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化石斑鱼人工养殖项目的可行性报33-1.doc_第1页
昌化石斑鱼人工养殖项目的可行性报33-1.doc_第2页
昌化石斑鱼人工养殖项目的可行性报33-1.doc_第3页
昌化石斑鱼人工养殖项目的可行性报33-1.doc_第4页
昌化石斑鱼人工养殖项目的可行性报33-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昌化石斑鱼人工养殖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的可行性报告一、项目概况.国内外同类研究机构(包括技术水平)石斑鱼为光唇鱼和厚唇鱼的统称,在分类学上隶属于鲤科、鲃亚科、光唇鱼属,伍献文等(1977)将光唇鱼属分为两个亚属:光唇鱼亚属和厚唇鱼亚属,此属目前包含了19个种和亚种。光唇鱼和厚唇鱼是一类在山间溪流和江河中上游等急流环境中栖息的小型淡水鱼类,成鱼体长1520cm,适应急流中生活,喜流水,以底栖着生藻类及水生昆虫等为主要食物,为我国东南部和亚洲东部特有的鲤科鱼类,分布几乎遍及我国长江以及长江以南各个水系。“石斑鱼”在钱塘江中上游及各支流上游广为分布,尤其在开化、常山两县占有重要渔业地位,本市所辖的临安、建德、淳安、桐庐等地也多有分布,是当前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小型经济鱼类。临安市河桥镇蒲溪流域是昌化流域上的一大支流。这里山清水秀,生态环境优越,自古素有昌化三宝而闻名(石斑鱼 茶叶 笋干)。昌化石斑鱼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生活习性,使它的营养丰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据昌化县志记载,昌化石斑鱼在唐代就名声大振。鱼肉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一般鱼类的30%以上,除含人体所必须的各种氨基酸外,还含有无机盐、铁、钙、磷以及维生素等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鱼类,市场价格一般在100元/公斤;同时由于“光唇鱼”体侧具有57条垂直条纹,体色鲜艳,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因而还是目前观赏鱼市场出口创汇的一个品种。近年来,水域污染、人为滥捕以及违法电、炸、毒鱼等因素严重影响了昌化石斑鱼的自然资源量,因此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资源的角度出发,开展昌化石斑鱼的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进行人工保种、繁殖、养殖和增殖措施,是一项十分紧要而迫切的任务。目前,有关光唇鱼和厚唇鱼的相关研究资料甚少:唐安华等对马边河天然环境下云南光唇鱼的胚胎发育进行了基础生物学的研究;陈晓耘报道了昌化石斑鱼人工养殖项目的可行性报告一、项目概况.国内外同类研究机构(包括技术水平)临安市河桥镇蒲溪流域是昌化流域上的一大支流。这里山清水秀,生态环境优越,自古素有昌化三宝而闻名(石斑鱼 茶叶 笋干)。昌化石斑鱼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生活习性,使它的营养丰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据昌化县志记载,昌化石斑鱼在唐代就名声大振。鱼肉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一般鱼类的30%以上,除含人体所必须的各种氨基酸外,还含有无机盐、铁、钙、磷以及维生素等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鱼类。石斑鱼为光唇鱼和厚唇鱼的统称,在分类学上隶属于鲤科、鲃亚科、光唇鱼属,伍献文等(1977)将光唇鱼属分为两个亚属:光唇鱼亚属和厚唇鱼亚属,此属目前包含了19个种和亚种。光唇鱼和厚唇鱼是一类在山间溪流和江河中上游等急流环境中栖息的小型淡水鱼类,成鱼体长1520cm,适应急流中生活,喜流水,以底栖着生藻类及水生昆虫等为主要食物,为我国东南部和亚洲东部特有的鲤科鱼类,分布几乎遍及我国长江以及长江以南各个水系。“石斑鱼”在钱塘江中上游及各支流上游广为分布,尤其在开化、常山两县占有重要渔业地位,本市所辖的临安、建德、淳安、桐庐等地也多有分布,是当前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小型经济鱼类。临安市河桥镇蒲溪流域是昌化流域上的一大支流。这里山清水秀,生态环境优越,自古素有昌化三宝而闻名(石斑鱼 茶叶 笋干)。昌化石斑鱼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生活习性,使它的营养丰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据昌化县志记载,昌化石斑鱼在唐代就名声大振。鱼肉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一般鱼类的30%以上,除含人体所必须的各种氨基酸外,还含有无机盐、铁、钙、磷以及维生素等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鱼类,市场价格一般在100元/公斤;同时由于“光唇鱼”体侧具有57条垂直条纹,体色鲜艳,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因而还是目前观赏鱼市场出口创汇的一个品种。近年来,水域污染、人为滥捕以及违法电、炸、毒鱼等因素严重影响了昌化石斑鱼的自然资源量,因此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资源的角度出发,开展昌化石斑鱼的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进行人工保种、繁殖、养殖和增殖措施,是一项十分紧要而迫切的任务。目前,有关光唇鱼和厚唇鱼的相关研究资料甚少:唐安华等对马边河天然环境下云南光唇鱼的胚胎发育进行了基础生物学的研究;陈晓耘报道了在不同pH值下宽口光唇鱼精子活力的变化;罗芬等观察了不同浓度氯化钠对宽口光唇鱼精子活力的影响;严太明等对宽口光唇鱼的胚胎发育进行了研究。近年来,随着“观湖光山色,尝溪中佳品”的生态旅游业的兴起,“石斑鱼”的身价倍增,各地纷纷开展了“石斑鱼”人工繁殖技术的摸索:临安天目农特产品科学研究所、临安市水产推广站和英公水库管理处对“光唇鱼(石斑鱼)繁殖”进行了联合攻关;陈礼强等对云南光唇鱼人工繁殖技术和胚胎发育进行了初步研究,采取野外收集亲鱼,经池塘驯养、培育后采用人工催产、授精、孵化的方法,共获得鱼苗3万尾;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宓国强等对光唇鱼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利用野生成熟亲本,采用“外源激素催产与仿生态促产相结合”的综合技术措施,使光唇鱼人工繁殖的小试取得成功,获得光唇鱼苗种数千尾。“河桥休闲农业观光园”把昌化石斑鱼的人工养殖作为公司一项重点攻关项目,与临安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进行研发和建设。第一期计划养殖面积60亩,总投入资金约需300万元。该项目建成后,对提升昌化石斑鱼的自身价值和特有品牌,对园区的发展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都具有重大意义。石斑鱼一般指光唇鱼和厚唇鱼,广泛分布于我省各大小水系上游丘陵山区的大小溪流和海拔近千米的高山峡谷中的山涧急流中。刮食附身于岩石上的藻类,兼食昆虫小栖的幼虫。无论何地的石斑鱼均无法与昌化石斑鱼的食用价值和鲜味相媲美。目前各地对石斑鱼的开发研究甚少,尤其对昌化石斑鱼的研究几乎为零。昌化石斑鱼的本地平均市场价100元/公斤。但有价无市、供不应求,主要原因纯粹是自然生养,没有人工养殖和产业化发展。昌化石斑鱼是昌化溪中的一种淡水鱼,它对气候.水质要求极高。只要我们掌握它的生活特性,在昌化石斑鱼的老家就地进行人工养殖研究。且技术水平要求并不高,资金投入不多,收益较好。二技术(产品).市场需求.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分析1市场需求;:水产品是人们不可缺少的食品,是人们最喜爱的传统食品之一。市场需求大,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的提高,对水产品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昌化石斑鱼正是符合人们品质生活的需求,它完全达到有机鱼的标准。昌化石斑鱼是一种没有注册商标的传统名贵特产,受人喜爱是餐桌上的佳肴。因昌化石斑鱼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货源稀缺,价格日益攀升,有价无市供不应求,根据市场调查估测,临安市有中小型酒店上百家,按每个酒店每天销售10公斤计算,每天需1000公斤kg,每月需30000公斤kg,每年需360000公斤kg。项目建成待技术成熟后,把昌化石斑鱼向周边如杭州、上海等大中城市推进的话,市场需求将十分巨大。2经济效益;:昌化石斑鱼一年繁殖四次,从幼鱼到商品鱼只需二个月时间。人工养殖以每亩250公斤kg,最低市场价格100元/公斤计算kg计算,亩产值为25000万元。如冬天捕捞市场价格可达150元/公斤kg。加工成鱼干市场价格可达400元/公斤以上kg以上。加上养殖塘中套养其它如白条鱼.汪刺鱼,市场价格也可达3060元/公斤kg。公司一期养殖面积60亩,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可达150万元,年利润可在50万以上。预计建成六年收回投入成本。如配备休闲垂钓观光设施,还可增加鱼塘的附加值。3社会效益;:加快发展人工规模养殖昌化石斑鱼是深度挖掘它的历史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它的知名度,保护和光大特有品牌的需要,更是促进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提升生态环境和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三年内计划推广昌化石斑鱼人工养殖面积800亩,增加就业岗位200个。提高农民收入、使农业增效、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达到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目的。4生态效益;:昌化石斑鱼的自然生活条件决定它对生态环境的依赖,加强对野生资源的保护包括环境的整治、水质的优化是该项目的成败的关键。如失去野生石斑鱼的资源,就无从来研究人工繁殖技术,就丧失了研究的原始资本。所以搞昌化石斑鱼的人工养殖项目,其本身就得益于生态环境,所以该项目必须是生态保护的范本、是真山真水真空气的人间乐园。开展昌化石斑鱼的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进行人工保种、繁殖、养殖和增殖措施,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资源的角度出发,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三项目主要研究内容、技术关键主要研究内容;1、采集及驯化培育野生昌化石斑鱼的生活习性、生长条件、水质要求亲本。2、昌化石斑鱼生物学特性研究。23、昌化石斑鱼的人工繁殖技术研究。4、昌化石斑鱼苗种培育技术研究。3、野生石斑鱼的资源保护包括环境整治、水质优化。45、非溪流蓄水养殖昌化石斑鱼成鱼养殖的技术研究。5、改良和驯养昌化石斑鱼的技术。技术关键;1雌雄鱼的繁殖配比、产卵期的水环境和水质等物化条件。2幼,中、成鱼的食饵配方技术达到逐步改良及驯化之目的,初步掌握石斑鱼的人工繁殖技术。3使人工繁殖逐步替代天然资源,解决规模养殖缺乏种苗的瓶颈。4、人工催产、孵化技术5、苗种培育技术四预期目标(要达到的主要技术经济技术指标;自主知识产权申请拥有设想)1初步掌握昌化石斑鱼的自然生活习性。2研究雌雄鱼的繁殖配比、产卵期的水环境和水质等物化条件。3根据昌化石斑鱼的自然生活食性,研制幼、中、成鱼的食饵配方技术,达到逐步改良及驯化之目的,初步掌握昌化石斑鱼人工养殖技术。4使人工繁殖技术逐步替代天然繁殖,解决规模养殖缺乏种苗的瓶颈。5石斑鱼人工养殖亩产达到250公斤/亩以上,亩产值2.5万元以上。6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在150万元以上,年利润在50万元以上,六年收回投入成本。7项目成功后申办昌化石斑鱼的人工繁殖技术的知识产权。五、项目现有技术基础和条件(包括原有基础、知识产权情况、技术力量的投入、科研手段等):1、项目所在地临安市河桥镇秀溪村秀下是蒲溪流域的中心位置,这里山青水秀、环境优越,是昌化石斑鱼的原始生养之地,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2006年五村联合生态禁渔以来,水质条件得到极大的优化,加上蒲溪流域的卫生整治工作,现在河流可见的石斑鱼已成群结队,为项目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2、对野生石斑鱼的生养规律连普通百姓也已司空见惯,这也为我们对项目的研究和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技术条件。3、项目的合作单位和有关专家为该项目提供了技术研究的保证。六、实施方案(包括技术路线、进度安排):1、确定相关专业人员对项目进行具体实施。2、已租赁土地60余亩进行筑堤蓄水,仿生态鱼塘的土建工程。3、项目建设期为2010年2012年。技术路线仿生态鱼塘石斑鱼等溪鱼养殖综合配套设施(钓鱼台、鱼味馆)环境整治优化水质人工繁殖供应种苗食饵配方改良驯化休闲胜地品质生活社会、生态、经济实现三赢昌化石斑鱼人工养殖区进度安排:2010-12010-12 鱼塘土地租赁工作,建设清水鱼塘60亩,建立石斑鱼养殖实验鱼塘10亩,放养种苗。2011-12011-12 重点研究解决昌化石斑鱼的生活习性,生长条件,水质要求,包括环境整治,资源保护和人工繁殖技术,掌握人工养殖的初步技术,建立石斑鱼养殖鱼塘30亩。2012-12012-12 重点研究解决蓄水养殖石斑鱼的关键性技术,研制幼、中、成鱼的食饵配方技术,达到逐步改良和驯养石斑鱼的技术,基本解决规模养殖缺乏种苗的瓶颈问题,扩大石斑鱼养殖鱼塘60亩,达到初见成效。1、2010年3月2010年12月进行该项目立项申报、鱼塘土地租赁、动工建设清水鱼塘、放养种苗,建立试验鱼塘。2、2011年重点研究解决种苗的人工繁殖技术。3、2012年争取达到初见成效。七、项目预算(包括经费来源及用途)1、抽水埠管道设备费1012.8万元。2、能源材料费50万元。3、试验外协费50万元。4、资料印刷费2万元。5、会议及调研费20万元。6、土地租赁费20万元。7、项目鉴定验收费10万元。8、人员经费90万元。9、管理费8万元。10其它费用5047.2万元。合计:项目总经费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