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108感悟.doc_第1页
庄子108感悟.doc_第2页
庄子108感悟.doc_第3页
庄子108感悟.doc_第4页
庄子108感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万物皆备于我鲲鹏展翅,万里长空任逍遥小人乍富,腆胸叠肚出世 远离社会价值 无名、无功、无己游心挣钱=谋生手段尽人事 听天命越俎代庖,好心反而做坏事传道、授业、解惑一药两用,量才施用须慧眼方生方死,世间万物皆两面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圣人要不被矛盾双方面的千变万化所迷惑,而要抓住事物的本原,顺应事物原有的形态。万物齐一,透过现象看本质世事纷繁,辨别是非要慎重 啮缺曰:子不知利害,则至人不知利害乎?王倪曰: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沍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雨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庄周梦蝶,放飞心灵得大道苦海无涯,人生之道莫强求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已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庖丁解牛,把握规律方有余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已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薪尽火传,顺应自然得解脱人的生命都是秉承于自然规律,受命于天的,当初顺应自然的规律,来到这个世界,并不足喜;如今再次顺应规律,离开这个世界,也不足忧。这只不过是安于天理,顺应自然变化而已。处世艰难,伴君伴虎自古云内心斋戒,出入淤泥皆不染螳臂当车,人贵有自知之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虚以待物,无用方为真大用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人高于众,众必非之伴猪吃老虎、闷声发大财。万物大同,道至深处已忘形庄子认为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源于天道,因此万事万物虽然千差万别,但是归根结底都是统一的。因此,无论事物的外在形态如何变化,到头来还是物我俱化,万流归海,万变不离其宗。这就叫做“忘形”孔子:舍生成仁孟子:鱼与熊掌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生与义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贤哉,回也!一单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相交以德,以貌取人不可取既朋友相交要靠内心交流,不能以貌取人,也不能以势压人。太上忘情,喜乐哀愁归尘土处世应当“忘形”,交友应当“忘形”庄子最高境界“忘情”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危惧,命危于晨露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这个“忘情”并无是无情,不是没心没肺,而是不执著于情。是指放弃执著的念头,这个执著不仅是指感情上的执著,也包括其他执著。例如:对生死的执著,对胜负的执著等等。佛经有云: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讲的就是放下一切执著,放眼望去,万物归一的境界。把“情”看成是轻风浮云,看成是落花流水,随意漂流,无欲无求。喜乐哀愁,无动于衷,皆归尘土。真人无名,无欲无求无烦恼庄子认为自然和人是浑一的,人的生死变化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因而他主张清心寂神,离形去智,忘却生死,顺应自然。这就叫做“道”。能真正领悟这个“道”的人,就是所谓的“真人”。真水无香,真人无名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无所求自然无所怨,无所得自然无所失,无所爱自然无所恨,无所喜自然无所忧“真人”境界圣人用兵,亡国而不失人心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其实爱情和幸福并不可以直接画等号,我们可以获得一生的幸福,但这幸福与心底最深处的那个人无关。我们的心底会永远有那个人的位置,但是和我们携手走过一生的,却并不是他。真正如爱情般可爱美丽的那个人,也许只能站在远处如看仙境中的仙子一般欣赏,当你走进了,就不再存在了!相忘于江湖,是一种必然。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与其天涯思君,无时或忘,不如相忘于江湖。造化为工,天地为炉我为剑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性本就是善与恶,神性与兽性的混合。坐忘人间,离形去知不逾矩一个人只有达到“坐忘”的境界,将世间的所有都忘掉,不仅忘掉仁义、礼乐这些社会性的知识,更要离形去知(将自身的身体和精神全都忘掉),才能领悟天人化一,万物滋长的要道,才能在面对命运的时候镇定自若,游刃有余。这个庄子教给我们的面对人生,面对命运的方法。子曰: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蚁难负山,法不可强加于人游心于谈,顺物自然天下治无为而治:你什么也不用听,什么也不用管,事物依照自然地道理该怎么运行发展你就让它怎么运行发展,不要掺杂你的主观想法,天下自然就大治了。明王之治,功盖天下不自己混沌凿窍,主观妄为酿恶果饼拇枝指,非天下之至正也角短鹤长,各自天性使之然顺应事物原本的天性,是我们获得幸福的最好方法天下尽殉,盗足石伯夷焉有别人生不必强求,强求的心一起,人就成了目标的奴隶,难免最后要为目标殉葬、牺牲。只要顺应本性,淡定从容,就一定能获得圆满的人生。伯乐治马,马之本性有谁知圣人之过,仁义治国民争利盗亦有道,圣人生而大盗起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知有也。万物有始皆有终无用之用,无用方能有大用“无为”不要做无谓的瞎折腾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大巧若拙,天下之德始玄同能用自然造化的视角来观察尘世间的一切儒家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虽万千人吾往矣”,勇则勇矣,却嫌不够智慧。只有阴阳相济,智勇结合,才是在这个无情世界上的安身立命之道。儒家的勇气需要庄子的智慧来调和。皆求不知,莫知求其所以知大喜大怒,阴阳并毗伤人形人过分欢欣,就会损伤阳气;如果怒气过盛,就会损伤阴气。阴阳相互侵害,四时错乱,寒暑颠倒,就会给人的身体造成伤害。中医“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喜伤心,怒伤肝,忧悲伤肺,思伤脾,恐惊伤肾物莫足为,圣人观天而不助造化自然的力量是玄妙的:不像风,不像雨,也不像电,只像日月的运行,悄无声息,令人无从察觉,但是却坚定而不可阻挡。所以我们只有顺应这个力量,不能也不必干涉甚至违背这种力量。只要能顺应这种力量,事情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办成。遵守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并不轻率地加以改变。世间万物都不能强为,但却不可不为。不明白自然的演变和规律,也就不会具备纯正的修养;不通晓道的人,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办成。不通晓道的人,实在是可悲的。圣明之君,无所欲而天下足黄帝遗珠,执意强求反成空邢立德衰,后世之乱自此始身不能治,何以有暇治天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浊世滔滔,至言不出俗言胜牺尊沟断,美恶有间失性一五色乱目、五声乱耳、五臭熏鼻、五味浊口水满则溢、月盈则亏水静犹明、心静可为天地鉴水平静的时候,可以照出人的相貌;人心平静的时候,心中一片空明,天地万物都不萦于怀,又都清澈澄明,于是人对万物就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心灵就成了反映天地万物的一面明镜。由技而艺,由艺而道天地有常,仁义徒乱人之性轮扁论书,形色名声难得情大音希声,大道无形浩荡天道,顺之则昌逆之亡天是自然运行的;地是无心静处的;日月交替轮回,似乎是在争夺处所;水汽升腾,随即天上就兴云布雨;风在空中飘动,仿佛有人呼吸吐纳。自然有六合五行,有其自身运作规律。外化内守,做人内方而外圆道家:顺从,顺应潮流,顺其自然儒家:坚守,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在社会上生存,需要顺应规则,顺应环境。在表面上可以非常随和,放下面子、身段与人融通,这是一种“化”境利益法度,不矜于同而矜于治东施效颦,那只弄巧反成拙画虎类犬毫无刻意,詹然无极众美从天地之道,圣人之德归隐之人愤世嫉俗,谈吐不凡;修身之人仁义忠信,恭俭推让;立功之人尊主强国,治理天下;避世之人游戏人间,寄情江湖;养生之人呼吸吐纳,强身健体;循天之理,无忧无乐德之至天之理?庄子说是恬淡、寂寞、虚空、无为。遵循这些来行事,就能够无忧无虑,进入圣人的境界。圣人生于世间顺应自然而运行,死去又像万物一样变化而去。平静时寂静如同阴气,运动时波动如同阳气,既不作为幸福的先导,也不成为祸患的开端。自然地灾害,外物的牵累,众人的非议,鬼神的责难都对他们没有作用睡时无梦,醒来无忧,这就是他们的生活面对这个世界,他们无悲无乐,无喜无怒,无好无恶。内心不忧不乐,是道德的最高境界;专一而永恒,是寂静的最高境界;不与外物相违,是虚豁的最高境界;和外物没有任何交往联系,是恬淡的最高境界;和外物没有逆反抵触,是纯粹的最高境界。抱元守一,能体纯素是真人庄子认为,人的内在精神就像是一柄锋利的宝剑,应该妥善地保藏起来,不能轻易外露。这样的精神向上才能够接近苍天,向下才能够遍及大地,万物都靠它变化孕育,但是却始终摸不到它的踪迹。俗话说平常的人重视利益,廉洁的人看重名声,贤明的人崇尚志向,而圣人则看重精神。所谓“素”,就是没有杂质;所谓“纯”,就是自然赋予的东西没有亏损。能够做到这两点,就是名副其实的“真人”。古今中外很多大科学家,大思想家,之所以能够取得那么大的成就,都是因为他们心地纯净,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当中去,保持了纯素地心理状态。“纯素”的心灵境界以恬养知,知生而无以知为自己光明正大,但是也不怕别人使奸耍诈世风日下,世与道交相丧也丧己失性,可谓之倒置之民现在人们说起快意自适,都是指人能够享有荣华富贵。实际上真正的怡然自得,是人能够依照自身本性而感到快意,并不需要外物的附加。荣华富贵,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所以不必因为这些东西而患得患失。如果能够享受富贵,也不能过于放纵;如果命运使我们贫困,那也不必依附于流俗。无论是富是贫,是贵是贱,其实快乐的感觉应该是相同的。如果因为失去一些身外之物就感到失落,那么就证明原本享有这些身外之物时候的快乐也是虚幻的。所以,如果人因为外物的丧失而迷失了自己,为了趋附流俗而失去了本性,那么这就是本末倒置的浑人,还未曾真正开窍。“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自尧舜禹以来,人们无不在外在的物质标准下改变自己的本性。 “小惑易其方,大惑易其性。”外面有很多诱惑和迷惑,小迷惑会改变我们的人生方向,大迷惑会改变我们做人的本性。 “利令智昏”:当利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以使我们原本洞彻清明的智慧被蒙蔽,从而做出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事来。 在庄子看来,人的天性是本,其他的东西都是末,而我们却常常会干一些舍本逐末的傻事。 我们常常为一些身外之物所惑,而丧失了真正的本初,看不到虚幻外壳下隐藏的本质。我们成为了外物的奴隶,在疯狂追求利益的同时,灾难也会随之而至。 人心应该保持自然,不应有过多刻意的羁绊和外在的雕琢,这样我们才不会迷失自我。望洋兴叹,海在天地亦为小狂妄的人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即使的确有点本事,也抵挡不住外界集体的围攻。坐井观天,不知千仞之深海邯郸学步,一心逐末却忘本自己的天赋和兴趣之所在,才是自己真正的根本,其他的东西即使让你眼花缭乱,心动不已,那也只是细枝末节,不值得你为之付出过多的努力。所以我们不能被世界的纷繁复杂迷惑了双眼,而要认定一个目标努力去做,即使开始的时候显得笨拙一些,丑陋一些,也无大碍,只要坚持下去,成功就一定是属于你的。曳尾涂中,不愿留骨于堂上做人不要太贪恋功名利禄,心态要放平和一点,要能够看得开一点,这样才能真正体味到生命的本味,才能找到人生幸福的彼岸。如果一味追求身外之物,只能陷于浊世的泥淖中不能自拔,难以解脱。非梧不栖,荆棘腐鼠岂能惑我虽非鱼,我心亦知鱼之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人本无生,鼓盆而歌又何妨人之初本来就没有生命;不仅没有生命,连这个臭皮囊都没有;不仅没有形体,连元气也不存在。只不过是在天地之气中恍恍惚惚,偶然聚集了元气,偶然得到了形体,偶然才有了生命。生命从自然而来,现在又复归自然而去,和天地四时化为一体了。人死之后就像以天地为卧室睡着了一样,复归本性,我又有什么好悲伤的?悲伤岂不是太不顺应天命了吗?所以我就不悲伤了,还不如唱歌来祝福她复归自然,与天地同寿。 生与死都是自然规律作用的结果,又何必执著?不如依顺自然大道,让生命自行产生,自行发展,自行消亡。抱着这样豁达的态度面对人生,就能够达到无喜无悲,无忧无乐的境界,才能顿悟大道,体味逍遥。 个人的生与死实在算不了什么,不过是把形体付与天地山川,与自然同化了而已,反而还因此获得了永恒。不悲死,因为要乐生,活得好要比怕死强得多,死亡并不会因为你的惧怕而不来,相反,越是惧怕死亡的人,死神就越喜欢找上他。如果你活得快乐,那么死神就会绕开你,至少也会延迟来找你。 不畏死,不虑死享受当下的快乐,活好每一分钟。当死亡真的降临时,我们会有一份坦然,不会感到遗憾。鲁侯养鸟,以己度人成悲剧骷髅作枕,生亦何欢死何苦对外物看的过重,必然会使自己内心变得笨拙。人皆自伤,鬼神焉能真伤人气盛无用,呆若木鸡德方全刚不可久,柔不可守聚齐静心,以天合天器疑神似材非材,物物而不物于物甘井先竭,功成则坠名成亏螳螂捕蝉,不知黄雀在后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亦步亦趋,哀莫大于心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