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箔的燃烧.doc_第1页
铝箔的燃烧.doc_第2页
铝箔的燃烧.doc_第3页
铝箔的燃烧.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原实验容易失败的原因 铝是一种活泼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列在较前的位置,按理说在氧气中燃烧应该是很剧烈的,但教师们按照课本中的操作方法进行实验却往往不能使其燃烧,或者燃烧时会产生一些轻微的白雾,使原本应该是耀眼的白光变得混浊。我分析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应该是: (1)铝是活泼金属,在空气中能与氧气生成一种致密的氧化铝保护层,使氧气不能继续与铝发生反应,不采取任何擦除氧化铝保护层措施而直接进行点火,必定是铝难于燃烧。 (2)课本中“铝箔的燃烧”的操作被述为“2 cm5 cm的铝箔一端固定在粗铁丝上,另一端裹一根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立即将铝箔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新教材使用了一个“裹”字,如按此“裹”字进行操作,势必使铝箔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大大减小,从而使铝箔难于点燃。这正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点燃一张纸很容易,点燃一厚本书较难一样。 (3)如果过早地将铝箔伸入氧气中,则火柴梗首先会与氧气剧烈燃烧,从而产生轻微的白雾,即使铝箔能够被点燃,则会使其本该有的耀眼的白光变得浊暗,因为木柴的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燃烧会有水分产生。 2对原实验的改进 分析以上原因以后我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从而避免了一些不利于产生明显现象的因素。 (1)实验用的铝箔应在实验前几分钟内用砂纸擦除氧化铝保护层。 (2)将铝箔展开,仅用铝箔的一角裹住火柴和粗铁丝,使铝箔被加热的部分能充分与氧气接触。 (3)点燃火柴后应在火柴快燃尽时,把铝箔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不能让火柴梗消耗过多的氧气而影响实验效果。 铝箔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改进2010-03-13 14:56高中课本中,铝箔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很难成功。即使成功了,燃烧的时间较短,后排的学生观察不到现象,或观察到的现象不全。一、 分析原因:1、 引燃物纸片的长度不好控制,若纸片长了,则将集气瓶中氧气耗尽。只能观察到纸片燃烧的火焰及铝箔烤得变了形。若纸片短了,铝箔还没有来得及伸入集气瓶中火就熄灭了,温度达不到铝的着火点。2、 氧气纯度不够,铝箔的厚度太厚,均不能成功燃烧。千万不能使用易拉罐代替,它不易燃烧,外层涂料燃烧时产生有色火焰,影响了观察现象,但是铝并没有燃烧着。3、 铝箔长度较短观察时间不够。二、 实验的改进1、 铝箔的获取;将香烟内层包装纸(不要折叠,可卷曲)完整的放在温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就可以自动分离成铝箔和纸片;若未分离,将其捞出纸层朝上平铺在桌面上,用手指轻轻摩擦除去纸层,将干净的铝箔用书夹平备用。2、 气体中的收集;用600ml大口径的矿泉水瓶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快收集满时,在水下拧紧瓶盖,取出(瓶内有一薄层水,防止塑料瓶被烫坏)备用。3、 操作:取2cm5cm滤纸条和6cm10cm铝箔(均可以适量加长加宽)。用铝箔卷住滤纸外露3cm左右,用坩埚钳或铁丝夹住铝箔卷,点燃滤纸后,伸入瓶中,自上向下缓慢地伸入至接近瓶底。可见铝箔剧烈地燃烧,放出耀眼的白光,产生大量白烟,甚至将矿泉水瓶烧穿。这样改进后成功率达100%。由于氧气量较多,能保证纸片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引燃铝箔,同时保证余下足量的氧气供铝箔燃烧,实验现象清晰明显,时间较长,可以在学生间巡回展示,使全班的学生观察到明显的现象。原材料易得,并做到废旧利用。矿泉水瓶密封效果好,轻便安全。做气体性质的试验时,使用矿泉水瓶代替集气瓶,有很好的优点。缺点是消耗药品较多(可选用300ml 矿泉水瓶或用沸水烫塑料瓶使容积变小以节约药品)和不耐热。注:已经发表于中学化学参考2009年12期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改进曹英姿 文章来源: 作者: 时间:2009-2-6 23:40:00 点击次数:153文章编号:10056629(2008)08000801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人教版2006版)教材,在介绍铝在氧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采用了如下方法:把铝箔的一端固定在粗铁丝上,另一端裹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快燃尽时,立即把铝箔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集气瓶的底部要放一些细沙)。该实验的成功率低,笔者分析其失败的原因可能主要有以下两个: (1)铝是活泼金属,在空气中能与氧气生成一种致密的氧化铝保护层,使氧气不能继续与铝箔发生反应,难以燃烧。 (2)教材中“铝箔的燃烧”中未燃尽的火柴消耗了瓶中一定量的氧气,因氧气不足而导致失败; 改进 笔者和同事在教学过程中对该实验作了如下改进: 收集一大瓶干燥的氧气(集气瓶中底部要放一些细沙)。 用包装香烟的铝箔纸,剪成细条状,在笔杆上卷成螺旋状。 点燃锡箔纸后马上伸入集气瓶中。 改进后的优点 由于锡箔纸一面是铝箔,一面是纸,纸一燃烧容易点燃铝,再加上将铝箔剪成细条又卷成了螺旋状,增大了铝箔和氧气的接触面,因此改进后的实验现象非常明显,实验的成功率极高,操作也极简单,材料也很容易找,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四、铝箔在氧气中燃烧铝箔在氧气中燃烧这个实验很容易失败,原因主要有:1.铝是活泼金属,在空气中表面很容易产生氧化膜;2.铝箔太薄,点燃火柴时会使铝箔卷曲而不能点燃。改进方案:使用铝片,实验前用砂纸擦除铝片表面的氧化铝保护层并剪成0.3 cm5 cm(课本上是2 cm5 cm的铝箔),下端系一根火柴,但不能太长,点燃火柴后等火柴快烧尽时,迅速伸进氧气瓶中即可。五、金属活动性的探究实验对于这个实验的改进方法是:在生物实验用的玻璃培养皿中放入两个垂直交叉的塑料片,形成四个格子,分别放入镁条、锌粒、铁钉和铜片,倒入稀硫酸或稀盐酸,使四种金属同时接触酸液,实验现象更具有说服力,而且操作更加简单。总结以上及以往经验,实验改进一般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科学性原则。即做到实验原理准确无误,实验方案设计科学,实验装置设计合理,实验操作要符合要求。该原则是首要的,是改进实验成功的主要标准。 2.直观性原则。即实验现象明显,可见度高,实验结论的得出要呈直接性,它是改进实验成功的标志。 3.简易性原则。取材容易,装置简单,实验时间短是改进实验具有生命力的保证。 4.安全性原则。即要求实验过程确保师生的身心安全,不允许有事故发生,并贯穿“安全第一”的思想。 另外,在实验设计中,我们要注意其合理性和可行性,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还要突出实验的创造性,并注重现象的鲜明性。某些反应不是单能进行就行,还要通过其可见(气体,沉淀)、可感(热,光,气味)、可称(质量增减)、可辩(颜色变化)等方面来判断实验的完成。 By:化学实验装置改进 铝箔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改进1.原实验容易失败的原因 铝是一种活泼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列在较前的位置,按理说在氧气中燃烧应该是很剧烈的,但教师们按照课本中的操作方法进行实验却往往不能使其燃烧,或者燃烧时会产生一些轻微的白雾,使原本应该是耀眼的白光变得混浊.我分析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应该是: (1)铝是活泼金属,在空气中能与氧气生成一种致密的氧化铝保护层,使氧气不能继续与铝发生反应,不采取任何擦除氧化铝保护层措施而直接进行点火,必定是铝难于燃烧. (2)课本中铝箔的燃烧的操作被述为2 cm5 cm的铝箔一端固定在粗铁丝上,另一端裹一根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立即将铝箔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新教材使用了一个裹字,如按此裹字进行操作,势必使铝箔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大大减小,从而使铝箔难于点燃.这正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点燃一张纸很容易,点燃一厚本书较难一样. (3)如果过早地将铝箔伸入氧气中,则火柴梗首先会与氧气剧烈燃烧,从而产生轻微的白雾,即使铝箔能够被点燃,则会使其本该有的耀眼的白光变得浊暗,因为木柴的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燃烧会有水分产生. 2.对原实验的改进 分析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