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八中2013届高三11月新课标历史必修一部分模块检测历史试题.doc_第1页
安徽省合肥八中2013届高三11月新课标历史必修一部分模块检测历史试题.doc_第2页
安徽省合肥八中2013届高三11月新课标历史必修一部分模块检测历史试题.doc_第3页
安徽省合肥八中2013届高三11月新课标历史必修一部分模块检测历史试题.doc_第4页
安徽省合肥八中2013届高三11月新课标历史必修一部分模块检测历史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安徽省合肥八中2013届高三11月(新课标)历史必修一部分模块检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秦始皇、唐太宗、明成祖、雍正帝四位皇帝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坐在一起谈政治。秦始皇说:“我首创了一套沿用了2000多年的政治体制,功劳盖世。”唐太宗说:“可是留下了丞相篡权的后遗症,不如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明成祖站起来说:“得了吧,我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才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雍正帝说:“都别自吹了,只有我才真正实现了咱们皇位世袭、权力至上的梦想。”他们的言论:A只有唐太宗的说法与史实相符 B都与史实不符合 C只有明成祖的说法与史实不符 D有两位皇帝的言论与史实不符2、春秋左传记载:“昔先王之命曰: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这段材料说明A.宗法制有效地维系了西周等级制度 B.长幼有序是宗法观念的核心 C.传统政治中表现出一定的理性成分 D.儒家伦理道德成为立君王的主要依据之一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 A汉朝举孝廉 B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D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但不利于中央集权4、梁启超称诗经的许多篇章乃是“中国最初之史”。下列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为研究夏商社会生活留下了宝贵素材 B以华丽的文采表现出大一统时代的气度 C反映了周朝从建立到结束的兴衰过程 D提供了研究前11前6世纪的重要资料5、“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 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6、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7、你有幸见到了秉笔直书的司马迁并跟他聊了一会儿,期间,司马迁不可能跟你提及的是A、七国之乱 B、安史之乱 C、推恩令 D、三家分晋8、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 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9、下列措施中,使专制皇权得到不断加强的是三省六部制的建立 丞相制度的废除 “中朝”“外朝”的形成 清朝军机处的设置A B C D10、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目的重在A建立市坊的空间界限 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 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11、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一方面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另一方面又想方设法削弱宰相的权力。与之有关的措施包括唐朝实行三省制 元朝实行行省制 明朝设立内阁 清朝设立军机处A B C D12、司马光资治通鉴:“初,(晋)智宣子将以瑶为后(继承人),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迭者一也。美髯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弗听。”文中智果之言表明他A反对立嫡以长 B主张立君以仁 C反对任人唯亲 D提倡实行分封13、2010年第一期中华文摘载文指出,20世纪90年代“省管县”改革就在浙江开始试点,到现在已经在全国近20个省进行试点。回顾历史,阅读下表: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秦朝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两汉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隋朝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唐末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14、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15、据史载:微子开(因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故改“启”为“开”),是殷朝帝乙的长子,帝纣的庶兄。纣王即位后,统治黑暗、残暴。周武王伐纣克殷后,微子便手持祭器,拿着茅草,跪在地上前行向武王谢罪求告。茅草是祭祀时沾酒用的,交出茅草,表示交出祭祀权,真心投降。周封微子启于宋地,建立宋国,管理商族遗民,奉守商人宗祀公元前286年,宋亡后其子孙,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宋氏。分析该史料所得出的信息,正确的有:殷商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可能已确立 只有王族才能分封建国,诸侯国对中国百家姓的形成影响巨大 避讳制度反映了后世君主专制加强对思想文化的影响 神权与王权结合是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重要象征A B C D16、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方式历经“秦朝军功授爵制西汉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其对应的选拔依据正确的是( )A军功孝廉门第才 B才孝廉门第绩C、才门第绩孝廉D、孝廉绩才门第17、唐代成年男子从21岁到60岁为国家服兵役,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求把当年征兵范围提前到十八岁,这一要求得到唐太宗的支持,并草成诏敕,但不得鱼,明年无鱼。”此项提议最终没有通过。这一事例从根本上说明了 ( ) A唐太宗虚怀纳谏 B中书省的权限低于门下省 C三省六部制对君权有一定的限制 D唐代政治呈现出民主的特征18、“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围,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有句古话说道: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 A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政治基础 B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削弱了割据的经济基础 C“大一统”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孜孜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 D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19、魏源在论及中国古代的用人制度时说,“三代用人,士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与封建并起于上古,皆不公之大者秦、汉以后,公族虽更而士族尚不全革,九品中正之弊,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至宋、明而始尽变其辙焉,虽所以教之未尽其道,而其用人之制,则三代私而后世公也”。对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三代的用人制度是世袭的 B九品中正制弊端严重C宋明时期的用人制度是相对公正的 D后世用人以公开始于宋明时期 20、清史稿记载“(嘉庆)二十一年,英复遣使来贡,执事者告以须行拜跪礼,斯当东(注:英国使者)等遂称疾不入觐,帝怒,谕遣归国,罢筵宴赐物。嗣是英使不复来廷。”此事中,嘉庆帝的态度主要反映了清王朝( )A闭关锁国政策 B. 传统夷夏的观念 C. 是礼仪之邦 D. 实行君主专制21、某几部电视剧里分别出现不同的皇帝处理朝政的情景:电视剧甲:“三公”坐着在议事,各自对自己所管辖的事情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皇帝只是听取三人的情况汇报,当意见相左时,大臣可与皇帝据理力争。电视剧乙:皇帝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他把想法告诉中书省,然后由中书省起草一份文件,交由门下省审核,门下省官员认真审核后,认为还有不合理之处,于是将之驳回,由中书省再次请皇帝略作修改。当门下省再次审核通过后则交给尚书省,尚书省再按事情所属部门交给六部办理。电视剧丙:皇帝在一个小房间中处理军国大事,几个大臣只能跪受笔录传达执行。请回答:电视剧甲、乙、丙反映的情况分别最能反映了什么朝代的中央官制( )A秦朝、汉朝、明朝 B明朝、唐朝、清朝 C秦朝、唐朝、清朝 D唐朝、元朝、明朝22、嫦娥本名姮娥,西汉时,汉文帝名刘恒,为避帝讳改名为嫦娥。这件事情反映出( )A.避讳现象开始出现 B.皇帝权力受到了侵犯C.皇帝地位至高无上 D.百姓对汉文帝的尊敬23、2010年第一期中华文摘载文指出,20世纪90年代“省管县”改革就在浙江开始试点,到现在已经在全国近20个省进行试点。回顾历史,阅读下表: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秦朝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两汉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隋朝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唐末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24、中国古代史中指出: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到战国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平民得姓一事与下列哪个历史趋势的关系最直接 A郡县制度的发展 B以“孝道”治天下 C赋役制度的变化 D皇帝制度的形成25、“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摘自全球通史),这些官员可以()指挥所辖区域的军队 征收辖区内的赋税管理辖区行政事务 世袭相应的特殊地位A B C D26、史学家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此处“都邑之转移”应是指政治中心()A自东方而移至西方 B自西方而移至东方C自南方而移至北方 D自北方而移至南方27、以下具有监察职能的机构和官职是御史大夫 御史台 刺史 都察院 A B C D二、综合题28、社会制度创新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举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图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材料二】 第3表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5表 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8表 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节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不过, 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需偿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材料三】 1787年宪法规定了横向的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机关之间的权力的分立和纵向的联邦与州之间的权力的分立。政府结构使权力为公众福利和正义的目的有效行使其管理职能,同时又保持对权力的优良控制,实现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平衡,管理与控权的动态平衡,这是分权和制约的归宿。华盛顿说:“行使政治权时,必须把权力分开并分配给各个不同的受托人以便互相制约,并指定受托人为公众福利的保护人以防他人侵犯。这种相互制约的必要性早巳在古代的和现代的试验中显示出来。” 范亚峰华盛顿的宪政思想【材料四】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第4卷(1)材料一所示的是中国古代哪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对这一制度你有何评价?(2)材料二的内容出自哪部法律的规定?透过材料所示内容并结合你所学过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这部法律的看法。(3)材料三体现了什么原则?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积极作用。(4)材料四中孙中山的学说体现了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孙中山是中国“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29、古往今来,历届中央政府都重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各个时期所采取的政策不同,效果也各有千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武王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已而封诸侯,班赐宗彝,作分殷之器物。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四周本纪材料二 尹湾六号汉墓一号木牍正面:(第1行)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其廿四有堠。都官二。 尹湾汉墓简牍材料三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成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明宋濂元史卷五八地理志材料四 在我国,汉族人口多,占的地方少,少数民族人口少,占的地方大,悬殊很大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如内蒙古、广西、云南,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所以我们不采取这种办法,而要实行新的政策。 周恩来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共同进步(1957年3月25日)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统治者实行何种地方行政制度?概括其主要作用。为了加强实行该制度所形成的统治秩序,统治者还推行了什么重要配套措施? 这两种制度有何关系? (2)据材料二,指出西汉初期推行的地方管理制度。为了克服这一制度的局限性,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3)据材料三,分析元朝推行行省制度的原因是什么?指出这一制度在加强地方管理方面的创新之处。除此之外,元朝在地方管理上还推行什么措施?(4)据材料四,指出新中国在管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什么制度? 30、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史说明,世界并不存在唯一的、普遍使用的和绝对的民主模式。自古以来,各国政治发展史中都出现过典型的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只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材料二 希腊地区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找不到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的平原,而具备这些天然条件,并合理开发和利用,是供养如中东、印度和中国所建立的那种复杂的帝国组织所必需的。在希腊和小亚细亚沿海地区,只有连绵不断的山脉,这不仅限制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而且把陆地隔成小块。材料三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总统乔治布什国庆日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明唐初三省的职能。唐朝统治者如此划分三省职权的目的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希腊的地理特点。与古代中国相比,这种地理特点对希腊的政治体制造成的影响是什么?(3)结合美国政体的有关内容分析论证材料三的主要观点。(4)材料一和材料三呈现的两种政治模式有何共性?古代希腊雅典的民主制与近代美国确立的民主制有着怎样的不同?31、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但政治民主化、法治化是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推行币制,主管财政的官员颜异表示反对,武帝不悦。后来,有人在颜异面前批评朝政,颜异未加反驳,只是冷笑一声。廷尉张汤弹劾道:身为九卿重臣,不公开表示意见,而是在肚子里诽谤皇帝,这叫“腹诽”,属“大不敬”!颜异因此下狱,死在监狱里。问题:(1)从材料一来看,汉朝廷尉的职责是什么?(2)材料一反映了汉武帝时期怎样的政治特点?材料二 美国联邦政府结构示意图 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麦迪逊“美国宪法之父”(3)依据材料二,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 “强制政府控制自己”的?(4)美国政体反映了人类社会怎样的发展方向?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 2、C 3、D 4、D 5、B 6、C 7、B 8、C 9、A 10、C 11、A 12、B 13、D 14、C 15、D 16、A 17、C 18、C 19、d 20、b 21、C 22、C 23B 解析:秦开始全面推行郡县制,后代就如何发挥地方行政分层决策在中央集权体制中的作用出现了很多的困惑和问题,所以不断的调整地方行政建制,故B项紧扣题干的内涵,A、C、D并未从材料中体现出来,学生容易误选D项,但要认识到西汉前期的王国,东汉时期的地方豪强与州牧,唐朝后期的藩镇节度使都使中央集权遭到削弱。命题立意:考查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反面的演变发展趋势。重在提取分析信息的能力,难度中等。24、答案:A解析:依材料可知:有无姓氏是西周重视血缘分封原则选拔人才时代的区分贵族和平民的标志之一,随着战国时期选才标准逐渐转向以军功爵、才能为主的郡县制,平民也可以此来提高自身的政治地位,姓氏也不再成为区分等级高低的标志了,所以战国时,平民也可以有姓氏,故和战国时平民逐渐可以获得姓氏这一历史现象关系最直接的应是受当时的选官,选才制度和标准变化的影响。命题立意:从重血缘到重才能的古代选官制度变化所带来的影响的考察,重在解读,分析,理解材料,并有机结合课本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25、C 26、A 27、A 二、综合题28、参考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