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压力设备标准和企业如何应对PED/EN行政法规和技术标准的挑战陈登丰摘要:论述欧盟新方法压力设备指令的特点及其安全基本要求,PED-EN体系对当今世界压力设备行政法规的影响,对ASME规范的冲击及ASME应对PED-EN体系的策略和措施,PED-EN体系对我国的影响,以及我国应对措施的建议。一 欧盟压力设备行政法规PED的出现和PED-EN体系的形成二 PED-EN体系的特点和安全基本要求三 PED-EN体系对当今世界压力设备行政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影响四 PED-EN体系对ASME体系的冲击五 ASME应对PED-EN体系的策略和措施六 PED-EN体系对我国的影响和我国的应对措施附录 I - 与PED配套的协调标准附录 II 以ASME规范VIII-1满足PED安全基本要求需增加的内容举例附录 III 欧盟成员国认可的第三方举例附录 IV 压力设备的分类举例附录 V 符合性评审模式附录 VI PED对材料的要求附录 VII PED对材料许用应力的规定附录 VIII PED 对焊接接头系数的规定附录 IX PED水压试验压力计算公式附录 X EN 13445非受火压力容器分章目录附录 XI EN 12952 水管锅炉和辅助装置分章目录附录 XII EN 13480 金属工业管道分章目录附录 XIII ASME规范行政管理内容与PED的比较一 欧盟压力设备行政法规PED的出现和PED-EN体系的形成 1985年5月7日欧洲理事会决议:消除贸易技术壁垒必须实行新方法(NEW APPROACH)。新方法必须定义基本安全要求和其它的社会要求。为防止指令的频繁修订和指令的繁殖滋生,新方法必须是用一个单一的“指令”(DIRECTIVE)来覆盖为数众多的产品。考虑到成员国现行有关压力设备的监察规程或法律(REGULATION或LAWS)相互接近的可能性,作为消除贸易技术壁垒的尝试和试点,在小范围内起草了一个“简单压力容器指令”(SIMPLE PRESSURE VESSEL DIRECTIVE),并邀请ASME参加草案的讨论。1987年6月25日,欧洲理事会批准了简单压力容器指令87/404/EEC,用四年半作为试行过渡期。由于试行效果很好,于1991年12月31日,87/404/EEC强制执行。其后,基于87/404/EEC的试行经验,正式起草了一个能覆盖多种压力设备的“压力设备指令” (PRESSURE VESSEL DIRECTIVE, 简称PED)。这个指令在1997年2月4日被欧洲协调委员会(CONCILATION COMMITTEE)批准,1997年5月29日最终被欧洲议会主席J.M.GIL ROBLES批准,指令号97/23/EC,于1999年11月29日生效。确定到2002年5月29 日为止,用三年时间作为过渡。在过渡期间,各成员国的原有监察法规依然有效。到2002年5月30日强制执行,15个成员国的原有法规最终作废。 从此, 经过17年的试行考验, 以PED为行政法规和以欧洲协调标准EN为配套的技术标准的新的压力设备行政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形成了。欧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继统一货币欧圆的出现, 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轰动全球压力设备界的一件大事。二. PED-EN体系的特点和安全基本要求PED-EN体系与传统体系有很大不同,为此,欧洲把这一体系称之为“欧洲模式”,而把ASME体系称之为“美国模式”。其主要特点如下:1. 以“压力”(PRESSURE)这个主要设计参数为出发点,提出“压力设备”(PRESSURE EQUIPMENT)这个新概念,它囊括了容器(包括换热器)、压力管道、安全附件、压力附件,以及以此四种类型的设备所组成的组合装置(例如:锅炉、热电站等),突破了过去以产品为对象的监察规程(PRODUCT-SPECIFIC REGULATION),把行政管理同技术标准严格分开。这样,不但可防止监察规程的频繁修订和不断滋生,还可以防止类似监察规程之间的矛盾以及监察规程与配套技术标准之间的矛盾。由于在压力设备这个概念下的产品极为众多,有些已有专门法规管辖,例如:核电站,石油和天然气长输管道等,因此,PED的管辖范围有一定局限,虽然如此,其管辖范围从小到压力锅,大到一座热电站,在欧洲大约有一万多种。2. PED-EN体系打破了欧盟内部的贸易技术壁垒(TBT),过去在欧盟15个成员国(将来30个)之间流通的压力设备要取12个证书,目前,只要一个CE标志就可以通行无阻,真正实现欧盟单一市场(SINGLE MARKET)的目标。非欧盟国家的压力设备进入欧盟任一个成员国同样也只须一个标志。3. PED正文有21章,附录有7个。正文里面每一章和章下面的每一条款都附有以问答形式表示的、相当于ASME规范条款解释(INTERPRETATIONS)的导则(GUIDELINES,GL),但前者不是规范的一部分,后者是法规的一部分,具有强制性。导则是专家起草、经过审批公布的。阅读导则有助于对PED条款的理解。4. 自1999年PED生效后,欧盟各个成员国必须把PED转化(TRANSPOSITION)为本国监察规程或国家法律,例如:英国把它转化后命名为“1999压力设备监察规程”(THE PRESSURE EQUIPMENT REGULATION 1999)。所谓转化并非把PED内容原封不动地变为本国的规程,而是把有关压力设备安全监察的核心内容在结构上做一些调整和必要的、说明性的增加。例如:PED正文原有21章精简为7章,所去掉的是欧盟成员国之间的法律接口和政府自身工作部分,在没有去掉的部分,结合英国的特点,用阴影背景插入说明,并用加粗字体增加英国特有的法律规定,例如: 凡压力设备不能满足上述要求者 意味着在法律上这些压力设备或其组合装置不能向英国提供; 为此,将引起对这些压力设备的提供者进行起诉和高达5000英镑的违章罚款,在某些情况下,要进行长达3个月的关押,或罚款和关押兼有。 英国把PED原有的7个附录,改为6个。其中:去掉属于政府自身工作的附录IV 和V,去掉并入正文的附录VI,把正文中“不属于本指令管辖范围的压力设备”移 入附录A,增加说明性附录C“产品分类和符合性评审流程。”(附录B,D,E,F 分别相当于PED附录II,I,III,VII)。5. PED是纯粹的行政法规,管理与技术彻底分开。PED是政府制定的行政法规,EN是欧洲标准化委员会编制的技术标准 也叫做协调标准或谐调标准(HORMONIZED STANDARDS)。行政法规具有强制性,技术标准是选择性的。强制性行政法规与选择性技术标准的结合点是PED中的安全基本要求(ESSENTIAL SAFETY REQUIREMENTS,简称ESR)。行政法规对安全基本要求的描述采用原则性很强、要求明确、语言精确的定性语言,技术标准实现安全基本要求的手段是把定性的要求进行量化(QUANTIFY)。6. 任何一份技术标准都必须有一个附录Z。用附录Z证明PED中每一个有关的安全基本要求在这个标准里面都满足了。设计、制造标准里面要有附录Z,材料标准里面也要有附录Z。在PED里面虽然也有5条定量要求(许用应力,焊接接头系数,瞬时压力限,水压试验压力,延伸率和冲击韧性等对材料延性的要求),但,可以不受它的束缚,用别的量代替,只要证明能达到同等的总体安全性(equivalent overall level of safety)就可以了。7. PED-EN 体系是“一与多”的结合,PED是行政法规,只有1个,而与之配套的协调标准(技术标准)则有很多个(见附录I)。“譬如北辰,居其位,而众星拱之” ,PED与EN就是这种关系。PED-EN体系又是“静与动”的结合,PED是法律,相对稳定不变;而协调标准是技术规则,要与时俱进,反映技术的发展。孙子兵法已经二千五百多年,其用兵原理,现在仍然是指导战争的法典,伊拉克战事美国采用了垂直包围、滚动巡逻、GPS全球定位等现代最新科技,但战争的原理仍然不变,例如:“不战而屈人之兵”,“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兵之形,避实而击虚”等。PED中的许多要求,例如:“压力设备采用的建造方式必须保证在可推知、可预见工况条件下的安全性”(To Ensure Its Safety In Reasonable Foreseeable Condition),这一原则永远适用。8. 安全基本要求分为设计、制造、材料和受火设备特殊要求四个部分。理解这些要求,特别语句中修饰词的精确而广泛的含义,需要反复琢磨。9. 安全基本要求的核心部分是保证压力设备使用者和公众的安全,是ISO 9001“聚焦顾客”或“顾客第一”(CUSTOMER FOCUS)理念的展开。作为一部行政法规,安全基本要求是政府对投放市场的压力设备向人民保证其安全的法律手段。例如:“制造商必须保证被建造的压力设备的安全,必须对所造压力设备进行风险分析或危险性分析(HAZARD ANALYSIS)”;“必须正确地设计压力设备,对应于不同失效模式有适当的安全裕量;考虑预期使用条件下的各种载荷(压力、温度、风力、地震力等);考虑各种可预见的操作条件(腐蚀、冲刷、疲劳等),以保证压力设备在设计寿期内的安全”;“在压力设备有被误用或使用不当的潜在危险情况下,制造商必须提供必须的保护措施,例如:安全释放阀, 温度测量装置 和其他的传感器等。”属于这类性质的要求,在过去的监察规程中被忽略或不够完整,这也是ASME规范所欠缺的地方(附录II)。10. 协助政府对制造商的产品和其质量体系进行评审的是第三方(THE THIRD PARTY)。而PED的所谓第三方有两种组织,一是欧盟授权机构(NOTIFIED BODY,简称NB 或为了与美国的NB加以区别,可简称为NoBo ),重点是负责符合性评审,欧洲批准的材料(EAM),焊接工艺和焊工评定等,二是承认的第三方机构(Recognized Third Part Organization,简称RTPO或TP),重点是负责NDE人员和焊工的资质评定,焊接工艺评定和验证性试验(PROOF TEST)。NB也可以兼当RTPO(附录III)。NB与RTPO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有一个识别号,负责符合性评审和办理EAM,而后者不能。11. 压力设备必须进行分类,按风险大小划分为6级。 第1级:压力为0.5巴或以下;设备无明显危险,不属于PED的管辖范围。 第2级:压力大于0.5巴,但该设备由于压力导致的危险很小,无须作符合性评审。 称之为0类风险。 第3级:压力导致的危险很小;该设备为I类风险。无须NB参与。 第4级:压力导致的危险中等;该设备为II类风险。NB只检查制造。 第5级:压力导致的危险较高;该设备为III类风险。NB检查设计和制造。 第6级:压力导致的危险极高;该设备为IV类风险。NB增强检查设计和制造。 非受火容器、受火蒸汽容器和压力管道具体分为哪一类,用9个图(称之为table或 chart,非figure)来表示,非受火容器和压力管道各有4个表,锅炉1个表。(附 录IV) 图1 盛装第1组气体的容器 图2 盛装第2组气体的容器 图3 盛装第1组液体的容器 图4 盛装第2组液体的容器 图5 锅炉(产生蒸汽或过热水的受火压力设备) 图6 输送第1组气体的压力管道 图7 输送第2组气体的压力管道 图8 输送第1组液体的压力管道 图9 输送第2组液体的压力管道第1组流体是指易燃、易爆、有毒和具有氧化性的危险性流体;第2组为其他流体。12. 根据产品的风险等级确定评审模式。评审模式是可以选择的,规定为低级评审模式的,可以选择高级的评审模式。制造商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选择评审模式:一是不以质量保证体系的形式接受符合性评审;NB检查产品本身;二是以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的形式作符合性评审;NB主要检查质量保证体系,其次检查产品本身。(附录V)三. PED-EN体系对当今世界压力设备行政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影响 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大潮,而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必然趋势是标准的全球化。ISO 9000和ISO 14000作为标准全球化的成功范例已经家喻户晓。标准是消除贸易技术壁垒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贸易的基础。 WTO对消除贸易技术壁垒(TBT)所达到的共识性协议或WTO协议(WTO Agreement),有4项内容:(1)承认标准和符合性评审对消除TBT的重大作用;(2)必须禁止设置不必要的贸易障碍;(3)鼓励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让;(4)在贸易中优先考虑国际性标准。而标准的国际性必须包含5个要素:(1)编制过程的公开性和透明度;(2)标准的编制有国际会员的参与;(3)在全球基础上考虑满足公众和市场的安全;(4)保持技术的连贯性和(5)有正确的编制程序。PED-EN体系是符合这些要求的,它的出现,将在世界贸易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欧盟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成效最显著、一体化程度最深的区域经济组织,其PED-EN体系,打破了近一百内的传统模式,成为与ASME传统体系抗衡的新体系。PED-EN体系的出现,持有ASME授权证书的制造商的产品,不能在欧盟15国内畅通无阻,必须符合PED的安全基本要求,必须接受按照PED要求的评审。欧盟和美国两种体系形成平分天下的格局。 PED-EN体系是强制和自主的结合,是统一和多样化的结合,是固定不变的原则和创新发展的结合。PED-EN体系既不约束技术的发展,也不容忍市场有危害公众安全的产品。PED-EN体系不但考虑产品自身的潜在危险,还要考虑由于使用不当造成的危险。它是对具有潜在危险的特种设备的管理指导思想、管理体系和模式的新的发展。管理和技术是发展经济的两大支柱,而管理又高于技术,是指导技术的发展的。PED-EN体系向世界指出:政府职能如何实施有效的管理,如何采用法律手段保证企业产品不致影响公众和环境的安全。PED-EN体系从源头上控制了由于压力而产生的各种隐患。PED-EN体系告诫世界,为实施精简而有效能的管理,不能就事论事以具体产品为对象而必须从众多产品的共性出发来制定技术法规。体系创新必须有理论创新为先导,世界压力设备界将必然会对PED-EN体系的成功实施的研究中得到启发。四 PED-EN体系对ASME体系的冲击有二个方面:1ASME成立与1880年。ASME锅炉压力容器规范从1914年第一版锅炉规范的出现,发展到现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卷帙浩繁,逐渐膨胀,目前11卷26册,再加配套的B31、B16系列管道和法兰标准,用“厚可盈尺”这句话已不足以言其厚。它是是世界上唯一的一部以产品为对象的、多卷、封闭、成套的法规。由于形成之初是为了解决当时锅炉粗制滥造,爆炸事故不断发生的危急形势(在爆炸的顶峰年代,平均每一个小时爆炸一台锅炉),故从第一部锅炉规范开始,就是行政管理和技术规则融合在一起的一部规范,并在1969年实行了质量评审(QUALITY ASSESSMENT)或许可证管理制度。其后陆续出版的压力容器、核容器、玻璃钢容器、以及压力容器分析设计和断裂力学设计各卷都保持这个框架不变,致使产品主卷中的管理部分相互重叠雷同,而且管理规则在一卷之内也极其分散。例如:相当与PED“压力容器的设计必须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以保证在其设计寿命期限内的安全”这一条管理规则,在VIII卷1册里面就出现7处(U-2a,UG-20,UG-21,UG-22,UW-2,UCS-56,UCS-66),还没有把它说透、说完整。类此的情况,不胜枚举(附录II)。为此,ASME在大约10年前就打算把规范的行政管理部分和技术规则部分分开,但由于船大头难掉,迄今没有实现。不久第XII卷移动式压力容器就要问世,恐怕还是这个框架。再者,ASME规范里面有很多技术规则是二十世纪初制定的,至今没有修改,因此显得比较陈旧。面对PED-EN行政法规与技术标准彻底分开这一创新体系,ASME认为它是法规标准中的重大变化,是一种创新,不免感到自己的尴尬,而急于提出“标准现代化”和ASME标准全球化(Globalization of ASME Standard)的口号, 其中包括采用SI制,把管理和技术彻底分开,把ASME规范翻译成中、法、德、日、葡、俄、西7种语言等。PED-EN体系的出现也可以看成是继欧圆的出现对美国货币霸权的挑战之后的又一次在标准领域的挑战,这是超出美国的估计的。2ASME自从1969年实现质量评审制度以来,在1972年由于其他国家对美贸易的需要美国政府颁布了“许可法令”(Consent Decree),允许ASME授权证书(Certificate of Authorization)在全球按照与在美国同样的程序进行发放,时至今日,以发放了大约4700份证书,其中国外大约1600份证书,主要是在加拿大、欧洲、东亚、非洲、澳大利亚、中东和南美等61个国家。从1990开始,接受ASME符合性评审的制造商在ASME全部评审的制造商中的比例平均每年以3%到4%的速度在增加,到2000年达到20%。2000年在美国和加拿大以外的国家中取得ASME证书的制造商达到1216家。可以说,上个世纪末的30年间是ASME规范雄霸全球的顶峰年代,ASME授权证书不但是锅炉压力容器与美国贸易的通行证,而且是国际建设项目招标中取得投标资格的先决条件。2002年5月30日PED强制执行后,ASME规范必须按照PED的安全基本要求进行适当补充,否则在欧洲单一市场不再被认可,4700份ASME授权证书在欧洲市场失去其通行证的作用,ASME证书的权威性受到动摇。五 ASME应对PED-EN体系的策略和措施主要采取了两类措施。1 拾遗补缺,对ASME规范第VIII卷1册按照PED基本要求进行补充,以满足欧盟市场准入的需要。为此,ASME在1999年5月创议由压力容器研究理事会(PVRC)主持一个研究项目,对PED进行彻底分析,并将PED的ESR与VIII-1对设计、建造和行政管理的要求进行比较。为此,PVRC邀集了来自欧洲和美国的PED专家和ASME规范专家进行了这项研究工作。研究成果在2001年7月出版了一本书,题为ASME持印人指南 采用ASME第VIII卷1册满足EC压力设备指令(97/23/EC)(Guide for ASME Stamp Holders Use of ASME Section VIII,Division 1 to Meet the EC Pressure Equipment Directive (97/23/Ec)。这个指南分三部分:PED介绍;PED/VIII-1要求的比较和附录Z 以及已经发表的由法国压力设备联络委员会(Franch Comite de liaison Appareil a Pression, CLAP)出版的PED条款解答。 在这个基础上,ASME在世界范围内举办以ASME规范满足PED的研讨会, 研讨会的目的是宣传在ASME规范的基础上稍加补充就可以满足PED基本安全 要求,就可以取得CE标志在欧盟境内自由流通。研讨会在意大利、美国和加拿 大举办过多次,2002年在北京举办了一次。2001年10月15、16日在意大利米兰 举办第4次,内容是如何使用ASME第I卷动力锅炉和B31.1满足PED中压力设 备组合装置的要求,介绍PED谐调标准非受火压力容器 EN 13445 与 VIII-1 的 比较。2 改写第VIII卷2册,使之能与EN 13445进行抗衡并满足PED要求的现代规范。 与PED的协调标准EN 13445 非受火压力容器比较,VIII-2 更为接近,因此,ASME把压力容器规范现代化的试点工作放在VIII-2上。使改写后的VIII-2能与EN 13445直接抗衡。 改写中吸收了当代最新研究成果,主要有5个方面:1/ 基于局部应变失效设计的新的要求;2/ 采用有限元法和载荷抗力系数设计(Load Resistance Factor Design,LRFD)概 念的新的弹塑性设计程序;3/ 基于弹塑性有限元分析评价疲劳的新方法;4/ 基于网格不敏感结构应力(Mesh Insensitive Structural Stress)概念评价疲劳的新 方法;5/ 锥壳过渡段、椭圆和碟形封头以及外压设计的新规则。 在新的VIII-2中提供使用方便的许用应力表,为焊后热处理提供新的时间-温度-厚 度准则,接受超声检测代替射线检测,并有一个满足PED的附录ZA。六 PED-EN体系对我国的影响和我国的应对措施1 对我国现有行政法规-技术标准体系的影响。 我国特种设备(含压力设备、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升降机、起重机、厂内机动车辆、游乐设施、客运索道等)法规和标准体系有5个层次:人大批准的“法”、国务院批准的“实施条例”、部门批准的“令”、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颁发的“监察规程”、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编制的“技术标准”;大体上相当于英文的“LAW”、“BY-LAW”、“DECREE”、“REGULATION”、“STANDARDS”。欧盟只有欧盟议会主席批准的PED和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编制的EN两个层次。相当于“压力设备”概念的我国法规体系,包括安全监察规程、实施办法、考核规则和检验规则,大约有60个(含拟新制定的)。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有机热载体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超高压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非金属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医用氧舱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气瓶安全监察规程溶解乙炔气瓶安全监察规程液化气体汽车罐车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低温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安全阀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钢印管理规则等实施办法考核规则类 约30个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设计文件审查等检验规则等约17个根据江泽民主席在十六大党代会上的报告、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示和朱鎔基同志在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坚持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的要求,主要理论创新有:1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转变政府职能;2政府职能主要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该管的事一定要管好,不该管的事坚决不管(孟子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集中精力抓好大事,支持各方独立负责、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3政府机构改革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4履行政府职责必须依法行政,维护法律尊严,保护群众利益。在PED新方法指令中很多原则与我国转变政府职能的创新理论是不谋而合的:1PED指令强调为防止指令的不断修改和频繁滋生,必须以一个指令来覆盖为数众多的产品,这条原则与“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不谋而合。2PED坚持“行政管理与技术分开”的原则,它与“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不谋而合的;3PED的核心是“安全基本要求”,制造商对产品要执行安全基本要求,第三方要监督制造商执行安全基本要求,三方以“安全基本要求”为共同目标协调一致地工作,这与“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不谋而合;4安全基本要求以法律形式体现顾客第一的思想。例如:在PED基本要求的总纲中提出:制造商必须对设备进行危险性分析,基于危险性分析,对压力设备进行设计,不但要防止一切可预见可先知的潜在危险,而且要告诉顾客哪些是不可预先防止的剩余潜在危险和应当采取的措施。政府以强化监管保证这些要求得到贯彻,这与“依法行政,维护法律尊严,保护群众利益” 的原则不谋而合。PED新方法指令的原则与我国转变政府职能的创新理论十分相似,我国现有压力设备行政法规-技术标准体系已有五十年历史,从框架结构看,法规与技术标准是分离的,但在内容上法规里面存在不少技术规定,而后者与技术标准在许多地方不一致,从而产生矛盾,此外,法规在行政管理上的严密性与PED相比差距也较大,根据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和PED-EN体系对我们的启发,初步作如下建议:1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对现有法规尽量合并;2彻底把管理与技术分开;行政法规抓管理,配套的技术标准抓技术;在管理中围绕安全、监管和用户第一的思想,制定严密的规则;3基于风险的观点,对压力设备进行科学分类;针对产品的不同风险类别,对制造商实施相应的许可模式;4确定对第三方的资质认可及其权限范围;争取我国第三方颁发的证书得到国际互认。 2对我国进口压力设备安全质量许可制度的影响 目前世界上有四种压力设备区域性强制性认证制度,除欧盟CE标志外,有我国的安全质量许可(SQLO),韩国的KEPIC标志和俄罗斯的GOST。自1995年10月1日起我国对锅炉、固定式压力容器、移动式压力容器和锅炉压力容器附件等四类产品实施进口安全质量许可。1997年10月1日强制执行后,凡未取得我国许可的上述产品均不得进入我国市场。向我国申请获得进口许可证的,1999年87家,到2003年第一季度达到600多家,在不到4年时间内增加5.9倍,平均年增加速度62%。在600多家中欧盟成员国占285家左右,比例最大,达47.5%,其中包括德国84家,意大利76家,法国33家,英国24家,瑞典11家,西班牙11家,芬兰9家,奥地利9家,比利时8家,荷兰8家,以及瑞士、希腊、丹麦、葡萄牙等,说明我国是欧盟压力设备的庞大市场(欧盟以外的国家中美国100家,日本70家,台湾地区43家,韩国36家,加拿大13家,马来西亚6家,俄罗斯3家等)。我国对进口压力设备一直是实行双重标准,即既要符合合同上规定的国际标准,也要符合我国的监察规程。在欧盟强制执行PED-EN体系后,我国从欧盟成员国进口的压力设备,必然要遇到PED-EN体系同我国容规-容标和锅规-锅标体系的碰撞。为此,我国各级进口设备检验部门必须研究PED-EN体系与我国体系的差异,这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3对国内ASME持证制造商的影响 从1994年到2003年,我国ASME持证制造商数量从42家增加到115家,9年间增长了1.73倍。从年增长率看1994到1998的4年间增长最快,主要是国有企业取证数量增加的缘故。2000年到2001年一度转入低潮,是因为取证效益不好所致。2001年后又转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是由于外资企业取证数量增加的缘故。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以及我国举办奥运和世博会给世界带来的无限商机,必然进一步拉动外资在国内设厂的速度,ASME取证企业数量可望进入新一轮增长期,但由于ASME规范不能完全达到PED基本要求,这些企业的对欧出口贸易要受到PED的制约。年份持证制造商数量平均年增长,%平均年增长,%19944217.11%10.70%1998792000959.66%2001983.16%20021057.14%20031159.52%对于这些企业,如何进入欧盟市场?有两种办法,一是在选择好一家NB之后,按照ASME-VIII-1附录Z或ASME-VIII-2附录ZA的要求(目前这两个附录已经制定出来了,但还没有见诸ASME规范),在ASME规范基础上补充所缺部分以符合PED的安全基本要求。鉴于这些制造商一般都有IS0 9001:2000证书,相当于PED最严格的评审模式H,因此,在ISO 9001:2000体系基础上通过PED评审并不难。难度最大的部分一是材料必须是欧洲或EN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届四川广元天立学校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现代管理学课件升学教育
- 现代教育原理课件
- 2025年春季初级经济师职业资格考试 经济基础知识考前冲刺押题模拟试题试卷
- 吉林省通榆县第一中2026届化学高一上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 2025年注册会计师(CPA)考试 会计科目实战演练全真试卷
- 2025年注册会计师(CPA)考试 会计科目全真模拟试卷答案精讲版
- 2025年小学数学毕业升学考试易错题型深度解析模拟试卷
- 测量员的岗位职责
- 现代农业创新课件
- 4S店员工职业卫生培训
- 体检机构礼仪培训
- 《工业机器人技术与应用》高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 院前急救质控标准
- 【公开课】乙醇++说课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 数字人文资源本体建模-洞察及研究
- 2025年新高考1卷(新课标Ⅰ卷)语文试卷(含答案)
- 捡土豆装车合同协议书
- 超市卫生管理规范培训
- 国际压力性损伤溃疡预防和治疗临床指南(2025年版)解读
- 2025年中国光纤通讯电缆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