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颗钻石后面都有自己的故事.doc_第1页
每一颗钻石后面都有自己的故事.doc_第2页
每一颗钻石后面都有自己的故事.doc_第3页
每一颗钻石后面都有自己的故事.doc_第4页
每一颗钻石后面都有自己的故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林钻石 常林钻石重158.768克拉,长17.3毫米,颜色呈淡黄色,质地纯洁,透明如水,晶莹剔透。晶体形态为八面体和菱形十二面体的聚形,比重3.52。常林钻石是由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岌山镇常林村农民魏振芳于1977年12月21日在田间松散的沙土中翻地时发现的。她把这块宝石献给了国家,成为我国的国宝。这块钻石以发现地点常林村命名为常林钻石,现收藏于中国人民银行。 常林钻石是我国到目前为止发现的第二块超过100克拉的宝石级天然大钻石,也是我国现存的最大钻石。我国发现的最大钻石是金鸡钻石,重281.25克拉,于1937年在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李庄乡发现,后被日本驻临沂县的顾问掠去,至今下落不明。噩运之钻希望 现存于世的钻石“希望”,重45.52克拉,具有权其罕见的深蓝色。据说,它不仅蓝得美丽,而且似乎发射出一股凶恶的光芒,这可能是因为在它那像迷雾一样的历史中,充满了奇特和悲惨的经历,它总是给它的主人带来难以抗拒的噩运之故。公元1642年,法国的探险家兼珠宝商塔维密尔,在印度西南部首先得到了这块巨大的宝石金刚石,重112克拉,它具有极为罕见的深蓝色。塔维密尔将宝石带回法国,献给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国王封了他一个官职,并且赏他一大笔钱作为宝石的代价。传说中的噩运也随之开始降临到接触宝石的人的身上。塔维密尔的财产,被他那不孝的儿子花得精光,使得他到了80岁的高龄时穷得身无分文,仍不得不再一次到印度去,希望寻求新的财富。可是,他却在那里被野狗咬死了。下一个便轮到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了。他将这颗蓝色的宝石金刚石琢磨成了重69.03克拉的钻石。路易十四仅仅戴了一次,不久就患天花死去。继位的法王路易十五,成了钻石的新主人。他发誓不戴这颗深蓝色的大钻,可是,他把它借给他的情妇佩戴。结果,路易十五的情妇在法国大革命中被砍了头。这颗蓝色大钻又传给了法王路易十六,他的王后经常佩戴此钻,结果是将路易十六夫妇双双送上了断头台。路易十六王后的女友兰伯娜公主,随之成了这颗蓝色噩运之钻的主人。她大概又是因为戴了这颠倒霉的钻石,在法国大革命中被杀。这颗蓝色的大钻于1792年在法兰西的国库中被盗。窃贼的命运如何,不得而知,只知道它被重新琢磨了一次,重量减为45.52克拉,并于1830年在伦敦的珠宝市场上出现,当即被银行家霍普(Hope)买去,价值18000英镑。从此,这颗蓝钻就以它新主人的姓氏为名,叫做“霍普”。由于英文Hope又是希望的意思,故此钻又名“希望”。银行家霍普终生未婚,他将蓝钻传给外孙(其条件是要他改姓霍普)。这位新的钻石主人后来娶了一位美国女演员约西为妻,不久,小霍普破产,约西和他离了婚。约西于1940年死于美国波士顿,她在晚年穷困潦倒,经常埋怨那顾蓝钻“希望”给她带来了难以摆脱的翘运。1906年,小霍普为清偿债务被迫卖掉了蓝钻“希望”,此后的两年之内,“希望”被转卖了多次。1908年,蓝钻“希望”被土耳其苏丹哈密德二世用40万 美元买走。据说,经手这笔买卖的商人在带着他的妻儿出门时,汽车翻下了悬崖,全家一起遇难。蓝钻“希望”在土耳其宫廷中由苏丹赏给他的亲信左毕德佩戴,可不久,左毕德被苏丹处死。1911年,美国华盛顿的邮政负责人麦克兰,用11.4万美元购得了蓝钻“希望”,他将它送给自己的妻子作为礼物。有人告诉麦克兰夫人,说这是一顾会带来噩运的钻石,并谈了不少历史上的传说,麦克兰夫人一笑置之。她经常佩戴此钻,并常与她保有的另一顾名钻94.8克拉的“东方之星”同时佩戴,以显示豪华与富有。也许是巧合吧!就在麦克兰夫人得到蓝钻“希望”的第二年,她的儿子在一次车祸中丧生, 而她的丈夫麦克兰先生不久也死去,她的女儿又因为服用安眠药过量而死。表克兰夫人于1947年去世,美国著名的大珠宝商温斯顿,在1958年买下了她的全部珠宝,成了蓝钻“希望”的新主人。后事如何呢?温斯顿带着这颗噩运之钻,在不同的季节多次飞越大西洋,当然,都平安无事,不过,倒遇见了一件趣事。一次,温斯顿和他的妻子一起,到葡萄牙的首都里斯本去,回纽约时他妻子先一天乘飞机走,温斯顿本人于第二天 飞返纽约。温斯顿夫人的飞机按时起飞,按规定在亚速尔群 岛的玛丽亚机场中途降落加油,由于飞机引擎发生了小故障,因而耽误了约3个小时。在等待修理的过程中,突然有一位男乘客提出拒绝再乘这一架飞机旅行,坚决要求改乘第二天的飞机,于是他下飞机走了。温斯顿并不知此事,他在第二天去里斯本机场的路上,接到了妻子打来的电报,说她已平安抵达纽约。温斯顿将此电塞进衣袋,随即登上飞往纽约的班机,飞机起飞时,他发现邻座是空的,他很高兴,因为可以好好地睡一觉了。一觉醒来,飞机巳到达加油站亚速尔群岛的玛丽亚机场,在飞机加油时,他下机散步去了。当他回到飞机时,发现邻座已经有了客人,而且此人正在滔滔不绝地给机上的旅客们讲述自己的一个冒险故事。他说自己昨天居然和噩运之钻主人的妻子同乘一架飞机,果然飞机在这玛丽业机场发生了故障,他赶快逃下飞机,要求改乘今天的飞机,等等。这位旅客继续说:“我并不迷信,可我为什么要冒险和噩运之钻主人的妻子同乘一架飞机呢?我坚决要求改乘另一架飞机,你们看,我安全了,并且能在此地谈话。”温斯顿在旁边听着,真是哭笑不得,心想,这位老兄要是知道我是蓝钻“希望”的主人,那他现在又会怎样呢?正在这时,邻座那位客人突然提高嗓门说:“如果昨天那架飞机能够安全到达,那才是怪事。” 涵养不错的温斯顿先生大约也忍不住了,他从口袋中掏出妻子打来的电报,递给了邻座这位激动的旅客,顿时,他像泄了气的皮球安静了,一直到达目的地纽约,这位旅客再也没有开口。好了!迷信终于破灭了,厄运也结束了,这颗历尽坎坷,蒙受了无数不白之冤的美丽蓝钻“希望”,得到了它适宜的归宿。温斯顿将它作为礼物捐献给了国家,它现在藏于美国华盛顿的史密森研究所。从此,它再也不是炫耀豪华和财富,或增加个人娇美的装饰品了,而是成了科学研究的标本。非洲之星非洲之星钻石为同一颗天然钻石库利南加工而成。“库利南”(Cullinan):1905年1月21日发现于南非普列米尔矿山。它纯净透明,带有淡蓝色调,是最佳品级的宝石金刚石,重量为3106克拉。一直到现在,它还是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宝石金刚石。由于原石太大,须要打碎成若干小块。全球最大的钻石原石 The Cullinan 非洲之星是在1905年于南非Premier矿场中发现,重量高达3106 carats。后来经切割、琢磨成许多大小不一的钻石,最大者(Cullinan I)被镶嵌在英皇的权杖上,重达530.2 carats,号称非洲之星。库利南被劈开后,由三个熟练的工匠,每天工作14小时,琢磨了8个月。一共磨成了9粒大钻石和96粒小钻石。这105粒钻石总重量106365克拉,为库利南原重量的 34.25。其中最大的一粒名叫“非洲之星第”,水滴形,重530.2克拉,它有74个刻面,镶在英国国王的权杖上。次大的一粒叫做“非洲之星第”,方形,64个面,重317.40克拉,镶在英帝国王冠上。 非洲之星原石被切割成许多部份,最大的是 Cullinan I (530.20 carats),第二大是 Cullinan II (317.40 carats)。 库利南“非洲之星”只能算库利南的一部分。世界上最大的宝石金刚石名叫“库利南”,它的发现是相当偶然的。1905年1月25日,南非(阿扎尼亚)的普列米尔矿山(亦称总理矿),有一个名叫威尔士的经理人员,偶尔看见矿场的地上半露出一块闪闪发光的东西,他用小刀将它挖出来一看,是一块巨大的宝石金刚石。它的重量用当时的旧克拉单位(1克拉205毫克)为 3024.75克拉。换算成现在通用的公制克拉(1克拉200毫克)为3106克拉,即621.2克。体积约为56.5l0cm,相当于一个成年男子的拳头。它纯净透明,带有淡蓝色调,是最佳品级的宝石金刚石。一直到现在,它还是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宝石金刚石。库利南不是一个完整的晶体,它只是一个大晶体的一部分碎块。库利南由于太大,当时没有人能买得起。后由南非的德兰士瓦地方当局用15万英镑收购,在1907年12月9日,为祝贺英王爱德华三世的生日而赠送给英国皇室了。库利南2号1908年初,库利南被送到当时琢磨钻石最权威的城市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交给约阿斯查尔公司加工,加工费8万英镑。由于原石太大,须要事先按计划打碎成若干小块。打碎它是一件极其困难的工作,因为如果研究不够或技术欠佳,这块巨大的宝石就会被打碎成一堆没有什么价值的小碎片。打碎工作由荷兰著名工匠约阿斯查尔进行。他用了几个星期的时间来研究库利南,按它的大小和形状造了一个玻璃模型,并设计了一套工具。他先用这些工具对玻璃模型试验,结果模型按照预想的要求被劈开。经过几天休息之后,1908年2月10日,他和助手来到专门的工作室中,将库利南放在一个大钳子里紧紧钳住,然后将一根特制的钢楔放在它上面预先磨出的槽中。约阿斯查尔用一根沉重的棍子敲击钢楔,“啪”的一声,库利南纹丝不动,钢楔却断了。阿斯查尔脸上淌着冷汗,在那紧张得像要爆炸的气氛中,他放上了第二根钢楔。再使劲地敲击一下,这一次,库利南完全按照预定计划裂为两半,而阿斯查尔却昏倒在地板上了。库利南被劈开后,由三个熟练的工匠,每天工作14小时,琢磨了8个月。一共磨成了9粒大钻石和96粒小钻石。这105粒钻石总重量106365克拉,为库利南原重量的34.25。由此可知,金刚石在加工成钻石后,重量损失很大。九大钻石中最大的一粒名叫“非洲之星第”也就是“库利南1号”,重530.2克拉,为水滴形,琢磨了74个面。它也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钻石,镶在英国国王的权杖上。次大的一粒叫做“非洲之星第”,重317.4克拉,外观方形,磨有64个面。它是世界上第二大的钻石,现镶在英帝国王冠下方的正中。其它7粒重量分别为94.4、63.6、18.8、11.5、8.8、6.8及4.39克拉。由库利南磨成的9粒大钻,全部归英国王室所有。其中“库利南第I”和“库利南第”,曾被镶在1911年制成的玛丽王后的王冠上,后又取下归王后收藏,王冠上则用水晶的复制品代替。1919年,在普列米尔矿山又找到一颗重达1500克拉的宝石金刚石。按重量为世界第三。它也是一个大晶体的碎块,并且颜色和库利南相似。因此有人认为它与库利南是同一个大晶体碎裂而成的,故这块金刚石没有给它取专门名字。“光明之山”的概况世界上最古老而又保存至今的巨大钻石,要算是“科依诺尔”(又名“光明之山”)了。其英文名称为Koh-I-Noor,在波斯语中意为“光明之山”,重105.6克拉(21.6克),无色,椭圆形琢刻形状,原产于印度戈尔康达,在世界著名钻石中排名第三十三位。 传说它已有了3000年的历史,但这不可信;又有说最早有关它的记载是1304年。现在一般认为,它于1655年发现于印度戈尔康达地区的科勒尔矿山。名钻沙赫也发现于戈尔康达,但科依诺尔比沙赫要大很多,它的原石重达800克拉。最早,科依诺尔落到印度莫卧儿皇帝的手中。在莫卧儿的皇宫中保存了近百年。又是和名钻沙赫一样,在1739年波斯的纳狄尔沙赫攻陷德里时,将这颗“科依诺尔”和沙赫一起带到波斯的伊斯法罕城。印度教经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谁拥有它,谁就拥有整个世界;谁拥有它,谁就得承受它所带来的灾难。惟有上帝或一位女人拥有它,才不会承受任何惩罚。”这段经文说的就是这颗钻石。2002年4月9日,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的王太后葬礼上,这颗钻石被放置在王太后的棺木上,让举世目睹了“光明之山”光芒四射的魅力。宝石背后的故事“光明之山”,财富和权力的象征,也是流血和死亡的祸根。根据文献资料记载,700年来,这颗钻石引发了无数次的血腥屠杀和争斗。许多一度拥有它的君主,最终厄运当头。传说“光明之山”是在印度南部的矿山中被发现的,有关它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1304年。“光明之山”原石重达800克拉,第一次琢磨后重186克拉,呈椭圆形。英国王冠上面镶嵌了2800颗钻石,其中最夺目的光芒就来自王冠顶部十字架上的“光明之山”。孔雀御座上频发血案16世纪,印度莫卧儿王朝开创者巴卑儿成为第一个拥有“光明之山”的君主。他得到“光明之山”后,把它藏在象征权力的孔雀御座里,并向世人宣布,自己得到了一样无价之宝,它“相当于全世界所有人一天的口粮”。但是,在得到“光明之山”不久,巴卑儿的亲生儿子发动政变,把老子投入牢笼,自己登上了孔雀御座,巴卑儿成为第一个在得到“光明之山”后遭受厄运的君王。时光流转,因修建泰姬陵而闻名于世的莫卧儿王朝第5代皇帝沙贾汗成为“光明之山”新的主人。从此,皇宫里变成了争权夺利的战场,沙贾汗的十几个儿子为了争夺王位和这颗价值连城的钻石不惜自相残杀。其中一个儿子用沾满了兄弟鲜血的利刃逼着父皇从孔雀御座上走下来。沙贾汗此后被软禁在莫卧儿王朝旧都阿格拉的皇宫“红堡”中,至死不见天日。伊斯法罕城永失安宁“光明之山”在莫卧儿的皇宫中藏身近百年。1738年,莫卧儿王朝首都德里陷落在波斯人纳迪尔沙阿手中,但纳迪尔沙阿把德里翻了个遍,也找不到他垂涎已久的那颗钻石。莫卧儿皇帝穆罕默德沙阿的一个妃子偷偷告诉纳迪尔,皇帝把他最珍贵的东西藏在了裹头的头巾里。对古代礼节非常熟悉的纳迪尔立即向穆罕默德提出交换头巾,以表示双方对战果的严肃态度和互结友好的意愿。失去了城池的穆罕默德无奈只好当场解下头巾。当天晚上,纳迪尔打开头巾,看到了躺在里面的大钻石。当他把钻石举过头顶的时候,一道七彩光芒划破夜空。纳迪尔不禁脱口而出:“科依诺尔!”“光明之山”的名字从此被叫响。纳迪尔带着“光明之山”回到了伊斯法罕城。据说,除“光明之山”外,纳迪尔还把印度另外一颗名钻“沙赫”也掠到波斯。之后,伊斯法罕城永失安宁,纳迪尔成了杀人不眨眼的暴君,害死了很多无辜的人。1747年,纳迪尔在熟睡时被仇敌暗杀。纳迪尔死后,他的继承人阿迪尔继承了“光明之山”,也继承了纳迪尔的残暴性格。阿迪尔的兄弟废黜了阿迪尔,自己后来又被另外一个兄弟废黜。波斯王室陷入了自相残杀的连环套里,几乎每个君主都死于非命。锡克邦主献诸英女王传说,伊斯法罕城一片混乱的时候,贵族阿马锡阿贝德尔企图争夺王位,但没能成功,只抢到一批珍宝东行至坎大哈,当上了阿富汗的君主。在他抢走的宝物中,就有“光明之山”和泰米尔红宝石。但几经周折之后,“光明之山”又回到印度境内的拉合尔城。在拉合尔城,拥有“光明之山”的印度王子似乎预感到钻石可能给自己带来厄运,就带着它逃到旁遮普,把它献给了锡克人统治者兰吉特辛格。辛格号称“拉合尔之狮”,他非常喜欢这颗钻石,经常把钻石放在马背上,好在骑马的时候欣赏它的光彩。好景不长。辛格死后,锡克战争于1840年爆发,混乱的局面使得旁遮普血流满地。战争爆发时,锡克王位的惟一继承人杜利普辛格只有9岁,被英国人监护了起来。战争结束后,他成为印度众多土邦主中的一个。杜利普一生娶过一百多个妻妾,但却没有一个子女继承了“光明之山”钻石。这是因为,杜利普还没有成年,就得知了“光明之山”血淋淋的历史,害怕同样的命运降临到自己身上。因此,他决定遵循古老的经文,把钻石献给一个女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光明之山”进入英国并非一帆风顺。在杜利普与英国驻印度总督的周密计划和安排下,钻石被交给了英国东印度公司委托的一个信使。但这个信使可真不是一个急性子,“光明之山”在他的背心口袋里呆了6个星期才进入了英国海关。这里还必须要提到另外一个小插曲。1997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印度访问时遇到了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旁遮普邦的锡克教徒要求女王归还“光明之山”钻石。提出这个要求的是比安特辛格桑德哈瓦利阿,时年71岁,是旁遮普省的一个普通农民,他自称是杜利普辛格的后裔,并曾给白金汉宫和布莱尔首相写信,要求归还钻石,他说:“英国人是有礼貌的人,他们会回信,我并不是为自己要光明之山,我要把它献给大金寺(锡克教圣地),因为它是我们民族遗产的一部分。”当然,英国人不会承认桑德哈瓦利阿是钻石的真正主人,甚至怀疑他是想借此染指其他辛格的财产。据称,1997年瑞士银行发现了一个属于杜利普辛格女儿的财宝箱子。但锡克族历史学家库什瓦特对此持怀疑态度,他认为丢失了领地的杜利普辛格实际上已一贫如洗,在瑞士银行不可能有大笔财产。伦敦塔里珍藏传世维多利亚女王热衷于收藏,从各地搜罗来的奇珍异宝令她陶醉不已。得到“光明之山”之后,她先让人把钻石镶嵌在胸花上,后来又被用作王冠上的主钻。“光明之山”还激发了威尔基科林斯的灵感,写出月亮宝石这部经典作品。钻石的捐献者杜利普辛格也受到了英国的礼遇。英王室把他带到了英国,为他请了家庭教师,还给他提供豪宅和高额薪水。杜利普后来表示,他并不后悔放弃“光明之山”的拥有权。1851年,“光明之山”在伦敦公开展出。专家们认为,这枚宝石在印度宝石工匠手下所磨成的形状,闪光较差,不够美观。1852年,英国宫廷矿物学家丁 坦南特再次磨砺了这颗钻石,令它更加美艳照人,重量则减到了现在的105.6克拉。它从此成为英国王冠上的主钻。王冠上面镶嵌了2800颗钻石,其中最夺目的光芒就来自王冠顶部十字架上的“光明之山”。维多利亚女王死后,“光明之山”被玛丽王后镶在了自己的王冠上;玛丽王后死后,英王乔治六世继位。1937年,乔治六世的妻子,即2002年去世的英国王太后得到了这颗钻石。不过,“光明之山”虽然最终按古老的印度经文所言,被女人所拥有;但它仍然没有被看成是一块吉祥石,就连维多利亚女王也曾因“光明之山”钻石遭到两次袭击。而且,拥有“光明之山”的英国皇家贵胄几乎没有真正戴过它。“光明之山”一直被珍藏在伦敦塔里,象征着英国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也无言地记录着它染满血腥的漫漫历程。钻石的美丽传说人类开采利用钻石的历史已有几千年了,但自古以来大于20克拉的宝石级金刚石颇为罕见。而大于100克拉的钻石被视着国宝。据称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大于100克拉的特大金刚石有1900多粒,其中大于500克拉的有21粒,大于1000克拉的仅有2粒。迄今世界上最大的一颗钻石是1905年1月27日在南非扎伊尔伯里梅尔(Premier)发现的,该钻石取名“库里南”(Cullinan),重达3106克拉。长100mm,宽65mm,厚50mm。宝石界行家估计“库里南”的价值高达75亿美元。1907年,南非德兰士瓦地方政府将这粒巨钻赠送给了英王爱德华七世。英王把加工这颗巨钻的工程交给了著名的荷兰阿舍尔公司,这家公司曾经加工过“高贵无比”等大钻。该公司接下工程后对这颗巨钻研究了几个月1908年2月10日这颗巨钻被劈成几大块后加工出9颗大钻,98颗小钻,特意留下一块(重9.5克拉)原石未加工。加工出来的成品钻总量为1063.65克拉,加工出来最大的一颗钻石取名“库里南号”,也称为非洲之星,重达530.02克拉,是梨形刻面钻。“库里南号”是一颗切角的长方钻,重317.4克拉。“库里南号”为梨形钻,重95克拉,“库里南号”为方形钻,重64克拉,还有一棵心形钻重19克拉,两粒马眼钻,分别重l1.5克拉和8.8克拉,最后两粒分别为长方钻(重6.8克拉),和橄榄球形钻(重4克拉),其中的四粒钻石镶在英国王冠之上,这顶王冠现珍藏在伦敦韦克菲尔德塔的英王室宝库之中.17世纪初,在印度戈尔康达的钻石砂矿中拾到一粒重309克拉的钻石坯,后取名为奥尔洛夫钻石。当时,根据沙赫哲汗的旨意,一位著名的钻石加工专家拟加工成“印度玫瑰”模样,但未能完全如愿,重量损失不少(仅磨出189.62克拉)。根据传说,这颗美妙绝伦、稀罕无暇的钻石,后来做了印度塞林伽神庙中一尊神像的眼珠。1739年德里被波斯国王纳吉尔攻占之后,这颗钻石被装饰在纳吉尔宝座之上,取名为“杰尔昂努尔”。之后钻石被盗,落入一位亚美尼亚人手中。1767年他把钻石存入了阿姆斯特丹一家银行,于1772年他把钻石卖给了御前珠宝匠伊万,伊万于1773年以40万卢布的价格又买给了奥尔洛夫伯爵。同年,奥尔洛夫把这颗钻石奉献给叶卡捷琳娜二世作为她命名日的礼物,尔后它被焊进一只雕花纯银座里,镶在了俄罗斯权杖的顶端。奥尔洛夫钻石洁净无暇,十分罕见,它略带一点淡蓝绿色,晶体中有几个极小的淡黄色包裹体。钻石厚22mm,宽31-32mm,长35mm。目前这颗钻石珍藏在前苏联钻石基金会,另一颗著名的钻石“沙赫”是1829年波斯王子米尔扎赠送给沙皇政府的,意在修好由于俄国使臣在波斯被害一事而恶化的两国关系。“沙赫”钻石重88.7克拉,浅黄褐色,无瑕,只是晶体深处有几条小裂纹。三个抛光面上都有用波斯文字刻上的铭文,意为“布尔罕一尼扎姆一沙赫二世,1000年(公元1591年)”。中印度为大莫卧尔占据之后,这颗钻石落入他们之手。第二段铭文意为“哲汉吉尔一沙赫之子哲罕沙赫,1051年(公元1641年)”。第三段铬文意为“统治者卡德扎尔法赫特一阿里一沙赫苏丹,1242年。(波斯国王、1842年)。这颗钻石被纳吉尔沙赫据为已有,大约是在1739年占领大莫卧尔时期,在什么地方采到这颗钻石无人知晓,据推断,它可能发现于戈尔康达砂矿。能在坚硬无比的“沙赫”钻石上刻上铭文,可见当时波斯艺人技术之精湛令人无法想象。铭文中提到的大莫卧尔帝国执政官沙赫哲罕,从1627年执政到1666年,后来被儿了杰布夺位并让他在监牢中渡过余生。沙赫哲罕有极大的宝石癖,他拥有专门的工场,甚至亲自到那里去分选和琢磨宝石,他的儿子杰布不仅篡夺了王位,也夺取了父亲的珍宝。1665年,一位著名旅行家对大莫卧尔的宝座作了引人人胜的描绘,宝座以大量宝石点缀。朝晋谒者一面宝座的华盖上悬着一颗重80-90克拉的钻石,四周环绕很多祖母绿和红宝石。这可能就是“沙赫”,它悬在大莫卧尔与朝晋谒者之间作为护身宝物。还有一粒非常美丽的钻石,名叫“桑西”钻,重55克拉,传说这颗钻石曾镶在勇士卡尔头盔上,后在一次厮杀中丢失。 1589年“桑西”钻出现在葡萄牙国王安东的珍宝库中。后以10万旧法郎卖给法兰西珍宝库总管领主德、桑西。“桑西”钻很长时间一直是他家族的传家之宝。后馈赠给法兰西王耿利赫二世,并列入法兰西国宝库清单中,1792年这颗钻石被洗劫走了。1830年“桑西”被一位乌克兰工厂主的后裔杰米多夫买走,成交价50万法郎,法国政府就此事打了一场官司,五年之后钻石判给了杰米多夫。410克拉的“摄政王”钻石也有一段动人的故事,传说是一个印度奴隶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