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doc_第1页
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doc_第2页
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doc_第3页
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doc_第4页
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1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3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实验教学大纲7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9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大纲14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15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大纲19液压传动与气动教学大纲21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29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教学大纲32电气控制与PLC技术教学大纲34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实验教学大纲37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教学大纲39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实验教学大纲42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大纲43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教学大纲46专业英语教学大纲47服装机械学教学大纲49服装机械学实验教学大纲55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大纲57服装设备使用与维修教学大纲59服装设备使用与维修实验教学大纲64服装工艺教学大纲66文献检索教学大纲68设备润滑与防腐教学大纲70营销基础教学大纲73工业企业管理教学大纲76现代质量控制教学大纲78机械测绘实训教学大纲80钳工实训教学大纲81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实训教学大纲84电工考工实训教学大纲86服装设备维修实训教学大纲88专业实训课程教学大纲90岗位实习教学大纲91毕业设计与答辩教学大纲94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代码:500020课程类型:必修课学时学分:16学时,1学分先修课程:无适用对象:各专业一年级学生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和个人职业生涯管理相结合的角度,通过理论介绍、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分专题系统阐述职业生涯管理的理论知识;职业生涯管理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基本方法及实施步骤;职业生涯各个不同阶段的个体身心特点、职业需求特点、职业发展任务,以及组织和个人实施职业生涯管理的具体方法、措施。二、课程内容(一)课程重点与难点本课程的重点:1.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目的和意义;2.成功人生的关键因素;3.毕业生在职业生涯中常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4.求职的关键因素。本课程的难点:1.为什么说职业生涯规划先要从认识自我开始;2.职业生涯规划采取的原则和做出职业选择。(二)课程内容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是大学生从进校以来直至毕业可明确学生的职业选择,更加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目的。促进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是大学生认真树立学习目标的基础课程。第一章 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目的和意义。1.职业生涯规划2.生涯设计的目的3.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第二章 成功人生的关键1.指引自我发展的灯塔-目标2.达到成功彼岸的航船-行动3.树立个人品牌的不竭动力-学习4.品牌之船的罗盘-态度5.不断涌现的暗流-习惯6.助你成功的加速器-关系网第三章 职业生涯规划先要从认识自我开始1.自我分析2.职业分析3.Holland的人格类型论:现实型(顺应的、具体的、老实的)研究型(分析型的、指挥的、探究的)艺术型(想象的、独白的、情感性的和无秩序的)社会型(社交性的、爱帮助他人和善解人意的)企业型(冒险的、精力充沛的、社交性的和自信的) 常规型(守规则的、慎重的、自制的、顺从的)第四章 职业生涯规划采取的原则和做出职业选择1.基本原则:按需择业、发挥专长、干我所爱、择己所利 2.重要的环节:对整个环境进行合理分析 3.发展的途径:双重路径 4.平衡的关键:合理预期 5.对整个环境进行合理分析 第五章 毕业生在职业生涯中常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求职的两个关键:1.简历2.面试第六章 毕业生常出现的心理困惑及解决方法1.人际关系障碍 2.自信心不足 3.不合理的预期 4.紧张与焦虑 5.表现欲不强三、考核办法平时30%,期末考试70%。四、学时分配表教学内容(章)讲课学时实验(训)学时习题时数第一章 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目的和意义2第二章 成功人生的关键2第三章 职业生涯规划先要从认识自我开始4第四章 职业生涯规划采取的原则和做出职业选择4第五章 毕业生在职业生涯中常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2第六章 毕业生常出现的心理困惑及解决方法2合计16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教材名称主编(著)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大学生就业力促进与职业发展傅进军科学出版社2005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程社明科学出版社2005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管理周坤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2005制定:刘斌 审稿:陈树彬 审定: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 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 课程代码:21402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104学时,6.5学分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适用专业: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是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同时又是一门培养学生空间思维和设计创造能力的专业基础课程。机械图样是表达和交流技术思想的重要工具,是工程技术部门的一项重要技术文件。本课程研究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制图能力、空间思维能力、构形设计能力和计算机设计绘图能力,并能学习、贯彻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手工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方面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理解并掌握正投影的基本原理和作图方法;2、理解并掌握截交线和相贯线的画法;3、掌握常用件和标准件的规定画法、标记及有关标准表格的查用;4、掌握公差与配合的选用及标注法,能用公差标准、手册等正确标注零件图和装配图;5、了解中等复杂程度机械零件和装配图的识读和测绘方法、步骤;6、能用绘图软件绘制机械零件和装配图,并能对软件进行安装。二、课程内容(一)课程重点与难点本课程的重点:投影原理及各种几何元素的投影特点、截交线和相贯线的作图法、组合体尺寸标注、螺纹等常见标准件的规定画法、零件的几何量公差在图样上的标注、零件图的视图选择以及装配图的画法,计算机绘图等。本课程的难点:换面法的原理及应用、截交线和相贯线的作图法、齿轮与弹簧割部分的尺寸计算方法及尺寸标注法、公差与配合的正确理解及灵活应用。(二)课程内容第一章 制图基本知识1.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一般规定2.绘图工具及仪器的使用3.尺寸标注法4.简单图形的几何作图方法5.平面图形的分析及绘图的方法和步骤第二章 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1.中心投影法、平行投影法2.点的三面投影规律,重影点的概念3.各类直线投影的特性及交叉直线的投影特性4.平面投影特性,平面上点、线的投影,以及换面法的理解第三章 立体的投影1.平面体及旋转体的投影分析及表面取点的方法2.三视图形成以及表面取点的方法:利用积聚性;辅助素线法;辅助纬圆法第四章 立体表面的交线1.立体表面交线的形成和性质2.求表面交线的方法和步骤3.立体表面综合相交的基本作图方法第五章 组合体的视图及尺寸标注法1.组合体三视图的投影特性2.组合体的画图和看图方法及组合体尺寸标注法第六章 轴测图1.轴测图的形成、轴间角、轴向伸缩系数2.正等轴测图的画法及其选用3.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4.轴测剖视图的规定和画法第七章 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1.基本视图的认识2.剖视图的概念、画法及种类3.剖面图的概念、种类、标注及其简化画法等常用表达方法第八章 标准件和常用件1.螺纹的基本要素、规定画法和标记、标注方法学习2.常用螺纹紧固件的标记及其连接画法3.销、键的尺寸标注和画法4.滚动轴承的结构、画法和滚动轴承代号的构成5.各类齿轮的有关参数及相关零件图的画法6.弹簧的规定画法第九章 几何量公差1.表面粗糙度的概念、评定参数及其选用和标注2.尺寸、尺寸公差的理解3.配合及配合的种类介绍4.公差与配合的基本规定5.公差与配合的选用及标注6.形位公差的概念、标注7.形位公差带的理解8.公差原则和公差要求的概念与选择第十章 零件图1.零件图的作用与内容2.各类零件的视图表达及尺寸标注3.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及画法4.读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以及零件的测绘等内容第十一章 装配图1.装配图的内容与作用2.装配图中常用的表达方法,装配图的画法3.看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等内容第十二章 立体的表面展开1.平面立体的表面展开2.可展曲面的表面展开3.不可展曲面的近似展开计算机绘图第一章AUTOCAD 2004中文版操作基础AUTOCAD 2004中文版的安装、启动、基本图形界面的作用和基本操作。第二章绘图前的准备AUTOCAD 2004的坐标系统、模型空间和图纸空间、图层的作用和控制以及捕捉和跟踪的功能。第三章基本绘图方法基本元素的画法。第四章基本编辑方法绘图过程中的编辑方法。第五章视图的放大和移动视图的缩放功能以及视窗平移的操作和鸟瞰视窗的操作。第六章使用图块图块的定义、编辑和基本操作。第七章高级编辑技巧高级的编辑技巧。第八章文本标注与编辑文本的输入和编辑。第九章尺寸标注尺寸的标注方法。第十章三维绘图三维绘图的基本操作。第十一章三维图形的编辑与渲染常用三维实体的编辑方法和渲染操作。第十二章AUTOCAD 2004的其他功能AUTOCAD 2004的一些其它功能。第十三章工程绘图范例全面绘图的综合技巧。三、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一)实验教学的要求通过安排实践性教学,使学生不仅在手工测绘与制图方面有一个熟练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在理解了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绘图能力。1、本课程安排34学时的多媒体教学,在第二学期进行,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以认识、甚至掌握机械制图的常用软件(如AutoCAD)。2、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进行评分。(二)实验安排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内容提要实验要求学时要求1AutoCAD1、基本绘图方法2 文本标注、尺寸标注3 三维绘图掌握绘图基本元素的画法、能够对有公差配合要求的图样作正确的标注、了解AutoCAD 的三维绘图步骤。34四、考核办法1、考试方式:理论参加院统一考试;2、考核办法:理论测试采用闭卷考试,占60,平时成绩40;计算机绘图采用平时成绩40,最后上机操作60。五、学时分配表教学内容(章)讲课学时实验学时习题时数备注第一章制图基本知识2第二章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8第三章立体的投影6第四章立体表面的交线6第五章组合体的视图及尺寸标注法6第六章轴测图4第七章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8第八章标准件和常用件8第九章几何量公差6第十章零件图8第十一章装配图6第十二章 立体的表面展开2AutoCAD34合计7034六、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教材与参考书名称主编(著)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机械制图胡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09机械制图习题集胡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0制定:杨迎春 审稿: 陈树彬 审定: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 课程代码:21402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34学时,2学分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适用专业: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是一门机械类专业及相近专业学生必修的技术基础课,同时又是一门培养学生空间思维和设计创造能力的公共基础课程。在掌握了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的理论知识之后,与该课程配套的实验教学试图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绘图能力,包括手绘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同时,在如今新思路、新技术层出不穷的信息时代尽可能地拓展学生视眼,增加他们的知识面。二、课程实验目的要求通过本实验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手工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方面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理解并掌握正投影的基本原理和作图方法;2、理解并掌握截交线和相贯线的画法;3、掌握常用件和标准件的规定画法、标记及有关标准表格的查用;4、掌握公差与配合的选用及标注法,能用公差标准、手册等正确标注零件图和装配图;5、了解中等复杂程度机械零件和装配图的识读和测绘方法、步骤;6、熟悉AutoCAD二维、三维绘图环境,并掌握二维环境下强大的图形绘制和编辑功能;能用该绘图软件绘制机械零件和装配图,并能对软件进行安装。7、熟悉Pro_E工作环境,理解并掌握建模的各种准则,以便于三维建模,并快速地进行设计; 8、了解AutoCAD的二次开发。三、主要仪器设备 每位学生PC机一台,该PC机要求Windows 2000操作系统,装有AutoCAD 2000或其他版本,最好配备光电鼠标。四、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通过安排实验性教学,使学生不仅在手工测绘与制图方面有一个熟练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在理解了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绘图能力。1、本课程安排适当的课堂实践,以训练学生的手工制图能力;2、本课程安排34学时的多媒体教学,在第二学期进行,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以认识和掌握机械制图的常用软件(如AutoCAD)。3、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进行评分。五、考核与报告1、理论测试采用闭卷考试,占60,平时成绩40,手工绘图作为平时成绩计入机械制图的总分中;2、计算机绘图采用平时成绩50,最后上机操作50。六、实验安排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内容提要实验要求学时要求1AutoCAD1、基本绘图方法2、文本标注、尺寸标注3、三维绘图4、Visual LISP 初步掌握绘图基本元素的画法、能够对有公差配合要求的图样作正确的标注、了解AutoCAD 的三维绘图步骤、了解AutoCAD的二次开发34七、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教材与参考书名称主编(著)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机械制图胡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09机械制图习题集胡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0制定:杨迎春 审稿: 陈树彬 审定: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 课程代码:514029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66学时,4.5学分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适用专业: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是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有两部分组成: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通过对工程力学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物体的机械运动与受力之间的关系,掌握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理解物体变形与所受力之间的关系,掌握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的规律,为解决构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提供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通过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机械设计方法的基本思路和应用领域;掌握常用机械运动机构(如凸轮机构、连杆机构、齿轮机构、蜗轮等等)的工作原理、应用特点和设计准则,掌握零部件结构设计基本方法,能利用有关资料进行常用机械机构和零部件的设计;掌握利用AUTOCAD等软件进行机械部件图和零件工作图绘制的基本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具备工程力学的基础上,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运动特点、结构特点及其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体要求如下:1、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及力系的简化和平衡;2、掌握杆件基本变形的受力分析及相关的强度计算;3、掌握常用的强度理论及其应用;4、掌握常用机构、常用机械传动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基本知识;5、能选用、设计常用机构和机械零件;6、掌握设计简单使用机械装置的一般方法。二、课程内容(一)课程重点与难点本课程的重点:汇交力系的简化和平衡、杆件的内力分析、拉压杆的强度计算、圆柱扭转时的应力和强度计算、扭转时的变形和刚度计算、直梁弯曲时的应力和强度计算、直梁弯曲时的变形和刚度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铰链四杆机构的图解法、凸轮机构的设计、螺纹强度计算、轴毂的联接、带传动的基本理论、V带传动的设计、链传动的运动和受力分析、链传动的张紧、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齿轮传动的精度、直齿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与设计、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及几何参数,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与设计、轮系传动比的计算、轴的设计、滚动轴承的设计计算。本课程的难点:剪力图和弯矩图的画法、直梁弯曲时的应力和强度计算,平面内各点的速度分析、铰链四杆机构的图解法、凸轮机构的设计、螺纹强度计算、链传动的张紧、直齿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与设计、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滚动轴承的设计计算。(二)课程内容第一章 构件的静力分析1.静力分析基础2.平面汇交力系3.力矩与平面力偶系4.平面任意力系5.摩擦与自锁第二章 机械运动学及动力学基础1.点的运动2.构件的运动3.运动的合成4.动力学方程5.动能定理第三章 杆件拉伸和压缩强度计算1.杆件拉伸和压缩受力分析2.轴向拉伸和压缩的应力应变3.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4.拉压杆的强度计算第四章 杆件剪切、挤压和扭转强度计算1.抗剪强度计算2.挤压强度计算3.圆轴扭转时的内力与应力4.圆轴扭转的强度与刚度计算第五章 直梁抗弯强度计算1.平面弯曲的概念2.剪力和弯矩3.梁弯曲时横截面上的应力4.梁弯曲时的强度计算5.梁的变形和刚度计算第六章 杆件的其它强度问题1. 组合变形2. 压杆的稳定第七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1.平面机构的组成2.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3.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第八章 平面连杆机构1.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类型2.平面连杆机构演化及工作特性3.平面四杆机构的图解法设计第九章 凸轮机构1.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2.凸轮机构工作原理和从动件的运动规律3.盘形凸轮轮廓曲线设计4.凸轮机构设计中的几个问题5.棘轮机构6.槽轮机构第十章 螺纹联接和螺旋传动1.螺纹的基本知识2.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和螺纹联接件3.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4.螺纹联接强度计算5.螺纹联接结构设计6.螺旋传动第十一章 带传动和链传动1.带传动概述2.普通V带和带轮结构3.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4.链传动的应用与结构5.链传动的运动特性6.链传动的设计第十二章 齿轮传动1.齿轮传动的特点及类型和应用2.渐开线齿廓啮合的几个重要性质3.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4.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5.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加工方法6.齿轮传动的精度7.渐开线齿轮传动强度设计计算基础8.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与设计9.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及强度计算与设计10.锥齿轮传动设计11.齿轮的结构设计和齿轮传动的润滑第十三章 蜗杆传动1.蜗杆传动的特点和类型2.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3.蜗杆传动的强度设计4.蜗杆传动的效率、润滑5.蜗轮、蜗杆的结构,及其在零件图上的标注第十四章 轮系1.轮系的功用及分类2.定轴轮系、周转轮系、混合轮系的传动比的计算第十五章 轴及其联接1.轴的分类和材料2.轴的结构设计3.轴的强度及刚度计算4.轴毂联接5.联轴器、离合器及制动器6.弹簧简介第十六章 轴承1.滑动轴承的主要类型2.滑动轴承的结构、材料及润滑3.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设计4.液体摩擦滑动轴承5.滚动轴承的特点、结构及应用6.滚动轴承的主要类型、代号及选用7.滚动轴承的设计计算三、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一)实验教学的要求 本课程安排了6学时的实践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常用机构及零件。(二)实验安排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内容提要实验要求学时要求1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绘制平面机构运动1、掌握机构的工作原理;2、会结合一些具体条件进行机构的设计计算。22常用的机构观察与运动分析常用机构原理掌握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23齿轮根切现象分析根切现象掌握根切现象的原理2四、考核办法1、考试方式:理论参加统一考试。2、考核办法:理论测试采用闭卷形式。考试占60,平时成绩占20;期中成绩占20。五、学时分配表教学内容(章)讲课学时实验学时习题时数第一章 构件的静力分析4 2第二章 机械运动学及动力学基础2第三章 杆件拉伸和压缩强度计算2第四章 杆件剪切、挤压和扭转强度计算4第五章 直梁抗弯强度计算22第六章 杆件的其它强度问题2第七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42第八章 平面连杆机构42第九章 凸轮机构2第十章 螺纹联接和螺旋传动4第十一章 带传动和链传动4第十二章 齿轮传动102第十三章 蜗杆传动2第十四章 轮系2第十五章 轴及其联接4第十六章 轴承2复习2合计5664六、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教材与参考书名称主编(著)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机械力学与设计基础李铁成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8机械设计基础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组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6工程力学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组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9制定:张淑敏 审稿: 陈树彬 审定: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 课程代码:514029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学时学分:6学时,0.5学分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适用专业: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是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对机械设计基础实验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机械设计方法的基本思路连杆机构、齿轮机构工作原理、应用特点和设计准则,掌握零部件结构设计基本方法,能利用有关资料进行常用机械机构和零部件的设计。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运动特点、结构特点及其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二、课程内容(一)课程重点与难点本课程的重点:汇交力系的简化和平衡、杆件的内力分析、拉压杆的强度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铰链四杆机构的图解法、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齿轮传动的精度、直齿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与设计。本课程的难点:直梁弯曲时的应力和强度计算、超静定量梁的基本解法、压杆稳定计算,平面内各点的速度分析、铰链四杆机构的图解法、直齿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与设计。(二)课程内容实验安排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内容提要实验要求学时要求1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绘制平面机构运动1、掌握机构的工作原理;2、会结合一些具体条件进行机构的设计计算。22常用的机构观察与运动分析常用机构原理掌握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23齿轮根切现象分析根切现象掌握根切现象的原理2三、考核办法1、考试方式:实验报告;2、考核办法:实验报告,成绩记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总评成绩中。四、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教材与参考书名称主编(著)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机械力学与设计基础李铁成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8机械设计基础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组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6制定:张淑敏 审稿: 陈树彬 审定: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电工电子技术 课程代码:500006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56学时,3.5学分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适用专业: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机电设备维护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电能是一种重要能源,在企事业单位中可以说无所不在,怎样管好、用好电能是每一个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技能。电子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常用的交、直流电源的性能与使用,并能很好地使用维修企业设备的常用电路。学习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模拟部分介绍半导体基础知识,放大电路基础,集成运算放大器和直流稳压电源。数字部分介绍了数制与编码,逻辑代数基础,逻辑门电路,触发器电路以及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等内容,并特别介绍了利用现成的中、大规模集成电路进行逻辑设计的技术和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解决实际机电设备中电子部分的故障并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1.掌握基本定律和基本分析方法;2.掌握机电类专业必备的电工基础知识、电子基础知识和安全用电常识;3.熟悉常用的电工应用技术、电子应用技术;4.了解常用的交、直流电源的性能与使用;5.了解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在机械领域中的新产品、新技术。二、课程内容(一)课程重点与难点本课程的重点:电源的等效变换、戴维南定理、RLC串联电路、变压器的原理和应用、常用控制与保护电器的结构和动作原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其选择、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及基本逻辑指令、晶体二极管、晶体三极管的特性曲线及其电流放大作用、放大电路的图解法、单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基本运算电路、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RS触发器、寄存器。本课程的难点:电源的等效变换、PLC基本逻辑指令、单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基本运算电路、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二)课程内容第一章直流电路1.电路的基本概念2.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3.电路的串并联联接4.电源的等效变换5.叠加原理6.戴维南定理第二章正弦交流电路1.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及正弦量的相量图表示法2.RLC串联电路3.RL串联与C并联电路4.三相电源的联接及三相负载的联接第三章电磁电器和电磁设备1.磁路2.交流铁心线圈电路3.变压器的原理何应用4.电磁铁及其电磁电器5.三相异步电动机6.单相异步电动机介绍第四章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1.常用低压电器2.笼型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点动、起停控制电路3.笼型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电路4.行程控制、时间控制电路5.触头的联锁6.控制电路应用举例第五章可编程序控制器简介1.可编程序控制器的概述2.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工作原理3.F系列器件和编号4.F系列PLC基本逻辑指令5.常用基本电路的编程第六章工厂输配电与照明线路和安全用电1.工厂输配电2.照明电路3.触电和防止触电的保护措施4.安全用电及触电急救常识第七章常用晶体管1.晶体二极管2.晶体三极管3.绝缘栅场效应管4.晶闸管第八章晶体三极管放大电路1.单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2.放大电路的图解法3.微变等效电路法第九章集成运算放大电路1.集成运算放大器简介2.基本运算电路3.电压比较器4.振荡电路第十章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1.基本门电路及三态输出“与非”门电路2.组合逻辑电路第十一章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1.集成触发器2.计数器3.寄存器4.集成555定时器三、实践教学环节(一)实验教学的要求 本课程安排了10学时的技能训练,使理论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二)实验安排序号实验名称内容提要实 验学 时每 组人 数实 验属 性开 出要 求1电位、电压测定和电路电位图的绘制电位、电压测定、电路电位图的绘制,电工仪表认识实验22验证必做2基尔霍夫定律基尔霍夫电压、电流定律的验证22验证必做3正弦稳态交流电路相量的研究电压、电流相量关系研究及日光灯线路的接线22验证、设计必做4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练习学习使用双踪示波器、信号发生器和交流毫伏表22验证必做5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放大电路静态、动态测试22验证必做四、考核办法1、考试方式:理论参加院统一考试;2、考核办法:理论测试采用闭卷考试,占70;平时成绩20;实验10。五、课时分配表教学内容讲课学时实验学时习题时数第一章 直流电路62第二章 正弦交流电路62第三章 电磁电器和电磁设备4第四章 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62第五章 可编程序控制器简介4第六章 工厂输配电与照明线路和安全用电2第七章 常用晶体管4第八章 晶体三极管放大电路4第九章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4第十章 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44第十一章 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2合计4610六、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教材与参考书名称主编(著)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周元兴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2电工与电子实验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2 制定:陈树彬 审稿: 陈树彬 审定: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电工电子技术 课程代码:500006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学时学分:10学时,0.5学分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适用专业: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课程大纲是依据电工及电子技术课程的基本要求编写的。在覆盖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适当地加深和拓宽了教学内容,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和适应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通过学习学生将学到的电路基本理论知识得到验证通过实践、操作,具有一定的基本技能和计算技能,为今后学习与专业有关的课程打好基础。二、主要仪器设备TH-DT3电工电子电力拖动实验装置(内置:直流稳压电源、恒流源、直流电压表、直流毫安表、与实验相关的线路板、信号发生器等)、双踪示波器、交流毫伏表三、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1、实验方式:教师演示与学生实验相结合2、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常规测试仪器的使用,学会对单元电路的简单估算,掌握电工实验的基本测量方法和技能以及排除简单故障的方法,加强实验动手能力,进一步培养科学的实验态度和工作作风,为后继学科打基础。四、考核与报告:1、考核方法:考查课,操作成绩和实验报告成绩相结合。操作成绩包括抽查预习报告的情况和提问回答,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及实验态度。2、实验报告的基本要求:不抄袭指导书,同学之间不互相抄袭,字迹端正、工整,按要求书写,原理、步骤简明扼要,实验数据客观符合理论,分析处理到位,结果正确。3、实验报告评分标准:优:符合基本要求 良:分析处理不够到位 中:分析处理不够到位,实验数据欠理想 及:实验报告有现象抄袭 不及:严重抄袭。五、实验项目设置与内容:序号实验名称内容提要实 验学 时每 组人 数实 验属 性开 出要 求1电位、电压测定和电路电位图的绘制电位、电压测定、电路电位图的绘制22验证必做2基尔霍夫定律基尔霍夫电压、电流定律的验证22验证必做3正弦稳态交流电路相量的研究电压、电流相量关系研究及日光灯线路的接线22验证、设计必做4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练习学习使用双踪示波器、信号发生器和交流毫伏表22验证必做5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放大电路静态、动态测试22验证必做六、教材及实验指导书(自编)编写:吴文贤 题目:电工学实验指导书 编印年份:2003年2月(试行)。制定:马子余 审稿: 陈树彬 审定: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液压传动与气动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液压传动与气动 课程代码:514064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40学时,2学分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适用专业: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是机电设备维护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悉的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础知识、液压元件、液压基本回路和系统,气源装置、气动元件、气动基本回路和系统,熟悉掌握液压系统的安装、使用和故障的排除方法,为学生毕业后能尽快的适应工作,成为应用性专门人才,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础知识和应用上达到以下要求: 1、熟悉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础知识,会应用连续性方程和伯努利方程。 2、了解液压元件、液压基本回路和系统。 3、了解气源装置和气动元件、气动基本回路和系统。 4、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的组成,掌握液压与气动元件的结构、原理和性能。5、熟悉液压与气压系统常见故障判断与维修。二、课程内容 (一)课程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础知识,液压与气动元件的的结构、原理和性能,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的组成。 本课程的难点:液体动力学连续性方程和伯努利方程、液压和气动基本回路、液压系统的安装、使用和维修。 (二)课程内容 绪论 1.液压与气压传动研究的对象 2.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工作原理 (1)力比例关系 (2)运动关系 (3)功率关系 3.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的组成 4.液压与气压传动的优缺点 (1)拖动能力 (2)控制方式 5.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应用及发展 第一章液压传动基础知识 1.液压传动工作介质 (1)液压传动工作介质的性质 (2)对液压传动工作介质的要求 (3)工作介质的分类和选用 (4)液压系统的污染控制2.液体静力学 (1)液体静压力及其特性 (2)液体静压力基本方程 (3)压力的表示方法及单位 (4)帕斯卡原理 (5)液体静压力对固体壁面的作用力 3.液体动力学 (1)基本概念 (2)连续性方程 (3)伯努利方程 4.定常管流的压力损失计算 (1)流态雷诺数 (2)液体在直管中流动时压力损失 (3)局部压力损失 (4)管路系统中总的压力损失与压力效率 5.孔口和缝隙流动 (1)孔口液流特性 (2)缝隙液流特性 6.空穴现象 (1)油液的空气分离压和蒸气压 (2)节流处的空穴现象 (3)减小空穴现象的措施 7.液压冲击 (1)液压冲击产生的原因(2)减小液压冲击的措施第二章液压动力元件 1.液压泵概述 (1)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2)液压泵的主要性能参数 2.齿轮泵 (1)外啮合齿轮泵 (2)螺杆泵和内啮合齿轮泵 3.叶片泵 (1)单作用叶片泵 (2)双作用叶片泵 (3)双级叶片泵和双连叶片泵 (4)限压式变量叶片泵 4.柱塞泵 (1)径向柱塞泵 (2)轴向柱塞泵 5.液压泵的噪声和选用 (1)产生噪声的原因 (2)降低噪声的措施 (3)液压泵的选用第三章液压执行元件1.液压马达 (1)液压马达的特点及分类 (2)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 (3)基本参数和性能2.液压缸 (1)液压缸的分类 (2)液压缸的典型结构和组成 (3)液压缸的设计和计算第四章液压控制元件1.概述2.方向控制阀 (1)单向阀 (2)换向阀3.压力控制阀 (1)溢流阀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2)减压阀 (3)顺序阀 (4)压力继电器4.流量控制阀 (1)流量控制原理及节流口形式 (2)普通节流阀 (3)节流阀的压力和温度补偿5.叠加式液压阀 (1)叠加式溢流阀 (2)叠加式流量阀6.二通插装阀 (1)插装式锥阀的工作原理及基本组成 (2)插装式锥阀用作方向控制阀 (3)插装式锥阀用作压力控制阀 (4)插装式锥阀用作流量控制阀7.液压阀的连接 (1)管式连接 (2)板式连接 3集成块式 (4)叠加阀式第五章液压辅助元件1.管路和管接头 (1)管路 (2)管接头2.油箱 (1)功用和结构 (2)设计时的注意事项3.过滤器(1)过滤器的功用和基本要求(2)过滤器的形式(3)过滤器的选用和安装4.密封装置(1)对密封装置的要求(2)密封装置的类型和特点5.蓄能器(1)蓄能器的类型与结构(2)蓄能器的功用(3)蓄能器的安装第六章液压基本回路1.压力控制回路(1)调压回路(2)减压回路(3)增压回路(4)卸荷回路(5)保压回路2.速度控制回路(1)调速回路(2)快速运动回路(3)速度换接回路3.多缸工作控制回路(1)顺序动作回路(2)同步回路(3)多缸快慢速互不干扰回路4.其它回路(1)锁紧回路(2)节能回路第七章液压伺服和电液比例控制技术1.液压伺服控制(1)电液伺服阀(2)电液伺服系统2.电液比例控制(1)电液比例控制阀(2)电液比例控制系统第八章液压系统的设计与计算1.明确设计要求和工况分析(1)明确设计要求(2)工况分析2.拟定液压系统原理图(1)所用液压执行元件的类型(2)液压回路的选择(3)液压回路的综合3.液压元件的计算和选择(1)液压泵的选择(2)阀类元件的选择(3)液压辅助元件的选择4.液压系统的性能验算(1)液压系统压力损失的验算(2)液压系统发热温升的验算5.绘制工作图和编制技术文件(1)绘制工作图(2)编制技术文件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