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印前-色彩的颜色校正.doc_第1页
数字印前-色彩的颜色校正.doc_第2页
数字印前-色彩的颜色校正.doc_第3页
数字印前-色彩的颜色校正.doc_第4页
数字印前-色彩的颜色校正.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确颜色校正的三个概念 无论是采用电分机高端联网系统还是采用桌面系统进行彩色图像处理,其关键技术之一是做好正确的颜色校正。其目的一是客户要求还原稿颜色,为了还原原稿颜色而进行颜色校正;二是客户要求对原稿颜色的缺陷作些改进,为了满足客户的要求而进行颜色校正;三是人们要求原稿颜色符合心里色彩,为了符合人们的欣赏心里而进行颜色校正。最终达到客户和读者的满意。在当前彩色印前图像处理作业中,如何做好颜色校正,存在着三种模糊概念和不明确的操作方法,一是工艺技术还原性的工作与处理原稿颜色缺陷的概念不清,因而造成应该还原性做的工作而没有做好,应该处理原稿颜色的缺陷而没有处理好;二是次曲线与校色工具功能的作用范围概念不清,缺乏针对性的应用,因而造成消色与彩色的相互干扰;三是选择校正的颜色与同色系颜色的关系概念不清,因而造成校正了某一色域,也同进牵连了同色系的色相,引起色彩混乱。由于在颜色校正中存在着上述种种问题,因而在实际生产中,往往既不能正确还原原稿颜色,又不能处理好原稿颜色的缺陷,因而造成图像色彩效果差,客户不满意而一次次返工。因此,当前彩色印前系统的扫描分色,图像处理的颜色校正应尽快地从“模糊概念向理性化”的转变,应掌握正确的颜色校正方法。只有概念明确,才能明确工作的目的性,只有方法正确,才能少走弯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明确颜色校正的三个概念 1还原原稿颜色的校正 正确的还原原稿颜色是复制的根本,也是大多数画家 ,摄影家对绘画,摄影作品的复制要求。因此,为了还原原稿颜色,需要进行颜色校正。这种校正主要是校正复制过程中的色分解、色传递、色组合所产生的色误差。例如: 1校正分色滤色片产生的误差。由于滤色片的透过率和吸收光谱的性能,直接影颜色的分色效果,存在着应该完全吸收的没有吸收,应该完全透过的没有透过,造成分色误差。常用的柯达雷登滤色片的R25,透过率为895,G58,透过率为536,47B,透过率只有50。如表一、二、三 表一 光谱透过范围 最高峰值 峰值透过率红(R25) 590700 700 895绿(G58) 470610 530 536蓝(47B) 400500 430 50 理想的滤色片透过率如表二 实际最高透过率为表三 这说明G58滤色片分色的M色版和47B分色的Y色版,色误差很大,这就需要校正。 2校正油墨产生的误差。由于油墨的不纯,存在着色偏、带灰、造成色差,例如:理想的黄油墨本应完全吸收白光中13的蓝光和完全反射白光中23的绿光和红光。理想的品红墨应吸收白光中13的绿光,反射23的蓝光和红光。理想的青油墨应吸收白光中的红光,反射23的蓝光和绿光。但实际并未完全吸收和反射。例如:黄墨中有色偏,含有品红成分,因而多吸收了一部分绿光,所以红光反射多,绿光反射少,造成视觉偏红。品红墨中有色偏,含有黄的成分,因而多吸收了一部分蓝光,所以红光反射多,蓝光反射少,造成视觉偏红。青墨中有色偏,含有品红成分,因而多吸收了一部分绿光,所以蓝光反射多,绿光反射少,造成视觉偏蓝。通过对一组油墨的测量计算,得出该组油墨的色偏,带灰、效率的参数,如表四:理想油墨与现实油墨的分光特性如图一,图二。表四:色光油墨 R G B 灰度 色偏 效率Y 007 011 115 6 4 92M 025 140 085 18 52 61C 152 058 026 17 27 72 图一 理想的油墨的分光特性 图二 现实的油墨的分光特性 从表一中看出品红墨色偏达到52,灰度18,效率只有61%,因此,油墨的色误差是颜色校正的主要因素。另外还有纸张等原辅材料的影响和各工序工艺转换过程的色误差。综上所述这些因素造成的色误差,都需要根据色彩校正原理进行颜色校正,达到还原原稿颜色的目的。那么,如何做好还原原稿的颜色校正呢?这就要加强色彩管理,彩色印前处理的色彩管理就是在图像处理过程中对色彩的分解和色彩信息的传递进行精确的控制和规范,并在每一个阶段都可以准确地预见到图像颜色,如屏幕看到的图像颜色就是最后打样或印刷出来的颜色,即所谓所见即所得。目前无论是采用传统的色彩管理,还是采用自动化色彩管理,都要下工夫认真细致的做好几项基础管理工作。 1首先稳定后工序的油墨、纸张等印刷适性条件,规范油墨牌号品种,实地密度值,网点扩大值和纸张特性等技术指标。 2对输入设备、显示设备、输出设备进行调试设定,使设备都处在标准状态,保证以彩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稳定性,可靠性和重复性。 3用带有色标,梯尺的标准则试图打出标准的彩色样张,作为调校屏幕色的依据。 4认真调校屏幕色,使之模拟彩色样张的效果,达到在屏幕上看到的图像颜色与样张颜色相接近。 5做好在灰平衡基础上的颜色校正的标准校色量,以适应大多数原稿的颜色还原。以上这些工作是我们复制工作的科学性所在,应当把它当作一门科学来对待。虽然做好这项工作比较复杂,难度较大,各种可变因素较多,但又是一项不得不做好的基础工作,只有做好了这项基础工作,才能保证高质量高效率地进行批量生产。 2对原稿颜色缺陷的校正当前用于复制的原稿大都是非适性原稿,存在着很多缺陷,许多客户要求在图像处理时帮助解决。因此,为了满足客户的要求,需要进行颜色校正。在实际生产中,调整的缺陷主要有:原稿因曝光不足或曝光过度而造成的色密度偏暗偏厚,偏亮偏薄的缺陷。因拍摄、冲洗不当而造成图像偏色和色彩灰暗陈旧及饱和度不足等缺陷。通过调整达到优于原稿和获得客户的满意和信任。这种颜色调整,应属于复制的再创作范畴。因此,要求操作人员一是要对客户的要求能正确理解;二是要提高审美水平和对原稿的分析能力,能与画家、摄影家、美偏等客户在审美方面有共识;三是能正确运用校色工具,做到恰如其分的调整和补偿。 3进行心里色彩的审美校正在颜色校正时,对各类原稿作些心里色彩的审美调整,增强色彩的艺术效果是重要。因为颜色不仅仅是一种物理现象,而且受到人们心里因素的影响,高质量的印品应根据视觉心里从颜色的亮度,饱和度和色相上进行色彩校正,使之符合人们心里所希望的色彩,即心里色彩。例如: 对时效性一类画报、画册、样本等原稿应根据印象色和视觉效果对画面中的主体颜色作些适度的夸张和渲染,如香山红叶可以校正得更红一些,草地更绿些,天空更蓝些等,从而增强色彩的艺术感染力,使之符俣人们的欣赏心里。 对绘画,工艺美术品、艺术摄影等一类艺术性原稿,一方面要以原作为依据,尽量把二次原稿的色调调整到接近原作的基调;另一方面要把色彩处理得真实,自然,协调,并对画面的重要色作些精细调整,于以突出,做到忠实还原原作的艺术特色和风格,使之符合艺术家们的欣赏心里,同时又能表现出印刷品的艺术质量。 对商品包装一类产品的原稿,应强调不管原稿质量如何,在进行颜色校正时,一方面要以被摄原实物的真实色彩为依据,要全面再现商品的本来颜色;另一方面要加调色彩的饱和度,强调色彩的亮丽和浓重,以突出商品的色彩特点,从而吸引顾客的购买欲望。以上这些心里色彩的审美调整是属于高级阶段的颜色校正技术,也是我们复制工作的艺术性所在,我们应当把它当作一门艺术来对待。这就要求操作人员努力提高对色彩的艺术性认识,以及对艺术品的鉴赏能力,能正确领悟和分析各类原稿的特性,内涵和艺术特色,并根据色彩的艺术性规律进行调整,从而提高印品的艺术质量。 二 明确层次曲线与校色工具功能的作用范围彩色图像是通过两个方面来表现实观物体的,一是色彩变化,指颜色的色相和饱和度;二是光线的明暗,指亮度的变化,它所表现的即是图像的阶调层次。彩色印前图像处理时,无论是电分机、高档扫描仪,还是Photoshop软件,都是采用层次曲线和校色工具进行图像的层次和色彩的调节。因此,在运用这两种工具时,应注意对亮度的调节和对色彩的调节要有所侧重,要有针对性。在当前实际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一些操作人员对彩色图像的层次和颜色的两个属性认识模糊。因此在调整图像色调时,往往把层次曲线与校色工具混淆使用,从而造成校色混乱。因此,明确层次曲线与校色工具功能的作用范围,并能正确运用是提高颜色校正准确性的关键技术之一。下面作些简要介绍:(一)颜色的分类:色彩学把颜色分为彩色系统与消色系统两大类,彩色系统分黄、橙、红、绿、青、蓝、紫,有明度色相、饱和度,在色品图上“白点”以外的光谱轨迹以内的所有区域。中性色分白、灰、黑,只有明度,没有色相和饱和度,在色品图上只是一个点。印刷色彩学理论把彩色系统的颜料三原色(Y、M、C)称为一次色,把两个原色相加的间色(R、G、B)称为二次色,把三原色不同比例混合的复色称为三次色。在复色中, 其色相与原色或间色中的哪一种色相最为接近,则其主色即为该色。如M90、Y80、C50、K10组成的复色为暗红茶色,则其主色为红。消色系统即黑、白、灰,是Y、M、C用三原色组成的,也属于复色范畴,用三原色油墨按不同网点百分比组成的灰色,其主色调为中性灰色。(二)层次曲线与校色工具功能的作用范围根据上述颜色的两大系统和彩色图像的层次与颜色的两个属性,电分机,扫描仪,Photoshop软件都是采用层次曲线和校色工具进行针对性的调节,并有一定的规律性。 1层次曲线的作用范围。以大家最常用的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的层次曲线为例,它的应用是非常灵活的广泛的。其Curve层次曲线工具是功能最强大,运用最多,使用最方便的层次调节工具,用于调整图像的阶调范围和亮度变化。主要通过高光、中调、暗调三个变量进行调整,多数用于调整图像中间调的密度。例如:在调整曲线时,不改变高光、暗调点,可调整图像中间调密度值,同时也会影响着亮光、暗调和色彩效果。因此,应明确它是作用于层次的,而且要特别注意它对图像的灰色系统和彩色系统都起作用。其调整的内容和范围:一是对色调淡薄的图像,采用Curve曲线工具的中调50处的CMYK以版同时作适当提高,使颜色和层次加深,如图二:图二 二是对色调偏暗的图像,则将Curve曲线的中间调50处的CMYK色版同时作适当降低,使颜色层次减浅提亮。如图三图三 三是Curve曲线可以根据原稿密度情况,在沿着灰级比例的任何一点上进行调整,达到理想的效果。四是用Curve曲线调整图像的偏色,有些图像是整体偏色,可选择图像中的灰色部分为依据,按灰平衡网点百分比值,分别调整CMY单色的层次曲线,达到中性灰的效果。如果是亮、中、暗调的局部偏色,则可用鼠标点在曲线的任何一点上进行分段纠偏。 Levels色阶工具,它可以根据图像像素在各个区域的分布状况,以色阶数目来调整图像色调的明暗与反差。AUTO Levels则可以自动调整各色版的明暗平均值。它与Curve曲线的作用相同,也可达到调节层次的目的。综上所述,Curves曲线和Levels色阶的调节和变动都会影响色彩的变动。因此,要特别注意:A应先调节层次曲线,后进行色彩校正。B不要用层次曲线调节色彩,因为它会牵连灰色和复色的变动,若要用,就要把该色相勾出来,单独调整。 2校色工具功能的作用范围。Photoshop软件的校色工具非常齐全,其功能的作用范围是对图像的彩色系统起作用,作用于彩色,主要用于调节Y、M、C原色和R、G、B间色,对消色系统不影响。但要注意过量调节会影响复色。例如:过量加深品红色,会影响属于复色的茶色出现冒红。因此,正确运用校色工具和掌握校色规律是重要的。Hue/Saturation色相饱和度,如图四 图四 此项工具设有R、Y、G、C、B、M六种主要色相,可以分别调整任何一个专色的色相、饱和度和亮度的颜色三属性,调节比较方便,例如用饱和度调整某一色相时,其增加基本色与减少相反色是同步进行的,这样就可以减少双重调整的麻烦。但要注意,调节某一色相时不要过量,否则会影响其临近的两个同色系色域的变化。Selective Clolor选择性颜色校正,如图五 图五 此工具更具有针对性,它是在CMYK状态下进行调节的,可以在颜色中对R、Y、C、B、M、G、白、灰、黑九种色相分别调整CMYK色版的网点值,其调整精度可达到1。同时该功能还可以作为没有颜色校正系统的平台扫描仪的补充,特别是在图像RGB模式转换为CMYK模式时,可以在该功能状态下,采用标准色标进行标准校色量的规范,并将标准校色量参数加以存储,在每次图像扫描后加载上,这样就可以不需要对每张图的每个色域进行调整,若个别色域需要调整时,即可在此基础上再作些微调整,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质量和效率。选择校色是大家最常用的一种校色工具,校色方便、准确。但要注意,它同色相饱和度一样,在调节某一色相时,也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临近的两个同色系色相的变化,校色量大,影响明显,校色量小,则影响小或不影响。Color Balance色彩平衡工具,如图六 图六 此工具可调节图像的色彩平衡关系,纠正图像中存在的色偏,或有意识地让图像往某一颜色偏移,是作用于颜色。 Replace Color替代色工具,如图七 图七 此工具重点用于替换某区域或某色调的颜色,通过Replace Color建立一个此区域以外的蒙版(Mask),然后再对该区域进行颜色的色相,饱和度、亮度的调节。综上所述,在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中,各种校色工具既有共性,又的特性,有作用的不同,有范围的大小,应根据所要校正的颜色的具体情况择优选用,并掌握其在校色中的利与弊。在运用校色工具时要特别注意,一是不要用校色工具调整复色,因为复色属于灰色系统,若调整量大,必然引起彩色部分的变化。二是要掌握扫描分色的规律,即只在在灰平衡为基准的标准校色量前提下,复色和灰色一样都是属于应该还原的色域,一般色调正常的原稿不应该调整复色的Y、M、C三色版的深浅比例。对复色的调整,只有对亮度的调整和对偏色的调整,这种调整应采用层次曲线工具,一是对四色色版作同时加深或减浅的调整;二是用单色版曲线进行纠偏调整。 三 明确选择校正的颜色与同色系颜色的关系无论是采用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