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字源于中国(破解易经八卦)上.doc_第1页
世界文字源于中国(破解易经八卦)上.doc_第2页
世界文字源于中国(破解易经八卦)上.doc_第3页
世界文字源于中国(破解易经八卦)上.doc_第4页
世界文字源于中国(破解易经八卦)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文字源于中国(破解易经八卦)上 文字从何而来?仿佛是一阵流星雨,一夜之间散落到了东方各国的土地上。许多人都认为文字来源于绘画,先形成象形文,进而传播到世界各地。即使现在发现楔形文比象形文还要古老,也难以改变人们的固有观念。绘画看起来很复杂,其实只是一种简单模仿,属于低级的形象思维方式。而单个文字看似简单,作为一个系统组合来说,却异常复杂,必须要等到人脑进化到高级的抽象思维后,方能完成。从广义上讲数字也应该是文字,而且是最简单,最实用的一种。但它不能表达思想情感,一直被文字专家们所忽略,因而被排除在狭义的正统文字之外。如果你现在已经认为数字是文字的话,那么我要告诉你,世界上最早的文字符号就是一块石头,因为人类最早是以磊石计数。此时,石头的具体形象以被抹去,而它的共同特点被抽象出来,作为一种数字符号来使用。到了三万七千年前,非洲的斯威士兰人就已知用计数棍计数,因为计数棍比石头轻巧方便正规,是人类的进步行为。但它仅仅是一一对应关系的一进制。中华大地盛产竹子,中国竹文化源远流长。约公元八千年前,中国人用竹片计数,但此时的小竹片与几万年前的计数棍有所不同,他们引入了“2”这个字符,属于二进制的计数方式。他们把原来的单竹片用火将两头烧焦,从而得到代表“2”这个数的双竹片。它就是我们在伏羲八卦中看到的“”(单竹片)和“-”(双竹片)两种字符,分别代表“1”和“2”这两个数。至于阴爻阳爻之说,在易经中并没有“阴阳”二字,是数百年后的易传才把“”叫阳爻,把“-”叫阴爻,故本人不予采纳。遗憾的是这个发现不是我的,也不是易经八卦专业研究者的,也不是文字专家们的,不属于中国人的发现。而是一个不懂中文的德国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在十八世纪初的伟大发现,他已经从理论上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但这个发现并没有受到国人的重视,他们还蛮横地说:“莱布尼茨所讲以0和1二数表示万物和易经六十四卦并无关”。这是何等无知。我们都知道九个“”组成天,叫九天,九个“-”组成地,却没有人叫九地,而是说十八层地狱。可见普通老百姓都知道这个“-”字符代表“2”,所以我把它叫双片。伏羲作为氏族首领,管理着财产分配和祭祀活动。在那个蛮荒时代,没有纸,没有笔,没有文字,他用什么记账?他用什么作八卦呢?而八卦对他又有什么意义呢?难道仅仅是为了占卜吗?我们又应该怎样去看待和理解八卦中所描述自然现象呢?难道他真能预报天气?就是科学发达的今天也很难准确做到,何况远古时代的他,真有那么神?我认为他们是用二进制竹片计数。作为氏族首领的伏羲有条件也有充足的时间把玩,研究手中的两种竹片。为好奇心所驱使,他反复试验,终于发现了用三根两种不同的竹片的完全排列组合方式。并用草绳把它们连接起来,得到八个不同的组合图形,这就是八卦图。八卦图的意义并不是用作占卜,而是用作祭祀。图中所指的自然现象,其实并不是预报天气,而是他们心目中的八个自然神像。他们畏惧自然神力,祈求平平安安,风调雨顺。所以他们祭祀天神,雨神,电神,雷神,风神,水神,山神,地神。这些神在后来的中国文化中频频出现,其来源,就起始于八卦。伏羲不占卜,正如孔子不懂儒。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全世界都在祭祀太阳,唯独中国没有太阳崇拜。可能是八卦初创者个人的局限性(所有初创者的通病)犯下的历史性错误。这个错误被中国人接受了,可当它传到别国时却被纠正过来。如果中国文化是输入性的,必定有太阳崇拜。可八卦中没有,中国人也没有。由此可见,八卦才是世界文化的发源地。祭祀活动早在伏羲以前就已经存在,而且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这是一项庞大的开支。氏族所有成员,在茫茫夜色之中,点燃篝火,又跳又叫,杀猪宰羊,祈求神灵保佑。至于神是什么,他们并不知道。神在哪里,也无所指向。神的长相谁也没见过,更无从谈起。他们只能依靠个人的遐想,塑造自己心目中的神像。因此神的形象在他们的心中各有所不同。他们对神的概念是混沌的,模糊不清的。从然你有高超的绘画本领,也难以画出人们能普片认同的共同神像来。况且中国远古人也不擅长绘画。因此,只能用抽象形态符号来表达。八卦正是这些神的抽象形态符号。伏羲作八卦的意义有三:1,给出了神的抽象符号,把虚幻的神请到了人间,让混沌的意识变得清晰,达到了人神合一。2,给出了神的灵位,让祭祀活动有所指向,使人们知道祭谁拜谁。3,简化了祭祀程序,节约了开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使祭祀活动常规化,进入寻常百姓家。直到现在人们还用木牌写上祖先的名字设置灵位以供祭祀。事实上他对后世的功绩还远不止于此。虽然他作八卦主观上是用于祭祀,但在不经意间却成了文字和占卜学的创始人。每一个文字都有相应的读音,通过读音可以确定它们的意义。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文字是依附于口语产生的。从每一个单词到它的组合都与口语息息相关,相伴相随。从开始到现在总是形音不离。人们只需简单地用一些有固定形态的符号附着于读音之上,便可以形成语言文字。文字仅仅是口语的视觉符号。懂得了这一点,我们就能清楚地看到,在口语早已进化成熟的远古时期,文字早已是呼之欲出。它就像纸糊的灯笼,只等有一个楔子将它捅破。问题仅仅在于一时间找不到如此大量的符号去描绘那千变万化的声音。二进制的出现,为我们制作符号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它那巧妙的编码方式,可以灵活地制成许多不同形态的符号。从理论上讲是无限的,可以表示万物,就像我们今天看到的电脑,它正是用二进制编码方式表示万物的。遗憾的是,我们远古时期的祖先,他们仅有竹片,而竹片的数目不可能无限增加。这就决定了这种科学方法的命运,只能作为一个楔子而存在。同时它又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楔子,没有它也就没有今天的世界文明。这个楔子正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八卦图。简单明白地说:八卦的实质就是一种文字符号,伏羲正是这种文字符号的创造者和奠基人。历史早有这种传说,专家们苦于没有证据。传说也并非空穴来风,证据就在眼前,只可惜我们却视而不见。我们总习惯于故弄玄虚,把人打造成神,借此把个人的肤浅认识,强加到神的头上,为我所用。看起来是五光十色的罗绮,实质是污浊不堪的油腻。正是诸如太极,阴阳之类的垃圾,才玷污和掩盖了宝藏的光芒,弄得我们昏头转向,无所适从。我们应该历史地,科学地去分析和看待文字的发生,发展和成熟的各个不同阶段。而不能用现代人的成熟文字概念去审视和要求文字的初创阶段。之所以我们无知,之所以我们浅薄,之所以我们困惑,之所以我们不可理喻,是因为我们完全忘记了自己的祖先曾是远古时期的人类。该清醒了吧,请睁大眼睛看看吧,那上面挂着的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八个大字:天,雨,电,雷,风,水,山,地。那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是神的标识。作为世界上首个文字组,虽然看上去十分幼稚,简单,粗糙,但它也具备了文字的基本特征。1,首先它不是画,而是不同形态的抽象符号。2,它有准确的含义。我们之所以能看懂它,本身也就证明了这一点。3,它能相互组合使用,构成简短的文字语言。六十四卦正是这种组合语言的证据。单词叫卦,组合语言叫“卜”,短语的意义叫“卜辞”,解读卜辞意义的行为叫“占卜”。4,虽然我们已经无从得知,但我们可以肯定每一个卦总会有它的叫法,也就是它的名称,这就是它的读音。具有如此多的文字特征,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说它不是文字呢?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伏羲作八卦的动机仅仅是为了祭祀;为了求得神灵的庇护,为了族人有个安全感,为了农业有个好收成。其实,他并没有造字的冲动,因为他还没有文字的概念,更不知道文字的巨大作用。他不知道世界会向哪里去,只有后来人才懂得,文字是从他那里来。也就是说他不是为字而造字。这就从逻辑上证明,在他以前并没有文字存在,他是真真正正的文字发明人,是文字的原创。而那些为字而造字(如仓颉造字)的传说,都不是原创之说。从逻辑上可以证明,那不过是二手造字之说。伏羲的祭祀革命,达到了人神合一,受到族人的拥戴。不断的祭祀活动,使这些符号的形态,通过视觉系统深深地嵌入人们的大脑之中。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人们便逐渐接受了这种用符号来表达思想的方式。这就是建立了文字的原始概念。而制作这些符号十分方便,只要增加竹片的数目,便可以得到许多不同形态的符号,用于生活之中。如记事,战争,驻地标识,姓氏等。可以想象这种卦文化曾经一度盛行。以前我总是不理解为什么人们会说天有九重,地有十八层。看了易经才恍然大悟,如果用九根竹片编码,便可以出现那样的结果。可见当时他们已把竹片的数目增加到了九根。这样便可以算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