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看待科学家们对待同一问题的不同研究结论?112020012 xw自从人类的出现,大自然有了巨大的变化。与自然界中的其它动物相比,人类拥有智慧、思维以及改造自然界的能力等,而其它动物不具有这种能力或者是这种能力比较低下。人类通过自己的智慧,不断的改造自然,使其向着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然而人类要改造自然,就必须对自然界有一定的认识。自然界包括人类已知的、也包括人类未知的物质世界,小至中子、质子、电子(据说现在有更小的粒子),大至宇宙。它们处于永恒运动、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因此,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也是在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之中的。在浩瀚无边的自然界中,由于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同时又与其周围的事物有着一定的联系,这就导致了自然界中的事物是非常复杂。因此,对于科学家们对待同一问题得出的不同研究结论,我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首先,自然界是非常浩瀚的,它包括宇宙中的一切事物。自然界中的不同事物之间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联系,因此自然界中的事物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所以在在一定的阶段科学家们对待自然界中某些问题的研究结论具有局限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自然界中的这些问题才能被正确的认识或者是得到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例如:著名的地心说和日心说。早在公元二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创立了地心说,提出了地球静止在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沿圆形轨道围绕地球作旋转。在以后的一千多年里,托勒密的地心说被世人奉为经典,后来更被教会所利用,成为上帝创造世界的理论支柱。到了15、16世纪,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航海事业的发展,推进了对天象的观测,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开始发生革命性的改变。1543年,波兰著名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出版了他的著作天体运行论 ,提出了太阳中心说,他认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行星都围绕太阳运转;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一颗普通的行星,地球本身也在自转着;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地球带着月球绕着太阳运行;行星在太阳系中的排列次序依次是土、木、火、地、金、水,他们围绕太阳旋转的周期分别为30年、12年、2年、1年、9月、88天。哥白尼的日心说比较合理地解释了行星的不规则运动及其他天体的运动现象,摧毁了地球居于宇宙中心是上帝安排的神学宇宙观,给宗教神学以沉重的打击。因此引起了教会的恐慌和不安,天体运行论也被教廷列为禁书。在哥白尼死后的几个世纪里,著名科学家开普勒、伽利略和牛顿等,都在理论上证明和发展了日心说。经过几个世纪的斗争,最终哥白尼的日心说被世人接受了。从上面的例子可以明显的看出,自然界的事物是复杂的和多样的,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被人们所完全研究透彻,因此我认为科学家们在研究同一问题,由于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他们的研究结论可能是反映同一问题的不同方面或者是部分。虽然他们的研究结论不同,但他们的研究都是针对同一个问题的,从而使人们对于该问题的了解更加透彻。其次,一个人的思维以及认识都是有限的,所以我认为不同的科学家们对待同一个问题的想法、思路以及研究的方法等都是不同的,因此他们对于同一问题的研究,根据他们的理解不同,研究的方法不同等,必将得到不同的研究结论。其实,人们对一个事物的认识有一个过程。认识的过程具有多次反复性。人们对于一个具体事物的正确认识,一般说来仅仅经过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一次循环,是不能达到的,往往需要从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原因在于人的认识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种种限制。例如:上一段提到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并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人的思维、方法和性格等主体因素。然而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而言,人们的认识还远远没有完成。客观事物及其发展是无限的,在空间上,客观事物是无限多样的,层次和联系是没有穷尽的;在时间上,客观事物发展的这一过程向另一过程的推移转变也是无限的,旧过程结束了,又有新过程代替旧过程,新事物层出不穷。所以人们需要不断地扩展和深化认识,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运动是永无止境的。不同的人之间,由于智力、思维、做事的方法等主观因素的不同,再加上人类某一阶段对待某一问题的认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其对于同一问题的看法和理解肯定是不同的,那就必然导致不同的科学家们对待同一问题的研究结论的不同。正如中国为什么没有培养出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我想答案是显而易见的。第一,由于中国的教育制度导致了中国人的思维比较狭隘、动手能力比较差等,这是不同主体之间的思维和做事方法等之间的差异。第二,中国的高科技制造技术不行,一些核心的机器都是靠进口的,然而有些核心技术,外国是不会卖给我们的,这导致我国科学家的一些科研项目没有办法进展下去了,这是科学技术条件的差异。正是由于认识需要一个过程,由于不同的科学家的认识的程度不同以及他们的智力、思维、做事的方法等主观因素的不同,其研究问题的角度及其难易程度等方面都是不同的,结果使得他们的研究结论自然是不同的。 最后,我认为正是因为科学家们对于同一问题的研究得到了不同的研究结论,才使得科学家们对该领域的研究更加深刻,发展的也更加迅速。这其中的原因,上面几段基本上都提到了。第一,自然界中的事物具有复杂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或多或少都与它周围的环境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自然界中的事物具有多方面的属性。不同科学家们对于同一问题的研究,可能是从同一问题的不同方面去研究分析的。比如,这个科学家是从该问题产生的原因去分析研究的,而另外一个科学家是从该问题对人们产生的影响去分析研究的,他们对于同一问题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当然是不同的。科学家们对同一问题不同方面的研究,不仅可以启发科学家们对于该问题研究,同时还可以相互补充,完善对该问题的研究,从而可以促使该问题更快更好的被人们认识清楚。第二,一个人的思维和认识是有限的。在不同的年代,由于社会生产力以及科学技术条件的不同,人们的认识也大有不同。比如,我们这个年代人的认识与想法和上世纪中叶人的认识与想法就有很大的不同,更不要说18、19世纪的人了。其次是一个人的思维和认识毕竟还是很有限的。就算一个人精通某几个领域的知识,他也不可能精通所以领域的知识。所以不同的科学家们在对待同一问题的研究时,由于他们教育背景不同,见识不同以及性格等不同,他们研究同一问题的的出发点可能是不同的。比如,有个科学家受到的教育都是顶级的,其个人的见识也比较广等,那么他研究同一问题时,就可能比其他的科学家们想的更加深入。但是一个人的认识还是很有限的,把一个问题的各个方面研究的比较透彻还是不太可能的。因此,综合上其他科学家们的不同研究结论,相互启发与完善,最终就可以把一个问题研究的比较透彻,从而使人们的认识更加透彻。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科学迅速发展的原因就在于不同的科学家们对于同一问题研究得出的不同结论。因为事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一个人的认识的局限性以及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条件等各种各样的因素导致了一个人不可能将某个问题研究的完全透彻,不同的科学家对于同一问题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必然是不同的。假如,在某一研究之中,A科学家可能没考虑到该问题的某一方面,但是B科学家想到了,并且做了这方面的研究,当A科学家看到B科学家的研究结论时,就有可能启发他对于该问题更深层次的研究,同样,当B科学家看到A科学家的研究结论时,也会启发他对于该问题的进一步研究,从而使得该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二单元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说课稿-2025-2026学年高中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苏教版2019
- 2025自主解除租赁合同
- 第四单元建立网站第13课一、创建站点说课稿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 机械厂废渣处置管理办法
- 7.1酸及其性质说课稿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
- 7.3 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 定州市安全员培训课件
- 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交河中学等校联测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题(含解析)
- 国际货物运输保险合同争议解决及风险评估合同
- 跨区域商铺联合租赁委托管理及品牌输出合同
- 2025年全国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网络培训示范班在线考试题库及答案
- 全国2025年质量月活动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全国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网络培训示范班在线考试题库及答案
- 我国军兵种介绍课件
- 2025全国农业(水产)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水生物病害防治员)选拔赛试题库(含答案)
- 广告及宣传印刷品制作服务方案
- 安全评价工作程序框图流程图
- 医共体成员单位人力资源工作制度
- 如何建立高效学习小组
- 汽车系统动力学与控制 教学大纲
- 手卫生持续质量改进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