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理-丽江地区石林景区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学院: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系 :地球科学系 目录1 前言1.1实习时间及人员组成情况1.2实习目的要求1.3实习路线1.4实习区地理概况2. 区域地质概况2.1区域地层2.2区域构造2.3区域岩浆岩3. 实习区不同成因类型岩石的野外识别3.1沉积岩3.2岩浆岩3.3变质岩4. 实习区域典型的地质作用4.1风化作用4.2河流地质作用4.3湖泊的地质作用4.4冰川的地质作用4.5地面流水与地下水地质作用4.6构造地质作用4.7地震地质作用5. 实习区地质资源5.1矿产资源5.2地下水资源5.3地质旅游资源6. 实习区的主要地质灾害与防治6.1崩塌,滑坡,6.2泥石流6.3地震7. 实习后的感想8. 参考文献9. 附录1. 前言1.1实习时间及人员组成情况 人员组成:带队老师有范柱国老师带队,周梅老师,吴静老师,陈忠老师,孔志岗老师,石玉莲老师。实习班级有资勘A班,资勘B班,资环班全体同学,一共144人,加上老师一共有150人。1.2实习目的要求 地质认识实习是我们进入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学习的必经之路。这次实习,对于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我们热爱地质专业,初步了解野外地质工作方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一) 目的1. 通过对野外地质现象观察,结合室内理论学习所获知识,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普通地质学课程的理解。2. 通过野外对地球的外表特征,物质组成,各种地质作用和地质构造的观察,一方面增加我们对地质工作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培养我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我们成为“技能型”人才。3. 加深拓宽我们所学基本理论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4. 培养我们了解地质工作的科学性,初步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5. 通过对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观察分析,教育我们认识地质工作在社会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加深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解,从而激发我们对即将从事的专业热情和责任感。(二) 要求大理-丽江地区内外动力地质现象极为丰富,通过此次实习我们要掌握一下内容:1 常见矿物石英,方解石、正长石、斜长石、黑云母、绢云母、绿泥石、绿帘石、石榴子石、辉石、角闪石、黄铁矿、磁铁矿、褐铁矿等。2. 三大类岩石 (1) 岩浆岩:橄榄岩、辉长岩、闪长岩、花岗岩、各种斑岩、玢岩。 (2)沉积岩:角砾岩、砾岩、砂岩、粉砂岩、灰岩、白云岩及过渡性岩石。 (3)变质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混合岩、大理岩、石英岩、变粒岩及过渡性岩石。3. 各种外动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 (1) 三大类岩石风化作用的特点。 (2) 西洱河、弥苴河、金沙江等河流地质作用特征及演化现状。侧重观察金沙江石鼓段河流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特征,包括心滩、河漫滩、河流阶地的观察分析、长江第一湾的形成原因。下关天生桥的成因及演化。 (3) 苍山东麓十八溪洪积扇,洪积裙及洪积平原。详细观察万花溪洪积扇的形状,坡度、组合与结构、水系特征、演化过程。分析断裂活动与现代地貌的关系。 (4) 洱海形状面积、水深、水质、湖水的补给及排泄状况、地质作用特征、成因及类型、演化特点。侧重观察一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洱海东西两岸地质作用的特点; 上关弥苴河三角洲; 喜洲海舌,金棱岛,观音阁侵蚀与沉积特征、形成原因分析。 (5) 下关塘子铺温泉,大理蝴蝶泉的出露特征、水质、成因及类型、可利用的价值。 (6) 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的冰川作用及冰蚀地貌。 (7) 沿途观察大理-丽江地区夷平面的变化情况4.各种内动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 (1) 参观禄丰恐龙博物馆:观察禄丰恐龙化石产出层状、岩性特征。 (2) 向阳(海东区)下奥陶统剖面图观察:岩性、古生物化石、岩层产状、解除关系、沉积岩原生构造(层理,波痕等)。依据地层层序和岩层产状分析褶皱特征。作向阳乡上庄村下奥陶统第一段信手剖面图(向阳背斜西南冀)。仔细观察其中的小断层特征:断层破碎带特征,两盘运动方向等。 (3) 向阳,温泉等地断层的分析,详细分析向阳断层、要求: 确定向阳断层存在的证据; 确定向阳断层的性质; 初步掌握描述断层的方法:断层产状、断层两盘地层及岩性特征、断层破碎带特征等。 学会画向阳断层素描图。 (4) 各种小构造的观察。西洱河及石鼓镇两地变质岩系中线理、劈理、节理、原始层理的鉴别和褶皱构造的观察。详细观察江风寺附近片麻岩中的两组节理。 (5) 上庄村下奥陶统第一段中辉绿岩脉的观察。辉绿岩脉出露的形态、产出特征与围岩的接触关系、侵入时代等。 (6) 点苍山和石鼓镇变质岩系的岩石类型、变质程度、变质类型及原岩分析,侧重石鼓镇附近公路旁下泥盆统变质岩剖面的观察。 (7) 大理三塔寺、丽江古城地震遗迹的观察。参观国家地震局滇西地区地震预报实验场。5程地质和环境地质 (1) 大保公路西洱河段地质灾害及防治工程。边坡的稳定性分析,边坡护理方法。西洱河梯级电站的地质环境及其对洱海环境的影响。 (2) 莫残溪泥石流防治工程的规划,设计的问题。 (3) 引洱入宾工程,大理及虎跳峡自然生态旅游区开发中环境地质问题。6.地质工作方法的初步培训 (1) 地质罗盘的原理及使用方法,岩层产状的测定,定向,定点的学习。 (2) 地层层序划分的基本方法及信手剖面的作法。素描图的格式、要求。 (3) 标本的采集和整理。 (4) 地质现象的记录方法和格式。 (5) 野外及室内资料的搜集整理。 (5) 地质认识实习报告书的编写。1.3实习路线 详细交通路线见下图(图1) 实习交通路线图 图1 14实习区地理概况 大理的地理概况: 大理全称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市境东巡洱海,西及点苍山脉。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山水风光秀丽多姿,是中国西南边疆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远在四千多年前,大理地区就有原始居民的活动。大理有“风花雪月”的美称,即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海拔2090米,东邻楚雄州,南靠普洱市、临沧市,西与保山市、怒江州相连,北接丽江市。自治州首府驻大理市下关,距昆明市338公里。自治州总面积达29459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3.7%,坝区面积占16.3%。东西最大横距达320多公里,南北最大纵距达270多公里。大理市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北部,横断山脉南端,地处东经9958至10027,北纬2525至2558之间。是一个依山傍水的高原盆地。市境东西横距46.3公里,南北纵距59.3公里。大理州地处低纬高原,在低纬度高海拔地理条件综合影响下,形成了低纬高原季风气候特点。受气候的影响,植物垂直分布变化显著,适宜于各种农作物的生长,湖滨平坝地带,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大理州辖1市8县3自治县,即:大理市、漾濞彝族自治县、祥云县、宾川县、弥渡县、南涧彝族自治县、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永平县、云龙县、洱源县、剑川县、鹤庆县。全州130个乡镇、办事处(其中民族乡17个、镇16个、办事处2个)、1098个村公所,并设有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一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州政府驻下关。2008年末全州户籍总人口为347.4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2.16万人,非农业人口45.32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75.37万人,占总人口的50.47%。人口出生率为9.9,死亡率为5.71,自然增长率为4.19。全州年末常住人口为349.3万人。 丽江的地理概况: 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北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东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接壤。总面积20600平方公里经度是100.25,纬度是26.86 。辖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华坪县、宁蒗彝族自治县,共有69个乡(镇)446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110多万人。丽江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共有12个世居少数民族,其中纳西族23.37万人,彝族20.14万人,傈僳族10.62万人。2区域地质概况大理丽江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横断山系或“三江”流域中段,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东南部弧形构造转折处,冈瓦纳古陆与欧亚大陆的拼合带的边缘,也是扬子准地台与滇西地槽褶皱带交接区。区内地层比较齐全,自前震旦系至第四系均有分布。由东向西各时代地层发育程度、沉积厚度及岩相变化十分显著。不同时代及各种类型的变质岩、岩浆岩亦有相当程度的发育。构造十分复杂,发育有北西向、北东向和近南北向等多组断裂,这些断裂具有不同的延伸方向,规模大小、切割深度、活动性质和演化历史,将本区地壳分割围限成许多大小不一、级次不同的构造块体(图2)。2.1区域地层概述 大理洱海周缘地层发育,从元古界到新生界除部分系、陶、统、组缺失外均有出露,元古界苍山岩群和沟头箐岩群分布于西部点苍山一带,呈北北西向展布,为一浅至深变质岩系。下古生界下、中奥陶统,志留系主要分布于海东向阳地区,下 、中奥陶统由一套泻湖,滨海相陆棚边缘相碎屑岩组成(缺失上奥陶统),志留系由一套陆棚边缘相台地相碳酸盐岩组成。上古生界泥盆、石炭、二叠系均发育,主要为台地一深海盆相碳酸盐岩及玄武岩,大都出露于洱海之东。中生界三叠、侏罗、白垩系,以红色陆相地层为主,部分为煤系,主要分布于南部地区。新生界见有上第三系上新统和第四系出露,前者为一套裂隙型喷发式喷出溢出产物,分布于云浪村,挖色两地,受断裂控制,后者为一套洪积,冲积,湖积和冰 物,主要分布于洱海东部的乌龙坝,点苍山的东坡。22区域构造概述 大理实习区位于扬子准地台与三江褶皱系之结合部位,根据区域沉积建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成矿作用、构造层次及构造形迹、地形地貌特征,该区以洱海深大断裂为界,划分为东、西两个构造区(图3)。 1.东部构造区 东部构造区泛指洱海断裂以东的向阳、挖色一带地区。区内广泛分布着古生界海相沉积岩层,岩性以碎屑岩、碳酸盐岩和基性火山岩为主,间有硅质岩,上覆以中生界红色碎屑岩。中生代末期燕山运动,促使上述地层褶皱,复经喜山运动进一步复杂化,再经近期外力地质作用的塑造而显露当今外貌。 (1).褶皱 区内褶皱轴向多为北东及北西向,呈两组分布,普遍被不同性质、不同方向的断层破坏。前者以早期褶皱为主,在华力西晚期已确立其雏型;后者主要与洱海断裂带晚期构造活动关系密切。现以向阳复式背斜说明之。向阳复式背斜位于洱海断裂之东,轴线呈北北西向,南起五福山、经向阳北抵康廊,轴长大于70公里,由于第四系的掩盖和断裂活动的影响,致使褶皱形迹比较零碎,多有弧形弯曲。背斜核部主要由下奥陶统向阳组第一、二段组成,向阳组第三段至第六段、中奥陶统迎风村组、下志留统湖西组则分居两翼,东翼保存较好,西翼为断裂破坏及第四系堆积物掩盖。两翼次级褶皱发育,次级褶皱的轴线方向与主背斜轴向总体一致。两翼地层倾角4045,基本对称,枢纽呈北倾或近于水平。因此,为一枢纽波状起伏的直立复式背斜。另外,在洱海断裂东侧,第四系下更新统松毛坡组也有褶皱存在,说明该区挽近时期仍有较强的活动。 (2)断裂 区内裂断发育,主要有北西向及北东向两组。其中北西向断裂,主要分布在洱海断裂的东侧,并与之有成生联系,有较强的晚期活动。北东向断裂与相应方向的褶皱关系密切,可能同属华力西晚期的构造形迹,但其后又继续活动,并部分错移了北西向构造形迹和喜马拉雅期早期的中酸性斑岩体。断裂性质以逆冲断层为主,部分断裂在挽近时期有向张扭性转化的趋向。现以向阳断裂来说明: 向阳断裂出露于合山顶西坡,走向北北东至北北西,呈弧形转折,地貌表现为冲沟,断层面倾向250325,倾角7882,上盘为上志留统五福组地层(S3W),下盘为下奥陶统向阳组(O1X)地层。断层破碎带宽1015米,构造角砾岩发育,可见少量断层泥。向阳组粉砂页岩见有小褶皱,据局部断层分析,为一高角度正断层,具有张扭性特征1.西部构造区 西部构造区泛指洱海断裂以西的苍洱一带地区。该区经历了多旋回的长期活动,现今所见以晚期构造形迹为主,区域构造线方向呈北西或北北西。点苍山变质带与周围中、古生界呈断层接触关系,其地貌景观拔地而起,仿若鹤立鸡群,呈一巨大推覆体映眼帘,内部为一背形2000米,反映了现代地壳运动表现为强烈差异性抬升之中。 (1)褶皱 该区褶皱发育,古老的褶皱形态,由于多次构造叠加、改造已难恢复,但见局部呈东西向的紧闭褶皱残迹存在。后期的叠加褶皱轴向则以北东或北西向为主,尤以北西向发育,但多为次级揉皱。表明该区区域构造应力场的主压应力方向由南北向向北东南西方向的转变。这种多期的叠加褶皱,在大理石工艺品中比比皆是,使之呈现出美丽的花纹。 (2)断裂 区内断裂发育,以北北西向为主,北北东向次之。前者以压扭性断裂结构面为主,后者则以张扭性平移断层为主。苍山东麓多级冲(洪)积扇、台地、辫状“V”型河谷、发育于西洱河“V”型河谷两侧的多级阶地、第四纪沉积物褶皱和断错、大理三塔寺地震遗迹、泉眼呈带状展布、洱海东西两岸夷平面与剥蚀面的差异等都表明该区新构造运动强烈,为红河断裂带活动最强的地段,从而也形成了苍山洱海对照性极强的现代地貌。 (3)大理断陷盆地 主要分布于点苍山以东,东侧为洱海水域,西侧为第四系堆积物掩盖,为新第三纪上新世以来拉张断陷形成的盆地,走向北北西,长约50公里,长宽比为4:1,盆地大致以洱海断裂为东界,邓川-大理断裂为西界,第四纪堆积厚度达2000米,挽近时期以来,湖泊面积日渐减小,表明湖泊已逐渐走向更年期。 3.区域边界断裂 区内断裂发育,以北北西向为主,北北东向次之。前者以压扭性断裂结构面为主,后者则以张扭性平移断层为主。苍山东麓多级冲(洪)积扇、台地、辫状“V”型河谷、发育于西洱河“V”型河谷两侧的多级阶地、第四纪沉积物褶皱和断错、大理三塔寺地震遗迹、泉眼呈带状展布、洱海东西两岸夷平面与剥蚀面的差异等都表明该区新构造运动强烈,为红河断裂带活动最强的地段,从而也形成了苍山洱海对照性极强的现代地貌。 (1)洱海断裂 区域边界断裂呈北北西向纵贯全区,为红河断裂带北段中一条代表性断裂,区内全长60余公里。该断裂深切基底,对两侧的古地理、古生物和沉积建造均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也控制了洱海的东边界,使洱海东岸成为山水相连的基岩陡壁,不发育冲(洪)积扇和“海岸”过渡带。洱海断裂既是扬子准地台与三江褶皱系的区界,又是横断山脉与云贵高原的分界线,形成于晋宁运动后期,其后历经多次构造活动至今。燕山运动时期以来,断裂除具升降差异运动外,还表现有水平运动的迹象,渐新世3522Ma期间呈左行走滑,第四纪以来以右行走滑为特征。 (2)西洱河断裂 西洱河断裂总体呈近东西向延伸,为洱海深大断裂派生之次级构造,实习区东界断裂。断层面多向南倾,倾角5060,北盘为下元古界,南盘为中生界。该断裂河谷地貌(呈“V” 型谷,并发育多级阶地)及断层崖,紧靠断裂带在下关塘子铺处的次级断裂带上有高温热泉涌出,表明断裂现今仍在活动。长期以来,该断裂活动以逆冲为主,兼有少许左旋分量。 (3)大合江断裂 大合江断裂呈北西向延伸,全长40余公里,为实习区西界断裂。断层面倾向南西,倾角5080,东盘为下元古界,西盘为上三叠统,为一东盘逆冲之压扭性断裂结构面,具多期活动特点,挽近时期表现为右旋走滑性质。2.3区域岩浆岩概述 实习区火成岩发育,具有多期次、多阶段、多旋回活动特点,活动时期有晋宁期、华力西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活动方式有侵入和喷发两类。岩类复杂多样,有酸性、中性、基性及超基性岩类。限于篇幅,并从实习的角度出发,现对本次实习观察的火成岩概述如下: 1.侵入岩 本次实习可以在观察路线2中观察到五福山岩群侵入岩体:五福山岩群主要出露于五福山海东向阳一带,所见岩体规模较小,呈岩株、岩枝、岩墙、岩脉状产出,与古生界之不同地层呈侵入接触。岩性为辉长辉绿岩、辉绿岩,辉长辉绿结构、辉绿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为斜长石57%,普通辉石35%,石英1%,钛铁矿+磷灰石3%。岩体属晋宁期之产物。 2.喷出岩 区内二叠纪火山岩,集中分布于挖色双廊桂平一线以北,南起弥渡,北抵鹤庆,出露面积169km2,共分为四个岩性段(表1)。岩性以玄武岩为主,火山碎屑岩(凝灰岩、火山角砾岩)次之。斑状结构、火山凝灰结构、火山角砾结构、致密块状构造、杏仁状构造、角砾状构造。从岩石组合特征来看,区内二叠纪玄武岩喷发期次可以划分为一个完整的喷发旋回,两个喷发亚旋回,从下向上由海相喷发转为陆相喷发,岩类则有由基性中性酸性的演化趋势。3.大理-丽江地区不同成因类型岩石的野外识别3.1沉积岩 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常温常压条件下,由风化产物、深部来源物质、有机物质及少量宇宙物质经过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层状岩石。 沉积岩的形成作用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沉积物质的来源沉积岩原始物质的形成阶段;(2)沉积岩原始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阶段;(3)沉积物的同生、成岩作用和沉积岩的后生作用阶段。 研究沉积岩具有很大的意义,在沉积岩中蕴藏着大量的矿产,研究沉积岩和沉积物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工程建设的规划和设计有密切关系,而且,沉积岩是是研究地球发展、演变、生命起源和进化的宝贵资料。 1.碳酸盐岩 碳酸盐岩在地壳中的分布仅次于泥质岩和砂岩,约占沉积岩总面积的20。碳酸盐岩是很有价值的矿产,广泛用于冶金、建筑、化工、农业、医药等方面。孔隙和裂缝发育的碳酸盐岩也是地下水的重要含水层;广泛分布于大陆表面的碳酸盐岩对工程建设、国防施工、旅游事业等均有重要意义。 在这里,主要介绍本次实习过程中实地观察的大理海东地区(湖边、向阳断层、向阳村)的碳酸盐岩和碎屑岩。 碳酸盐岩是以钙、镁碳酸盐矿物为主组成的沉积岩。3在下关洱海东岸,罗荃寺北东60 300m的湖边观察,对湖岸基岩敲打分析,并得到指导老师资料,确定此基岩属于S3W(下志留系五福组)白云质灰岩。 S3W(下志留系五福组)白云质灰岩,呈灰白色,块状,主要矿物是方解石。具有可溶性,由于洱海湖水的侵蚀、洗刷,形成有湖蚀崖(图版I-1)、湖蚀洞(图版I-2)和湖蚀平台(图版I-3),基岩岩面上发育有较多的孔洞应属于湖水侵蚀所致。湖蚀崖、湖蚀洞,是湖岸节理发育,湖水顺节理侵蚀,足量的湖水与碳酸盐岩反应,使裂隙变大所致。在侵蚀过程中,形成一些碎屑角砾岩在湖岸沉积。 在塘子铺温泉,有泉华台地,经分析属钙华。位于温泉度假村前,长约81m,CaCO3为主要沉积物,呈白色,因受雨水泉水的冲蚀及化学作用形成各种大小不一的孔洞,并发育钟乳石、石笋和石柱。(图版I-4) 2.碎屑岩 碎屑岩是由母岩机械破碎产生的碎屑物质经过搬运、沉积及压实胶结等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实习地区的碎屑岩主要属陆源碎屑岩,主要由碎屑物质、化学物质和杂基三部分组成。根据碎屑颗粒的大小,可以把碎屑分为三类:(1)粗碎屑岩砾石、角砾岩(碎屑直径在2mm以上)。(2)中碎屑岩砂岩(碎屑直径20.0625mm)。(3)细碎屑岩粉砂岩(碎屑直径0.06250.0039mm)。 向阳村2公里山沟,向阳断层断层破碎带存在断层泥、黄色泥质粉砂岩和棱角状角砾岩,向阳村地层岩性观察点,有黄褐色长石石英砂岩。 长石石英砂岩是石英砂岩和长石砂岩之间的过渡类型。含有长石、绿帘石、角闪石、绢云母、绿泥石,碎屑的粒度较粗,为中粗粒,颜色为黄褐色。中厚层状。产状:2830250。发现三叶虫化石和其它一些种类的化石,但是少有完整结构,推测是由于化石在沉积时,海水较为动荡,应是沉积于滨海。3.2岩浆岩 岩浆是在岩石圈深处或软流圈内形成的粘稠熔融体。其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并含有较多的挥发分。岩浆从源区向岩石圈浅处贺冷凝成岩的过程,称为岩浆的侵入作用。岩浆喷逸出地面及其冷凝成岩的过程,称为喷出作用或火山作用。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统称为岩浆作用。实习时,在向阳村东地层岩性观察点观察到辉绿岩脉;在洱源剑川公路旁,剑湖附近,观察了玄武岩。 1.辉绿岩脉 辉绿岩是最常见的侵入岩之一,常呈块状,有时则由深色矿物和浅色矿物分别相对集中形成相间的平行带状构造,对于这种构造,有人认为是岩浆就地进行结晶重力分异作用矿物堆积形成的,故又称这类岩石为堆晶岩。向阳村观察点的辉绿岩,粒度较细,以长石和辉石为主,具有辉绿结构特点岩石中的斜长石和辉石颗粒大小相近,但斜长石明显的比辉石要自形些,往往在自形的板状斜长石组成的三角形孔隙中充填着一粒他形辉石。这种结构常见于岩体边部或较浅的侵入体中,因之其形成可能与岩体侵入时压力减低有关。观察点处辉绿岩与围岩不整合接触,呈斜交。(图4) 图42.玄武岩玄武岩属喷出型岩浆岩,岩浆喷出地面后冷凝结晶成岩。观察新敲打的洱源剑川公路旁剑湖附近玄武岩岩面,玄武岩为灰黑色细粒致密的岩石,隐晶质结构(由于结晶较快,冷凝不好,结晶体不能分辨矿物质大小),块状构造,易风化,岩体表面有风化现象。岩浆含有的挥发组分挥发,有气孔构造,气孔或圆或椭圆或不规则状,或多或少,或稀疏散布或密集存在,有时呈带状出现(查资料:是由于挥发体挥发时,随着流动状态的变化而形成8)。玄武岩的研究有重要意义:有些铜矿与玄武岩有关。另外,冰洲石、玛瑙和钴土矿也产于玄武岩中。玄武岩还是很好的铸石材料。可成为一些油气田的底层和盖层。3.3变质岩 变质作用是各种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基本上在固态下受到内动力地质作用,发生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的变化而形成一种新岩石的过程。遭受变质作用而变成的新岩石,称为变质岩。 影响变质作用特点的因素很多,习惯上将原岩特点作为内部因素考虑,而将与地质环境密切相关的物理化学条件,主要是温度、压力、活动性流体和时间四个因素作为控制因素。因为这四个因素的变化,可以显著的影响变质作用的强度、范围和产物,进而决定变质作用的类型。 根据变质作用发生的地质环境、变质因素的组合关系及变质产物的特征,将变质作用分为接触变质作用、气液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作用等几种基本类型。 实习过程中,主要接触了大理西江风寺地区的片麻岩(区域变质作用)和长江第一湾石鼓群的片岩(区域变质作用)、大理岩(接触变质作用)。 1.大理岩 石鼓群大理岩,中厚层状,灰白色,主要成分是方解石和白云石,具有块状构造,但无定向性,较粗的粒状变晶结构。有一层汉白玉(较纯大理岩)。 2.片麻岩、片岩 区域变质作用是在较大区域内发生的、由一种因素为主或多种因素共同起作用的复杂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常与强烈的构造运动有密切的关系,并伴随有大规模的形变、岩浆活动和混合岩化等作用。热量来源除构造运动的动力热能和岩浆热能外,主要的是从地幔上升的热流。 江风寺眼球状的片麻岩,灰白色,片麻状构造,有条纹,眼球状的排列大致与条纹平行。主要成分为绿石,有硅质条带,黑白云母条带,眼球体主要为正、斜长石(粒径520mm)。属深度变质岩。岩层产状:990210。两组节理:1720510,740250。 片岩特征是具有片理构造,是常见的区域变质岩。原岩已经全部重结晶,由片状、柱状和粒状矿物组成。长江第一弯石鼓群的片岩主要是绿泥黑云片岩,主要成分是绿泥石和黑云母,具有片状构造且定向性很好。 图5石鼓镇下泥盆统冉家组信手剖面图 白色、青灰、灰白色条带状中厚层状细晶大理岩。 暗绿色绿泥石、石英、云母片岩。片理发育,沿片理有铁质侵染 白色、青灰、灰白色条带状中厚层状细晶大理岩。见有一产状为24075的断层。 暗绿色绿泥石石英片岩、片理发育。 白色细晶大理岩(汉白玉),质纯,色单一。 灰绿色、褐红色绿泥石片岩夹大理岩脉。 白色细晶大理岩(汉白玉),夹二层绿泥石石英片岩。 云母石英片岩,向上绿泥石成分增多,逐渐变为绿泥石片岩。顶部有一层厚约50cm的石榴子绿泥石片岩。 暗绿色绿泥石石英片岩,片理发育。杂色片麻岩。粒状矿物为长石、石英、片状矿物为云母。11灰、灰白色长英质眼球状片状麻岩。眼球直径最大为5cm,中部夹五层厚约1030cm的黑云母片岩,底部为一层厚约30cm的绿泥石片岩。4.大理-丽江区域典型的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是由自然动力引起的使地壳或岩石圈甚至整个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和发展的作用。由外能(源自地球外部)引起的地质作用,称为外动力地质作用。一般过程:风化剥蚀搬运沉淀作用。主要有风化作用、河流地质作用、湖泊地质作用、冰川地质作用、地下水地质作用等。由内能(源自地球内部的旋转能、重力能、热能、化学能等)引起的地质作用,称为内动力地质作用。主要有构造运动、地震等。(一)外动力作用 4.1风化作用 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在原地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而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称为风化作用。风化作用是一种重要的外动力地质作用,其按性质可分为三类,即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各种风化作用同时进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物理风化作用蚀岩石破碎,表面增大,有利于溶液的渗透,为化学风化作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化学风化作用溶解了岩石中易溶的物质,改变了岩石的物理性质(致密变疏松),从而加速了物理风化作用的进行。洱源剑川公路旁剑湖附近玄武岩,岩浆含有的挥发组分挥发,有气孔构造,有利于风化作用的进行。形成了较明显的风化壳。上部是一层近3m的土壤层,长有茂密的树木和杂草植被;向下是一层不含腐殖质的残积层,由一些土质碎屑等组成;经玄武岩的风化碎屑物、半风化基岩过渡到玄武岩基岩。这里较完整的风化壳,给我以其感性的认识,加深了对其基本结构的理解。有的风化壳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一些耐风化的矿物和元素常在风化壳中富集,如金、宝石、锰矿、铝土矿等。风化壳表层的土壤,虽然不属于矿产资源,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人类的活动,一方面促进了土壤的发展,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繁衍;但另一方面又大量的毁掉土壤和风化壳,破坏生态发展。 4.2河流地质作用 河流是最活跃的地质动力,是最强烈的外动力地质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统称为河流地质作用。 1.河流的侵蚀作用 从高向低,以自身化学动力和机械动力,以携带泥沙、砾石作工具,不断地破坏河床的过程,称为河流的侵蚀作用。a、下蚀作用湍急的河水以其动能冲刷谷底岩石或河水夹带的砂石磨损和撞击谷底岩石,使河床加深的作用称为下蚀作用。下蚀作用的强弱与河水流速、流量、河床岩石软硬及河水的含砂状况有关,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河水的流速。苍山十九峰,峰峰间发育了十八条溪。远观每条溪溪谷,由于下蚀作用强烈,使溪谷加深的速度超过加宽的速度,使谷坡的高度远大于谷底的宽度,溪谷横剖面近似于“V”字型。滇西地区一条重要的河流西洱河,也是洱海的唯一出口。在其江风寺段,观察到一座“天生桥”。其形成,是由于地壳抬升,西洱河发生溯源侵蚀,岩石体下部岩石被掏空,形成一个石洞,洞未塌,形成了“天生桥”。(图版I-4)b、河流的袭夺从青藏高原奔腾南下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大河流,在南北走向的云岭、怒山、高黎贡山三大山脉的夹持之下,在滇西北境内形成了“三江并流”的举世奇观。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巴塘河口至四川省宜宾市岷江口一段,全长2308公里。相传过去沿江一带的居民曾取沙淘金,所以叫金沙江。金沙江,先是顺大雪山向南南东流,至丽江石鼓附近急转向北北东流入长江,形成90转弯,这就是万里长江上游的第一弯。(图版-5)长江第一弯显示了滇西北地区新构造运动,在喜马拉雅构造运动晚期,北部的青藏高原和南部的云贵高原虽都在隆升,但其上升速率却有明显差异,丽江附近就是一个过渡地带,也是地壳厚度变化的地带。丽江太安永胜昔腊坪是一个长期相对隆升的纬向构造带,由于近期的强烈隆升,长江侵蚀能力加强、抢夺原红河上游的金沙江水,形成了现代的长江第一湾。丽江白汉场附近,则成为金沙江和澜沧江两大现代水系分水岭。长江第一湾的成因是相当复杂,石鼓地区的主构造线呈北北东方向,断裂构造发育,这对河谷的转折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地质学家认为,金沙江170万年前开始改道,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云南地壳抬升,又因为古长江溯源侵蚀,袭夺了金沙江的水,使得金沙江在石鼓来了一个大转弯,形成有名的“长江第一湾”。2.构造运动对河流地质作用的影响在白汉场观察金沙江古河道,一条“V”字型河谷,延伸到石鼓,谷地两侧有45级台阶状地貌,属河流阶地的残留体。(图版I-6)阶地的形成过程大致使河流形成初期,下蚀作用强烈,后来地壳相对稳定期间,下蚀作用渐渐变弱,侧蚀作用渐渐变强,发育较宽漫滩,形成宽阔谷地。地质构造运动期间,地壳抬升,河流纵比降增加,下蚀作用增强,河床下降,原来的宽阔谷底相对升高。最终高于一般洪水期水面,从而在河谷两侧形成平坦台地。几次反复发生,形成了多级阶地。3.河流的沉积作用河流携带的物质,搬运过程中遇到河床坡度变缓、河床变宽的地方或部位,在河流蛇曲的凸岸、河流出口处,由于水体受到阻塞、流速变慢或双向单向环流及科氏力的作用而沉积下来。按沉积部位的不同,一般分为:山口沉积作用,谷底沉积作用(河床沉积、漫滩沉积),河口沉积沉积作用。a、山口沉积作用苍山十八溪中的莫残溪携带着苍山上大量山石碎屑物质,流出山口,因地势变得开阔而平缓,水流不再受山谷的约束,溪水的动能迅速降低,导致碎屑物按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快速沉积,在山前地带堆积成洪积冲积扇。山口附近为粗大的砾石及砂,有片麻岩、大理岩、片岩、绿石等,磨圆度较差,是扇顶相沉积。往外堆积体展宽,沉积物质相对变细,砂夹砾石,磨圆度稍好,剖面有层状特征,是扇形相沉积。离山口更远的地方扇形堆积体的边缘地带,沉积物更细,为细砂及粉砂,是扇缘相沉积。形成面积广阔的洪积平原。b、河床、漫滩沉积河床内由于水流较急,只有较粗的砾石、粗砾才能沉积下来,随着凸岸的迁移而扩展,是为河床沉积。在洪水期溢出河床的浑浊河水,其流速比河床内的流速低,携带的细碎物质就沉积在河漫滩上,是为漫滩沉积。由于河流的侧方侵蚀和河床的侧方迁移,原来的河床可逐渐变为河漫滩,因而河漫滩沉积的下部基本上由早期的河床相沙砾构成,具有倾斜层理;上部为河漫滩沉积,以砂和粉砂为主,层理近于水平。河流沉积的上述组合称为冲积层的二元结构。实习过程中我们在石鼓镇旁观察了典型的二元结构。(图版-1)剖面显示,顶层是沙土层;中间层:0.3cm5cmde 砾石,砾石缝隙被细砂填充;下层:5cm-10cm直径砾石,砾石缝隙被细砂填充。砾石的磨圆度较好,下部河床相沙砾有一定的排列方向(SW860),属于远源搬运。物质成分较为复杂,有岩浆岩、沉积岩,还有变质岩;具体来说有云母片岩、闪长岩、石英砂岩、辉长岩、长石砂岩、斑岩等。长江第一湾,由于金沙江在此处的单向环流作用,石鼓镇处凹岸被侵蚀,侵蚀物质在凸岸堆积,发育了在河流凸岸堆积形成的新月形堆积体边滩。c、河口沉积作用罗时江和弥菹江从苍山流入洱海,携带这一地区的红土及苍山上的碎石,在河口段河水与海水相互作用的地带,被搬运的较粗碎屑在河床内大量沉积,在河漫滩上为细碎屑沉积,形成江尾三角洲。(图6)江尾三角洲呈爪状,面积约15.6km2,有三角洲的基本结构:尚有动能的河水携带大量较细碎屑物流入洱海后,在湖浪和潮流的影响下使砂级碎屑沉积下来,形成向外海倾斜的砂层,是三角洲的前缘相(前积层)。被河水悬移的粉砂、红色粘土在湖滨区内缓慢沉积于湖底,形成具有水平层理的沉积层,称为前三角洲相(底积层)。 图6弥苴河鸟足状三角洲 1-分流河道 2-废弃河道 3-三角洲前缘此三角洲的形成,对当地的环境、地质有重要影响:两江从北面源头而来,源头主要是红色沙层,易受侵蚀(观察苍山上,两江源地区多沟壑)支流流入弥菹江和罗时江,两江受洱海湖浪作用,沉积速度加快,使洱海向南收缩很多,其中南岸和西岸收缩最快。江尾三角洲同喜洲海舌呼应,推测可能连接上,把洱海一分为二,会加速洱海的消亡。为解决这一问题,源头进行生态治理,减弱水土流失,使江中含砂量降低。 4.3湖泊的地质作用 1.洱海的概述 洱海古代文献中曾称为叶榆泽、昆弥川、西洱河、西二河等,位于云南大理市区的西北,为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中国第七大淡水湖,洱海北起洱源,长约42.58公里,东西最大宽度9.0公里,湖面面积256.5平方公里,平均湖深10米,最大湖深达20米。洱海唯一出水口在在下关镇附近,经西洱河流出。洱海是大理“风花雪月”四景之一“洱海月”之所在。据说因形状像一个耳朵而取名为“洱海”。洱海水质优良,水产资源丰富,同时也是一个有着迤逦风光的风景区。 2.洱海的成因类型 洱海位于红河断裂带北段,湖盆东、西界分别受洱海断裂带和苍山东麓断裂控制,晚第三纪已具雏形。第四纪以来,该区随着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的碰撞、俯冲,青藏高原的明显隆升,红河断裂呈右旋剪切拉张性质。组成红河断裂带的一系列正断层系在近期构造应场作用下形成地堑型(裂谷型)断陷盆地(拉分盆地),盆地积水便形成了洱海。由上可知,洱海的成因类型为一典型的地堑型断陷湖泊(构造湖)。 3.洱海的地质作用 由于湖盆两侧新构造运动的强度和幅度具有明显差异,苍山东麓断裂垂直差异活动明显,洱海断裂相对较弱,使得湖盆西侧和东侧结构不对称,呈现西岸陡,东岸相对较缓的特点。加之气候冷暖的变化和近代人类活动影响,致使洱海在不同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地质作用具有明显的差异。 a、洱海东岸的剥蚀作用在洱海东岸,湖水受下关西南风的影响形成波浪,湖浪冲击和磨蚀东岸,形成了湖蚀洞穴、湖蚀凹槽、湖蚀岸等湖蚀地形地貌(图7)。随着剥蚀作用的加强,湖蚀岸垮塌后退,形成湖蚀平台。湖蚀平台微向湖心倾斜,且有湖岸基岩碎屑堆积。在湖岸基岩上见有大小不等的由湖水溶蚀作用形成的小溶沟。湖蚀作用使岩石表面多孔,湖蚀崖近地面部位颜色发白,侵蚀作用较强烈;湖蚀平台上有未胶结的砾、石,松散结构沉积。 图7 洱海东岸罗荃寺湖蚀地貌1,湖蚀岸 2.湖蚀洞 3.湖蚀平台b、洱海西岸的沉积作用(喜洲沙咀)苍山强烈隆升,快速剥蚀,为洱海西岸快速堆积提供了丰富的碎屑物质,在苍山十八溪和洱海湖水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从山前缘带向下到湖盆呈NNW向带状分布的洪积扇、老扇三角洲、现代扇三角洲平原和近岸水下扇沉积。沉积区地貌以喜洲沙咀甚为有名。喜洲沙坝(沙咀)位于洱海西岸万花溪口,由南向北伸入洱海,呈长条形(图8)南北长约800m,宽约70m,前端变窄约40m,常年高出水面约11.5m,表面呈平缓的不对称形、东缓西陡,东坡11.5,西坡45,尾部向湖倾斜,倾角13。沙坝物源主要来自辫状三角洲水道的季节性洪水沉积,自下而上为黑色粘土质粉沙、中沙、含砾沙及生物层组成的下细上粗的反韵律,具岸滩沉积特征。沙坝东、西坡生物组成有异,西坡以螺壳为主,东坡除螺壳外,还出现少量瓣鳃类残片,即螺壳瓣鳃类组合。一般螺壳类完整,表面有棘刺。沙坝东侧及其前缘因受波浪巅选,分选好,西侧濒临相对平静的湖湾,波浪作用弱,分选较差。据探测剖面显示,在01.1m深度内,以生物堆积为主,其次为沙。这显然是因碎屑物质的加入改变了生物的生活环境,从而导致其大量死亡所致。沙坝的东侧为开阔的洱海湖面,西侧至沙村之间为相对平静的浅水湖湾。生物堆积增加了沙坝的障壁作用,使得湖湾水深不足2m,湾内水草从生,沼泽化严重,每年岸滩向湖湾推进23m。这一环境表明,近岸水下扇沉积部分,受到了湖浪及湖流的再搬运,并与湖积的螺壳共同形成沙坝。 图8喜洲沙咀4.4冰川的地质作用冰川是陆地上终年缓慢流动的冰体。其形成的一般过程是降雪,雪花变成冰(成冰化作用);雪降到一定程度,下部的受压力作用,形成粒雪;融化的雪水渗透到粒雪孔隙中,结成冰,使冰晶增大,形成粒状冰;粒状冰进一步结晶,形成致密的冰川冰;冰体厚度达到5米时,在自身的重力下,缓慢流动,形成冰川。9冰川运动过程中,施加于冰床的强大压力和剪切力,对冰床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即为冰川的剥蚀作用。会形成一系列的冰蚀地貌:冰斗、刃脊、角峰和冰蚀谷。冰蚀谷谷底宽平,横剖面呈“U”型、槽型,高度可达数十米至数百米。而且,冰川的搬运、沉积作用,往往形成缺乏分选、结构趋于块体、棱角状、一般有擦痕的冰积体。第四纪以来,大理丽江地区出现过多次冰川活动,其中晚更新世的丽江冰期和大理冰期在地形地貌、沉积物特征及生物种群的变化等方面都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丽江冰川是发生晚更新世早期(1020万年)的一次山岳冰川,推测其雪线高度为35004000m,在中甸、丽江等地区可观察到各种冰川特点及古冰川遗迹,如角峰、刃脊等水蚀地貌和冰碛砾石等冰碛物。在丽江冰期和大理冰期之间为下关间冰期,大理冰期之后为现代间冰期。玉龙雪山与哈巴雪山在海拨约5000m左右的雪线以上,冰雪终年不化,白雪皑皑,加上海拔约4200m以上有季节性积雪,形成了现代冰川,可以观察到冰雪覆盖着的各种冰川地貌,如冰斗、角峰、刃脊、槽谷(“U”形谷)、冰蚀湖。本世纪末,随着全球大气环境效应的影响,冰川在不断退缩。冰川对现代气候有重要的影响,随着温室效应的越来越严重,冰川的消融也在加快,将进一步影响很大区域的气候。4.5地面流水与地下水地质作用 赋存于地表以下的松散堆积体或基岩孔隙中的水,流速很低,水量分散、动能微弱,因此地下水的各种地质作用也都比较微弱,大部分的地下水没有明显的机械作用。虽然地下水的机械作用较为微弱,但其化学作用却是非常活跃的。10现在以塘子铺温泉的沉积作用为例说明。地下水的沉积作用有机械的化学的两种形式,化学沉积是地下水的主要沉积方式。1.机械沉积作用地下水的机械沉积作用主要是地下河流达到平缓、开阔的地带,使地下水的流速降低,水动力减小,其携带的机械搬运物便沉积下来。温泉泉口处,堆积有砂砾、粘土。与地表流水相比,其地下水机械沉积物的磨圆度、分选性都差。其堆积或角砾岩是由砾、沙、泥形成的混合堆积,并且无分选和磨圆。2.过饱和沉积过饱和沉积是地下水化学沉积的一种最普遍的形式。地下水在运动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的变化,通常是地下水流出地表,因压力降低导致CO2的逸出,地下水中的溶解物产生过饱和,使搬运物沉积下来。塘子铺温泉矿化度为1.0,化学组成为K+=17.5mg/t,Na+=3456mg/t,Ca2+=63.2mg/t,Mg2+=4.7mg/t,F-=20.1mg/t,Cl-=20.1mg/t,SO42-=304.0mg/t, HCO3-=699.0mg/t,SiO2=100.0mg/t,Sr2+=5.0mg/t,Li+=1.4mg/t,其水化学类型为HCO3Na型。泉眼口附近有钙华沉积,呈鱼鳞状。岩壁孔隙水渗透而析出白色粉末,呈白色菊花状、花瓣状,成分为芒硝。另外还见有蓝色的胆矾,黄褐色的黄钾铁钒及深绿色的含Ni、Cr矾类,属典型陆相热水沉积作用。附近发育了一些钟乳石、石柱和石笋。(图版-2).(二)内动力地质作用 4.6构造地质作用 构造运动是由于地球内部平衡遭到破坏所引起的地壳或岩石圈的运动,其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是内动力地质作用的主要形式之一。大理丽江地区的构造十分复杂,发育有北西向、北东向和近南北向等多组断裂,这些断裂具有不同的延伸方向,规模大小、切割深度、活动性质和演化历史,将本区地壳分割围限成许多大小不一、级次不同的构造块体。由于构造运动引起的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发生变形、变位留下了丰富的地质构造形迹。 1.推覆构造 图9江风寺西推覆构造图 当逆断层的断层面几乎近于水平,其断层上盘的位移量较大时,被称为推覆构造,断层的上盘被称为推覆体。大保公路旁的推覆构造地质现象,是低角度大位移(5km)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经营网约车承包合同
- 地表水监测培训知识课件
- 2025设备租赁合同书的规定
- 地砖测平知识培训课件
- 销售合同评审及风险控制管理模板
- 个人遗产协议
- 露天矿山机械租赁协议
- 童话寓言作文毛毛虫寻母记600字12篇
- 硬盘托管协议
- 地球运动与气候课件
- 公司境外佣金业务管理办法
- 规章制度编写格式规范
- 屏幕尺寸换算表
- 金属技术监督管理制度
- 建筑行业材料员培训课件
- 佐贺的超级阿嬷亲子阅读单
- 企业工会制度大全
- NB-T 10316-2019 风电场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并网性能测试规范
- JJF(纺织)010-2012纱线捻度仪校准规范
- GB/T 16288-2008塑料制品的标志
- GB/T 14486-2008塑料模塑件尺寸公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