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之三 盛世危情(二)后位之争.doc_第1页
长恨歌之三 盛世危情(二)后位之争.doc_第2页
长恨歌之三 盛世危情(二)后位之争.doc_第3页
长恨歌之三 盛世危情(二)后位之争.doc_第4页
长恨歌之三 盛世危情(二)后位之争.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恨歌之三 盛世危情(二)后位之争【画外音】唐玄宗的结发妻子王皇后为其登上皇位出谋划策,起到了很好的贤内助的作用;李隆基登上皇位后,王皇后也顺理成章地戴上了凤冠,成为六宫之主,但是好景不长,王皇后很快就遇到了一个强劲的对手武惠妃,唐玄宗自从喜欢上武惠妃之后,对她百般爱宠,武惠妃也恃宠而骄,产生了取代王皇后的想法。一边是割不断的旧情,欲理还乱,另一边是赏不够的新宠,欲罢不能。唐玄宗究竟会做出怎样的取舍呢? 【蒙曼】就在开元中期的时候,唐玄宗的感情生活也出了问题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要把这个事情说清楚,还得先介绍介绍唐玄宗的这个皇后是谁?唐玄宗的皇后姓王,她爸爸是一个五品的武官,是一个折冲府的果毅都尉,算是将门之女。那可能有人就说了,这王皇后出身不大好啊,有点配不上唐玄宗,是不是呢?也不能这么讲,因为我们要知道,王皇后嫁给李隆基的时候,这李隆基可还不是唐玄宗,当时他还是临淄王,一个普通的王爷,也看不出有什么实际的政治前途,所以在那个时候,王皇后嫁给他也还算是说得过去,而且娶了这个王皇后之后,李隆基很快就发现了,这个媳妇娶对了,为什么呢?因为王皇后是一个挺不错的贤内助,怎么叫贤内助呢?我们不是讲过,唐中宗死后,李隆基就开始图谋政变,想要诛杀韦皇后,想要拯救当时大唐的危局嘛,大家知道策划政变,可是要准备掉脑袋的事,不要说是弱女子,就是七尺男儿也往往在这个时候掉链子,咱们不是讲过王毛仲他临阵脱逃了吗?谁不害怕啊,可是王皇后她不害怕,她,将门虎女,平常就胆略过人,有英雄气,所以不仅不害怕,她还能够帮着唐玄宗出谋划策,表现出一副兴致勃勃的样子。后来当然诛杀韦后政变取得成功了,唐玄宗当了皇帝,她当了皇后了。当了皇帝之后,唐玄宗又开始跟太平公主斗法,这一次,王皇后就更有经验了,她知道政变是怎么回事了,所以这一次她不光是自己继续给唐玄宗出主意想办法,而且还让她的双胞胎哥哥叫王守一亲自参与了战斗,兄妹两个是双双立功。那么铲除太平公主之后,唐玄宗终于当上了名副其实的真皇帝了,这个王氏也就当上了货真价实的国母了。我们把王氏这段背景交待清楚,大家可能也就明白了,她这个皇后位置可不光因为是跟李隆基结婚得来的,事实上这里有她自身努力很大的因素,她是立了功劳的。这样说来,王皇后坐在皇后这个位置上,应该是底气十足的吧,是不是呢?非常不幸,王皇后开始是有底气来着,可是这个底气没有维持多久,她就失宠了,为什么会失宠?因为她有几大弱点。第一,王皇后没有文化。她是武将之女,小时候受的教育很不完全,斗大的字认识不了一箩筐,那没有文化会对她会有什么影响呢?这就制约了王皇后的进步,妨碍她成功转型,你想在李隆基没有当皇帝的时候,在搞政变的那个时候,她可以凭借自己过人的胆略去给李隆基帮忙,那时候李隆基也确实是倚重她,信任她,可是等到政变结束,和平时期开始的时候,再给李隆基帮忙就不要靠胆子而要靠脑子了,可是王皇后的知识结构、文化教养到这个时候就不够用了。那你想,一个皇后整天也不知道皇帝在想什么说什么,以后的考虑是什么,什么你都不懂,那可不就等着被边缘化吗?王皇后第二个弱点是,她娘家势力不够大。我们知道,选皇后毕竟不是选宰相,你也不能要求每一个皇后都能够在政治上怎么给你帮忙,一个皇后如果说自身素质差一点,娘家非常有势力的话也可以,那王皇后娘家怎么样呢?我们知道,她爸爸就是一个五品的武将嘛,这个人平生就喜欢赌钱喝酒,是一个老粗,即使当了皇帝的岳父了还是没有多大长进,每天就醉醺醺的,他不给女儿惹事就不错了,根本谈不上帮她的忙,王皇后的同胞哥哥王守一虽然说政变的时候他立功了,但是此后因为能力不行,一直就担任闲职,虽然官挺大,可是谈不上有什么实际的势力,王皇后要指望娘家人给她帮忙,看来也是没门了,这是第二个缺点。那王皇后的第三个缺点,也是最关键的一个缺点,是什么啊?她的生育能力也不行。李隆基孩子多,儿子女儿都一大堆,但是没有一个是王皇后生的,我们知道中国古代讲究母以子贵,一个皇后没有儿子,那可是大大地不利。就因为有这么三个缺点,我们也可以想像了,王皇后的处境不大好。【画外音】唐玄宗是一个风流皇帝,他不仅事业风流,而且生活风流,宠爱过很多妃子。尽管如此,王皇后此前并没有特别的危机意识。但是,开元年间,当一个姓武的妃子出现后,王皇后渐渐开始寝食不安,度日如年了。那么这个姓武的妃子究竟强在哪里?她为什么会让王皇后煌煌不可终日呢?【画外音】咱们很多人都知道,唐玄宗是一个很多情的人,他喜欢的人可多了去了。比方说在当临淄王的时候,他不是喜欢过赵丽妃、刘华妃、皇甫德仪,好多,都跟人家生过孩子。但是到开元年间,这些女人都渐渐从他的视线之中消失了。开元初年开始,他开始宠爱一个姓武的女人,这个女人说起来跟唐玄宗还有亲戚关系,她就是武则天的侄孙女,恒安王武攸止的女儿。我们一算就知道了,她跟唐玄宗是表兄妹的关系。武攸止死得早,按照当时的习惯,这个小姑娘就从小被收养在宫里头,也就是在宫里长大的。那既然从小就在宫里长大,我们也可以想像,唐玄宗跟她早就认识,小表妹,原来看着也不起眼,也没什么感觉,可是到了开元年间。也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唐玄宗忽然发现过去不起眼的这个小表妹忽然出落为一个如花似玉的大美人了,一下子长大了,在他心里这个位置也就变了。可是我们也知道,后宫里头要讲如花似玉这美女多了去了,这武氏妃子这时候能够吸引到唐玄宗肯定不光是因为长得漂亮,她必然还有其他的优点,这个小表妹到底有什么优点呢?旧唐书卷五十一里头引了一段唐玄宗本人的评价,唐玄宗讲这个表妹是“行合礼经,言应图史”。说她是一个知书达礼的人,文化程度很高,很有贵族气质。其实我们可以想像,有这样的容貌再有这样的知识背景,再从小生活在后宫里头,这个武氏妃子她的政治心机肯定也是绝对上乘。换句话说,武氏妃子不光长得漂亮,而且在言谈举止、举手投足方面很可能也就有当年武则天的风范,要知道唐玄宗也是在女强人之中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一辈子见的女强人最多了,所以他对这种有智慧有头脑的女人他不反感,相反是存着一份敬意的。现在有了这个秀外惠中的武氏妃子,他渐渐觉得从前那些花花草草都不行,那些人也就是绣花枕头,只有这个武氏妃子才是一个真正的红颜知己。渐渐从开元初年开始,这个武家表妹就逐渐成为李隆基的第一宠妃了,而且到了大概开元三四年的样子,武氏妃子的地位进一步提高了,因为这时候她生孩子了,而且生的是一个儿子。小孩生下来是粉团儿一般,唐玄宗怎么看都看不够,每天一退朝,回来就抱孩子。这个小孩长得漂亮,讨人喜欢,在唐玄宗心里的地位就很高了,唐玄宗别看这时候儿子女儿一大堆了,但是他现在看了这个孩子,才觉得这是独一无二的孩子,这个孩子跟我别的孩子不一样啊,怎么表达心里自己这份感情呢?那么唐玄宗自己给这个小孩起的名字,叫李一。这一别看笔划最简单,它的含义可是最丰富了,而且往大里说什么是一啊?一就是天啊,虽然你从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来了,李隆基对这个小孩儿抱了多大的期望啊!可是抱期望归抱期望,这都是人的事,天可不管,老天有时候非常残酷。就在开元五年的时候,这个小孩一病就夭折了。这对唐玄宗也好,对武氏妃子也好,都是很大的一个打击了,他们伤心透了。那唐玄宗这儿伤心了,还有一个人也伤心了,谁啊?王皇后。唐玄宗是为了死了儿子伤心,王皇后是为什么伤心啊?王皇后是为她自己伤心啊,她这一下是切切实实地感觉到了自己的皇后位置恐怕面临危机了。那可能有人就不明白了,说唐玄宗过去不就花心吗,以前也有过这么多妃子,生了那么多儿子,那时候王皇后怎么没觉得自己受了威胁啊?其实啊,那个是不一样的啊,因为唐玄宗虽然此前也喜欢过不少女人,但他都是今天喜欢这个明天喜欢那个,他没有一定之规,这就让王皇后觉得挺踏实的,她知道当皇后就得有这个肚量,外面彩旗飘飘不要紧,彩旗越多,家里这杆红旗越稳当,可是这一次不一样了。这一次她感觉唐玄宗对武氏妃子的感情和以前对赵丽妃、刘华妃她们都不一样,他这一次是专心了,他很认真了,从这小孩儿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来,哪个孩子敢叫李一啊?哪个孩子敢说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啊?其实不是这个小孩儿独一无二啊,而是这小孩的妈在唐玄宗心里那是独一无二的。王皇后她不怕丈夫花心,她就怕丈夫专心,丈夫这一专心,她心里没底了,她觉得这个武氏妃子这么得宠,总有一天会冲击到自己的皇后之位。她有了这个担心了,怎么办呢?我们现在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教育,说哪位太太,如果你发现先生在外面有第三者了,你应该怎么办呢?你应该对他更加温柔,更加体贴,只有这样才能把他拉回家而不是把他推出门去。是不是好多书上都是这样写的?这个说法从理论上讲也没错,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几个人能做到真正的装聋作哑,特别是像王皇后这样的将门虎女本来就脾气暴躁,性子刚烈,心里没有那些弯弯绕,让她这样干,她办不到,那她办不到怎么办呢?她这一着急,就开始使了一个最笨最笨的方法,什么样的笨方法呢?她就整天逮着唐玄宗跟他讲武氏妃子的坏话,而且说着说着武氏妃子她又开始数落唐玄宗了,像什么忘恩负义,见异思迁,喜新厌旧这样的大帽子是一顶一顶地往唐玄宗头上扣。大家说这像谁啊?很像当年唐高宗的王皇后啊。我们知道人的感情都是有相似性的,当年唐高宗厌倦了那个唠唠叨叨的王皇后,越来越喜欢武则天,现在七十多年之后,唐玄宗的反应也是一样的,别看王皇后整天在他面前说武氏妃子的坏话,但是他一点都没有听进去,反而越来越喜欢这个表妹,相反对王皇后倒是越来越不耐烦。不耐烦了怎么办呢?唐玄宗就琢磨着干脆把她废掉算了,让我自己耳边清静一点,不要她了。 【画外音】唐玄宗对光彩照人的武氏表妹,倾注了全部感情,正所谓“此花开时百花残”,武妃的出现,本来已经使得王皇后的地位岌岌可危,再加上王皇后的不明智之举又加剧了唐玄宗的厌恶感,使他产生了废黜王皇后的想法。然而正当唐玄宗积极筹划废后的时候,一个泄密事件让唐玄宗陷入了被动,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蒙曼】在中国古代,废后和我们今天离婚可不是一个概念,那是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你必须要考虑好相关问题,必须要想清楚,把这个震荡降到最低点,不能够鲁莽,不能够感情用事,最好之前要琢磨好。那么怎么样才能叫做琢磨好了,怎么样才会把损失降到最低点呢?唐玄宗觉得自己想也会有疏漏,得找人商量,找谁商量啊?能不能找宰相商量啊?唐玄宗的宰相倒是个顶个的好,但是这个时候找宰相商量,唐玄宗觉得不行,为什么?因为一般来讲宰相肯定是愿意维护稳定的,在他们看来,后宫出事越少越好,所以这时候你去找宰相,宰相肯定要教育你了,皇帝不要整天把心思用在后宫里,要一心扑在工作上,要存天里,灭人欲。我们知道唐玄宗在王皇后这儿已经没少听到这样的教导了,他可不想找宰相再复习一遍,那找谁啊?只能就是找身边的亲信了,哪个亲信可靠呢?我们前面讲过,唐玄宗有一个著名的宠臣,名字叫作姜皎。这姜皎还是唐玄宗当临淄王的时候交的好朋友呢,后来参与过先天政变,也是一个很大的功臣,跟唐玄宗关系一直很好,因为彼此感情好,所以唐玄宗还特许他可以自由出入后宫。每次唐玄宗在后宫举行宴会的时候,姜皎都是跟后妃连榻而坐,一点都不避嫌疑。唐玄宗觉得这个人不错,他对后宫的情况了如指掌,他整天就在我身边,这事的前因后果他都清楚,也不用我再跟他介绍背景知道了。另外这是我这么多年的好哥们儿,肯定向着我啊,另外姜皎也是个聪明人,跟他商量商量,应该能有一个好的方案。所以就把姜皎找来了,跟他讲,这个皇后嫉妒成性,而且性情粗鲁,我是越来越不能忍受了,你看看,能不能就以她没有儿子当理由把她废掉算了,这事究竟应该怎么操作,你回去帮我琢磨一下,给我拿一个方案出来。把任务交代给姜皎了。那大家说,姜皎会给唐玄宗出什么样的主意啊?这姜皎根本就没有出主意,不仅没有出主意,他一离开宫门,就把这事给说出去了,说给王皇后的妹夫了。大家可能奇怪了,姜皎怎么回事啊?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其实姜皎也是好心,你想,他这么多年在后宫里出出入入,不仅跟唐玄宗很熟,跟王皇后也不陌生,而且在心里头他是有一点同情王皇后的,在他看来,这事一定非得这样搞吗,非要废黜皇后吗?也不见得吧。这时候能劝和还是要劝和的,找谁劝和呢?他就想找王皇后的妹夫,为什么找这个妹夫啊?这个人身份比较特殊,从王皇后这边讲他是妹夫,从李隆基那边讲他是李唐宗室,是李隆基的堂兄弟,跟两边都是亲戚,所以姜皎觉得还不如跟他说说。这个妹夫也是个热心人,一听姜皎这么一说,马上跳起来,说这怎么行,我去找皇帝去。找唐玄宗来了,跟他讲,说陛下,我刚才听姜皎跟我说,你打算废掉皇后,你看我跟你们俩都是亲戚,我谁也不向着谁,但是我得说一句话,俗话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你们有什么大不了的矛盾,为什么一定要废掉皇后呢?这事请您再好好想一想。他自以为还是根葱,找皇帝来打和来了,唐玄宗一听他这么说,真是万分地尴尬,他想,姜皎啊姜皎,你怎么这么不值得信任,我这事还在酝酿之中,还八字没一撇呢,你就到外面乱讲,给我传得沸沸扬扬,这让我多被动啊。真是恼羞成怒。就在这种恼羞成怒地情绪之下,唐玄宗就把姜皎给抓起来了,给他定了一个挑拔离间,散布谣言罪,这个罪怎么处理呢?就在朝堂上打了姜皎六十大板,然后发配岭南去了。你想姜皎是公子哥儿出身,这么多年养尊处优,哪受过这份了苦啊,又打,打完还得走路。这么一折腾,在路上就死了,根本就没有能到那个流放地点。这样一来你看唐玄宗这边,皇后没有废成,反倒损失了一个好哥们儿,以后再也没有人在他面前逗趣了。【画外音】这次泄密事件让王皇后明白了,夫妻之间的患难恩情早已被唐玄宗抛到九霄云外了,如果再不采取有效措施,她的皇后之位必将不保,那么面对被动局面,王皇后又是如何应对的呢?【蒙曼】虽然唐玄宗和姜皎谋划了这次废黜皇后没有成功,可是也把王皇后给吓坏了。俗话说,不所贼偷,只怕贼惦记,唐玄宗只要惦记上这事了,那废黜恐怕是迟早的事。王皇后心里越发地不踏实,这次怎么办呢?她吸取以前的教训了,不能跟人家硬碰硬,咱们胳膊拗不过大腿,得来软的,怎么来软的?王皇后开始跟唐玄宗打感情牌了,怎么打呢?唐玄宗既然没有废掉皇后,隔三差五地还得来看看人家,敷衍一下。那么有一次,他又出现在王皇后这儿,王皇后就一把他拉住了,眼泪汪汪地跟他讲,“陛下独不念阿忠,脱紫半臂易斗面,为生日汤饼邪?”新唐书卷七十六。什么意思呢?陛下难道您忘了过去阿忠脱掉了自己紫色的半臂衫,换了一斗面给你做生日汤面吗?我们翻译了一下,大伙儿还是不明白,这什么背景啊?这个阿忠就是王皇后的父亲王仁皎的小名,这时候王皇后就用阿忠来代指自己的父亲,这事是怎么回事呢?唐玄宗当年还是临淄王的时候,跟老丈人一家的关系是不错的,没事跑人家赠饭去。可是我们不是讲王仁皎他是一个武将,他喜欢赌钱喝酒,工资一到手就把它给花光了,所以家里还挺穷,经常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那么有一天呢,李隆基在自己生日那天又跑到人家王家去了,可是偏巧这一天,王家一点面都没有了,这怎么办呢?我们知道中国人过生日讲究吃长寿面,这也不能亏待了女婿,所以王仁皎就到街上去,把他穿的那个紫色半臂衫,这是唐朝的一种服装,给送到当铺里去了,当了一点钱,买了一斗面回来,给唐玄宗做了一顿生日汤饼,唐朝管面条叫汤饼。是这么一个背景。王皇后这时候旧事重提是想跟唐玄宗讲,你看这么艰难的岁月咱们都一块儿度过了,我们王家待你不薄,我王氏待你也不错啊,你现在就忍心把我废掉吗?我们也讲过,唐玄宗是一个很多情的人,现在听王皇后讲这事,他又觉得心里很惭愧,因此好一阵子都没有再提废后的事。这是一回事。另外我们不是说王皇后性格豪爽嘛,虽然在唐玄宗这儿不得宠,但是在宫里头其她的妃嫔、宫女跟她关系还是蛮不错的,这些人觉得王皇后是那种大大咧咧的性格,挺豪放的也挺大方的,也没计较过谁,见谁都是一副笑脸,算是那种傻乎乎的老实人。所以虽然当时谁心里都明镜似的知道唐玄宗不喜欢王皇后了,但是宫里头没有一个人落井下石说王皇后的坏话。我们也知道皇后是六宫之主,那在六宫群众基础这么好,唐玄宗也找不出什么过硬的理由来废黜皇后,所以这个废后的事就拖下来了,一拖就是两年。 【画外音】虽然废后风波暂时平息,但是王皇后还是觉得地位不稳固,为了挽回唐玄宗的心,王皇后准备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可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王皇后的举动反而加速了唐玄宗的废后步伐,那么王皇后究竟做出了怎样的傻事呢?【蒙曼】王皇后犯了什么傻事啊?王皇后虽然她感觉皇帝很少再提废黜她了,但是她心里一直不踏实,她也知道打感情牌只能打一时,因为没有谁能整天生活在回忆里,另外指望靠宫女拥戴她来当稳这个皇后更是不可能了,那不是民主选举的时代,只要皇帝说废掉她,宫里头没有一个人敢说不字,所以她觉得这两项优势其实都不稳定,那怎么样才能解决根本性的问题呢?王皇后知道,上次李隆基跟姜皎议论要废黜她拿出的理由就是她没有儿子,那她就觉得只要儿子问题不解决,她这个皇后的地位就不会稳定,而且当时她这样紧张也是有理由的,你看她自己这边不生儿子,武氏妃子那边倒是接二连三地生孩子,而且这个孩子一个比一个漂亮,她紧张啊,她觉得这个事情,没有儿子这个事,迟早还是一个祸害,怎么办呢?怎么样才能生出一个儿子来?她就找她的同胞哥哥王守一来商量。我们也知道,人要是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往往就会祈求神灵帮忙,今天也一样,今天我们仍然能在送子娘娘庙前看见烧香磕头的,唐朝人认识水平还不如今天呢,所以王皇后兄妹也就是想去祈求神灵,怎么祈求呢?王守一就替自己的妹妹找来一个大师,一个叫明悟的和尚,据说这家伙在这方面很有心得体会。那么明悟和尚听了这个情况,就跟王皇后讲了,说这个事情好办,我教你一个方法,祭祀南北斗的方法,不过这个祭祀不光是烧香磕头,你还要取一块霹雳木,就是一个被雷劈过的木头,上面写上天地两个字,再写上唐玄宗的名讳,把他们刻到一块儿,然后戴在身上,你再跪拜祈祷,然后再念一句咒语,这个事儿就成了,你保证就能生儿子。王皇后是有病乱投医,想想也没别的办法了,反正试一试吧。把这个霹雳木搞好了,刻上字之后就照办了。有一天晚上就在那儿祭祀南北斗。可是没想到,她头天晚上在那儿祭祀,第二天唐玄宗就知道了,那唐玄宗知道会有什么后果啊?这个事情如果发生在现在,这叫搞封建迷信活动,顶多批评教育一下就完了,但是在古代不一样,在古代佩戴这种写上皇帝名字的东西还念咒,这叫什么?这叫厌胜啊!我们多次讲过厌胜,厌胜可是一种重罪,需要好好审一审,谁来审啊?犯罪都是皇后了,只能是皇帝来审。唐玄宗亲自审问,把所有人犯都带到了,一审之下不要紧,把一个更大的事情给审出来了,什么事情啊?原来王皇后她在祭祀的时候念的那句咒语不是普通的一句话,那句咒语说的是,“佩此有子,当如则天皇后”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二。这就不得了了,这个事情的性质就变了,因为如果你要是说咒语就是天灵灵地灵灵什么的保佑我生一个儿子,这是一般问题,这个可以从轻发落,可是你说“佩此有子,当如则天皇后”,这就是一个政治问题了,唐朝谁不知道武则天是什么人啊?她不是当了皇后之后又当了皇帝嘛,她不是改唐为周了嘛,这可是唐朝统治者心头最大的一块伤疤啊。你现在说你生了儿子了,也会像则天皇后那样,你想干嘛啊?难道你也想改朝换代吗?这个问题可就严肃了。把这个问题一揪出来,王皇后的命运就算是决定了,怎么样呢?她马上就被打入冷宫了,废黜了,不再让她做皇后了,没多久,她就郁郁而死。她的哥哥王守一也因为这个事情就被皇帝赐死了。我们不是讲王皇后在后宫人缘很好吗,后宫里那些人一看王皇后死了,都流下了同情的泪水,眼看着宫人都这么哀悼王皇后,唐玄宗心里也有点难过,毕竟是结发夫妻嘛,怎么最后落到这一步呢?我们应该怎么样看这件事啊?除了也跟着去叹息一下之外,我觉得大家肯定会考虑这么一个问题,这皇后头天晚上祭祀南北斗,第二天皇帝就知道了,他是怎么知道的啊?这个史书上没有记载,不过我们可以分析一下。既然王皇后在后宫的人缘那么好,应该不是其他人在那儿盯着她看,谁有企图一定要盯着她的一举一动,把她的不法行为汇报给唐玄宗呢?应该说只有武氏妃子一个人吧。七十年前,武则天不就曾经盯着王皇后的一举一动,弄出了一桩厌胜案,后来把王皇后搞得很狼狈嘛,现在你看,等于说历史重演了。别看王皇后在那儿说“佩此有子,当如则天皇后”,那只是口头表达,真正学到了武则天思想精髓的还是人家那个侄孙女。那么这个武氏妃子她一定要这样陷害要整王皇后,她的目的是什么啊?这傻子都知道,是不是,有废就有兴,她想当皇后,而且她这个想法也是能够得到唐玄宗支持的。【画外音】在王皇后与武妃的争宠中,武妃成为最终的胜利者,按理说王皇后一死,得宠的武妃就会顺理成章地成为新皇后,然而朝中大臣们对此却非常敏感,强烈反对,那么大臣们为什么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