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为什么脾虚.doc_第1页
孩子们为什么脾虚.doc_第2页
孩子们为什么脾虚.doc_第3页
孩子们为什么脾虚.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孩子们为什么脾虚作者:我是一猫一菩提 提交日期:2011-3-2 11:50:00做了几年妈妈,毫不夸张地说被孩子折腾得够呛,原来的心愿,做酷妈妈、洒脱的妈妈,漂亮的妈妈,后来发现全是理想主义的东西,现在的心愿退化到,孩子该吃时肯吃,该睡时肯睡,不用吃药上医院,哪怕变黄脸婆了呢,反正没时间照镜子,爸爸也没空欣赏你。妈妈们在一起,苦恼得最多的就是,为什么这孩子不吃东西,为什么他长得瘦瘦的,要不就长得虚胖虚胖的,动一下他就出一身虚汗,然后风一吹,他就感冒了。院子里很多孩子,妈妈在外面的时候,碰上一个,一打量,唉,这孩子肯定脾虚得厉害,再看一个,也是,再多看几个,很担忧现在的孩子,竟然十个看出七八个,都是脾虚的状态。孩子们为什么脾虚?值得妈妈好好反省,经常有妈妈看我去同仁堂去,就打听说,有没有一剂什么药,吃了,就让宝宝肯吃饭了。这不是药的问题,是生活习惯的问题,终于下决心找个时间,来反省孩子为何脾虚。其实特别简单,其一,孩子们吃得太好;其二,孩子们穿得太多。病在脾,禁温食,饱食,湿地,濡衣。把这几个禁忌犯了,脾自然好不到哪儿去。现在幼儿园的伙食,妈妈就觉得特别理想,碎肉,豆腐,偶然才有肉饼或红烧肉,配以很多青菜、胡萝卜、土豆、南瓜。这或者就是适合孩子的,淡薄的饮食,但是,像我一样认可幼儿园伙食的人很少,大部分家长都觉得,这伙食简直是太简淡,太对不起他的宝贝孩子的生长发育了。妈妈们很紧张,不但带着奶粉到学校,要求一天喝几次,回到家,赶紧端出特制肉汤、鸡蛋、鸡翅膀,孩子们也知道大人的心,索性在幼儿园就不好好吃,等回到家再补充营养。就这么填鸭式的吃饭下来,孩子生下来活到四五岁,不知道饥饿是什么感觉。没错,孩子是在生长发育,需要营养,问题是,谁说南瓜土豆就不是营养,肉才是。并不是你装进去多少,脾胃就能给你消化多少的,他不消化,你装进去,有何用处?东方人的脾胃,就是几千年穷下来的,淡薄的食物,就能消受,太过营养的东西,反而不成,不能和人西方人比,人家祖宗就吃肉喝奶,我们的祖宗呢,是吃豆腐过来的。如果家里来了几个孩子,我端出一盘水果,问,谁要吃?只有蔷薇立刻说,我要吃。再端出一碟子小点心,比如红豆包或者马拉糕,谁要吃?还是只有蔷薇说,我要吃。其它孩子们竟然一点食欲没有(当然端出棒棒糖除外)。这让我惊讶,我发现孩子们完全不想吃-如果我不使劲儿逼他们吃的话,他们好像可以整天都不吃。只有蔷薇像个饿痨鬼。能感觉到饥饿,是件好事。这就是最为简单的方法,孩子们少吃一点,吃简淡一点,脾胃自然转好,他食欲自然终日旺盛。吃得那样简淡,会不会营养不良?那要仔细想,天天吃鱼肉、牛奶的孩子,他们的营养到哪儿去了?每天我都听到身边的孩子犯病,非常频繁的包括,喉咙发炎、扁桃腺发炎、久咳不愈、便秘及过敏症,不客气地说,我觉得这些病来得太过频繁而蹊跷。吃得清淡的蔷薇打小以来,从未犯过此类问题,一次也没有过。鱼肉和牛奶,当然好东西,能消化它们,它们就是好东西,如果他们不止营养而且太过营养,脾胃压根不能消化,便在体内生出湿气,生出内热,孩子们动不动就发烧,动不动就发炎,他们体内的火就怎么都压不下去,最后不得不反复求助于抗菌素,生一次病,打一周吊针后,吃多少营养品能补充得进去呢?蔷薇比较严重的一次发烧,求助于一个中医,病好后,医生最后给我的建议是,给蔷薇喝调得更稀的牛奶,理由是,牛奶对于孩子,过于营养,事后我反复选择,给他选了一种口味最清淡,喝起来感觉有点稀的,来自澳洲的鲜奶。只是鲜奶,就牛奶这件事来看,我是少有的,勇于质疑流行的“配方奶文化”的妈妈,据我看来,配方奶的“过于营养”可能是造成孩子脾胃负担过重,加重内热的一个重要因素。蔷薇两岁之前都喝的是我那可怜的稀薄的母乳,外人都万分担心,我那供应量,会不会让蔷薇营养不良。断奶后,她喝鲜奶,从未喝过配方奶。喝配方奶孩子身上常出现的问题,包括喉咙发炎、上火、便秘一类的问题,蔷薇从未碰上过。小时候家里也有很多孩子,也从没听说过这么频繁地便秘或上火、发烧的。这些内热的状况,明显地说明了孩子消化不良,而原因,不是配方奶营养不足,而是,过于营养。施肥过度,花就烧烂根。牛奶相对于小牛是理想的,相对于孩子就有点过。,牛奶再加上各种营养强化剂,就更过了,过犹不及。那位医生说,什么牛奶,你都比包装上要求的多加水就对了。牛奶调配的浓度,直接关系配方奶厂家的利益,他当然乐意你调得浓一点,更浓一点。一个一周岁左右的孩子,吃配方奶,一个月要消费一千元左右,这是多么大的商业利益,没有谁敢于质疑这个东西的合理性。质疑的声音也绝对压不过厂家财大气粗的宣传。然而,在中国农业文化几千年的历史里,以牛产奶是很少见的,牛是用来耕地的。我们的祖先极少以牛奶喂养孩子,我们的孩子的脾胃,很不幸,没有进化出足够的消化功能。很幸运,他有消化母乳的功能,呵呵。另一个问题,关于濡衣。穿着湿衣。走在路上,孩子们都认识我,有一个向我跑过来,我拉往他,说,天,你的头发怎么湿成那个样子?再一摸,他身上的汗湿,竟然隔了几层衣服,我依然能感觉到。跟在后面的奶奶说,没法子,他从小汗大。汗大不是活动量大的问题,汗大是身体不好。有些孩子,夜里也会出汗把衣服打湿,甚至床单也沾湿的地步,睡着了有什么活动,那就是所谓盗汗。汗大,因为脾虚不能制水。因为汗大,而经常穿着湿衣不能及时更换,却加重脾虚。这是个恶性循环。已经脾虚汗大的孩子,自然需要饮食调养,但是,不要让他继续穿着湿衣。妈妈的习惯,是在孩子身后垫个汗巾吸汗,我说这是个坏法子,不该让他出汗才是。汗大的孩子,加上毛巾,更觉得热,毛巾很快就湿了,相当于孩子穿着一层湿衣,一层湿毛巾,更加不堪。最关键的是,一开始就让他穿少一点,不要多到让他出汗的地步。孩子远比大人容易感受到热,不易感受到冷。大人不能用自已的感觉器官来代替孩子的。那些打小穿得里三层外三层的孩子,长大后,身体都虚弱,因为,出汗是一种非常大的消耗,会损伤到孩子的元气。经常穿着汗湿的衣物,孩子毛孔被捂得大开,湿气直接就进到身体里去了。由奶奶一辈带的孩子,更容易脾虚,因为上了年纪的人,总觉得怕冷,他加一件,就让孩子也加一件,宁可热得出汗,也不让少穿一件。看到出一身汗的孩子,我总是提醒妈妈,少穿一件。妈妈会很担忧,说穿少了,会着凉。太过于担忧着凉,却不担忧出汗。着凉也不过外感风寒,表症而已,一杯姜汤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出汗且穿着湿衣,却是伤了孩子的元气,一时看不出,后果却很长远。现代社会,不怕少,但怕多。少吃,少穿,则担忧也少。多吃多穿则多病。不止孩子,大人也多如此。那些直入脾经的东西,已经被现代生活的精加工破坏殆尽。正所谓,画蛇添足。甘入脾经,也就是说,糖类,都是入脾的。糖类,也就是碳水化合物,包含了他们原始形态的食物,都入脾经。事物万法俱足,一个含糖量高的食物,本身也会含有帮助糖类消化的因素。比如,红糖类粗加工糖,除了含糖,还含矿物质和维生素;淀粉类食物比如米面,外面都有富含B族维生素,能帮助淀粉代谢的谷壳及胚芽。问题是,人类喜欢把糖留下,把附着在上面的好东西消除掉。把红糖精制成为白糖;把糙米精制为白米;把面粉中的胡萝卜氧化掉,增白为白面。然后在护肤品和洗发水里加进B族维生素,解决因维生素缺乏引起的角质层代谢不佳问题。我宁可他们不做这无用功就好了。对了,最后还有一个致命的发明,就是抗菌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