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门禁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oc_第1页
智能门禁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oc_第2页
智能门禁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oc_第3页
智能门禁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oc_第4页
智能门禁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智能门禁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摘 要如今,科技发展迅猛,信息技术作为科技主力军,在不断地改变我们的生活,使之更加便捷而美好。然而,虽然便捷化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愉悦,但是它也无法避免的引发了一系列关于安全隐患的问题,换句话说,高科技实际上也为犯罪提供了便利。正如门,作为人们生活中必须的保障系统之一,门的安全性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门的安全性也一直在受到考验。因此,为了不断巩固门的安全性,智能门禁系统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本文通过利用射频识别的智能门禁系统为基础进行研究设计,旨在通过此研究找到门禁系统技术的发展方向,并进一步尝试探索门禁系统的扩展性应用。关键词:智能门禁系统;射频识别;读卡器Abstract In todays socie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eading level of Arm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ife everywhere in the change, 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ore and more convenient life gradually appear in around us. Convenient life although let our life pleasant, but inevitably attracted about security risks, high-tech has the same crime provide convenience. Traditional locks far unable to better meet societys needs, based on this demand, intelligent access control system entered the peoples vision, has become the defense system to enhance the safety, also for the convenience of people life to an indispensable role. This paper carried on the research and design of intelligent access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and strive to find the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access control technology in the future, to deal with the future of the changing user needs, design a on-demand access control management software platform, and tried to explore the expansion application access control system.Keywords:Intelligent access control system; RFID; reader目 录摘 要1Abstract2第一章 绪论41.1研究背景41.2门禁系统国内外现状51.3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51.4研究目的及意义6第二章 智能门禁系统设计基础62.1智能门禁系统的射频识别组成62.2智能门禁系统中射频识别标签识别原理72.3智能门禁系统中RFID系统的基本模型82.4射频识别同其它自动识别技术的比较以及技术优势9第三章 门禁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103.1系统设计的要求和原则10 3.2门禁系统硬件电路设计113.2.1射频读卡器微处理器模块的设计123.2.2射频读卡器读写模块的设计133.2.3射频读卡器通信模块设计143.3门禁系统软件系统设计153.3.1通讯协议153.3.2数据结构的设计163.3.3主程序流程图163.4本章小结18结语18参考文献19致谢21第1章 绪论1.1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近些年来也产生了很多安全隐患。因此,由于需要极大的安全感,使得现代化的楼房和大厦等对安保系统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如今的安保系统包括:防盗门、防盗网、门锁、安保人员以及闭路电视监控和防盗自动报警装置,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些安保系统不断受到挑战,并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除此之外,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商业商务安全也同样岌岌可危;由商业竞争带来的商业机密的争夺和保卫战时有发生。而门,恰是一个安全系统最薄弱的突破口。所以对一些重要场所进行出入授权控制,是提升系统安全性能的首要。 因而,研究智能门禁系统,便是进行出入授权控制的一种顺应科技发展潮流的新新技术。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智能管理系统其实已然悄悄走进人们的生活。但是对于智能门禁系统来说,其还是智能管理系统的一个新生儿,当前的发展现状并未成熟,但具有无限的发展潜能,在未来的智能管理系统中,必将是一个重要的部分。1.2门禁系统国内外现状 在国内,门吉利、杭州立方、PK、华润达实等公司都是门禁系统研究和生产的大头。在技术以及时间这两方面,我国国内门禁市场的发展与国外的门禁市场相距甚远。在国内门禁事业发展的初期,很多厂家在门禁系统方面的设计与制造主要采用的是国外已经存在的系统或者是对国外已经存在的集成模块(比方说门禁控制器、读写器、天线模板等)进行仿造。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技术的成熟,国内品牌门禁系统也有很多的创新并取得很大的进步。 在国外,英国的集宝、美国的西屋(WSE)、美国的休斯(HID)、洛泰克(NTK)、以色列的(DDS)等都是门禁系统的主要一线品牌。不得不说的是,其中美国西屋门禁凭借其强大的系统功能和无与伦比的稳定性享誉全球。1.3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 数据采集:首先读卡器(YHY502ATG)通过天线来读取RFID卡的数据,然后再将数据传送出去。在仿真中,可以使用一个开关来表示读卡器的信号输入。(2) 数据分析:利用AT89C52RC单片机来接收数据,进而将数据发送给AT24C04或者上位机,利用AT24C04或者上位机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数据的有效性。 (3) 数据处理:对在单品机所接收的数据和上位机所分析的数据的结果进行数据处理。(4) 密码输入模块:(a)管理员可以自行设定以及修改密码;(b)在设定密码后,可根据输入的密码和设定密码是否匹配来采取相应的操作(5) 报警机制模块:产生报警的条件是:(a)输入的密码与设定密码不匹配 (b)检测到非法卡1.4研究目的及意义 门禁系统,作为安全防范系统的一个分支,拥有独特优势,近年来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而门禁系统的安全性和未来发展的无线可能性,促使安防方式的被动安防方式转变为主动控制安防方式。其中射频识别技术可以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并获取相关数据来获取相关操作,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具有用的寿命很长、存储信息可更改、防水、耐高温、防磁、读取距离大、存储数据容量大、标签上数据可加密等优于其他识别技术的优点这个技术的应用将会给零售产业还有物流产业等带来从未有过的变化。为了保证系统具备安全性,在满足用户当时的各种需求的同时,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智能门禁系统应运而生。智能门禁系统以智能卡来控制门锁的开启,开创了门禁管理的新概念,它集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磁电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使卡与锁之间的联系功能,它不但给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而且给管理者提供更快捷、更自动化、更安全的管理模式。第二章 智能门禁系统设计基础2.1智能门禁系统的射频识别组成RFID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读写器、RF1D标签和天线。一读写器 读写器的两大主要功能模块是RF模块和控制传输模块。控制传输模块有着能够处理原始资料还有将其传送给主控制器其所需要的资料,实际上是为微处理机的作用。RF模块生成的而且还是经由天线所发射的电波,不仅能够激发RFID标签,而且还能解码回馈信号。读写器有固定位置型和便携型两种型号,这是由使用场合的不同所决定的,固定位置型的比如说有仓库大门、停车场出人口门禁等这几种,而便携型的如手持机等。 二.RFID标签RFID标签一般分为半被动式标签(Semi - Passive) 、被动式标签(Passive)和主动式标签(Active)三种,是根据RFID标签是否内嵌了电池以及内嵌电池所起的功能来进行区分。 (1)半被动式标签:在标签的内部,电池仅仅是用来对标签内部的维持数据状态的电路和芯片提供电能来进入工作状态,往往所需要消耗的电能非常低,具有低功耗的优点。当有效读取区域外的标签和被动式标签有很大的相同之处的时候,将会进入休眠的状态。而当它处于工作状态的时候,在一定有效的范围之内,标签能够受阅读器发出的射频能量所激励,此时电量来源与被动式标签一致源自阅读器,并不消耗电池的电能。(2)被动式标签:当标签进入工作状态时,它所需要的电能来自:当进入阅读器的阅读范围时,从阅读器发出的射频能量中提取。而这种标签电路的特点就是不存在电池结构。(3)主动式标签:内部电池提供标签工作所需要的电能和标签与阅读器通信时的射频能量。三.天线 天线具有用来分离无线杂信号与干扰、配位检查、反复读取、结果比较、其他失误检测等功能。控制器由控制标签和与主机通信的数字电路构成。由于信息产业的发展,天线的体积可以做得非常小,同时可设置为各种形状。另外,由于天线部分与控制器部分分离,只要釆取将控制器部分与电气杂讯隔离的保护控制板等措施就可以对RFID系统进行有效保护。2.2智能门禁系统中射频识别标签识别原理 不同类型的RFID标签具有不同的识别原理,主动式RFID标签和被动式RFID标签的原理分别如下:1.被动式RFID标签(a)在接收到的代码被读写器传给后台之后,管理系统应当进行相应的处理;(b)标签所接到电磁波的特性是芯片是否做出回馈信息的选择的决定因素。在将电磁波发射之后,发射的能量因为源自电磁波本身,并且要将储存在卡内的代码传给读写器;(c)电磁波由读写器向外发送,标签内的芯片被经天线所传至标签的电磁波所激发。2.主动式RFID标签(a)标签接到电磁波的特性是芯片是否做出回馈信息的选择的决定因素。而后将电磁波发射,发射的能量源自嵌于芯片内部的电池,并将储存在卡内的代码传给读器;(b)读写器向外发送电磁波,当主动式标签接受经由天线传送的电磁波的时候,它内部芯片会被激活;也可能是电磁波在标签没有被激发的状态时就开始向外发射;(c)接收到的代码被读写器传给后台管理系统进行相应的处理。2.3智能门禁系统中RFID系统的基本模型 天线搭建了读写器和射频标签两者相互传送空问电磁波的渠道。射频标签和读写器两者间的电磁耦合的方式是近距离的电感耦合和远距离的电磁耦合(反向散射)。变压器的工作方式是有相同的。读写器可识别的区域在依附于读写器生成的能量被天线通过电磁波的形式传送至定向的空间范围之内,这种电磁耦合分类为远距离的电磁耦合。在进入读写器之后,可识别区域的射频标签利用其标签中的电路和天线将其所储存的数据信息发送至读写器,因为要为该流程提供能量的是读写器天线所产生的电磁场。读卡器天线和射频标签的天线是作为变压器的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这种电磁耦合方式称为近距离的电感耦合。在底盘及距离射频识别系统上所用的一般耦合原理基本就是上述的耦合形式。在近距离的电感耦合中,耦合磁场是由读卡器天线和射频标签天线组成,其中的空间磁场是一种通过充分电感耦合方式的耦合介质。 如何区分它们两者?那就是利用射频标签的绕组间的射频通道传送读写器能量的是电感親合方式,传输过程中电磁能量不辖射至空间范围内;读写器的操作原理是利用电磁波以电磁耦合方式将射频能量发送出去。2.4射频识别同其它自动识别技术的比较以及技术优势目前,随着模式识别理论、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实际应用衍生出了许多自动识别技术。其中自动识别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机器视觉系统(NIVS) 、磁字符识别技术(MICR)、射频识别技术、光符识别技术(OCR)、磁性条识别技术(MBR)、条码识别技术以及IC卡识别技术。对于自动识别技术的评判,一般有两个重要指标:首读率和误码率。首读率指的是,当对一组数据进行识别时,一次性就识别成功的概率,常用FRR表示;误读率指的是,在对一组数据进行识别时,在这组数据中识别错误的字符的统计概率,常用SER表示。由于条码技术的FRR指标不高,所以OCR技术已经逐步被条码技术取代;MICR技术是专门使用在银行业务之中的,它的阅读设备十分的复杂;而机器视觉系统,它则一般是在自动分类和检查产品的制造业中使用。以上这些技术,有的已经将要被淘汰,有些只使用于专业系统。而现在被广泛使用的自动识别技术是条码识别技术、磁性条识别技术、IC卡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等识别技术,各自都有技术自身的优缺点和不同应用范围。 虽然条码识别技术的成本是上述所有识别技术成本最低的,但是其数据的存储量小而且不易被更改。因此条形码识别技术于商品包装等使用量大且数据变动较小的场合。与条码识别技术相比,磁性条识别技术虽然成本也比较低,存储数据也较小,而且容易被仿造导致安全性极低。我们通常所用的的条码都是纸质的,它们的使用寿命短,而且还比较容易被磨损。对IC卡识别技术来说,其优点是数据的可存储空间大,并且能对数据进行加密,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但是由于触点暴露在外面,使其受损伤可能性变大。而与其他技术相比,射频识别技术因为它不被接触的特点,它能够在不须人工干涉的情况下完成识别的工作,因此就非常适用于在自动化的应用环境中使用。由射频识别技术制造出的射频卡的封装使用的是PVC密闭封装,能够保证它对高速运动物体的识别,甚至一次性识别多张卡也不在话下,因此具有操作便捷的特点。而且还不容易被损坏,所以就适合在恶劣的环境中使用。 射频识别技术与其他自动识别技术相比,尤其是现在应用广泛的条形码技术相比,射频识别技术拥有如下优势:1. 无屏障阅读和穿透性RFID 具有一定穿透能力,能穿透纸张、 塑料甚至是木材这些非金属或非透明的材质制品。 因而,即使在覆盖情况下, 也可进行穿透性通信。 2.可重复使用射频卡可以进行重复新增、修改、删除卷标内存储的数据,可便捷快速的更新信息。而条形码识别技术就只具有一次性,无法更改数据信息。3.抗污染能力和耐久性射频卡是由PVC密闭封装而成的,和纸质条形码相比,具有更强的抗污染能力和耐久性,使用寿命更长。4.体积小型化、形状多样化射频卡比较小,它适合向小型化还有多样形态发展,进而在不同产品中使用。由于射频卡的读取信息的能力与卡本身的尺寸形状没有影响,因此具有较灵活、可定制外观的特性。第三章 门禁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3.1系统设计的要求和原则 智能门禁系统的智能性和安全性要求智能门禁系统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能够对有访问请求的人员的身份进行自动识别,并能够做出精确的判断。而这就意味着,智能性在该系统存在的必要,就是为了保证门禁系统在实现提供安全保障的同时,能够在任何场合下具有应用的自适应性和操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对于本系统的可靠性,由于采取的是非接触方式来和标签进行通信,所以射频卡中的检测电路的性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根据智能化无线通信系统的特点可以得到,要想实现智能无线通信,系统必须满足以下指标要求:1.通信安全和距离 由于采用的是射频识别技术,在非接触的条件下,系统受到的干扰噪声是非常严重的,这对于一个安保系统来说是一大难点,噪声环境非常不利于保证数据的安全性,也不利用系统通讯的稳定性;而且由于系统要求工作在低功耗的状态下,因此要想提高通信距离就不能通过提高发射功率和发射频率来实现。因此如何在噪声干扰严重的条件下,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在低功耗的条件下提高通信距离,是设计系统的一个难题。2.射频卡的功耗低且体积小 作为安保防备系统,低功耗是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系统中采用的射频卡是有缘ID卡,所以必须考虑射频卡内部电池的使用寿命,使用寿命不可过短,至少要求在一年以上。因此,在设计系统的过程中就必须考虑降低系统的功耗,如采用低功耗元件来达到这个指标;并且射频卡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待机或休眠状态,要求系统只需要提供极小的电流就可以工作。另外,出于便携性的考虑,卡的体积要求要小。3.系统的性价比要高 作为一个商品,性价比是产品是否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它能保证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利用价格优势在市场份额中占据一席之地。因而,在设计门禁系统是,要求要优先考虑产品的成本问题。3.2门禁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本系统设计的硬件电路包含:读卡器、接口设备、射频卡、PC机、发卡器、电子门锁、RS232转换电路、门禁按钮这几个部分。其中,整个门禁系统的核心是射频卡读卡器和发卡器,在系统中负责读/发卡、与PC机通信、向控制器发送控制信号等工作。图1 门禁系统框图 3.2.1射频读卡器微处理器模块的设计 在这个设计中,我们使用来自ATMEL公司AT89C52系列单片机及其外围电路来组成射频卡读卡器主控模块。 1.AT89C52单片机简介AT89C52是一个低电压,高性能CMOS8位单片机,片内含8k bytes的可反复擦写的Flash只读程序存储器和256 bytes的随机存取数据存储器(RAM),器件采用ATMEL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技术生产,兼容标准MCS-51指令系统,片内置通用8位中央处理器和Flash存储单元,AT89C52单片机在电子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AT89C52有40个引脚,32个外部双向输入/输出(I/O)端口,同时内含2个外中断口,3个16位可编程定时计数器,2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2 个读写口线,AT89C52可以按照常规方法进行编程,也可以在线编程。其将通用的微处理器和Flash存储器结合在一起,特别是可反复擦写的 Flash存储器可有效地降低开发成本。2.AT89C52的接口电路图2 AT89C52的接口电路AT89C52的接口分布如 图2,其中单片机的P0口作为数据和地址的复用口,与MFRC500的数据总线相连。而P3口的部分IO口与MFRC500的控制总线相连,剩下的IO口与MAX232相连。 3.2.2射频读卡器读写模块的设计 在系统中采用Philips公司生产的读写芯片MFRC500,它专用于读写Mifare1非接触式IC卡。读写模块中的关键部件MFRC500就是由它组成的,通过MFRC500就能实现对Mifare1卡操作,它将IC卡与单片机之间的数据联通。1.MFRC500功能概述 Philips公司的MF RC500是应用于13.56MHz非接触式通信中高集成读卡IC系列中的一员。该读卡IC系列利用先进的调制和解调概念,完全集成了在13.56MHz下所有类型的被动非接触式通信方式和协议。MF RC500支持ISO14443A所有的层,内部的发送器部分不需要增加有源电路就能够直接驱动操作近距离的天线(可达100mm);接收器部分提供一个坚固而有效的解调和解码电路,用于ISO14443兼容的应答器信号;数字部分处理ISO14443A帧和错误检测(奇偶&CRC)。此外,它还支持快速CRYPTOI加密算法,用于验证Mifare系列产品。方便的并行接口可直接连接到任何8位微处理器,给读卡器/终端的设计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MF RC500可方便的用于各种基于ISO/IEC 14443A标准并且要求低成本、小尺寸、高性能以及单电源的非接触式通信的应用场合。2.微处理器接口类型自动检测 每次上电或硬复位后,MF RC500会复位其并行微处理器接口模式,并且会检测当前微处理器接口的类型。MFRC500在复位阶段后根据控制脚的逻辑电平识别微处理器接口。3.MFRC500寄存器设置 MFRC500芯片的内部寄存器按页分配,并通过一定的寻址方法来获得地址。其中,内部寄存器共分为8页,每页有8个寄存器,且每页的第一个寄存器称为页寄存器,用来选择该寄存器页。每个寄存器由8位组成,其位特性有四种:读/写(r/w)、只读(r)、只写(w)和动态(dy)。其中dy属性位可由微控制器读写,也可以在执行实际命令后自动由内部状态机改变位值。 微控制器MCU通过对内部寄存器的写和读,可以预置和读出系统运行状况。寄存器在芯片复位状态时为其预置初始值。图3 寄存器位的状态和设计 3.2.3射频读卡器通信模块设计 本设计中实现通信距离的要求在10m左右,故单片机的串口采用的是RS232的方式与PC机进行串口通信。其中,RS232是为点对点通讯而设计的,其驱动器负载为37k ,适合本地设备之间的通信。RS232接口标准主要有以下四点:1)接口的信号电平值较高,损坏与接口电路相连的芯片,且与TTL电平不兼容,所以使用时电平转换电路进行转换才可以与TTL电路连接。2)传输速率较低,在异步传输时,波特率为20Kbps。3)接口使用一根信号返回线和一根信号线而构成共地的传输形式。4)传输距离有限,最大传输距离的标准值为50英尺,在实际测量中只有50米左右。3.3门禁系统软件系统设计 通过上述设计分析,智能门禁系统的软件部分可以分为控制中心管理软件和门禁控制器软件,本文仅设计门禁控制器的软件部分。 3.3.1通讯协议 RS485 通讯协议 只有在遵循某些规定的协议的情况下,门禁控制器与计算机之间的通讯实现,因此,通信的质量有通讯协议的好坏所决定。一般的通信协议,都是采用层次化的概念,而本文中的通讯协议并不例外,也采用了分层结构。先对RS48的通讯协议进行分析,RS485协议可以分三层,分别包括数据链路层、应用层、物理层。其中,物理层通过物理的连接,然后再根据数据链路层提供的服务,实现了门禁控制器与计算机之间的通讯。RFID 的通讯协议 在该门禁系统中,系统与 RFID 之间的信息传输,是通过门禁控制器与射频卡间的双向无限通讯得以实现的。射频标签与读卡器之间通过数据通信来交换数据,该通信过程中采用非接触方式完成两者之间的数据通信。 数据帧指的是传输数据的过程中,一个完整数据传输的最小单位,其完整的定义是:适用于传送与接收双方的具有完整意义的连续数据位的数据串。通过相互约定的通信协议,门禁控制器和射频卡之间进行数据间的传输。根据数据帧所起的作用,进一步可分为地址帧(用于传送地址)、命令帧(用于传送命令)、数据帧(用于数据的传送)等 射频识别技术的编码方式采用了 PWM 编码(即脉宽调制编码),在该门禁系统中,计算机通过系统软件方式来产生一个 PWM 信号。在脉宽调制编码过程中,采用三位码元来进行编码,第一位为起始码元,第二位为信息码元(即要传输的信息),第三位为终止码元,这种编码方式很大程度了减少了误码率,保障了信息传递的可靠性。射频标签与读卡器之间的通信方式是半双工通信的方式,半双工通信方式指的是,进行通信的双方可以互相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但在同一时间内,只能进行单方向的数据传输,区别于全双工通信方式。 3.3.2数据结构的设计 本文所设计的智能门禁系统的工作较为简单:该门禁系统根据门状态字,检查门的使用时段和时段属性(即在该时段内,电动锁门处于何种状态),与射频卡内的信息进行比对,利用所获得的信息发送相关的执行命令,并保存时间、事件等相关信息。当读卡器接收到射频卡发射来的数据时,读卡器自动读取卡号,并获取卡内的基本信息,然后系统自动根据卡号的信息情况,到使用人员信息表中进行信息的检索。 综合考虑,该门禁系统在设计时将个人信息、事件信息划分为卡片信息表、群组表、时段表、事件表。 3.3.3主程序流程图 主程序流程图如图2,系统在上电后,首先进行的是初始化,检查是否进行冷启动。若采用冷启动,则需要进行内存自检,并将检测结果用蜂鸣器输出,否则跳过内存自检,只输出保存的自检结果。接着系统自动检查是否为首次上电,倘若是首次上电,上位机则会自动的调用默认参数,进行相关信息的记录。每次地址的设定只能在系统上电之后,系统设定好地址后,程序就将进入循环状态,挨个询问是否需要进行读卡处理(如对卡信息的判别)或进行其他相应处理(如报警),若存在要处理的情况,则系统自动进入相应的处理子程序,若不存在要处理的情况,系统则进入休眠状态。系统进入休眠状态时,若有相关信息要进行处理,系统在 0.2 秒内迅速被唤醒,则相应的中断会唤醒程序。图2 主程序流程图3.4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在硬件和软件上,进行了对门禁系统的门禁控制器的设计,以及对组成门禁控制器的各部分的简要设计。在硬件设计方面,笔者在进行多次试验后,得出了合适的设计方案,其中有微处理器模块的设计、读写模块的设计以及通信模块设计。在软件设计方面,笔者对通讯协议以及数据结构进行设计,并运用流程图将设计思路一目了然的描绘出来。结语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在安保系统领域,门禁系统一定会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角色,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应用。在20世纪 90年代,RFID技术再次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现今,RFID技术正处于上升期,推动自动识别行业进入了一场技术革命进程中。本文结合了实际中门禁系统的要求,利用对射频识别技术基础理论的研究,探讨出一种对智能门禁系统的使用设计方案,具有低功耗,操作性强,安全性高,方便维护等功能。 在本系统的设计中,专用的读卡器模块是用来读取射频卡的信息,利用AT89C52作为主控芯片来读取进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并在有卡进入读取范围内时,读取射频卡的相应卡序列号,并根据序列号与系统数据内部进行配对,做出相应操作。在设计和开发该门禁系统时,我们以系统功能的实现问题为主要考虑对象,采用的是易于实现但不一定是最优的方案,从而搭建了一个能够符合理论设计要求的系统。但是由于时间不够充分而且精力有限,我们在设计和研究该门禁系统时,系统的有些功能只是在理论研究阶段并没有设计,甚至还有些功能只是设计阶段没有真正的实现,因此,该系统还存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参考文献1 陈国栋.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门禁系统研究与设计D.硕士论文长沙:中南大学,2005:15-36. 2 黄菊生.基于智能IC卡的网络门禁系统设计与开发D.硕士论文长沙:湖南大学,2003:69-95. 3 游战清,李苏剑,张益强等.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理论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95-121. 4 安静宇.基于非接触式IC卡门禁系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