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掏耳的方法.docx_第1页
一种安全掏耳的方法.docx_第2页
一种安全掏耳的方法.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种安全掏耳的方法 掏耳或者叫采耳、挖耳,就是把耳道内的异物陶挖出来,清理干净;对于这种做法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一种认为这样做很有必要,而且身体力行,有许多人因“耳痒难搔”,甘愿花钱找专门的掏耳师傅整治,有人甚至掏上瘾,欲罢不能;有的一个星期最少一次;更为夸张的是有的人头天刚陶了一次,第二天因为奔波劳累引起耳痒难搔又找上掏耳师的门要求掏耳解除不适;还有上班族将掏耳朵视为抒压妙方。为此“掏耳”形成了一个行业,一个偏门、然而又古老的行业;这个行业在四川等地一直很流行,近来在其它地方也开始“火”了起来,使得专业“掏耳师”成了抢手行业,掏耳师或采耳师月入万元的不在少数。 持另外一种看法的主要是专业医务人员,他们认为我们人体的外耳道皮肤比较薄,与软骨膜连接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掏耳朵时用力不当就会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发炎、溃烂,甚至影响张嘴和吃东西。耳屎,也有人称为“耳蝉”,医学名称叫“外耳道耵聍”。外耳道皮肤中有许多汗腺及皮脂腺,它们不断地分泌液体至外耳道中,这些液体量很少,但黏性很大,能将灰尘及皮肤的脱屑粘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的积聚即形成“耳蝉”。这种“耵聍”,可以保护外耳防止皮肤干裂,发挥抑菌和杀菌的生理功效。此外,耵聍还可以阻挡灰尘、小飞虫等进入外耳道,保护鼓膜。而且,一般常人的干性耵聍,一般可以自行脱落,并不需要经常清除。但是,对于耵聍分泌旺盛的“油耳朵”,或者经常在灰尘较多的环境中工作或生活的人而言,如果不定期清除,容易堵塞耳道,影响听力,有时还会刺激外耳道,使耳道发痒。所以,耳屎过多就应把它掏出来。但是,如果掏耳朵用力不当,最易造成外耳道损伤感染而成疖肿,引起耳部疼痛,严重者可致听力减退。常掏耳朵还可使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有利于细菌生长,导致耳道奇痒、流黄水。外耳道皮肤长期慢性充血,还容易刺激耵聍腺分泌,耳屎反而会更多。常掏耳朵容易刺激皮肤鳞状细胞或基层细胞增殖,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同时,还容易将霉菌带进外耳道,使耳道奇痒难忍。如果霉菌生长在鼓膜上,可出现听力减退及耳鸣。 医院接诊中就出现过这一类病例,例如一次某院耳鼻喉科门诊来了位30多岁的男子,他说近几个月来觉得左耳朵听声音越来越不清楚,感觉里面像堵了一团棉花。医生检查发现他的左耳内长满了乳头状瘤,从里到外把耳道堵得死死的,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了他听力下降。耳道乳头状瘤是病毒感染引起,开始时是良性的,但如果外界刺激比较多,就会使其恶变,越长越多最终堵塞耳道。在各种致其恶变的因素中,掏耳朵是最多最直接的,询问病史可以发现,此类病人往往有掏耳朵的经历,那位30多岁的男子就经常让理发师给他掏耳朵,并视之为一种享受。殊不知没经过消毒的公用掏耳工具不仅能传播引起耳道乳头状瘤的病毒,还能刺激其恶变。 综合关于掏耳的各种说法,我们得到几点启发: 一、耳朵内的异物达到一定程度应该清理; 二、清理异物时必须防止误伤,防止感染。 三、不要频繁挖耳,一般不应多于一周一次;但在灰尘较多的地方或有“油耳”的人间隔时间可适当短一点,应该根据自己情况掌握。如果长期不掏耳朵,则可能形成耵聍栓塞,如果自己很难掏出来,就不要勉强,应该到正规医院看耳鼻喉科医生,用专门器械取出,取出后按医嘱用消毒滴耳剂滴耳预防感染。 安全掏耳,可能有很多方法,这里,介绍一种经过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安全清理耳内异物的方法。1、准备一小杯(容积30ml左右,浓度250mg/L左右)次氯酸钠消毒液;2、用棉签蘸消毒液滴入耳内,湿润、软化耵聍,一般5分钟左右即可;当然,如果很长时间形成的顽固积垢时间就要适当长一点;3、用蘸有消毒液的棉签伸进耳内,轻轻从里往外搅动,掏出耵聍;掏耳时,所掏的耳孔向下,有助于耵聍的掏出;4、如果还有剩余的耵聍,可以重复使用第二步、第三步的方法;5、清理干净后,用洁净的干棉签在清理过的位置轻轻搅动,吸去残液。 这个方法的要点是,一定不能硬掏,一定要软化耵聍之后再掏;如果一次不能软化所有的耵聍,可以先用棉签把表层已经软化的掏出,然后再用消毒液湿润、软化剩余的耵聍;软化耵聍的液体一定要采用既能杀灭有害微生物,又对人体无害的液体。 这个方法是一位医师朋友告诉我的,用了已经有6年了,同时还帮我买了一个制造次氯酸钠消毒液的机器,当时购买用了500元。这机器使用很简单,在机器容器里加入一量匙盐(15克),500ml清水(约一市斤),然后通电,按启动开关,机器自动控制完成工作后,发出提示声;然后把制好的消毒液(称为“消毒液原液”)加入储液瓶(随机器一起配送的)中,盖好,备用;本方法第一条所述“一小杯(容积30ml左右,浓度250mg/L左右)次氯酸钠消毒液;”是这样准备的,因为,机器说明书上说明机器制造出的消毒液原液浓度是1200mg/L;所以,一份消毒液原液加4份饮用水混匀(浓度为240mg/L,符合浓度250mg/L左右的要求),就可以用来清洗耳孔,清除耵聍了。 这么多消毒液不只是用来清洗耳朵的,还可以用于家庭消毒的很多方面,例如,家庭经常会自制凉拌菜,用消毒液清洗生吃的水果蔬菜,不仅能杀灭病毒细菌还能降解农药,自从采用这个方法后,我家就没有出现过因为生吃没有洗净的水果蔬菜而发病的现象(所谓没有洗净,包括看起来洗净了,但是实际上有残留致病微生物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例如残留农药的情况)。这种消毒液在家庭有广泛的用途,例如饮水消毒,食具消毒,生活用品消毒,鱼肉类、水果、蔬菜等的表面灭菌消毒、人体清洁消毒等,而且对人体无害,无残留物污染(详细的使用体会以后有机会再逐步整理出来公开);因此这个制造次氯酸钠消毒液的机器我们经常使用,但是上个月底突然不工作了;原来这台机器是连体式的,就是制造消毒液的容器和电器箱是连为一体的。由于朋友说帮我买的制造次氯酸钠消毒液的机器是进口的,而且已经用了6年了,当然不好意思找朋友说;找人维修,维修师傅检查后回复说估计是加水时或者倒出消毒液时不注意,液体进到电器箱里去了引起内部电器故障;因为这种机器比较特殊、少见,所以维修价格开得比较高。想一想与其花高价修复一台旧机器,不如用稍多点钱买一台新机器;而且已经这么多年了,国内也许会有卖,技术会有进步,价格也许会有所变化;于是暂时没有修理,先到网上查询之后再定。到网上查询后,发现国内已经有卖这种机器了;网上查到卖这种机器的有几家,大多数价格是498元,都是连体式的;只发现一家“忘不了”有卖分体式的,价格399元,于是,买了一台;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发现比原来的还好用。盛装消毒液进行制造的容器可以单独从电器箱上拿开,这样加进食盐水和倒出消毒液都可以拿到远离电器箱的位置,不用担心液体不小心倒进电器箱。准备上传前,为了核实,今天顺便又到网上查询,发现这家网店还有在卖分体式的;因为上传的文档不能有联系地址,如果有,就传不上去;因此具体网店的网址只好请朋友们自己查询。还有一点要注意,就是不同的机器,其制造出的消毒液原液浓度可能会有不同,所以必须认真阅读所用机器的说明书,了解其消毒液原液浓度,以便配制出合理浓度的消毒液。例如,我现在这台机器制造出的消毒液原液浓度是2000mg/L,那么一份消毒液原液加7份饮用水混匀,就是浓度为250mg/L的消毒液。 其实很早就想把这个方法介绍出来,希望对促进大家的健康有所帮助,只是因为当初朋友说帮我买的制造次氯酸钠消毒液的机器是进口的,国内也不知道那里有卖;如果没有如何获取制造次氯酸钠消毒液的机器的途径,这个方法告诉别人,人家也没有办法利用;所以也就暂时搁下了。(当然,住在不太远的地方的亲友还是可以有办法的,那就是制好消毒液,用塑料瓶装好,送给他们使用)。现在,确切地知道了国内可以买到,把这个方法整理出来公开,就确实可以对朋友们的健康有所帮助了。 保护耳朵保护听觉,还有一个应该注意的问题,就是不要乱吃药。在各种有关耳朵的不良习惯中,乱吃药是最容易被忽视的,而且也是对耳朵伤害最大的。实际上,不恰当的用药是致聋最多也是最主要原因。有些人在服用药物的时候比较随意,认为自己有什么地方发炎了,看到药效里有抗感染这项,也不管什么药拿来就吃,而且有时候自以为可以加强疗效,自作主张加大服用剂量。实际上,像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这些药物有可能损害内耳、耳蜗、前庭,造成耳聋和平衡失调。一般,耳蜗中毒后,会出现耳鸣、听力下降,并且逐渐加重,直到全聋;而前庭中毒后,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