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生活化让生活数学化.doc_第1页
让数学生活化让生活数学化.doc_第2页
让数学生活化让生活数学化.doc_第3页
让数学生活化让生活数学化.doc_第4页
让数学生活化让生活数学化.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让生活数学化,让数学生活化青田县季宅乡中心学校 陈万年要: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当前我们的数学课程改革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沟通数学与生活的桥梁,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全面素质。关键词:生活化 好奇心 创新 探索规律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而由于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的限制,以往的教学恰恰忽视了这一点。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生活。然而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小学数学教学新大纲又进一步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沟通数学与生活的桥梁,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全面素质。那么,如何把枯燥而脱离实际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呢?从课堂教学着手,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了一些粗浅的尝试一、挖掘生活素材 让生活数学化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事实上,世界上每一个空间或每一段时间里都有数与形的存在。小学生虽然年龄很小,但在他们的生活经历或生活体验中,也会有着充满数学因素的内容。如果能从某些生活现象中挖掘出数学因素,并充分利用,就能使学生化难为易地接受数学知识,进而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 1、创设情境 渗透数学知识 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又充满着好奇。教师就要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地熟悉了所要学习的知识背景,为新知识的学习作好准备,也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如:教学三年级的“小统计”时,我采用了小猫钓鱼的故事情节。用学生生活中 接触最多的积木代替鱼,一块积木表示一条鱼。在搭积木的实践活动中渗透统计的思想:积木要放在同一桌上才能看出谁搭得多,同样在统计中也要用横线表示相同的起点;谁的积木叠得最高,表示谁钓的鱼最多。正是在这样的活动中,把统计中的知识进行了生活化,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又如:教学时、分、秒的认识之前,我在教室前挂了一只大时钟,让学生利用课间熟悉时钟;上新课前有意识地让学生读2分钟课文,口算1分钟,休息40秒钟等,使学生初步体会时、分、秒时间经过的长短。学习24时记时法前,有意识告诉学生:13时上课,16时放学等信息。这样安排,在新知教学时,使学生感到新知识既熟悉又新颖,激起了强烈的求知欲。2、相似类比 探索数学规律 许多数学问题往往和生活现象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根据学生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很难从生活实际中找到其中的数学规律。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他们的生活经验,通过创设活动、相似类比,把经验提炼为数学知识,从而得出规律。如:在教“乘数是整数的小数乘法“一课中,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小明到文具商店去买铅笔,每支价格是0.45元,买7支需要多少元?我先了解一下同学们是否去商店(超市)购买过物品,然后让学生当营业员,计算出购物的贷款:每支铅笔0.45元,买1支多少钱?买2支多少钱?买3支多少钱?4支呢?第一步,结合生活经验,口算得数,0.451=0.45(元),0.452=0.90(元),0.453=1.35(元),0.455=2.25(元)。第二步,让学生观察:积中有几位小数,被乘数有几位小数;找出规律:被乘数中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第三步,想一想:为什么被乘数中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呢?讲思路:0.457=457100,先看作整数来乘,被乘数扩大100倍,要得到原式的值,积就要缩小100倍。最后指导学生列竖式,总结计算法则。又如:在教学“循环小数”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春夏秋冬自然风光的录象。自然美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从四季节更换、周而复始,获得了对“循环”含义的初步理解。接着,我启发说:“像这样的事例,你们还能举出一些吗?”有的学生说:“每天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晚上从西边落下;第二天又从东方升起无穷无尽。”有的学生说:“每个星期,从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过了星期日又是星期一、二、三周而复始,无穷无尽。”我接着说:“那么,数学中有没有循环现象呢?请试算13,14.222。”在计算和讨论中,让学生联系自然界中的循环现象,为“循环小数”的概念奠定了基础。, 3、质疑问难 培养创新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教师要善于在生活中设计问题情境,从而造成学生的“知识冲突”,激起学生积极思索和探究的欲望,点燃创新之火。如:教学圆的认识这节课,怎样认识圆,从哪里入手认识圆更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实践性能力呢?课前我组织学生到社会中开展调查活动,观察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商店各种玩具车的车轮又是什么形状的。结果学生发现无论是大到卡车还是小到玩具车,它们的车轮都是圆形。通过调查,学生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车轮为什么都是圆形?如果车轮不是圆的,车子还能行驶吗?会开得快吗?这样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不仅要善于观察,还要勤于思索,大胆质疑,培养创新能力。二、注重实践活动 让数学生活化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用理论指导实践,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一次质的飞跃。所以教师必须注重“实践第一”的观点,让学生用数学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1、体验生活 解决实际问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数学能活学还不够,还应在活学中学会活用。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补充一些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验,去解决,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学完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知识后,我提出这样的问题: 我们班级有些桌椅松动,谁能根据学过的数学知识想一个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同学们通过思考,觉得用学过的三角形的特性-稳定性,不正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我顺势要求学生在课后自己动手来修理松动的桌椅。在实际运用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了,创造意识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又如,有个学生家里买了新房,在缴纳购房税时建筑面积很大,有点难以置信,就在大人满腹狐疑时,这位学生已拿来皮尺对房屋的长和宽进行了细致的测量,并把所得的数据运用了课堂所学的计算面积方法进行了综合的处理,最终得出正确的建筑面积。与原来足足相差七八个平方米,避免了缴纳过多的购房税。这一结果得到了父母的高度赞扬,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是空前高涨。2、模拟操作 提供实践情境学生有活动实践的天性和创造成功的欲望。把讲台变舞台,让学生做演员,这对学生而言是很有吸引力的事情。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做个导演,创设表演的情境,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生活性。 如:教学元、角、分时,我在课堂上演了一场精彩的生活剧:教师让一名学生到商店买6支铅笔,售货员告诉他一支铅笔2角钱,一学生拿出准确的钱数来购买,另一学生拿出2元钱让售货员准确地找给零钱。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对元、角、分有了充分的认识,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计算,同时还学习了售货员与顾客之间的礼仪,让课堂焕发出了生命活力。又如:有一道练习题,求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同学们会用“大长方形的面积-4个小正方形的面积=阴影部分的面积”的方法解答,但此时,我把教学要求不仅仅停留在会解答上,而随时注重将题目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我马上布置了一个实践操作题,选一张比较精致的薄纸板,像上图的样子,将空白部分剪去,然后提高通过折、粘做成一只漂亮的盒子,这只盒子可以放学习用品这样的教学安排,将学生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不但更好地掌握解题方法,而且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应用能力。由于“手脑并用”,促使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学习,使学生悟出“题目”新的外延,这样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开展小型研究 提高全面素质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社会实践对数学的需求发生了变化,数学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教师有责任教会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应用数学知识的本领,而开展小型课题研究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结合有关数学知识的学习,可安排购物中的数学问题、春游中的数学问题、花园图案设计等小课题的研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数学,回过来再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专题学习能使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在实际问题中,既达到了综合训练的目标,又能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总之,把生活数学化,把数学生活化。教师应勤于思考,善于创造,对教材做适当改进或补充,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