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号道路送审_制度规范_工作范文_实用文档.doc_第1页
138号道路送审_制度规范_工作范文_实用文档.doc_第2页
138号道路送审_制度规范_工作范文_实用文档.doc_第3页
138号道路送审_制度规范_工作范文_实用文档.doc_第4页
138号道路送审_制度规范_工作范文_实用文档.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环评乙字第3506号盘龙138号路道路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建设单位:昆明市盘龙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编制单位:西藏国策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二一五年三月V目 录前 言11.0总则41.1评价目的和原则41.2编制依据41.3环境影响要素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71.4环境功能区划与评价标准91.5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121.6评价内容及评价重点141.7污染控制目标与环境保护目标151.8评价方法及评价时段171.9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172.0建设项目概况192.1项目地理位置192.2项目区现状192.3项目基本情况192.3项目建设规模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212.4项目占地及拆迁情况212.5预测交通量222.6工程设计232.7施工工艺及组织规划312.8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和实施情况353.0工程分析363.1工艺流程简述363.2施工期污染分析363.3营运期污染分析393.4 污染物排放汇总444.0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464.1自然环境概况464.2社会经济概况494.3生态环境514.5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535.0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85.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585.2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595.3环境空气影响预测及分析625.4声环境影响评价735.5固体废物影响分析865.6社会环境影响分析896.0水土流失926.1 水土流失现状926.2水土流失预测和影响分析936.3水土流失防治措施966.4水保结论987.0 环境保护措施与技术经济论证1007.1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1007.2水土流失防治措施1007.3社会环境影响减缓措施1007.4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1017.5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1027.6噪声污染防治措施1037.7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1067.8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1077.9其他措施1077.10建议1077.11环境污染防治措施汇总1088.0 产业政策、规划相符性及“三场”设置合理性分析1128.1产业政策的符合性分析1128.2项目建设与规划的符合性分析1128.3“三场”设置分析1149.0环境保护管理与监测监理计划1159.1环境保护管理和监督1159.2 环境保护管理计划1159.3环境监理计划1169.4环境监测计划1199.5 环保竣工验收一览表12010.0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12110.1经济评价12110.2 环境保护投资估算及效益简析12111.0公众参与12511.1公众参与的目的和意义12511.2公众参与的方式12511.3调查内容及对象12711.4 公众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12911.5 公众意见采纳说明13311.6公众参与调查结果13312.0综合结论13412.1项目概况13412.2产业政策及规划相符性13412.3环境现状评价结论13412.4主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3612.5水保结论13912.6环境保护措施评价结论13912.7 公众参与调查结论14512.8 环境管理与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结论14512.9评价总结论146附图附图1:项目交通地理位置图; 附图2:盘龙138号路道路卫星示意图;附图3:盘龙138号路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及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分布图;附图4:项目监测点位布置图;附图5:项目区水系图;附图6:盘龙138号路平纵图;附图7:盘龙:138号路排水管网图;附图8:水土保持措施及监测布点;附图9:盘龙区路网规划图附件附件1:昆明市盘龙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委托西藏国策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担大波村保障性住房配建市政道路(盘龙138号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委托书;附件2:盘龙区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对大波村保障性住房配建市政道路(盘龙138号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以盘发改【2014】51号文件);附件3:大波村保障性住房配建市政道路(盘龙138号路)工程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书及水保批复;附件4:昆明市盘龙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对盘龙138号路道路建设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盘住建复201419号)附件5: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报告(云南环绿环境检测技术有限公司);附件6:公参样表;盘龙138号路道路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前 言1、项目背景大波村保障性住房配建市政道路盘龙138号路道路建设工程位于昆明市盘龙区东北部,龙江片区大波村保障性住房项目和大波村城中村改造回迁安置房项目内,沣源路的北侧、北京路东侧以及昆曲高速的西侧。西起同期建设清源路,东止于同期建设龙谷路。行政区划隶属于龙泉街道办事处,属于龙江片区。本次保障性住房同期配建市政道路共涉及7条,分别为龙谷路、新云路、清源路、盘龙137号路、盘龙138号路、云海路和云龙路等,总长度4.1km,道路宽度从15m至20m不等,由昆明市盘龙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统一组织建设实施,旨在切实改善住房保障群体居住生活环境,方便保障房住户交通出行,形成区域内部和区域外部两套完整的交通系统。本次工程为其中盘龙138号路道路建设工程。大波村保障性住房同期配建市政道路规划图详见图9。盘龙138号路道路建设工程起点交清源路,终点交龙谷路,为城市支路,道路全长276.37m(建设长度203.04m,与同期建设清源路、新云路交叉口全部计入其它道路,与同期建设龙谷路交叉口计入本道路),红线宽度为15m,设计车速为20km/h,道路桩号区间为:K0+000-K0+276.37,本项目工程范围为:K0+026.187-K0+276.37。抗震设防烈度8度。道路最大纵坡6.787%,最小纵坡0.30%,工程全线最大挖深4.592m。本工程于2014年12月开工建设到2015年5月完工,目前现状正在进行管线工程。昆明市政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于2014年6月编制完成盘龙138号路道路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报批稿),于2014年6月25日取得昆明市盘龙区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对盘龙138号路道路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盘发改【2014】51号),详见附件2。昆明龙慧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于2014年10月编制完成盘龙138号道路建设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书(报批稿),于2014年10月20日取得昆明市盘龙区水务局关于大波村保障性住房配建市政道路(盘龙138号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书的批复(盘水申办【2014】46号),详见附件3。大波村保障性住房配建的7条市政道路项目主要服务于周边的大波村保障性住房和大波村城中村改造回迁安置房。其中昆明市龙江片区(大波村)保障性住房项目由昆明市公共租赁住房开发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承建,其项目建设内容不包括本项目同期配建的7条市政道路,但已对道路进行了代为征地的工作,该区域的拆迁安置工作由住房建设单位昆明市公共租赁住房开发建设管理有限公司通过经济补偿和回迁安置进行处理。本项目建设不涉及移民安置问题。根据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法规的规定,昆明市盘龙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委托西藏国策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盘龙138号路道路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接受委托后,我公司在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初步工程资料分析、现场踏勘、调查的基础上,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1-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19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B03-2006)、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等的要求以及项目本身的环境影响特点,确定了本项目环评的具体内容、评价特点、评价深度和技术方法,编制完成了盘龙138号路道路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由建设方上报环境保护部门审查批准后,作为项目建设及营运期进行环境保护工作的依据。2、项目环境特点及主要环评结论盘龙138号路属于城市支路,道路选线、走向符合昆明市盘龙区路网规划。目前,项目周边为在建大波村保障性住房,清源村等。项目占地为交通运输用地及建设用地等,沿线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历史文化遗迹等需要特殊保护的生态敏感目标,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大的破坏。项目主要环境问题为项目在施工期产生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物;营运期产生汽车尾气和交通噪声等。施工废气主要是施工路基挖填、建筑材料的运输、装卸过程产生的扬尘以及施工机械产生CO、NOX、SO2燃油废气。施工期噪声主要为施工设备噪声。施工废水主要是雨季的地表径流。施工期固废主要为建筑垃圾和多余的工程弃土。运行期废气主要为汽车尾气,污染因子为CO、NO2等。运营期噪声主要为车辆的交通噪声。本报告从水环境保护、大气环境保护、声环境保护、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等方面对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提出了一系列的环保措施和建议。本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只要严格地按“三同时”的原则设计和施工,落实设计和本报告提出的防护措施,在投产后加强环境管理,则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不会改变当地环境功能。在此条件下,项目从环保角度建设是可行的。18西藏国策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总则1.1评价目的和原则1.1.1评价目的1、对本项目评价范围内的社会环境、生态环境、水环境、环境空气、声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调查、监测与评价,全面了解沿线的环境质量现状。2、通过对本项目在施工期和运营期可能带来的各种环境影响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评述、预测,评价其未来影响范围和程度,为合理选择工程施工方案提供依据。3、根据拟建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提出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和建议,并反馈于设计,将工程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达到开发建设和环境保护两者协调发展的目的。4、结合公众参与,弥补环境影响评价可能出现的疏忽和遗漏,进而使拟建项目的设计更趋完善与合理,力求拟建项目的建设及运营在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取得最优化的统一;为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环保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并给决策者提供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科学依据。1.1.2评价原则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原则:项目建设应符合国家及云南省相关产业政策;2、符合相关规划的原则:项目建设应符合昆明市总体规划及其它相关规划;3、施工期、营运期污染物排放实现达标排放、尽量减轻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的原则;4、符合公众参与的原则:项目的建设必须充分与当地社会团体、居民进行协商,取得当地政府与居民的支持;1.2编制依据1.2.1国家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实施);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实施);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实施);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实施);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9月1日修正);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修正);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8、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2月29日);9、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4号,2008年1月1日起施行);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120号,1993.8.1);1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年11月29日实施)。1.2.2地方法律法规1、云南省环境保护条例(2004.6);2、云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2002.1);3、云南省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功能适用区划分(2007.3);4、云南省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1994.10);5、云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2001.7);6、云南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实施办法(1994.1); 7、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1997.8);8、云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2002.1);9、云南省城市建设管理条例(修订)(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第50号文); 10、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2013.1);11、昆明市城市垃圾管理办法(昆明市人民政府令第 58 号);12、昆明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实施办法(昆明市人民政府令第88号);13、昆明市建设工地文明施工管理规定(昆明市人民政府令第 89 号);14、昆明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昆明市政府第72号令);15、昆明市城市道路管理条例(2010.10);16、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2010-2020年);17、昆明市河道管理条例(2010.5)。1.2.3规章、规范性文件1、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 号);2、关于加强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工作的意见(国家环保总局,2004.3);3、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 号(2000.11);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10);5、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交通部令 2003 年第 5 号);6、“关于开展交通工程环境监理工作的通知”(交通部交环发2004314 号文);7、关于发布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保部 环发20107 号);8、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行为准则与廉政规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 2005 年第30号);9、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628 号);10、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水利部、国家计委、国家环境保护局,1994年11月22日);1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国家环境保护部第5号令,2009年3月1日);12、云南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目录(2013年,云环发2013151号) 。1.2.4相关导则及标准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7、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B03-2006);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9、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6-2008);10、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11、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技术规范(GB/T15190-94);12、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14、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1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16、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1.2.3有关技术文件和工作文件1、昆明盘龙区住建局委托西藏国策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盘龙138号路道路建设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委托书(附件1);2、关于对盘龙138号路道路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昆明市盘龙区发展和改革局文件,盘发改【2014】51号,附件2);3、盘龙138号路道路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昆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4、盘龙138号路道路建设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昆明市盘龙区水务局文件,盘水审办 201446号,附件3);5、盘龙138号路道路建设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书(昆明龙慧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6、盘龙138号路道路建设工程项目背景值监测报告(云南环绿环境检测技术有限公司,附件4);7、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资料。1.3环境影响要素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1.3.1主要环境问题识别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并结合项目地区的环境特征,对本工程的主要环境问题进行识别,识别结果见表1-1。表1-1 主要环境问题识别结果时期环境影响要素施工行为主要环境问题施工期社会环境道路施工工程的施工,部分路段如大波村的通行受到影响。这将给工程附近市民的出行、工作、生活带来影响和不便。城市生态土方工程工程弃土、建筑垃圾的堆放会占用城市土地,如果措施不当,给城市生态造成一定影响,并可能造成局部的水土流失。施工废水施工人员施工人员产生生活污水、土方开挖产生基坑水以及雨季地表径流。环境空气道路施工、车辆运输施工过程中的开挖、回填以及水泥、粘土、砂石等在装卸过程中产生粉尘,运输过程中沿途散落,运输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带起粉尘。施工机械使用以燃油为动力的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增加,必然导致废气排放量的增加。噪声车辆运输、各种施工机械使用施工过程中大型挖土机、钻孔机、空压机、压路机等以及各种重型运输车辆等作业产生的噪声。运营期社会环境车辆行使本工程实施,完善城市交通网络体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城市生态景观协调性绿化工程工程实施后,增加城市道路的美化、绿化等景观建设工程,将给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景观带来有利影响。环境空气车辆行驶各类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含有CO、NOx等污染物质,可能增加沿线的大气污染负荷,噪声车辆行驶各类车辆产生的交通噪声将对线路两侧居民区等敏感点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1.3.2环境影响要素识别根据本工程特点和主要环境问题识别结果,采用矩阵法对目前可能受本工程影响的环境要素进行识别和筛选,不同时期对于各种环境要素的影响关系筛选结果见表1-2。表1-2 环境影响识别矩阵施工行为环境资源施工期运营期材料运输施工场地绿化工程运输行驶养护社会环境就业劳务BBAA经济A交通运输-BBAA土地利用物理环境地表水-BA-B*地下水-BA-B*水土保持AA生物环境植被AA动物AA生活质量声环境-BAA空气质量-BAA景观与美学-BAAA注:A/B:长期/短期有利影响;-A/-B:长期/短期不利影响;空白:相互作用不明显或不确定;*:事项发生时有可能由表1-2可以看出,本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存在短期、可恢复的影响,也存在长期的正面、负面影响。施工期主要表现为短期的负面影响,在施工活动结束,影响即消失。施工期的环境负面影响主要是挖、填方路段,尤其是施工造成原有地形、地貌和地表植被的破坏;筑路材料运输及拌和过程可能产生大量的扬尘和粉尘等,造成环境空气污染;机械噪声将影响道路沿线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施工车辆会增加运输线路上的交通量,使交通不便,交通事故增加;在施工期对社会环境的正面影响主要表现为增加大量就业机会。运营期,由于本项目的建成通车,行驶车辆产生的交通噪声是负面长期的影响;运营期对环境产生的正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促进城市的发展,完善城市交通体系,改善局部交通环境,满足城市人民生活需求等方面。1.3.3评价因子的筛选根据项目沿线环境特征,本项目筛选出各种环境要素的主要评价因子见表1-3。表1-3 环境现状及影响评价因子环境要素环境现状评价因子环境影响评价因子施工期运营期社会环境评价范围内的保护目标 施工交通干扰对交通、城市建设、生态、景观的影响以及工程与城市规划协调性生态环境土地利用、水土流失、动植物等土地利用、植被、水土流失、景观等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地表水环境pH、COD、TP、NH3-N、SS、/路面径流SS、COD、氨氮、石油类等环境空气NO2、PM10PM10汽车尾气中有害物(CO、NO2)声环境等效连续A声级LAeq等效连续A声级LAeq等效连续A声级LAeq1.4环境功能区划与评价标准1.4.1环境功能区划1、水环境功能区划评价区属于金沙江水系滇池流域,项目所在地片区位于滇池流域水系的东干渠和马溺河中间区域。项目距离马溺河475m,距离东干渠851m,距离盘龙江2.0km。马溺河起于盘龙区双龙乡哨上村,终于盘龙江,全长9.9km,径流面积13.9km2,是盘龙江一级支流。马溺河流经麦冲、九龙湾、大波村、宝云社区和龙头村。东大沟因面积较小且无明显沟谷,通常无常流水,沟谷、坡面坡度基本一致,长度在十几米到数百米之间,一旦发生暴雨,坡面雨水迅速汇集于低凹沟谷,随即产生片流状水层,降雨结束后,坡面随即干涸,坡面汇流时间很短,地表产流量(净雨量)为扣除初损量和坡面流时稳定下渗后的剩余量,汇流时间与降雨历时基本一致。盘龙江为滇池主要补水河流之一,盘龙江东流穿蟠龙桥、三家村至松花坝水库,出库后经上坝、中坝、雨树村、落索坡、浪口、北仓等村,穿霖雨桥,经金刀营、张家营等村进入昆明市区,过通济、敷润、南太、宝尚、得胜、双龙桥至螺狮湾村出市区,经官渡区南窑川南坝走陈家营、张家庙、严家村、梁家村、金家村至洪家村流入滇池。水体功能为非接触娱乐用水、景观用水区、一般鱼类保护,按类水进行保护。滇池为一天然断陷湖泊。滇池湖面南北长约40km,东西平均宽约7km,最大宽度12.5km,湖岸长约130km。湖体北部由东西长约3.5km、宽30m堤坝将湖体分为两部分,分别称为草海和外海。当水位为1886.5m(黄海高程)时,最大水深10m,平均水深4.3m。滇池多年平均径流量9.76亿m,海口为滇池的出水口,多年平均出流量约4.03亿m。滇池外海水体功能为类水体。根据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2010-2020年),盘龙江(松华坝出口滇池外海入海口)河段水环境功能为景观娱乐用水,滇池外海水环境功能为一般鱼类保护;均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水标准。2、环境空气功能区划本项目所经过区域为城市居住、商业混合区,项目所经区域为环境空气功能二类区。3、声环境功能区划本项目所经过区域周围目前主要为大波村、大波村保障性住房、回迁安置房片区。依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94),项目区域为声环境功能区域2类区。1.4.2评价标准1、环境质量标准(1)声环境质量标准项目沿线主要为居住、商业,属于2类声环境功能区;目前项目沿线声环境敏感目标主要为大波村及其回迁安置房、保障性住房等。项目起点与终点分别与清源路和龙谷路相交,清源路、龙谷路均为城市支路,本项目道路等级也为城市支路,因此评价区声环境按照功能区划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标准值见表1-4。表1-4 声环境评价执行标准限值 单位:dB(A) 适用区域类别昼间夜间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2类标准6050(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项目沿线主要为居住、商业用地,目前项目沿线声环境敏感目标主要为大波村及其回迁安置房、保障性住房等。项目区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 1-5。 表1-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限值 单位:(g/m3)污染物名称TSPNO2PM10CO(mg/m3)浓度限值年平均2004070/日平均300801504.001 小时值20010.00*:GB3095-2012中没有TSP、PM10小时平均浓度限值,本次环评按照24小时平均标准的3倍计。(3)水环境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距本项目最近的河流为东南面约475m的马溺河、西侧851m的东干渠,西侧2.0km的盘龙江,主要湖泊为项目西南面约13.2km的滇池外海,本整个评价区域属于滇池的汇水范围。根据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2010-2020年)盘龙江、滇池外海水环境功能区划为类,按类水标准进行保护,东大沟为金汁河支流,金汁河属于大清河二级支流(枧漕河支流),金汁河水环境功能参照大清河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水功能,。具体标准值见表 1-6。表1-6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摘录) 单位:mg/L 污染物名称标准等级pHCODBOD5TPNH3-N石油类GB3838-2002中类标准692040.21.00.05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地下水环境质量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水质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1-7。表 1-7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限值序号项目III 类1PH6.58.52NH3-N0.2mg/L3总硬度4504高锰酸盐指数3.0mg/L5总大肠菌群3 个/L6细菌总数100 个/mL(4)水土流失控制标准水土流失评价标准执行SL190-2007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中的水力侵蚀强度分级标准,水力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见表1-8。表1-8 水力侵蚀强度分级指标级别侵蚀模数t/km2年微度侵蚀(无明显侵蚀)500轻度侵蚀500-2500中度侵蚀2500-5000强度侵蚀5000-8000极强度侵蚀8000-150002、污染物排放标准(1)废气排放标准施工期废气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 2 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 1-9。表1-9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项目排放标准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监控点浓度(mg/m3)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颗粒物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2)废水排放标准道路施工区生产用水主要是洒水抑尘用水。项目施工指挥部将租用附近民房为现场办公和监理用房。施工人员的住宿由施工方统一解决或由施工人员自行租住附近民宅,施工人员生活污水进入当地的市政污水管网。(3)噪声标准施工期建筑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具体标准值见表1-10。表1-10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执行标准限值 单位:dB(A)昼间夜间备注7055GB12523-20111.5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1.5.1生态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中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基本原则,本工程占地面积0.44hm2,其中永久占地0.38hm2,临时占地0.06hm2,,道路总长度276.37m,小于50km;本项目用地属城市道路规划用地,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为一般区域。据HJ19-2011中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详见表1-11),本项目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一般评述,评价范围为工程拟建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表1-11 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工程占地(水域)范围面积20km2或长度100km面积2km220km2或长度50km100km2面积2km2或长度50km特殊生态敏感区一级一级一级重要生态敏感区一级二级三级一般区域二级三级三级1.5.2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中的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基本原则,本项目位于声环境2类功能区,因此,本项目声环境评价等级为二级,评价范围为道路中心线外两侧200m范围内。1.5.3环境空气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的5.3.2.3.5条:“以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等城市道路为主的新建、扩建项目,应考虑交通线源对道路两侧的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评价等级应不低于二级。”本项目为城市支路,属于新建项目,需考虑交通线源对道路两侧的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因此,本项目环境空气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评价范围为线源中心两侧各200m范围。1.5.4地表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由工程分析可知,本项目废水主要来自施工期的施工废水、雨季的地表径流以及运营期的路面径流污水。本项目污水排放量小,污水水质成分简单,地面水域规模小。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3-93中规定的判据要求,本项目地表水环境评价作一般评述。该道路沿线评价范围内没有水体,项目建设配套的雨污管网。水环境评价范围为道路雨污管网与城市排水系统的接口。1.5.5地下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对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1附录B典型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中B10线性工程类项目,本项目无站场、服务区,运营期无外排废水,施工废水水质简单且污染影响程度较小,不会因其排水对土壤、地下水水质产生影响;本项目无隧道等施工及后续排水引起的地下水水位下降而产生的环境问题;本项目采用自来水作为供水水源,不用地下水作为供水(排水/注水),项目不与地下水产生直接水力联系,无因区域水位下降而产生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综上所述,正常情况下本项目对地下水污染的可能性较小。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1,可确定本项目为不适用地下水导则的线性工程类项目,本评价根据项目具体情况进行简要的文字叙述及分析。1.5.6社会环境评价内容及范围社会环境影响范围主要是工程的实际影响范围,土地利用价值的评价范围为拟建道路永久占地区,而项目对其他方面的直接影响如景观环境等,原则上是拟建道路中心两侧各200m,但社会是宏观的动环境,项目的建成对龙江片区的社会经济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评价范围扩大到龙江片区。综上所述,本次主要专题的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见附图3及表1-12。表1-12 主要专题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表评价专题评价判据评价等级评价范围生态环境根据HJ/19-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的生态环境评价分级的要求,项目占地0.38hm2(为永久占地),长为1573.4m(小于50km),位于城市建成区,不涉及自然保护区及珍稀动植物资源,生态环境评价设为一般评述。一般评述工程拟建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区域声环境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中关于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级要求,该道路建设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2类区,噪声环境影响评价设为二级。二级道路中心线外两侧200米范围内环境空气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中关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分级的要求,本道路为城市支路,属于新建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设为二级。二级道路中心线外两侧200米范围内地表水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中关于水环境影响分级的要求,本工程污水排放量小,成分简单,但由于距离盘龙江较近,地表水环境评价评价等级为三级。三级地下水环境本项目无站场、服务区,运营期无外排废水,施工废水水质简单且污染影响程度较小,地下水环境评价作一般评述。一般评述社会环境龙江片区一般评述1.6评价内容及评价重点1.6.1评价内容根据拟建项目的工程特点及外业踏勘、调研成果,确定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主要内容如下:1、工程分析根据本工程前期工作研究成果,综述工程概况,进行工程环境影响因素分析,并对施工期及营运期主要环境污染排放源强进行分析。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道路建设对土地利用、植被损失及恢复等的影响评价,着重于对沿线植被破坏的影响分析。3、水环境影响评价通过现状调查,对沿线周边河流现状进行分析,并分析工程对沿线地表水水质可能造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水环境保护措施。4、环境空气影响评价通过现状监测,按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重点预测分析营运期汽车尾气对沿线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5、声环境影响评价在针对拟建道路进行现状监测和评价的基础上,按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进行影响预测评价和对比分析,为营运期噪声环境治理工程和环境管理提供依据。6、社会环境影响评述对交通环境、社会经济、征地、基础设施、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评述。7、公众参与8、环境保护措施及技术经济论证9、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0、环境保护管理及监测计划1.6.2评价重点根据本项目特征,评价重点为以下方面:1、施工期环境影响进行重点分析评价,包括施工期空气、噪声、地表水、固体废物、生态等的环境影响分析和评价,对施工方式环境可行性进行简要的分析。2、营运期噪声环境影响和大气环境影响进行重点预测评价。1.7污染控制目标与环境保护目标1.7.1污染控制目标1、控制汽车尾气污染,保护道路两侧环境空气质量;2、控制机动车噪声污染,保护道路沿线周围集中居民区、办公区等环境保护目标不受噪声危害;3、保护道路两侧植被、土地利用等生态环境不受危害;4、保护沿线区域群众生活质量。1.7.2环境保护目标根据工程设计资料及现场实地踏勘和调查,确定了噪声、环境空气、水环境、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环境保护目标。1、社会环境保护目标拟建道路社会环境主要保护目标见表1-13。表1-13 社会环境保护目标序号保护对象位置主要保护内容具体说明实施阶段1地方经济道路的直接影响区域和间接影响区域区域经济的发展道路建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施工、运营2两侧居民出行道路两侧居民居民日常生活出行、交通重点保护周边小区居民日常生活及出行的条件施工、运营3城镇规划龙江片区城镇的规划建设符合性盘龙区规划土地部门施工、运营2、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拟建道路生态环境主要保护目标详见表1-14。表1-14 项目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保护目标主要保护内容位置关系影响因素水土保持临时设施占地恢复全线破坏植被、水土流失3、水环境保护目标项目所在地距本项目最近的河流为东南面约475m的马溺河、西侧851m的东干渠,西侧2.0km的盘龙江,主要湖泊为项目西南面约13.2km的滇池外海。整个评价区域属于滇池的汇水范围。沿线水环境保护目标详见表1-15,沿线水环境保护目标主要分布详见附图5水系图。表1-15 水环境保护目标关心点与道路位置关系水系关系执行标准马溺河东南面约475m道路位于右岸GB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东干渠西面约851m道路位于左岸盘龙江东面约2.0km道路位于左岸滇池外海西南面约13.2km道路位于滇池上游4、声环境及大气保护目标根据现场踏勘,沿线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有居民区等。本工程沿线主要的环境保护目标详见表1-16,沿线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点位分布详见附图2。表1-16 本工程沿线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序号敏感点名称设计桩号方位基本情况介绍与路面高差(m)与首排建筑物的最近距离(m)执行标准距道路中心线距道路红线1大波村保障性住房K0+40K0+140道路左侧北侧约950户,3040人065.558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道路右侧南侧17.5102大波村回迁安置房K0+180K0+260道路左侧北侧评价范围内约1000户,3500人065.558道路右侧南侧17.5101.8评价方法及评价时段1.8.1评价方法本次评价依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评导则和道路环评规范,结合本工程的特点,采用“点段结合、以点为主、反馈全线”的评价原则。在调研项目区环境质量现状及重点环境保护敏感地区和保护目标基础上,对敏感地区的环境问题做重点评价,并对环境保护目标做逐点分析评价。采用定性评述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水环境、声环境、环境空气进行现状监测及调研。营运期的声环境和大气环境运用模式计算法进行定量分析评价。对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等采用调查、分析、评述的方法进行评价。1.8.2评价时段根据本工程建设年限和交通量预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时段:施工期:总工期6个月,即2014年12月2015年5月;运营期:噪声和大气按运营近期第1年(2015)、中期第7年(2021)和远期第10年(2024)三个特征年(因项目设计年限为10年,因此远期预测年限选择地10年)。1.9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三个阶段,即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方案阶段,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阶段。具体流程见图1-1。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1、 明确评价重点和环境保护目标2、 确定工作等级、评价范围和评价标准制定工作方案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状况调查、监测与评价建设项目工程分析1、 提出环境保护措施,进行技术经济论证2、 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评价结论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有重大变化第一阶段第二阶段1研究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标准及相关规划等2依据相关规定确定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类型环境影响评价委托1研究相关技术文件和其他有关文件2进行初步工程分析3开展初步的环境状况调查各环境要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各专题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第三阶段公众参与图1-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图2.0建设项目概况2.1项目地理位置盘龙138号路路建设工程位于昆明市盘龙区东北部,龙江片区大波村保障性住房项目和大波村城中村改造回迁安置房项目内,属于龙泉街道办事处。道路地理坐标为东经1024620.38 1024629,北纬25 72.60 25 780。项目区周边已有建成并运行的城市道路,项目区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及交通示意图详见附图1。2.2项目区现状2.2.1道路现状情况盘龙138号路区域周边的保障性配套住房正在建设当中,从现场的调查看,本项目为建设施工便道,道路范围内无需要拆迁的建筑物。目前已开始施工,正在进行管网铺设。2.2.2周边路网情况据主体资料,片区路网中的道路为:龙溪路、新龙路、清源路、新云路、龙谷路、盘龙137号路、盘龙138号路、云龙路、云海路和宝云路。其中龙溪路、新龙路为已建成道路,宝云路为下阶段建设的规划道路。其余七条均为本次建设的大波村保障性住房配建市政道路。项目区域周边路网规划详见图2-2所示。 2.2.3沿线用地现状现状盘龙138号路周边均为大波村保障性住房项目、大波村居民集中区。待项目片区规划实施后,项目片区主要为居住、商业用地、设施服务用地。 2.3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盘龙138号路道路建设工程建设单位:昆明市盘龙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内容及路线走向:本项目起点交清源路,终点交龙谷路,为城市支路,道路全长276.37m,设计标准为城市支路,道路桩号区间为:K0+000-K0+276.37,本项目工程范围为:K0+026.187-K0+276.37。规划红线宽度为15m。拟建道路工程为城市支路,设计车速:20km/h,荷载标准:BZZ-100KN,路面设计使用年限为10年。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综合管线工程、交通工程、绿化工程、照明工程及其它公共配套设施。本项目无桥涵及隧道工程。项目总投资:1163.64万元,项目环保投资43.03万元,占总投资的3.6%。建设工期:本工程施工期为6个月,即2014年12月2015年5月完工。道路现状评价:拟建道路经过区域现状为建设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起于交清源路,止于交龙谷路,从现场的调查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