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规范汇总.doc_第1页
建筑设计规范汇总.doc_第2页
建筑设计规范汇总.doc_第3页
建筑设计规范汇总.doc_第4页
建筑设计规范汇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变电站建筑结构设计规程-20123.1 一般规定3.1.1 变电站建筑物的设计应留有扩建的可能性。主控通信楼或配电装置楼等生产建筑物宜按规划要求一次建成。3.1.2变电站建筑设计除应满足电气设备的运行要求外,尚应符合城市规划等部门提出的规划要求和对环境、噪声、景观、节能等方面的要求以及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的有关规定。站区建筑物的内外装修应简洁实用,外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3.1.3站区建筑的楼面、地面可采用水泥砂浆、水磨石或地砖面层,应分格处理或加设钢筋网,同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主控制室、继电器室及GIS组合电器装置室等房间的楼面或地面应采用不起尘的耐磨面层。2、 卫生间等用水房间,必须采用现浇楼板或整块预制楼板,必须加防水隔离层。楼板四周除门洞外,应做混凝土翻边,其高度不应小于120mm。其楼面、地面宜采用防滑地砖等面层。3.1.4变电站建筑的承重墙、隔声墙及防火墙应因地制宜,采用新型建筑墙体材料。建筑墙体设计应满足节能和环保的要求。同事应符合下列规定:1、 室内非承重墙及框架填充墙,宜采用轻质材料。2、 外墙应根据地区气候条件和建筑要求,采取保温、隔热和防潮灯措施。3.1.5屋面防水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的有关规定。主控通信楼、配电装置楼(室)、继电器室等生产建筑物。应采用II级屋面防水等级。同时屋面防水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刚性防水层与山墙、女儿墙以及突出屋面结构的交接处,均应做柔性密封处理。刚性防水层内严禁埋设管线。2、 当设备或构、支架布置在屋面上时,应对屋面做下列特殊处理:1) 当设施基座与屋面结构层相连时,防水层应包裹设施基础的上部,并在地脚螺栓周围做密封处理。2) 需要经常维护的设施周围和屋面出入口至设施之间的人行道应铺设刚性保护层。3.1.6门窗的设置、尺寸、功能和质量等应符合使用和节能要求,并应符合建筑门窗产品标准的规定。有设备进出的门的高度、宽度应满足设备运输及安装检修的要求。夏秋季多蚊蝇及飞蛾的地区,经常有人活动或有防小动物及防鸟害要求的房间可设置纱门或纱窗。3.1.7建筑内部顶棚、墙面、楼地面和隔断等的装修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内部装饰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的与要求。主控制室、通信机房、计算机房及继电器室等室内装修应采用不燃烧材料。电气设备室的顶棚,不得采用易剥落的饰面材料。3.1.8在同一建筑物内的变形缝应统一设置,需抗震设防时,伸缩缝和沉降缝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防震缝的宽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3.1.9建筑设计防火符合下列规定:1、 变电站各建(构)筑物在生产过程中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及其耐火等级和最小防火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的有关规定。2、 防火门分甲、乙、丙三级,耐火极限分别为1.2h、0.9h、0.6h,应符合下列规定:1) 用于疏散的走道及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当其门扇开足时,不应影响走道及楼梯的疏散宽度。2) 电缆井及管道井壁的检查门应采用丙级防火门。3、 防火墙应符合下列规定:1) 防火墙应具有不少于3.0h耐火极限的非燃烧性墙体。2) 防火墙上不应开设门窗洞口,当必须开设时,应设置能自动关闭的甲级防火门窗。3) 防火墙上不宜通过管道,当必须通过时,应采用防火堵料将孔洞周围的孔隙紧密堵塞。4) 设计防火墙时,防火墙上支撑的构架或防火墙一侧支撑的建筑物梁、板在遭遇火灾影响时,应确保防火墙的整体稳定不至倒塌。4、 生产建筑物侧墙外5M以内布置油浸变压器或可燃介质电容器等电气设备时,该墙在设备总高度以上3M的水平线以下及设备外廊两侧各3M的范围内,不应设有门窗、洞口;建筑物外墙距设备外廊5M10M时,在上述范围内的外墙可设甲级防火门,设备总高度以上可设防火窗,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0.9h。5、 屋内配电装置室内的油断路器、油浸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高压电抗器,应安装在有防火隔墙的间隔内。总油量超过100kg的屋内油浸变压器,应安装在单独的防火间隔内,并应有单独向外开启的甲级防火门。6、 电缆隧道两端均应设通往地面的安全出口,当其长度超过100M时,安全出口的间距不应超过75M。电缆隧道(或电缆沟)与建筑物外墙相交处,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3.0h的防火墙。电缆隧道的防火墙上还应设置甲级防火门。7、 屋内配电装置室、电容器室、蓄电池室、电缆夹层及其他电气设备的房间,应采用向外开启的钢门。当门外为公共走道或其他房间时,应采用向外开启的乙级防火门。配电装置室的中间隔墙上的门应采用由不燃材料制作的双向弹簧门。8、 面积超过250平方米的主控室、配电装置室、继电器室、通信室及电缆夹层,其疏散出口不应少于2个,楼层的第二个出口可设在固定楼梯的室外平台处,其出口的门应向外开启。9、 屋内配电装置室、电容器室及站用变压器室,当其长度大于7M且小于或等于60M时,其疏散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当其长度大于60M时,应增设一个中间疏散出口。3.1.10建筑热工设计除应符合国家建筑节能政策,与地区气候条件相适应,应注意建筑朝向,节约建筑采暖和空调能耗,改善并保证室内环境质量外,还应符合以下规定:1、 应根据全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和变电站建筑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的有关规定。2、 在计算保温建筑的围护结构厚度时,应根据围护结构的材料、构造和容量,合理选择室内外计算温度取值。当采用集中采暖、空调时,节能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和行业标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的有关规定。3、 3.1.11变电站建筑设计应控制噪声,应协同工艺专业及结构专业队主要噪声源采取有效的消声、隔声、吸声及减振隔振等技术措施;配合总平面布置使主要工作和生活场所避开强噪声源,以减轻噪声的危害。4、 变电站各主要建筑物的室内噪声控制设计标准,不宜超过表内限值。3.2主控通信楼(室)3.2.1变电站的通信设施宜设在主控通信楼内。继电器室根据电气布置要求在主控通信楼(室)或在相应电压等级场地独立设置。3.2.2.主控通信楼(室)位置和房间平面布置宜符合下列要求:生产运行及生活方便,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分区,并保持各自的独立性。具有良好的朝向及通风条件。噪声干扰小。3.2.3主控室、通信室及计算机房的净高应满足工艺要求,宜在3.0M3.2M范围内;电缆夹层的净高不宜小于2.0M。3.2.4主控室、通信室、计算机房及继电器室等,不应布置在卫生间等易积水房间的下层,也不宜有上下水管道和暖气干管通过。3.2.5继电器室、通信机房、计算机房以蓄电池室等设有空调且无人长期工作的房间应少开窗或不开窗。3.3配电装置室、电容器室及站用变压器室3.3.1配电装置室内的通道应通畅无阻,不得设门槛,不应有与配电装置无关的管道通过。3.3.2不设置空调的配电装置室、电容器室、电缆夹层等房间宜有良好的通风,不宜开设大面积玻璃窗。配电装置室应有严防小动物进入的措施,门缝隙和各种孔洞应严密,所有百叶窗内侧应设细孔钢丝网。3.3.3配电装置室、电容器室及站用变压器室等,在穿墙套管母线引出处的上部墙面,不得设开启式窗。3.3.4屋内单台电气设备总油量在100kg以上的间隔(房间)以及站用变压器室均应设储油或挡油设施,并应满足以下要求:1、 挡油设施的容积宜按油量的20%设计,并应有将事故油排至安全处的设施,且不应引起污染危害。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能容纳全部油量的储油设施。2、 事故排油管内径的选择应能快速将油排出,且不应小于100mm.3.3.5站用变和接地变和接地变如采用干式变压器设置于屋内时,其外廊与四周墙壁的净距不应小于0.6m,干式变压器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0m,并应满足巡视维修的要求,但全封闭型的干式变压器可不受距离限制。3.3.6配电装置室的通风,应按排除室内的余热计算,余热包括设备的散热和太阳对建筑物的辐射热。3.3.7配电装置室、电容器室及站用变压器室,可采用自然进风、自然排风或机械排风的通风方式。装有SF电气设备的配电装置室应设置排除SF有害气体的通风装置。3.4辅助及生活设施3.4.1泵房及雨淋阀间应根据地区的特点和工艺要求设置。3.4.2作为门卫的保安室的设计应和站区入口大门相协调。保安室也可设在主控通信楼内,但与生产运行区域应加以分隔。3.4.3存放消防器材的消防设备间宜布置在主变压器、电抗器等带油设备附近。3.4.4站区生活设施的设置应根据变电站距城市的远近、运行值班和检修方式以及地区特点等因地制宜确定。防火门GB12955-2008木质防火门:MFM钢质防火门:GFM5.2.1填充材料(填写说明书里)1. 防火门的门扇内若填充材料,则应填充对人体无毒无害的防火隔热材料。2. 防火门扇填充的对人无毒无害的防火隔热材料,应经国家认可授权检测机构检验达到GB8624-2006规定燃烧性能A1级要求和GB/T20285-2006规定产烟毒性危险等级ZA2级要求。3. 防火门安装的门锁应是防火锁。4. A类防火门若镶嵌防火玻璃,其耐火性能应符合A类防火门的条件。 B类防火门若镶嵌防火玻璃,其耐火性能应符合B类防火门的条件。 C类防火门若镶嵌防火玻璃,其耐火性能应符合C类防火门的条件。5. 防火窗各连接处的连接及零部件安装应牢固、可靠,不得有松动现象;表面应平整、光滑,不应有毛刺、裂纹、压坑及明显的凹凸、孔洞等缺陷;表面涂刷的漆层应厚度均匀,不应有明显的堆漆、漏漆等缺陷。6. 防火窗上使用的复合防火玻璃的外观质量应符合GB 157631200l表4的规定,单片防火玻璃的外观质量应符合GBl57631200l表5的规定。7. 防火窗上使用的复合防火玻璃的厚度允许偏差应符合GB 1576312001表2的规定,单片防火玻璃的厚度允许偏差应符合GBl576312001表3的规定。8. 活动式防火窗的窗扇自动关闭时间不应大于60s。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961.散水的宽度,应根据土壤性质、气候条件、建筑物的高度和屋面排水型式确定,宜为6001000mm;当采用无组织排水时,散水的宽度可按檐口线放出200300mm。2.散水的坡度可为3%5%。当散水采用混凝土时,宜按2030m间距设置伸缝。散水与外墙之间宜设缝,缝宽可为2030mm,缝内应填沥青类材料。3.地漏四周、排水地沟及地面与墙面连接处的隔离层,应适当增加层数或局部采用性能较好的隔离层材料。地面与墙面连接处隔离层应翻边,其高度不宜小于150mm。4.地面排泄坡面的坡度,应符合下列要求:整体面层或表面比较光滑的块材面层,可采用0.51.5。 表面比较粗糙的块材面层,可采用12。5.排水沟的纵向坡度,不宜小于0.5。6.面层厚度应符合表7. 隔离层的层数应符合表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单层建筑物的建筑面积,应按其外墙勒脚以上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单层建筑物高度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高度不足2.20m者应计算12面积。2 利用坡屋顶内空间时净高超过2.10m的部位应计算全面积;净高在1.20m至2.10m的部位应计算12面积;净高不足1.20m的部位不应计算面积。302 单层建筑物内设有局部楼层者,局部楼层的二层及以上楼层,有围护结构的应按其围护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无围护结构的应按其结构底板水平面积计算。层高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20m者应计算12面积。303 多层建筑物首层应按其外墙勒脚以上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二层及以上楼层应按其外墙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层高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20m者应计算12面积。304 多层建筑坡屋顶内和场馆看台下,当设计加以利用时净高超过2.10m的部位应计算全面积;净高在1.20m至2.10m的部位应计算12面积;当设计不利用或室内净高不足1.20m时不应计算面积。305 地下室、半地下室(车间、商店、车站、车库、仓库等),包括相应的有永久性顶盖的出人口,应按其外墙上口(不包括采光井、外墙防潮层及其保护墙)外边线所围水平面积计算。层高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20m者应计算12面积。306 坡地的建筑物吊脚架空层、深基础架空层,设计加以利用并有围护结构的,层高在2.20m及以上的部位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20m的部位应计算12面积。设计加以利用、无围护结构的建筑吊脚架空层,应按其利用部位水平面积的12计算;设计不利用的深基础架空层、坡地吊脚架空层、多层建筑坡屋顶内、场馆看台下的空间不应计算面积。307 建筑物的门厅、大厅按一层计算建筑面积。门厅、大厅内设有回廊时,应按其结构底板水平面积计算。层高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20m者应计算12面积。308 建筑物间有围护结构的架空走廊,应按其围护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层高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20m者应计算12面积。有永久性顶盖无围护结构的应按其结构底板水平面积的12计算。309 立体书库、立体仓库、立体车库,无结构层的应按一层计算,有结构层的应按其结构层面积分别计算。层高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20m者应计算12面积。3010 有围护结构的舞台灯光控制室,应按其围护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层高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20m者应计算12面积。3011 建筑物外有围护结构的落地橱窗、门斗、挑廊、走廊、檐廊,应按其围护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层高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20m者应计算12面积。有永久性顶盖无围护结构的应按其结构底板水平面积的12计算。3012 有永久性顶盖无围护结构的场馆看台应按其顶盖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算。3013 建筑物顶部有围护结构的楼梯间、水箱间、电梯机房等,层高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20m者应计算12面积。3014 设有围护结构不垂直于水平面而超出底板外沿的建筑物,应按其底板面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层高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20m者应计算12面积。3015 建筑物内的室内楼梯间、电梯井、观光电梯井、提物井、管道井、通风排气竖井、垃圾道、附墙烟囱应按建筑物的自然层计算。3016 雨篷结构的外边线至外墙结构外边线的宽度超过2.10m者,应按雨篷结构板的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算。3017 有永久性顶盖的室外楼梯,应按建筑物自然层的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算。3018 建筑物的阳台均应按其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算。3019 有永久性顶盖无围护结构的车棚、货棚、站台、加油站、收费站等,应按其顶盖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算。3020 高低联跨的建筑物,应以高跨结构外边线为界分别计算建筑面积;其高低跨内部连通时,其变形缝应计算在低跨面积内。3021 以幕墙作为围护结构的建筑物,应按幕墙外边线计算建筑面积。3022 建筑物外墙外侧有保温隔热层的,应按保温隔热层外边线计算建筑面积。3023 建筑物内的变形缝,应按其自然层合并在建筑物面积内计算。3024 下列项目不应计算面积:1 建筑物通道(骑楼、过街楼的底层)。2 建筑物内的设备管道夹层。3 建筑物内分隔的单层房间,舞台及后台悬挂幕布、布景的天桥、挑台等。4 屋顶水箱、花架、凉棚、露台、露天游泳池。5 建筑物内的操作平台、上料平台、安装箱和罐体的平台。6 勒脚、附墙柱、垛、台阶、墙面抹灰、装饰面、镶贴块料面层、装饰性幕墙、空调室外机搁板(箱)、飘窗、构件、配件、宽度在2.10m及以内的雨篷以及与建筑物内不相连通的装饰性阳台、挑廊。7 无永久性顶盖的架空走廊、室外楼梯和用于检修、消防等的室外钢楼梯、爬梯。8 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9 独立烟囱、烟道、地沟、油(水)罐、气柜、水塔、贮油(水)池、贮仓、栈桥、地下人防通道、地铁隧道。建筑楼梯模数协调标准1. 楼梯踏步的高度不宜大于210mm,并不宜小于140mm,各级踏步高度均应相同,2. 楼梯踏步的宽度,应采用220、240、260、280、300、320mm。注:必要时可采用250mm。3. 楼梯平台部位的净高不应小于2000mm,楼梯梯段部位的净高不应小于2200mm,楼梯梯段最低、最高踏步的前缘线与顶部凸出物的内边缘线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300mm。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1. 安装在钢龙骨上燃烧性能达到 B1 级的纸面石膏板,矿棉吸声板,可作为 A 级装修材料使用。2. 当胶合板表面涂覆一级饰面型防火涂料时,可做为 B1 级装修材料使用。当胶合板用于顶棚和墙面装修并且不内含电器、电线等物体时,宜仅在胶合板外表面涂覆防火涂料;当胶合板用于顶棚和墙面装修并且内含有电器、电线等物体时,胶合板的内、外表面以及相应的木龙骨应涂覆防火涂料,或采用阻燃浸渍处理达到 B1 级。3. 施涂于A级基材上的无机装饰涂料,可做为A级装修材料使用;施涂于A级基材上,湿涂覆比小于1.5kg/的有机装饰涂料,可做为B1级装修材料使用。涂料施涂于B1、B2级基材上时,应将涂料连同基材一起按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确定其燃烧性能等级。5. 当厂房中房间的地面为架空地板时,其地面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不应低于B1级。6. 装有贵重机器、仪器的厂房或房间,其顶棚和墙面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地面和其他部位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7. 图书室、资料室、档案室和存放文物的房间,其顶棚、墙面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地面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8. 大中型电子计算机房、中央控制室、电话总机房等放置特殊贵重设备的房间,其顶棚和墙面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地面及其他装修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9. 消防水泵房、排烟机房、固定灭火系统钢瓶间、配电室、变压器室、通风和空调机房等,其内部所有装修均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10. 无自然采光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顶棚、墙面和地面均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11. 防烟分区的挡烟垂壁,其装修材料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12. 建筑内部的变形缝(包括沉降缝、伸缩缝、抗震缝等)两侧的基层应采用A级材料,表面装修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13. 建筑内部的配电箱不应直接安装在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上。14. 地上建筑的水平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的门厅,其顶棚装饰材料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其他部位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15. 建筑内部消火栓的门不应被装饰物遮掩,消火栓门四周的装修材料颜色应与消火栓门的颜色有明显区别。16. 建筑内部装修不应遮挡消防设施、疏散指示标志及安全出口,并不应妨碍消防设施和疏散走道的正常使用。因特殊要求做改动时,应符合国家有关消防规范和法规的规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3.2.9 一、二级耐火等级厂房(仓库)的屋面板应采用不燃烧材料,但其屋面防水层和绝热层可采用可燃材料;当丁、戊类厂房(仓库)不超过4层时,其屋面可采用难燃烧体的轻质复合屋面板,但该板材的表面材料应为不燃烧材料,内填充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2级。3.3.8 厂房内严禁设置员工宿舍。办公室、休息室等不应设置在甲、乙类厂房内,当必须与本厂房贴邻建造时,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 的不燃烧体防爆墙隔开和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在丙类厂房内设置的办公室、休息室,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50h 的不燃烧体隔墙和1.00h 的楼板与厂房隔开,并应至少设置1 个独立的安全出口。如隔墙上需开设相互连通的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3.3.13 油浸变压器室、高压配电装置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其它防火设计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火力发电厂和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9 等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3.3.14 变、配电所不应设置在甲、乙类厂房内或贴邻建造,且不应设置在爆炸性气体、粉尘环境的危险区域内。供甲、乙类厂房专用的10kV 及以下的变、配电所,当采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隔开时,可一面贴邻建造,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 等规范的有关规定。乙类厂房的配电所必须在防火墙上开窗时,应设置密封固定的甲级防火窗。变压器与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应从距建筑最近的变压器外壁算起。发电厂内的主变压器,其油量可按单台确定;3.4.11 电力系统电压为35500kV 且每台变压器容量在10MVA 以上的室外变、配电站以及工业企业的变压器总油量大于5t 的室外降压变电站,与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本规范第3.4.1 条和第3.5.1 条的规定。3.7 厂房的安全疏散3.7.1 厂房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相邻2 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3.7.2 厂房的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内的每个楼层,其安全出口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当符合下列条件时,可设置1 个安全出口:1 甲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小于等于100m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5 人;2 乙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小于等于150m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10 人;3 丙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小于等于250m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20 人;4 丁、戊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小于等于400m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30 人;5 地下、半地下厂房或厂房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其建筑面积小于等于50m2,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 人。3.7.3 地下、半地下厂房或厂房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当有多个防火分区相邻布置,并采用防火墙分隔时,每个防火分区可利用防火墙上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但每个防火分区必须至少有1 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3.7.5 厂房内的疏散楼梯、走道、门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表3.7.5 的规定经计算确定。但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1.1m,疏散走道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1.4m,门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0.9m。当每层人数不相等时,疏散楼梯的总净宽度应分层计算,下层楼梯总净宽度应按该层或该层以上人数最多的一层计算。首层外门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层或该层以上人数最多的一层计算,且该门的最小净宽度不应小于1.2m。.0.8 供消防车取水的天然水源和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