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案例反思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克服重重困难救出自己的儿子及其同伴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本课是一篇感人至深的亲情课文,我按照以各种身份的人的目光所见,把父亲所做的感人之举,用自己的行为所铸就的一曲父爱之歌挖的三十八个小时进行重点感悟。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设计情境,把握本文的情感脉络,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下面我将本课的重要教学情景叙述反思如下:师:你们从哪些字里行间感受到了父亲的了不起? 生:我从这儿体会到了父亲的了不起:“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他一直在挖着,不把儿子救出来不罢休,他是多么的坚韧不拔啊! 师:你真会体会!同学们,在老师看来,这两句话简直就是一首诗,每一句都可以读出许多的联想。请你们自由地反复地深情地读读这一段话,看看自己读着读着,眼前出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形象? 学生自由悟读。 师随机采访学生: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形象? 生:他是多么地爱自己的孩子,为了孩子,宁愿冒着生命危险! 师:能带着这种体会读读吗? 生深情地读着。 师:你很善于体会,你的朗读打动了我! 师:你呢?有不同的体会吗? 生:我看到了一位坚强刚毅的父亲!他挖了那么长时间都没放弃! 师:你能读出父亲的刚毅来吗?生读。 师:还有想谈谈的吗?你又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形象? 生:我看到了一位执著、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责任感很强的父亲! 师:当你体会到这些,又会怎样来读这两句话呢? 生声情并茂地读。 师:你真是在用你的心感悟和朗读课文!(反思:注重了对朗读课文的指导。“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几句话的朗读指导,将其改编成诗歌的形式,学生的感情一下子激发出来,声情并茂的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们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应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让学生“个性化”地读书。所以我接着设计了“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形象”这样开放性问题,旨在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独特理解。)师:现在我有一个问题课文这样写“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作者为何要如此不厌其烦地写出时间的流逝?为什么不精练地写:“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止他? 生:这样写出了父亲挖得很艰难。生:这样突出了父亲挖了很长的时间。 师:36小时是多长的时间呢? 生:两个白天一个黑夜。 师:两个白天一个黑夜哪!两个白天一个黑夜中,父亲不吃也不喝,不休也不憩,一直在拼命地挖着,为的是 生:救出儿子! 师:多么感人至深的骨肉亲情!让咱们带着这份感动齐读这两句话。 生齐读。 师:“没人再来阻挡他”,哪些人曾经阻挡过他? 生:救火队长、警察、失去孩子的父母。 师:咱们分角色读读,现在你就是救火队长,请你阻止他 一生:“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师:现在你是警察,请阻止他 另一生:“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师:“现在你们都是失去孩子的父母,请阻止他 生齐:“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反思: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描述的情境,在读中感悟。)师:父亲听从了这些好心人的劝阻吗?他为何要如此倔强、执著呢? 生:因为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 生:因为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师:是哇,一分一秒都不容耽搁呀!那父亲凭什么、凭什么断定儿子在等着他呢? 生:因为父亲曾多次对儿子说过:“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师:你们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如果你的父亲也曾这样对你说,你会怎样想? 生:不管发生了什么危险,父亲都会来救我! 生:父亲会用生命保护我! 生:有父亲在,我什么也不用怕! (反思: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换位思考,较好地突破了难点。课堂是师生对话的艺术,教师循循诱导,使学生的感悟拾级而上,层层深入。) 师:于是,当父亲看到一片废墟悲痛欲绝时,让他重新挺立的正是这句话 生读:“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师:当众人来阻挡他,让他放弃是,回响他耳边的仍是那句话 生读:“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师;当他筋疲力尽时就要倒下时,给他力量的还是这句话 生读:“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师:这句话是支持父亲的一盏心灯,在他心底亮着,让父亲成为一座大山,伟岸、坚强、执着! 7、师:让我们走出父亲的内心世界,回过头来看看父亲此时的模样。引读:“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父亲为什么会成了这样?在这漫长的36小时里,会出现怎样的触目惊心的场面呢?同学们,请联系录象中的内容,闭上眼睛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父亲跪在地上,用双手拼命地刨着废墟,手掌手指磨破了,鲜血淋淋,可父亲全然不顾,还在竭力刨着。 生:我看到父亲正在费力地刨着,突然,从高空坠下一根房梁,正砸在父亲腿上,顿时,鲜血直流我说不下去了 生:我看到父亲疯了似的挖着废墟,边挖边喊:“阿曼达,我的儿子,爸爸救你来了,你在哪儿?” 师:同学们,通过你们的想象,我感受到了一份血淋淋的父子亲情,看到了一个顶天立地、了不起的父亲!让咱们带着深深的敬意,齐读这两句 生:“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反思:以上环节,是全课的重点环节,我想引领学生在“文本中走一个来回”,真切地感受父亲的了不起,在叩问文本、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培养语感,在情感陶冶的过程中培养高尚的情操。于是,我抓住全文的文眼最能辐射全文的一段,最具感染力和震撼力的一段,反复诵读,反复叩问,引导学生潜心会文,在读中感悟,在想象中感悟,在回味中感悟,使其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透视人物的内心世界,让人物形象逐渐在孩子心中丰满、高耸,从而让学生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提升阅读的品质。)需要改进之处:1、牵着学生的痕迹太严重,没有充分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感悟,缺乏对方法的指导。须知“受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场。”正是这一道理,2、要注意与学生的情感共振。学完这节课,我感到我最大的失误是没有对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评价,犯了想当然的错误,高估了学生,一味的沉醉在自己的情感之中,忽视了学生的情感理解,没有达到与学生的情感共鸣。要想与学生情感共振,还有一段历程,需要在平日的教学中加强指导,提高学生的情商,只有这样才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6148-2025电动汽车智能充放电设备技术规范
- 养护安全培训工作总结课件
- 养小鸭的课件
- 初级焊工培训安全记录课件
- 化学药剂使用安全培训课件
- 化学安全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化学安全培训题库课件
- 创建无烟单位签到课件
- 化学品安全培训演练医院课件
- 先抑后扬写作讲评课件
- 2025劳动合同书(示范文本)
- 绳索在消防领域的技术革新-全面剖析
- 慢阻肺护理新进展
- 中秋节知识课件
- 110kV变电站及110kV输电线路运维投标技术方案
-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课件3:4 3 免疫失调
- 《SLT 582-2025水工金属结构制造安装质量检验检测规程》知识培训
- “燕园元培杯”2023-2024学年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试题详解
-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基层版+2024年)解读
- 分子诊断技术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深度研究
- 《智能AI分析深度解读报告》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