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方言与古汉语 汉语言 113 09 方姮堃从学术意义上而言,方言的确是古语考证的一个“活化石”。中国南北各地的诸种方言中,古汉语的“基因”都无处不在。汉语发展出了7个主要的地域方言:北方话、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话、粤语、闽语,后六种方言主要集中于中国东南地区。它们都保留了很多古汉语的成分。古代汉语作为方言共同的源头,对方言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我们可以从方言中找出古代汉语的痕迹。例如古代没有任何录音设备,可是我们今人却可以推出古代汉语的读音,那是语言学家们根据古代所记载音韵的书(如:隋代陆法言编著的切韵、宋代对切韵的修订之作广韵)以及方言中对古代汉语发音的保留等方法而旁敲侧击得出的结论。以关中方言为例,自西周建都陕西开始,关中方言被称为“雅言”。诗谱载:“商王不风不雅,而雅者放自周。”由于陕西曾经是周秦汉唐四大朝代的国都,陕西方言曾经是当时的官方语言,因此古汉语、史记以及唐诗,都需要以陕西方言来读,才能理解其中的一些词汇,读出当时的味道来。“咥”(音喋)字。西安人把吃饭叫作咥饭。“咥”即是古汉语,查辞海而知,咥:咬。易。履:“履虎尾,不咥人,亨。”嫽”字。辞海:嫽-美好。方言第二:“嫽,好也;青徐海岱之间或渭之嫽。”“嫽的太”,陕西话“好得很”之意。相对其他方言,吴方言不仅有入声还保留古汉语全浊声母,而这些音在大多数中国方言已经不存在,只部分的留在闽语、湘语中(如闽语是无d音的)。举例来说,上海话单音素有50个,普通话仅32个,粤语不足33个。北方话、英语、法语分别仅有送气和不送气清音、送气清音和浊音、不送气清音和浊音的对应;而这三组音在吴语中都有,不送气清音拨(给)p、德t、革k、送气清塞音泼ph、忒th、克kh 、浊音渤b、突d、搿g。从历史、文风、语言特性分析,吴语极近中古华夏雅言,吴语的整齐八声调是为古汉语正统嫡传。和官话相比,现代吴语具有更多古音因素,诸多字音与古代韵书吻合。吴语保留全部浊音,保留平上去入的平仄音韵,保留尖团音分化,保留较多古汉语用字用语。吴语语音、语调、语境和普通话差别大,词汇和语法独特。吴语强迫式的在句子中连读变调的发音特征是另一个与其他各方言的重大区别。中古汉语字分全清(不送气)、次清(送气)、全浊、次浊四类。古代切韵韵镜提到清浊概念。声带振动的音为浊音,世界各国均有大量浊音。全浊为浊阻碍音(塞音、塞擦音和擦音),次浊为响音(鼻音、边通音和通音)。除吴语外的所有汉语方言都无浊辅音(仅湘、闽南有少许),吴语有全部浊音。元音另有如英音标的ae、e。元音分长短,短元音即上述第3点的入声,譬如:“例”是长i:、“力”是短i。吴语辅音是全国最多的,因其有大量浊辅音。此外,zh/ch/sh音近j/q/x,称舌尖后音。普通话将大量的z/c/s划入zh/ch/sh,比如扎zah(侧八切)/沙sa(所加切)/杀sah(所八切)/数su(所矩切)/生seng(所庚切)等毫无疑问是尖音,这一改动必引起江南人的口感不适,故部分地区从上世纪开始则将大量zh/ch/sh划入z/c/s以示报复,二者都不对。吴语区部分地区有完善zh/ch/sh,辨别情况(普通话zh/ch/sh配合游牧民族习惯泛滥过多,当分一半给zcs)完全等同于包括秦腔在内的核心中州音,如常熟/靖江/江阴东南部/衢州/苏州标准派/杭州等。吴语的舌尖后音不卷舌,原游牧民族的语言习惯才是卷舌头。譬如一些地区“主/猪/住”读zhu音近jv,“书/树/舒”读shu音近xu,还有真zhen/重zhong/直zhih/城cheng/厂chang/深shin/熟shuh等。总之,zh/ch/sh(如“吃chih”)是有,一些乡镇还明显比较多。川/湘/淮/江汉等南方方言通通zcs,非正朔。吴语并不全是zcs。全吴语无R:容(于封切)蓉yong/任nyin/肉nyioh/让nyiang等,吴语不将R读作L。吴语第一人称代词基本相同,音近似ngou, 与陕西方言的“我”nge的发音很相近,不知是否与当年泰伯从关中奔吴有关。事实上,在上海话中“吾”与复数人称代词“阿拉”早就有混用现象,最有名的当属那句“阿拉上海宁(人)”。至于第二人称“你”情况就复杂得多,很多人都知道在吴地“侬”作为第二人称代词很普遍。然而熟悉中国古典文学的人都知道在古代“侬”是作为第一人称的,如鲍照吴歌第二首:“观见流水还,识是侬泪流。”晋书武十三王传:“道子颔曰:侬知侬知。”玉篇人部:“侬,吴人称我是也”。而“侬”的本意其实是“人“,戴侗六书故第八云:“吴人谓人侬”。 侬在浙江中南部的一些地区仍有古语的影子,如我、你、他”说成“我侬、你侬、渠侬”。.第一人称的“侬”实际上就是从“人”义的“侬”变化过来。知道近代“侬”才作为第三人称代词使用,但是主要也局限于上海及周边地区。“侬”在宁波话中则变成了“恩”,包括周边地区如萧山绍兴也有相当一大部分人使用。“恩”当系“尔”的音变,这在古文中很常见。当然也有学者如梅祖麟认为从历史渊源来看,吴语的第二人称原来应该是“汝”。南朝民歌第二人称用“汝”,“汝”和“你”在当时有明显的南北方言分别。世说新语排调记载:“晋武帝问孙皓:闻南人好作尔汝歌,颇能为不?皓正饮酒,因举觞劝帝而言曰: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万寿春。帝悔之。”上述的史料记载非常明了地告诉我们,当时南方方言第二人称是“汝”,而且,这一点在当时的北人,如晋武帝,看来颇具南方地域色彩,言下之意就是当时的北方方言里,第二人称不用“汝”,否则晋武帝口中不会说出“南人好作尔汝歌”,而孙皓也不会在所作的南方民歌里连用四个“汝”字。此外,认为吴语中的第二人称来自日母鱼韵,在语音上也解释得通。当然,即使在宁波话中内部也有将第二人称“你”说成“拿欧”的,音近“侬”,两种说法都存在。在笔者的家乡杭州萧山,东片地区多说成“拿欧”,南片则说成“恩”。上表中亦可以看出绍兴话的“你”和宁波话萧山话的发音几乎一样,也显示了地域之间的影响。因为萧山旧属绍兴管辖,和绍兴宁波都位于宁绍平原,地区交往密切,所以很多词汇发音都很相似。而再往北的嘉兴,第二人称的“倷”则与苏州话相近,苏州嘉兴位于太湖流域,是吴语的两大重要分区。而在清末民初苏白方言杰作海上花列传中则用了“耐”,与“倷”音同。然而正如上述所言,区域内部也有略微差异,但可以看出无论是“侬”、 “拿欧”还是“倷”主要是历史音变现象引起的,在实际交流中没有多大影响。至于第三人称,浙北主要是“伊”与“其”两种。一般认为“其”本字为“渠”,如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武夷山游手记五)“海棠秾丽梅花淡,匹似渠侬別样奇。”(杨万里郡圃杏花诗)“渠会永无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可见,“渠”在吴语里主要用来指代第三人称。宋代的字书集韵记载道:“亻渠,求於切,吴人呼彼称,通作渠。”明代冯梦龙编辑的吴语民谣集山歌月上“约郎约到月上时,那月上子山头弗见渠。咦弗知奴处山低月上得早?咦弗知郎处山高月上得迟?”。以上部分对方言中保留的古汉语的语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语文名师教学团队工作推进方案
- 三年级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方案
- 钻石世家双十一活动方案
- 疫情物资慰问活动方案
- 设计整合营销活动方案
- 粉店开店营销活动方案
- 疫情正能量公司活动方案
- 疫情贺卡活动方案
- 社会治愈活动策划方案
- 社区双报到活动方案
- MOOC 创业基础-暨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幼师职业生涯规划计划书
- 接线端子公司国际市场营销方案
- 2023年广东省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抗血小板治疗课件
- GB/T 7739.8-2022金精矿化学分析方法第8部分:硫量的测定
- 捷豹XF汽车说明书
- 2021邢台银行招聘笔试考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
- 大学生劳动教育PPT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教程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 路基施工方案详细的路基施工方案
- 交管12123学法减分试题题库及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