻译 这八种策略分别是 直译 直译加解释 意译 意译加注解 概括 省略 音译加注解 以及套译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政治 经济 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加 翻译在国际合作中日渐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现如今 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翻译 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文化的全球化也在挑战传统的翻译研究 文化学派认为 翻译已不再局限于语言学的层面上 而是转向了文化翻译的研究 文化转 向不仅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范围 而且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 本文旨在强调文化研究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并从文化转向的角度对 水浒传 中汉语文化的 英译方法进行了着重分析 5 期刊论文 刘宏照 试析 水浒传 部分专名的英译 湖北社会科学2008 2 中国古典小说有多种英文译本 不同的译者对书中地名 人名以及绰号的处理差异很大 通过比较沙博理和杰克逊的译本发现 两名译者采用 了不同的翻译策略 人名 地名的翻译存在着一些问题 绰号的翻译方面 也存在着一些误译 造成译文的变形 其原因在于译者对原文和中国文化的误读 6 学位论文 张英杰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 水浒传 两译本社会符号学意义比较研究 2008 社会符号学是在符号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崭新的科学 由于社会符号学能够多视角 综合认识和解释翻译 将翻译与社会文化紧密结合起来 社会符号学的理论原则已成为当今翻译研究的一种理论基础 作为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的核心 符号学意义观将语言意义的三个方面 指称意义 言内意 义和语用意义 具体化 该理论为研究语言和文化的翻译对等提供了可行的操作框架 本文以符号学意义观为基础 以 水浒传 两个译本为例 探讨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两种翻译方法如何传达三种符号学意义 水浒传 的两个译 本中 赛珍珠倾向于采取语义翻译方法 对原著改动甚少 而沙博理则始终考虑到读者能否接受 倾向于采取交际翻译方法 符号学以意义为核心 因 为具有意义是符号的属性 读者是意义的接受者 如果读者不能接受和理解 意义就不存在 在此意义上 沙博理的翻译是符合符号学翻译原则的 而 尽管赛珍珠的翻译试图传达原著的所有语言文化特色 却没有有效的将意义传达给读者 极端的语义翻译便成了死译 误译 作者认为 在翻译实践中 没有绝对的语义翻译或交际翻译 两者应互相补充 在保证意义的成功传达的基础上 尽可能多的保留原著的语言文化特色 基于社会符号学意义观 本文对三种意义的可译性进行了探索 指称意义是指符号与所指之间的关系 这种关系具有客观性与认知性 因此指称意 义最具有可译性 语用意义具有相对可译性 因为一方面 人类对客观世界具有通感 而另一方面 语用文化因素给翻译带来了困难 不同语言形式和 语法有很大差异 对于属于不同语系的英汉语而言 情况更是如此 因此言内意义是不可译的主要因素 本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是理论背景 介绍了社会符号学的主要理论 三种意义的可译性以及两种翻译策略及方法 第二至四章 以莫里斯的社会符 号学三种意义 指称意义 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为框架 分别探讨翻译问题 第五章 以 水浒传 两译本为案例 探讨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两种方法 对三种符号学意义的传达 7 期刊论文 高洁 议赛 沙 水浒传 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语的翻译 语文学刊2009 19 中的一些词或短语具有浓重的文化和地域色彩 这些词大都在英文中无法找到对应的词 基于对源语文化的不同理解及对目的语文化的不同 感知 不同译者会有不同的译法 这一点在赛珍珠和沙博理两人的译作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当然 也有一些民族色彩强烈的词语在英文中可以找到内涵相近 的替代词 8 学位论文 韩媛 汉语模糊美感在 水浒传 翻译中的再现与遗憾 水浒传 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2009 随着美学的发展 模糊美学随之出现 模糊美成为模糊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模糊语言也被广泛接受 事实上 模糊 是语言的基本特征之一 是 一种普遍现象 模糊 也是文学表达的一种重要手段 也许这在中国古典文学表现得最为充分 但是 由于语言的隔阂 文化壁垒和历史迥异等诸多原 因造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往往只能独享原文之美 而难于将原文之美完美地再现于读者眼前 因此 文学作品翻译中 语言模糊美感的磨蚀与保真就直 接影响到翻译质量的好坏 为了能够更好地再现原文之美 译者必须准确理解原文 通晓英汉语模糊性表达的差异 长期以来 人们在使用语言时都崇尚精确而力避模糊 并且认为精确是语言表达鲜明性 生动性和艺术性的基础 然而 事实是 对于模糊现象我 们无需回避 也无法回避 国外对语言模糊的研究由来已久 不过对模糊语言的系统研究则大体始于20世纪70年代 遗憾的是 国外对语言模糊性的研究过分侧重语义 较少 涉及其美学效果 很少与翻译实践挂钩 国外学者对模糊语言的研究主要包括两大方面 即模糊理论基本内容的研究以及语言模糊性与其他学科关系的 研究 虽然有少数学者认识到模糊语言的美学价值 但这种研究常常是以外来语为语料的 国内学者也越来越重视模糊语言学的研究 但是 国内学者 常常只谈模糊语言的美学效果 并且不很全面 很少涉及翻译 总的来说 模糊语言学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 但对语言模糊性的由来和模糊语言的审 美价值的研究略有不足 模糊语言的客观存在以及存在的合理性可以从诸多学科的相关理论得以论证 而符号学就是其中之一 符号学涵盖面广 它把所有的符号以及符号 系统都作为它的研究对象 其理论基础有着深厚的指导意义 从符号学角度来分析模糊语言的客观存在的根源可以说是客观与合理的 语言符号的模糊 性导致了语言表达中的难求尽意 不求尽意现象的出现 人们因为苦于言不尽意的困境而设法突破语言文字的局限 寄意于言外 从而使模糊语言派上 了用场 模糊语言充分利用语言的启发性和暗示性 唤起读者的联想与想象 从而领会其中之深意 体味言外隽永深长之情趣 以有效填补 表意而不 能尽意 之憾 因而可以说从符号学视角可以较为合理地解读模糊语言的客观存在以及存在的合理性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 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愈加密切 文化交流也随之加强 中国文学作品 特别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被更为广泛地翻译与流传 然而 在翻译汉语典籍时 最大的遗憾莫过于眼睁睁地看着汉语模糊美感的磨蚀而束手无策 翻译是一项品尝遗憾的事业 译者往往只能独享原文之美 在 译文中想要准确表达原文的美感有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商业空间策划与设计》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装修合同法律风险提示范本
-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历史认知导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沧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筑工程材料》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机械控制工程基础单材料力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流域管理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油画综合表现》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护理老年保健
- 资阳环境科技职业学院《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理论与实践》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税种知识培训课件图片
- 产品开发项目管理制度
- 液氧站安全管理制度
- 水洗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及范文
- 2025年广东省康复产业蓝皮书-前瞻产业研究院
- 2025至2030年中国中间相炭微球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产业需求研判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汽车空调过滤器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
- 2025年陕西、山西、宁夏、青海高考化学真题+解析(参考版)
- 【课件】《合并同类项》说课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 2021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真题及答案(第1套)
- 【课件】新高三启动主题班会:启航高三逐梦未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