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涂料应用中的数学模型.pdf_第1页
汽车涂料应用中的数学模型.pdf_第2页
汽车涂料应用中的数学模型.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1 0 年5 月 第1 3 卷第5 期 现代潦科与涂装 M o d e r nP a i n t F i n i s h i n g M a y 2 0 1 0 V o 1 3N o 5 汽车涂料应用中的数学模型 牛新时 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 郑州4 5 1 4 5 0 摘要 建立数学模型 解决汽车涂料应用中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 汽车涂料 数学模型 聚氨酯 中图分类号 T Q 6 3 3 5 2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 0 0 7 9 5 4 8 2 0 1 0 0 5 0 0 2 7 0 2 T h eM a t h e m a t i c a lM o d e li nt h eA u t o m o b i l eC o a t i n gA p p l i c a t i o n N l UX i n s h i A b s t r a c t T h em a t h e m a t i c a lm o d e lw a se s t a b l i s h e d a n dS Oa c t u a lp r o b l e mc o u l db e s o l v e di nt h ea u t o m o b i l ec o a t i n g a p p l i c a t i o n K e yw o r d s a u t o m o b i l ec o a t i n g m a t h e m a t i c a lm o d e l p o l y u r e t h a n e l 引言 汽车涂料品种繁多 其中聚氨酯涂料以其众所周 知的优异的耐候性 鲜映性 耐酸雨性 高丰满度而成 为当今低温汽车涂料的热门品种 在聚氨酯涂料的研 发 制造过程中 拟订准确 合理的配方是很重要的 性能优良的涂膜 只有通过准确 合理的配方 才能在 涂料制造过程中得到保证并在涂装工程结束后得以 最终体现 拟订聚氨酯涂料配方的基本步骤 选取适当的含 羟基树脂 如丙烯酸树脂或饱和聚酯树脂 和相应比例 的含异氰酸基的固化剂及颜料 助剂 溶剂等 配制成 漆后测其涂膜性能 根据试验反馈结果 对配方进行修 订 并通过试验进行确认 使其满足应用领域中的指标 要求 最终拟订出最佳的聚氨酯涂料的生产配方 2 数学模型的提出 一个成熟的聚氨酯色漆的配方 必然具备2 个主 要特征值 确定的颜基比 P B 确定的羟基与异 氰酸基之比 设定有一个聚氨酯涂料的配方 由其制 备的涂膜性能合格 要在这一配方的基础上改善其涂 膜性能 即选取新的聚氨酯树脂体系 形成新的聚氨 酯涂料配方 原配方与新配方之间 保持不变的特征 参数是上述的2 个比值 含羟基树脂的主要指标为树脂固体含量及羟基 含量 含异氰酸基树脂的主要指标为树脂固体含量及 异氰酸基含量 若将以上指标建立数学模型 用于指 导新配方的设计和试验 则可有效地优化聚氨酯涂料 的开发过程 3 数学模型的建立 1 设一个聚氨酯涂料的原配方 各项以质量计可 简要表达为 颜料质量为P 含羟基树脂质量为a 树 脂固体含量为勖 羟基含量为O H 固化剂质量为6 固化剂固体含量为 异氰酸基含量为N C O 目标是通过选择新的含羟基树脂及固化剂 在保 证原配方2 个主要特征值不变的情况下 提高其涂膜 性能 2 在颜色相同 颜料品种相同的前提下 令新配 方的P B 与原配方的P B 相等 设新配方中含羟基树 脂质量为x 相应的固化剂质量为y 则新配方可简要 表达为 颜料质量为p 2 含羟基树脂质量为x 树脂固 体含量为e 2 羟基含量为O H 固化剂质量为y 固化 剂固体含量为 异氰酸基含量为N C O 在新配方中遵循的2 条规则 新配方中的P B 与 原配方中的P B 相等 新配方中的羟基与异氰酸基之 比为l 根据上述规则 可建立数学模型如下 p l a l e l b l 五 丝 e 2 x 五 Y Z 墨 堕鱼Q 2 万方数据 2 0 1 0 年5 月 第1 3 卷第5 期 现代涤科与滁装 M o d e mP a i n t F i n i s h i n g M a v 2 0 1 0 V 0 1 1 3N o 5 由式 2 得 1 7 五 N C 0 2 e 2 x 2 一y 4 2 O H 将式 3 代人式 1 得 旦堕塑生1 y 丛坠删 4 2 O H pl 由式 4 得 4 2 协 O H 2 a J e l b l 4 2 p l 五 O H 2 1 7 p l 6 N C 0 2 将 5 代人 3 得 1 7 五 N C 0 2 4 2 晓 O H 2 4 2 p 2 O H 2 a 1 e 1 b l 五 4 2 p l 丘 O H 2 1 7 p l N C 0 2 1 7 p 2 N C 0 2 a l e l b l 五 4 2 p l e 2 O H 2 1 7 p 1 e 2 N C 0 2 此方程组的解为 4 5 1 7 2 N C 0 2 a 1 e l b l 五 X 4 2 p l e 2 O H 2 1 7 p l e 2 N C 0 2 7 4 2 p 2 O H 2 a l e l b 1 4 2 p l O H 2 1 7 p l 五 N C 0 2 由此说明 根据新的含羟基树脂及对应固化剂的 规格 结合原配方的P B 即可根据方程组准确得到新 树脂及固化剂的相应质量 进一步通过涂膜性能测 试 对比其与原配方的涂膜性能 就可以确定所选择 的新聚氨酯体系是否合适 同理 可以运用此数学模型 确定多组聚氨酯体 系 包括丙烯酸聚氨酯或饱和聚酯聚氨酯与原聚氨酯 体系进行对比 给筛选树脂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 4 数学模型的推广应用 推而广之 建立的这一数学模型 在涂料实际制 造过程中也发挥了指导作用 如与烘漆配套的聚氨酯 修补漆 修补漆与烘漆之间要求确保色差 E 0 7 为此在设计 生产修补漆的过程中 使修补漆的P B 与烘漆的P B 相等 同时确定修补漆中含羟基组分与 含异氰酸基组分之间有一个恰当的比例 使修补漆在 色差 E 极小的情况下 与烘漆有相似的光泽 2 0 0 雾影值 遮盖力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得到了客户的 好评 5 讨论 此数学模型 作为一种快速定量拟订聚氨酯涂料 系列配方的方法 简化了配方拟订过程 提高试验效 率 同时对于不同的树脂体系间配方的转化也有一定 的指导意义 至于运用此法测算选择的配方所确定的 涂膜性能 则由配方中所选树脂本身的化学结构所决 定 只有通过试验检测其成膜后的性能比原涂膜的性 能是否有所提高 并通过校正 才能确定所选配方是 否达到使用要求 收稿日期 2 0 1 0 0 1 0 5 上接第2 6 页 不同 主要是由于涂饰不均匀 粗糙度 不均匀以及木材的具体结构差异所引起的 这种脱壳 和因木板含水率过高的脱壳不一样 漆膜厚 硬 硬物 碰撞 极易掉落 3 结语 聚氨酯木器漆是目前市场上使用最多的木器漆 由于其具有比较优异的性能而受到广大用户的信任 脱壳现象则是聚氨酯木器漆的常见问题之一 解决好 此问题具有明显的实际意义 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努力提高产品质量 不断地解决产品应用与施工中出 现的问题 总结经验教训 使聚氨酯木器漆得到更广 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l 涂料工艺编委会 涂料i E 上册 M l g3 版 北京 化学工业 出版社 1 9 9 7 2 王恺 木材工业实用大全 家具卷 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 社 1 9 9 8 3 杨其岳 木器漆膜表面状态缺陷及解决对策叨 中国涂料 1 9 9 9 5 3 2 4 2 4 唐燕 陈素平 胡志滨 水性涂料涂膜表面缺陷 缩孔的 防治叨 上海涂料 2 0 0 5 5 3 1 3 5 5 路则光 中利明 陈秀兰 表面粗糙度对水性涂料漆膜质量 的影响叨 木材工业 2 0 0 7 3 4 2 6 路则光 申利明 黄河浪 提高家具用水性涂料漆膜附着力 的工艺技术阴 林产工业 2 0 0 7 1 4 3 叫 收稿日期 2 0 0 9 1 卜2 6 万方数据 汽车涂料应用中的数学模型汽车涂料应用中的数学模型 作者 牛新时 NIU Xin shi 作者单位 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 郑州 451450 刊名 现代涂料与涂装 英文刊名 MODERN PAINT FINISHING 年 卷 期 2010 13 5 被引用次数 0次 相似文献 2条 相似文献 2条 1 会议论文 牛新时 汽车涂料应用中的数学模型 2008 汽车涂料品种繁多 其中聚氨酯漆以其众所周知的优异的耐候性 鲜映性 耐酸雨性 高丰满度而成为当今低温汽车涂料的热门领域 在聚氨酯漆的 研发 制造过程中 拟订准确 合理的配方是很重要的 性能优良的漆膜 只有通过准确 合理的配方 才能在涂料制造过程中得到保证并在涂装工程 结束后得以最终体现 本文提出了建立数学模型 并解决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