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梨树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我国梨树病害目前已知的约有80余种,其中发病较为普遍的有梨树干腐病、黑星病、黑斑病、轮纹病、褐斑病、锈斑等。近几年,引入的日本、韩国砂梨品不断增加,病害的防治也相应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如果对梨树病害的防治搞不好,将对树体发育和产量影响很大,降低经济收入。 (一)梨树干腐病 1.症状 是北方梨树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苗木、幼树、果实。枝条发病时树皮出现黑褐色长条形的病斑,略凹陷,质地较硬,略湿润,一般烂到木质部。当病斑发展到韧皮部的1/2以上时,造成树上部分叶片失水,枝条大多干枯。后期病部干枯,周围干裂,表面密生小黑点。有时也侵染果实,症状如同轮纹病的发病症状。 2.病原 成干腐病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子囊座中等大至大型,子囊壳埋在树皮下的子座内,内含子囊壳和分生孢子器,子囊孢子单胞无隔,卵形或椭圆形,无色或较小褐色。病菌发育适宜温度2530,最高37,最低8。 3.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子囊壳和分生孢子器在病部越冬。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病斑从春至秋都能缓慢扩展,以春秋季扩展较快。在施氮肥较多、枝条徒长的树体上发病较重;土壤黏重、排水不良和春秋季干旱均有利于发病。 4.防治方法 一是加强栽培管理,尤其要注意有机肥的使用,增强树势,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二是及时将病枝、病果集中烧毁或深埋。三是在生长期间喷洒倍量式波尔多液、75%的百菌清7008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6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400倍液。 (二)梨轮纹病 1.症状 又名“粗皮病”、“瘤皮病”、“梨轮纹褐腐病”。是梨树栽培区的主要病害,寄主范围广,除危害梨树外,还危害苹果、海棠、花红、桃、杏、李、板栗、枣等。发病时在梨树的枝干上一皮孔为中心形成暗褐色、水渍状小病斑,以后扩大成近圆形或扁圆形褐色疣状突起,直径约在0.33,病疣较坚硬,里面暗褐色。第二年病疣周围一圈树皮变为暗褐色,浅层坏死,并逐渐下陷。常常23个病斑连成一片,表皮十分粗糙,果农成为粗皮病。果实侵染大多在果实成熟期和储存期,从皮孔侵入,形成水渍状褐斑,并呈同心轮纹状向四周扩散,几天内果实很快腐烂。果实感染时,通常一个果实上有23个病斑,多的可达30个,病斑直径一般为515。病果腐烂后干缩成为干果。叶片受害时,产生近圆形病斑,同心轮纹明显,褐色,约0.51.5。后期色泽较浅并出现黑色小点,叶片病斑较多时,引起叶片干枯并早期落叶。 2.病原 梨轮纹病为一种真菌,有性世代属子囊菌亚门,座囊菌目,为干腐病菌的一个转化型。无性世代属半知菌亚门。病菌的分生孢子器暗黑色,球形或扁球形,直径283425微米。器壁黑色,炭质,内壁密生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单胞,丝状,顶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单胞,无色,纺锤形或长椭圆形,大小为2433微米68微米。 3.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及子囊壳在病枝上越冬,在胶东地区一般在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在病组织菌丝体上产生孢子,成为初侵染源。6月中旬至8月中旬为散发盛期。分生孢子主要借助雨水传播,飞溅距离约1020m左右,病菌在清水中也可以萌发,多从孔口侵入,经过24小时后完成侵入。在新梢上,一般从8月份开始以皮孔为中心出现病斑,当年基本不产生分生孢子器,需在第三年开始大量散发分生孢子。枝干上的病斑每年春秋季有两次扩展高峰,夏季基本处于停顿状态。病菌开始侵染幼果的时期为落花后到8月中旬左右,可一直到采收结束。其中以6月至7月中旬最多,期间,每当降雨后就有一些果实被侵染。被侵染的幼果开始并不发病,待果实近成熟或在贮存期间才开始发病。轮纹病是一种弱致病菌,菌丝在枝干上可存活46年。品种间差异较大,日本砂梨系较易感病,中国梨品种较抗病。 4.防治方法 一是加强管理,由于梨轮纹病是一种弱寄生菌,在树势较旺的条件下一般不易发病。因此应重点加强土肥、水的管理,尤其应加强有机肥的使用,并使树体合理负载,增强树体自身的抗病能力。二是在春季进行刮皮,将粗皮病病疣彻底刮除,并涂抹杀菌剂。采用的药剂有5波美度石硫合剂、5%的菌毒清50100倍液涂抹刮后的患病处。三是新建梨园应选用不带梨轮纹病的苗木来定植,幼树修剪时尽量不用梨树病枝作支棍。四是生长期用药剂防治。一般选用的药剂有50%的多菌灵600800倍、70%的甲基托布津800倍、50%退菌特600800倍、1:2:200倍量式波尔多液。一般在生产上用有机杀菌剂与波尔多液交替使用。 (三)梨黑斑病 1.症状 梨树的整个生育期以及各个部位都可以发病。主要危害梨树的叶片、新梢、花、果实。幼嫩叶片最易感病,在开始的时候叶片出现针尖大小的黑斑,后逐渐扩大到12左右,近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呈灰白色,边缘呈黑褐色,有时微现轮纹。潮湿时病斑表面遍生黑霉。叶片长出多数病斑时,往往相互融合成不太规则的大病斑,叶片成为畸形,造成早期落叶。幼果染病,在幼果果面上形成黑色圆形小斑,逐渐扩大,略凹陷,上生黑霉;果实长大后,果面发生龟裂,裂缝可达果心,病果往往早落,有的病果长霉不多,大多迅速软化,这是由细菌侵入所致。 2.病原 梨树黑斑病的病原属半知菌亚门,丛梗孢目,链格孢属。分生孢子梗数根丛生,不分枝或极少分枝,幼嫩时短而直立,老熟时细而弯曲,基部较粗,大小60100m46m,分生孢子短棍棒形,常23个串生,据横隔411个,纵隔09个,孢子暗褐色或黄褐色,大小2857m1424m。分生孢子萌发适宜的温度为2527,30以上20以下时萌发不良,在适宜的条件下分生孢子在水中10个小时即可以萌发,并在短时间内穿透表皮侵入寄主。 3.发病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及菌丝体在病叶、病果、病枝上越冬,第二年春季借风雨传播,后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次侵染。生长势旺的梨树较少发病;缺乏有机质。修剪不合理的梨树发病重;地势低洼,易积水的地块容易发病。一般年份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叶片开始出现病斑,5月中旬增加,6月雨季到来的季节病斑急剧增加,果实于5月上旬开始出现少量病斑,6月上旬病斑较大,6月中下旬果实龟裂,6月下旬病果开始脱落,7月下旬至8月上旬病果脱落最多。温度与降雨对是否发病极为关键,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27,除温度条件外,孢子的传播还要借助雨水。因此在温度为2428时并且连续降雨,特别有利于黑斑病的发生与蔓延。如气温在30以上并连续晴天,则病害停止扩散。 4.防治方法 对黑斑病的防治要采取综合措施来进行。一是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改善地力状况,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二是做好清园工作,将病枝、病叶、病果进行清理,并加以烧毁或深埋,消灭越冬病原。三是进行套袋栽培,保护好果实。四是进行药物防治,从4月下旬开始进行喷药处理,一般在生产上采用的药剂有倍量式波尔多液、50%的代森锰锌1000倍液、50%的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10%的多氧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此药一般在一年内不能连续使用3次以上,以免产生抗性)。 (四)梨黑星病 1.病症 又名梨疮疖病、雾病。主要危害梨树叶片、新梢、果实、芽、花、鳞片、叶柄等梨树地上部分所有绿色幼嫩组织。发病的主要特征是在病部形成显著的黑色霉层,极像霉烟。花序染病时,在花萼、花梗基部产生霉斑。当叶簇基部染病时,可以导致花序、叶簇萎焉枯死。叶片染病时,先在正面发生多角形或近圆形的褐色黄斑,在叶片背面产生辐射状霉层,在小叶脉上最易发生,危害严重时,许多病斑融合在一起,使叶片的背面布满黑色霉层,造成叶片脱落。新梢染病时,在新梢上形成梭形病斑,后期病部皮层开裂呈粗皮状的疮疖。幼果染病时,大多数造成早期落果,或在病部形成木质层而导致果实畸形。大果染病,往往形成多个疮疖状凹斑,常发生龟裂,表面粗糙、坚硬,霉层很少,果实不畸形。在采收前受害,果面出现淡黄色小病斑,边缘不整齐,无霉层,如果遇到短期高温,也能产生黑色霉层。 2.病原 属于子囊菌亚门真菌,座囊菌目,无性世代为半知菌亚门。主要危害中国梨和日本梨,也有危害西洋梨的。梨黑星病的子囊壳在越冬的病叶上形成,叶片的正反面都有,叶背面较多,并聚集成堆,是翌年的初侵染源。子囊壳扁球形或圆球形,黑色。颈部较肥短,有孔口,无刚毛。子囊棍棒状,聚生于子囊壳底部,无色透明,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淡褐色,双胞,哑铃形,上大下小。分生孢子梗单生或丛生,由寄主角质层下伸出,倒棍棒形,暗褐色,直立或弯曲,孢痕多而明显,分生孢子淡褐色,卵形或纺锤形,两端梢尖、单胞,大小7.522.5m57.5m。据曲俭绪在1987年试验,梨黑星病病菌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较好,1822条件下,生长较快,67天即可产孢,若超过24则较难培养。病菌分生孢子在水滴中萌发良好,230都可以萌发,以1520最为适宜,高于25则萌发率急剧下降。分生孢子形成温度1220,最适宜温度为16,秋冬季在落叶上形成子囊壳。 3.发病规律 梨黑星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芽鳞片内、病叶、病果、病枝越冬,翌年春季温度适宜时残存的越冬分生孢子和病原部形成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危害。在秋季雨水较多、冬季温暖潮湿的地区,初冬病叶上可形成子囊壳,春季子囊成熟,遇雨后放出子囊孢子,进行侵染。在山东、北京等地区,病菌主要在叶芽鳞片内越冬,翌年春季也感染该芽长出的新梢,产生霉层,形成雾芽梢,形成发病中心,进行再次侵染。黑星病在各地的发生期有明显的不同。在辽宁地区,病芽多在5月中旬出现,前后相差20天左右。叶、果多在6月上旬发病,7月中旬8月为发病盛期。 4.防治方法 一是清除病原。将病枝、病叶、病果、病花簇在生长季节及冬季修剪的时候,随时摘除,并集中烧毁,防止病菌的进一步蔓延。二是药物防治。在生长季节,用化学药剂进行控制。从梨园发现病的叶片、花簇、芽梢开始喷药,每隔15天进行一次。采用的药物有1:2:200波尔多液、50%的多菌灵600800倍液、70%的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 (五)梨锈病 1.病症 梨锈病又名“赤星病”,是梨树重要的一种病害,在全国梨树栽培各地都有发生,以梨园附近有桧柏类的园片发病严重。梨树发病时对树势影响较大,可以导致树势衰弱。梨锈病主要危害叶片、新梢及幼果。当叶片受害时,在叶的正面发生橙黄色、有光泽的小斑点,一般情况下有12个不等,以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的病斑,病斑中部橙黄色,边缘黄色,最外层有一圈黄绿色的晕。病斑直径为45,大的可达78。病斑表面密生橙黄色针状的小粒点,即病菌的性孢子器。天气潮湿时,其上溢出淡黄色的黏液,即无数的性孢子。黏液干燥后,小粒点变为黑色。病斑组织逐渐变肥厚,叶片背部隆起,正面稍凹陷,在背面隆起的部位长出灰黄色的毛状物,即病菌的锈子器。一个病斑上可产生十多条毛状物。锈子器成熟后,先端破裂,散发出黄色的粉末,即病菌的锈孢子。病原以后逐渐变黑,当叶片上的病斑逐渐增多时,往往造成叶片早期脱落。幼果受害时,初期往往与叶片受害的症状相似,后期在同一病斑的表面,产生灰黄色的毛状锈子器。病果生长停滞,往往畸形早落。新梢、果柄、叶柄受害时易造成落叶、落果。新梢被害后,在受害以上部位出现枯死现象,并易被风折断。 2.病原 梨锈病属担子菌亚门,锈菌目,胶锈菌属。病原需要在两类不同的寄主上完成其生活史。在梨树等寄主上产生性孢子器,在桧柏类等转主寄主上产生冬孢子角。性孢子器呈葫芦形,大小为120170m90120m,埋生于梨叶正面病部表皮下,孔口外露,内有许多无色单细胞纺锤形或椭圆形的性孢子,大小为812m33.5m。锈子器丛生于梨叶病斑的背面,或嫩梢、幼果、果梗的肿大病斑上,细圆筒形,长约56,直径0.20.5。组成锈子器壁的护膜细胞长圆形或梭形,大小为4287m2342m。外壁有长刺状的突起,锈子器内有许多的锈孢子,锈孢子球形或近球形,大小为1820m1924m,膜厚23m。橙黄色表面有瘤状细点。冬孢子角红褐色或咖啡色,圆锥形。冬孢子萌发需要的温度范围为530,最适宜温度为1720。担孢子发芽适宜温度1523。锈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7。 3.发病规律 梨锈病菌以多年生菌丝体在桧柏病部组织中越冬。一般在翌年的春季开始显露冬孢子角。春季降雨时,冬孢子角吸水膨胀,成为舌状胶质块。冬孢子萌发后,产生有隔膜的担子,并在其上形成担孢子。担孢子随风飘散。从梨树发芽到幼果形成这一段时间内,担孢子散落在嫩叶、新梢、幼果上,遇到适宜的条件就萌发,产生侵染丝,直接从表皮细胞中侵入,也可以从气孔中侵入,侵入的过程需要几个小时。当气温达到15时,并在有水的条件下,担孢子需要1个小时完成侵染。梨树自展叶开始到展叶20天内容易感染,展叶25天以上,叶片一般不易感染。梨锈病的潜育期为610天,其长短除受温度的影响外,还受叶龄影响。叶龄越长越不易感染梨锈病。梨锈病的发病轻重还与桧柏的多少、距离的远近有关,尤其与距梨树栽培区1.53.5范围内的桧柏关系最大。在有桧柏存在的条件下,病害的流行还受气象因素的影响。病菌一般只能侵染幼嫩组织。一般4月中旬是冬孢子的发芽盛期,常与梨树的盛花期一致。一般3月上中旬的气温高,冬孢子的成熟也就早。此外雨水的多少也直接影响梨锈病的发病状况,23月份的气温和3月下旬至4月下旬降雨,是影响当年梨锈病的重要因素。 4.防治方法 一是清除桧柏。将梨园周围5的桧柏等转生寄主彻底清除,是防止梨锈病最有效的方法。二是药剂防治。用10%的杀菌优600800倍在发病的初期连续喷洒34次,可以有效地防治。结合其他病害的防治,从开花前用50%的安保生800倍液喷洒23次,以后用70%的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50%的多菌灵600800倍、1:2:200波尔多液交替使用可以增强其防治效果。 (六)梨褐斑病 1.病症 梨褐斑病又称“斑枯病”、“白星病”。仅仅危害叶片,在叶片上产生圆形或近圆形的褐色病斑,以后逐渐扩大。当发病严重时,叶片的病斑可达数十个,以后相互形成大的褐色不规则病斑,病斑初期为褐色,后期中部呈灰白色。病斑上密生黑色小点,周边褐色,外侧黑色,病叶易脱落。 2.病原 梨褐斑病的病原菌有性世代属子囊菌亚门,座囊菌目,球腔菌属。无性世代属半知菌亚门,球壳孢目,壳针孢属。分生孢子器在叶组织内形成,孔口突出表皮外,球形或扁球形,直径为80150m,暗褐色。分生孢子针状,无色,大小为5083m45m,有35个隔膜。子囊果球形或扁球形,黑褐色,直径为50100m。子囊棍棒形,无色透明,大小为4560m1517m。子囊内有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纺锤形或圆筒形,稍弯曲,无色,大小为2734m46m,有一个隔膜,分成大小两个细胞,分隔处略有缢缩。 3.发病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及子囊壳在落叶的病斑上越冬,翌年春季通过风雨传播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孢子粘附在新叶上,当57月份到来时,遇到天气多雨、潮湿,就会发病。发病时,孢子发芽侵入叶片,引起初侵染。在梨树生长的过程中,病斑上能形成分生孢子器,其中成熟的分生孢子可通过风雨传播,形成再次侵染,因此在梨树的整个生育期内可以形成多次发病。 4.防治方法 一是清除病源。冬季将落枝、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于土内。这是防治梨褐斑病的重要措施。二是加强管理。雨季到来时要及时将雨水排出,并加强肥水管理,重点要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要力争达到1.5%以上。三是喷药防治。在发芽前喷洒45波美度石硫合剂,作铲除剂。发病初期用10%多抗霉素10002000倍液防治,可以结合梨锈病的防治,用10%的杀菌优600800倍液、5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光伏发电行业成本下降路径及平价上网影响评估
- 电子产品质量缺陷预防技术
- 2025-2030光伏制氢系统能量转换效率提升路径报告
- 2025-2030光伏制氢关键设备市场竞争力分析报告
- 2025-2030光互连技术在超算中心的能耗优化方案与经济性分析报告
- 2025-2030儿童色彩认知训练与创造力发展的神经医学基础分析
- 2025-2030儿童科学实验盒子供应链优化与质量控制
- 2025-2030儿童智力开发产品创新设计与市场需求匹配度分析
- 2025-2030儿童早期教育投资回报率与市场效益研究
- 2025-2030儿童执行功能发育评估工具的标准化进程与医疗器械注册趋势
- 房租的询价单
- 【宜家家居物流运作问题与优化建议探析11000字(论文)】
- HG T 3690-2022 工业用钢骨架聚乙烯塑料复合管
- 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与技巧
- 口腔疾病治疗质量控制课件
- 《直播营销与运营》PPT商品选择与规划
- 贵州福贵康护理院装修改造工程环评报告
- 贵阳区域分析
- 常见秋冬季传染病预防
- 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毕业论文
- 质量源于设计-QbD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