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软中国浅谈曹刿论战2014/6/24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一班在此处键入文档的摘要。摘要通常是对文档内容的简短总结。在此处键入文档的摘要。摘要通常是对文档内容的简短总结。毛怡1110900055浅谈曹刿论战摘要: “曹刿论战”是左传中的一段脍炙人口的故事,自古文观止收录以来它几乎成为所有古文选集的首选篇目,也成为历来中学教材的必备课文,本篇文章希望从读者自身的阅读体验和各名家对这篇文章的评析出发,阐释曹刿论战的经典性。关键词:左传 曹刿论战 古文观止 阅读体验 经典正文:曹刿论战虽然写的是历史上著名的长勺之战,但是却没有气势恢宏、惊心动魄的战争描写,也没有双方政治、军事形势的细致分析,可寥寥几十行,又让人叹为观止。长勺之战的背景并不简单,可以说是齐鲁两国两代国君矛盾的一次总爆发,上可追溯到齐襄公和鲁桓公之间的恩怨,而发生长勺之战最密切的历史背景应该是齐国为了报鲁国曾拥立公子纠的仇。这篇文章虽然简短,但是层次清晰,一目了然,可以分成四个段落,下面逐段的加以分析: 第一段至“遂入见”, 叙齐师伐鲁, 鲁公迎战,曹刿入见。 第二段至“公与之乘”,叙曹刿与鲁庄公对话,曹刿未战考君德。第三段至“ 遂逐齐师”,叙曹刿方战养士气。第四段至文末“ 故逐之” ,叙曹刿既战察敌情。第一段中借乡人之口提出了“肉食者”,乡人对曹刿说:“那些有地位的官员自会谋划的,你又参与什么?”这里既道出了乡人对曹刿的轻视,同时也体现了乡人的鄙陋,他们将国家大事全权交给当权者,置身事外,甘愿做被动的牺牲者。而曹刿虽然位卑言轻,可是他的“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却掷地有声。身为布衣而笑傲王侯。唐代韩愈有“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的牢骚,其潜台词又何尝不是“肉食者鄙”呢?这里体现了曹刿有思想、不羁的个性。吴氏评“远谋”二字乃全篇“关眼”,“关眼”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文眼”,很多评析这篇文章的名家都着重强调了这两个字,如:细玩通篇,当分三段,以“远谋”二字作眼,总是一团慎战之意。 清林云铭古文析义卷一 “远谋”二字,一篇眼目,却借答乡人语,闲闲点出。入后层层写曹刿远谋,正以见肉食者之未能远谋也。通体不满一百二十字,而其间具无限事势、无限情形、无限问答。急弦促节,在左传中另自别是一调。 清余诚古文释义新编卷一 曹刿深衷,两言揭尽,厥后度己度彼,审情审势,莫非“远谋”。妙在“远谋”二字藏而不露,而通篇文情甚折,读者惝恍情移,忘却先谋后战者,曹子之略,但觉如往如复者,左氏之文也。 清李骏岩左传快读卷三引王或庵评这些名家都指出了“远谋”二字突出了曹刿的深谋远虑,并且从后文能够看出它贯通了全文,鲁庄公与曹刿之间的对话揭示了“肉食者未能远谋”的事实。另外,还有一点我认为也很重要,为什么曹刿会直接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我想这不仅是因为他已经胸有成竹,对战争形势已经做过深远的分析,也因为他对当时统治者的才干默默做过分析吧。在鲁庄公拥立公子纠这件事情上,根据公羊传注疏:“齐迎子纠而鲁不与而与之盟,齐为是更迎小白。”和左传上面的记载:“夏,公伐齐,纳子纠。”“秋,师及齐师战于乾时,我师败绩,公丧戎路,传乘而归。”这两条记述,我们可以看出,鲁国为了眼前利益未能抓住时机及时送公子纠回国即位,致使鲁国外交失败于前,军事失败于后,而在危急关头,又没有能够顶住齐国的威胁,妄杀公子纠,终以鲁国政治上的失败而告终,由此可见曹刿说“肉食者鄙”是有根据的。对这些历史有了一定了解,再看吴氏所评“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骂尽谋国偾事一流人。真千古笑柄。” 古文观止【清】吴楚才,吴调侯选,中华书局,第20页,就会觉得合情合理了。 开篇处战事一触即发,但是在第二段,曹刿觐见庄公之后,却又没有陈用兵之道,而是不紧不慢的与庄公聊“何以战”。“问何以战”四字显得突兀,曹刿见到庄公劈头盖脸的就问:“何以战?”足见他的自信与坚定。接下来是“三对”,“公曰”三次,曹刿就三次“对曰”。庄公的每一条战争依据都说的十分诚恳,意在表现自己是一个仁君,能够得到支持,但是曹刿丝毫不嘴软,对于庄公说的“衣食所安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必以信”都一针见血的指出其漏洞,让人没有辩驳的机会,而且他的每一条理由的深层意思其实都是在说:“庄公,你这些都还不够啊,对天下的百姓没有什么好处,百姓怎么会拥护你呢?你怎么打仗啊?”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曹刿首先指出“小惠未徧”、其次又说“小信未孚”,言下之意就是要让庄公布恩、信于天下。直到庄公提出“小大之狱必以情”曹刿方才满意。庄公所讲的这三个依据,第一条实际上只是针对官僚贵族,第二条针对神灵,只有第三条是真正能够取信于民的做法。曹刿费尽心思的想让庄公说出对百姓有利的政策,这里表现了他的卓越见识,他懂得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所以他和鲁庄公不聊军队的数量、兵刃、战车的装备,而把着眼点放在最重要的政治基础上、放在人心的向背上。这一段的内容很重要,它是曹刿“远谋”的一个方面的体现。这三次问答写的很紧凑,一种战胜敌人的依据被推翻了,接着就提出第二种,一波才平一波又起,一张一弛,直到曹刿说出“可以一战”读者才舒了一口气。这段话中庄公一共说了三个“必”,说明了庄公想要与齐国决战的决心也说明了他为政的事迹。细读文章我们还能发现,庄公前两次的语气都有些骄傲,曹刿回答的语气就有些轻视,但当庄公第三次的语气显得谦逊温和时,曹刿反而用了肯定的语气,他坚定的告诉庄公“可以一战”了,似有鼓舞之意。虽然这一段文字浅显易懂,但是其中却有诸多变化,通过语言描写把曹刿的智谋与个性都呈现给了读者,这就是文章的魅力。第三段写的是长勺之战的战争过程,但没有一字写的是战场上的厮杀场面,连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也没有写。可是通过字里行间的叙述,读者又仿佛亲眼见到了惊心动魄的战争。此段仍然是在写庄公与曹刿之间的互动。庄公“将鼓”,“将驰”,曹刿皆用“未可”即“时机尚不成熟”意对答,他们之间的互动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具有大将风范的曹刿,而庄公似乎是一个不懂军事的笨蛋。这里的“将鼓”,“将驰”还与前文提到的“将战”相应和,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创作者对庄公的褒贬倾向。但另一方面,由于曹刿与庄公相互映衬,反过来看,曹刿在庄公面前如此强势,但是庄公一一顺从,以现在的眼光看,庄公又是一个善于纳谏,礼贤下士的人。这一段中作者有意识的略去了和这次战争特点没有密切关系的东西,只写了“击鼓”和“逐师”两件事,这是文章的详略之妙。曹刿的两次“未可”与“可矣”又相互照应,说了“未可”自然要有“可矣”的时机,文章的逻辑可以说写的滴水不漏。再说曹刿的语言简明性,在战场上,他成竹在胸,不慌不忙,俨然主帅一样,言出不二,不像有些大臣谋士,为了说服君主而要再三再四的劝解。不管是“未可”还是“可矣”,曹刿都没有说出明确的理由,就只是斩钉截铁的告诉庄公,“可或不可”,这又是文章的剪裁之妙。在历代名篇赏析集成先秦两汉卷中评论者说出了这样写的好处:第一是符合实际情况,在紧张的战斗时刻,曹刿只能用简明的话语做出判断和决定,传达出了战场上的紧张气氛。第二方面,这样写为下一段发挥议论设下伏笔,使得文章曲折多姿,引人入胜,而且每段之间又各有重点,紧紧相连。 历代名篇赏析集成先秦两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而我还认为这样写的好处在于这种坚定明确的言辞能够体现曹刿这个人物的深谋远虑和果断行事的作风。“既克”,鲁国大胜。作为一国之君庄公在战场上听命于区区曹刿,战争胜利之后当然要弄清楚原委:“为什么不能击鼓啊?又为什么不能追呢?”曹刿仍然是言简意赅,先回答为什么不能击鼓,再回答为什么不轻易逐师,其回答有理有据,左氏再一次用简明的语言表现了曹刿的军事才干。吴氏作评“未战论忠,将战论气,肉食人见不到此。克之逐之,作两样写法。笔墨精彩。” 古文观止【清】吴楚才,吴调侯选,中华书局,第20页至此,曹刿论战“论”的内容就已经清楚的呈现出来了,未战论君德,战中论士兵士气,同时还有论考察敌情,这些都是“肉食者”所看不到的。这一段承接前一段讲,它既回答了庄公的“问其故”同时又与“可以一战”相对应,构成了曹刿论战的主要内容,它们又共同体现了曹刿的“远谋”智慧。这篇文章可与子鱼论战对比起来读,在篇章结构上,这两篇文章有异曲同工之妙,语言上,司马反驳宋襄公时的“层层辩驳,句句斬截与曹刿的语言刻画也有相似之处,不同之处则主要体现在主题思想上,或许因其主题思想更加明确和积极所以初中选文中才会选它而没有选子鱼论战。还有展喜犒师、烛之武退秦师、齐国佐不辱命等文章,实际上都是论战的故事, 无论哪篇文章,主人公的语言魅力都是令人咂舌的,只不过因说话的对象不同,语气措辞有些变化,但也都离不开一条:必须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遇到正确的有理的都义正言辞,丝毫不退步。而文章的篇章结构都浑然一体,逻辑严密,语言则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古文的精髓是要靠对文章的反复玩味才能发掘的,曹刿论战被众人称道,而像齐国佐不辱命这样的文章却很少被名篇选集收录,我认为并不是这篇文章就不如曹刿论战,因为经典性也跟评论家的批评有关,倘若评论家作得批评好,那么齐国佐不辱命说不定也有曹刿论战的地位。附:文章起笔即把主人公置于弥漫的硝烟之中。对乡人的回答,已可见其不同凡响。接下来与庄公论何以战,实乃紧张之中的闲淡,一如暴风骤雨术临之际舒卷于远天的数点白云。再下来长勺一战,初看似乎只是浮光掠影然而其中有匆忙,亦有从容;有紧张,亦有镇定,于双方进退之中明晰地展现了战事的层次。最后为庄公论如何战一段,如暴风骤雨之后遥亘长空的虹霓,又如乐章最后缭绕不绝的余音,耐人幽思。文章 布局谋篇,章法极严,“公曰”“对曰”、“公日”“对曰”、“公曰”“对曰”、“公问”“对日”,两两相对成文;“未可”、“可矣”、“未可”、“可矣”、“故克之”、“故逐之”,一一迤逦成篇。甚者“问何以战”一节三次“公日”、两次“对曰”的句式完全相同。细读文章,直使人产生“戒备森严”之感,直使人觉得尺幅鲛绡之中,蕴含作者无限的匠心。朱一清主编,古文观止鉴赏集评 上,安徽文艺出版社,第20页读庄子令人意思宽大敢作,读左传使人入法度不敢容易。 元王构修词鉴衡 由前言之,可以知用兵之本;由后言之,可以知用兵之谋。明魏禧左传经世钞卷三 曹刿持重周密,大将才也。日“请见”,突然自荐;曰“肉食者鄙”,目空一时;日“问何以战”,直恁细心;日“战则请从”,毅然自任。从“惠”与“信”直说到“忠”,可见能用其民;从“三鼓”直等到“辙乱”、“旗靡”,可见能制其敌。通篇自首至尾,步步有精神,着着有定算。曹刿妙用,得此为之写生。 清过珙古文评注全集卷一引孙执升评料敌决胜,刿可谓知己知彼矣,而必原之以平日之忠=,刿之问,公之答尤为知战之本。至于“彼竭我盈”而克之,“辙乱”、“旗靡”而逐之,自是有见。 清过珙古文评注全集卷一显语见微,爽语见奥。政本、军机皆具,别、吴不能出乎其宗,左氏所以为言兵之祖也。层节对举,章法矜炼。 清浦起龙古文眉诠卷一此是左氏一首极有心结构文字,又整齐,叉变化,叙议兼行最佳章法. 清李骏岩左传快读卷三通篇一冒三截,其中自具起伏照应之妙:如“何以”、“可以”、“未可”、 “可矣”、“故克”、“故逐”等句,章法极细。 清唐德宜古文翼卷一苍古浓淡,质有其文。 清韩慕庐批点春秋左传纲目旬解卷一引袁了凡评“未可”、“可矣”,将所以然之故留之篇末,但叙其动作,令人不解何故,极离奇变幻之致。 近代吴闽生左传微卷一以草野而预军旅之谋,大有鄙夷肉食者意思。 近代韩席筹左传分国集注卷四引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汉字讲解家的课件
- 房地产人员工作总结14篇
- 全国内地西藏班2025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 河北省邯郸市第二十五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九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0-3岁婴幼儿亲子关系与互动知到智慧树答案
- 幼儿代表发言稿
- 感恩父母发言稿(31篇)
- (19秋冬)信息技术基础知到智慧树答案
- 汉字书法课件之美
- 2025年内河船员考试(主推进动力装置2103·一类三管轮)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感染性腹主动脉瘤护理
- 公司不交社保合作协议书
-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
- 骨灰管理员职业技能鉴定经典试题含答案
- 火锅店股东协议合同范本
- 村流动人口管理办法细则
- 2025年4月安全生产会议记录
- 2025年江苏省苏豪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存款保险宣传培训
- 质量检查员基础知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