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作物栽培.doc_第1页
第五部分作物栽培.doc_第2页
第五部分作物栽培.doc_第3页
第五部分作物栽培.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部分作物栽培推荐参考书:胡立勇,丁艳峰主编作物栽培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江西省农学会主编江西主要农作物生产实用技术,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基本要求】1、了解和基本掌握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及其可持续发展的栽培管理措施和技术。2、了解和掌握水稻、棉花、油菜等3种作物的生长发育、器官建成、产量与品质形成规律;环境条件和栽培条件对这5种作物生长发育、器官建成、产量与品质形成的影响;这3种作物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理论、技术原理及措施效应等。【考试内容】一、作物及作物栽培学的概念;作物生产的特点及其重要性;作物生产概况;作物的起源及作物栽培学的历史沿革;未来作物栽培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1.作物:广义的作物:是指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的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被人们所栽培的一切植物。2.作物栽培学: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通过栽培管理、生长调控和优休决策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3.作物生产的特点:1.作物种植的地域性;2.作物种植的季节性;3.作物生长的周期性;4.作物生产的持续性;5.作物生产的综合性。4.作物生产的重要性:1.人民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2.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3.出中创汇的重要物资;4.重要的生物质能源。5.作物的起源;瓦维洛夫提出栽培作物的8个起源中心学说或基因中心;茹可夫斯基提的12个中心。二、作物生长发育的概念、一般过程;作物各器官的生长;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及其应用;作物器官生长的相关关系。1. 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的量变过程。2. 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质的变化。3. 一般过程:S形生长进程指作物的器官、个体或群体的大小、数量和重量随时间延长而表现出的变化曲线呈S形。S形生长进程即“慢-快-慢”的生长进程。4. 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是指作物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若干特性,包括作物的感温性,感光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5. 作物温光反应特性在生产上的应用: 1.在作物引种上的应用;2.在作物布局和栽培上的应用。6. 作物器官生长的相关关系?1.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营养生长期是生殖生长期的基础;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要促使二者协调发展;在生殖生长期应保证适当的营养生长);2.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生长的关系(地上部分和地下部门物质的相互交换;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重量保持一定比例);3.作物器官的同伸关系(禾谷类作物营养器官间的同伸关系;禾谷类作物幼穗与营养器官的同伸关系;双子叶作物器官间的同伸关系)。三、作物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作物的“源、流、库”理论及其应用;作物产量潜力;作物产品品质的形成及其调控。1.作物产量:是指单位面积作物产品器官的数量。简单地说,就是栽培作物的收获物,它包括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2.产量的构成因素:作物产量是以单位面积上作物产品器官数量来计算的,因此,可以把单位面积上的产量分解为不同的组分,这些组分就是产量构成因素。3.何谓源、流、库?它们在作物产量形成中的作用如何?“源”即生产和输出光合产物的器官,通常是指叶片,也包括角果皮、颖壳、叶鞘和茎的绿色部分。“库”是指接纳光合产物的器官,如禾本科作物的穗,油菜、大豆的角果,甘薯和马铃薯的块根或块茎等。“流”是指输导组织,主要指微管系统,最重要的是韧皮部(主要运送矿质养分、碳水化合物、有机氮化合物)。总的来看,源、流、库的平衡发展状况决定作物产量的高低。最理想的状况是源足、库大、流畅。对于一个个体而言,“流”的大小和通畅程度会影响到源库的大小和活性。但对于一个群体而言,“流”一般不会成为产量的主要抑制因子(倒伏或病虫害等特殊情况除外)。因此,源、库的发展及其平衡状况是影响产量的关键因素。可以说,作物产量不断提高的根本实质,或者说,作物产量不断提高的过程,就是作物源库关系“由不协调到协调,由协调到不协调,再由不协调到协调”的一次次循环往复的过程;或者说,作物产量不断提高的过程,就是作物源库关系由不协调到协调,再在更高层次上建立协调关系的过程。4.作物产量的潜力:潜在生产力在充分理想条件下,作物所能形成的产量,或者说作物产量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时所能达到的产量。5.作物品质:是指收获目标产品达到某种用途要求的适合度。评价指标为:形态指标和理化指标。作物品质主要类型有:信用品质、营养品质、工艺品质、加工品质。6.作物品质的形成;1.禾谷类作物的品质形成(淀粉);2.豆类作物的品质形成(蛋白质);3.油料作物的品质形成(脂类主要为三酰甘油);4纤维作物品质形成(多粮);5.粮料作物的品质形成(蔗糖)7.环境条件对品质的影响:光照;温度;水分;大气污染;土壤;病虫害。8.栽培措施对作物品质形成的调控:1.种植密度和播种期;2.施肥;3.灌溉;4.生长调节剂;5.收获时期。四、作物生长发育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作物生活的直接环境和间接环境;光、温度、水分、空气、土壤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1).作物生长发育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培:自然环境有:1.光照(光照强度、日照长度、光质与作物的关系、作物的光能利用率)2.温度(作物的三基点温度、作物生产的温度指标、温度的调节);3.水分(水分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作物需水量、作物需水临界期);4.空气;5.养分。人工环培:种植密度和播种期;施肥;灌溉;生长调节剂;收获时间。(2).光、温度、水分、空气、土壤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1.光合作用是形成产量和品质的基础,一般光照充足有利于农产品粮分、淀粉、纤维素、蛋白质、脂肪等物质的合成与积累,光照不足会严重影响作物的品质;光照强度对不同生物学特性,不同用途作物的品质影响不同;日照长度也会对作物品质造成影响。2.温度适宜有利于作物品质形成,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优质农产品的生产;昼夜温差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作物的品质,在用作物适宜生长范围内,昼夜温差在有利于白天进行光合产物合成,以及夜晚进行淀粉、纤维、脂肪等物质的积累与转化,有利于品质的形成。3.作物品质形成期大多处于作物生长发育旺盛期,需水量多、耗水量大,此时遭遇干旱或渍水,一般都会明显降低品质;水分不足不仅影响外观品质,也会影响内在品质;水分过多则会抑制根系的生理功能,从而影响地上部分的物质积累和代谢,降低品质;作物形成蛋白质、脂肪、糖分、纤维素等物质对水分的要求有并差异;空气相对湿度也影响作物的品质。4.大气污染不仅会对作物产量造成巨大损失,对作物的品质也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会使作物体内粮类向氨基酸和蛋白质转换速率下降,使作物体内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下降。5.通常肥力高的土壤和有利于作物吸收矿质营养的土壤,常能使作物形成优良的品质;土壤质地也影响作物的品质;土壤的酸碱含量不但影响作物产量,而且还会影响作物的品质。6.病虫的危害对作物的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会造成严重影响,有的甚至不能食用。五、作物的种植制度;土壤培肥及整地技术;播种、育苗移栽及合理密植技术;作物的覆盖栽培技术、营养调控技术、水分调节技术、灾害防控技术、化学调控技术及收获技术等。1作物的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空间配置、种植熟制、种植方式与种植顺序的综合技术体系,包括作物布局、熟制、种植方式。2.土壤培肥及整地技术:(保护性耕作法):秸秆覆盖、免耕播种、以松代翻、化学除草。其技术原理是以生物措施代替机械的基本耕作措施松土,改善土壤耕层构造;以化学措施代替传统措施的机具除草,翻埋害虫和病菌。3.播种技术: 播种期的确定;1.播种期的原则(气候条件、种植制度、品种特性、病虫害)2.不同生长季节作物的播种期(春播作物、夏播作物、秋冬作物)播种技术:1.种子精选(筛选、风选、比重法分选、精选机分选); 2 种子处理(晒种、清毒);3.浸种催芽;4.播种方式(撒播、条播、穴播、精量播种)4.育苗移栽技术:育苗方式有三类露地育苗、温床育苗和覆膜保温育苗;其中露地育苗有湿润育秧、方格育苗、营养钵育苗等。苗床管理:1.调节温、湿度;2.灌溉排水;3.施提苗肥;4.疏苗除草;5.防治病虫。5种植密度及种植方式技术移栽作物的种植密度由株距来控制,直播作物则主要由播种量来调节。直播作物的播种量主要考虑因素:1气候条件;2.土壤肥力;3.作物种类和品种类型;4种子质量和田间出苗率。作物的覆盖栽培技术、灾害防控技术、化学调控技术及收获技术免耕或少耕栽培;秸秆残茬处理与秸秆覆盖。作物水分调节技术:1.作物灌溉需水量;2.作物灌溉制度;3.作物地面灌溉技术(普通与节水灌溉技术;作物调亏灌溉技术);4.排水技术。六、水稻各生育期的划分,水稻生长发育特性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壮秧培育、水稻大田各时期的栽培目标与管理措施技术。1.水稻各生育期的划分?通常将稻种萌发到新种子的成熟的生长发育过程,称为水稻的一生,可划分 为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种子发芽,分蘖,根、茎、叶的生长为营养生长;幼穗分化、稻穗形成,抽穗开花、灌浆结实为生殖生长;营养生长期分为幼苗期、分蘖期;生殖生长期分为:长穗期和灌浆结实期(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2.水稻生长发育特性为;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3.水稻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温度(水稻分蘖的最适温度为3032度,气温低于1516度或高于3840度均不利于分蘖;在大田条件下,日平均气温20度以上才发生分蘖。稻穗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6!30度,最低温度为1719度,最高温度为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