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古学考试.定义 苏联1959年版苏联考古学:“考古学是历史科学的一个部门研究历史有两大资料,即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实物资料即是考古学家研究的主要资料,它虽是主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因为考古学研究并不排斥文献资料。” 英国1981年版考古学简史:“研究人类过去历史遗存的一支历史学科。” 中国1986年版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学科。”考古学定义的三种含义: 第一种涵义是指考古研究所得的历史知识,有时还可以引伸为记述这种知识的书籍; 第二种涵义是指借以获得这种知识的考古方法和技术,包括收集和保存资料、审定和考证资料、编排和整理资料的方法和技术; 第三种涵义则是指理论性的研究和解释,用以阐明包含在各种考古资料中的因果关系,论证存在于古代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规律。研究对象:1遗物。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具有可移动性的器物。2遗迹。古代人类活动所遗留下来的具有不可移动性的文化遗存。3遗址。古代某一社群居民日常生活、居住范围内遗留的连续分布的遗迹、遗物集合体。研究范围 时间范围,考古学所研究的时间范畴是人类古代历史,包括史前时代、原史时代(文字刚出现的时代)和历史时代,不包括近代和现代。 空间范围。考古学研究的是实物资料文化层 文化层就是包含有文化遗物、文化遗迹和人类活动痕迹的地层。因为有人类活动痕迹,因而大部分文化层中含有有机质,土层一般呈灰色,或者由于先民用火的关系,土层呈灰褐色。由于积存时间和积存地点的条件不同,在同一地点便自下而上地形成了质地不同、土色不同和包含物不同的若干层次,这些层次越在下面的越古老。识别和划分文化层是考古工作者的基本功。中国考古学的目的: “重构国史”。也就是说,国内认为考古学的目的在于阐明历史发展,特别是古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客观规律。 国际考古学界一般认为考古学的目的有三个方面: 一是复原文化历史。 二是复原过去人类的生活式。 三是复原文化发展进程。一、 考古学文化的基本涵义“考古学文化”是代表同一时代的、集中于一定地域内的、有一定地方性特征的遗迹和遗物的共同体。这种共同体,应该是属于有着共同传统的某一特定的社会集团,与民族的形成有关。“考古学文化”的三个基本要素:“同一时代”、“共同地区”、“一群特征性”。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同一个“考古学文化”,因分布地域的不同,文化面貌上又有一定的差异。 二,同一个“考古学文化”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由于该文化刚被发现时,还不了解其先后关系,也常用不同的“文化类型”来区分。 三,一类文化遗存在发现初期,很难确定它是不是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这时也被命名为“文化类型”。一旦这类文化遗存被较多的发现,并得到考古学界的公认,原来被成为“类型”的文化遗存就要改称“考古学文化”了。二、考古学文化的命名考古学文化的命名方式: 1.以首次发现的典型遗址所在的小地名(县名、乡镇名、村名等)作为考古学名称,这是应用最为普遍的做法。 2.以遗址的名称作为考古学文化的名称。 3.以某一遗址的某一期典型文化遗存作为文化名称。 4. 以具有特征性的遗物作为考古学文化的名称。这种命名方法现在在考古学界一般不用。 5.以族别来命名,这也在20世纪60年代前常被采用。安特生命名了中国第一个考古学文化:仰韶文化三、考古学文化的研究内容 文化时代和分期; 文化的分布范围(包括中心地区及波及范围)文化面貌及其特征; 文化的渊源及发展演化; 与邻近地区文化的关系; 文化内涵所反映的社会经济形态等。考古学文化研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其一,一个考古学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演化,既同该文化所在地的地理条件、生态环境有关,又同当时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和宗教观念密切相关。 其二,一种考古学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分布范围会有所不同,文化面貌也不断发生变化。 其三,史前时代,不同的生态环境、不同内容的生产活动和生活习俗、不同的文化系统,是形成不同考古学文化系统的根本原因。考古发掘1.发掘前的准备工作 一是选定发掘对象:基建工程比较紧迫;有利于解决考古学上亟待了解的问题;遗物、遗迹比较丰富,具有代表性;正在被毁掉或破坏。 二是根据法律法规申请发掘许可证;制订发掘计划,编制预算;组织工作班子,选择工作人员;准备发掘工具;购置仪器;筹办有关解决生活方面的一切事宜;测绘遗址或墓址的地形图。2.遗址的发掘 探沟法:一般用于小面积的试掘,或者对某一古建筑物或城墙遗迹进行解剖。探沟的长度和宽度依需要而定,一般是宽2米,长10米。 探方法:最适合于发掘一整片遗址,其布方方法是在遗址已确定发掘的地方划好方格,方格的大小与遗址堆积层的深度有关,一般是5 x 5米的正方。3.墓葬的发掘 “墓”是指放置尸体固定措施,而“葬”则是指安置尸体的方式。考古学的墓葬是古代人类为死后在另一个世界“继续生活”而留下的遗迹。 发掘古代墓葬的目的:研究早期人类种族的体质特征。这一点主要是从人骨来作鉴定;了解古代的葬制、葬俗;通过墓中的随葬器物来了解古代的工艺水平与社会经济生活的状态。 墓葬的发掘,往往因墓形与葬式的不同而有所区别。这里重点介绍竖穴土坑墓的发掘。 竖穴土坑墓:新石器时代最为流行、数量最多的一种墓(葬)形。它广泛地分布于我国的黄河流域、华北、东北、西北各地。在长江流域和华南的某些地区也有发现。它一般是从地面垂直下挖而成的。依平面形状来分,它又可分为长方形、方形、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和不规则形等几种。其中,长方形的竖穴土坑墓最为常见 一般竖穴土坑墓的发掘,先要用探铲(如洛阳铲)作钻探工作,弄清层位关系、分布位置及墓葬的确切周边范围。墓口找到以后,即可进行发掘工作。发掘到底部,就要清理墓室与墓底。 墓葬出土物的编号一般每墓自成一个单位。平面图和记录簿上都使用同一编号。墓葬中完整的人骨架要全部采集,以便留作标本。残缺的人骨架可以不采集,但要在野外作性别和年龄的鉴定和记录。有坟丘的墓葬,发掘时要用十字四分法或平行长条法。其原理与“探方法”或“探沟法”相似考古学的分支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是按照考古学研究的年代范围来划分的。它们所研究的时间范围以文字的发明为界限。史前考古学研究文字未出现之前的人类历史,而历史考古学仅限于文献记载以后的人类历史史前考古学 定义:史前考古学是指以史前时期为研究的时间范围的考古学.历史考古学 定义:指依靠文献来研究考古发现,或者说是用考古发现来增补文献的缺佚的考古学二者的异同 相同: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的研究的对象都是遗迹和遗物,这是它们的共同特征。 不同:研究任务不同。史前考古学没有任何文献记载作依据,独立探究史前时代人类历史。而历史考古学参证文献记载,可与历史学分工合作。 在研究方法上,史前考古学主要是研究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历史考古学则主要是研究青铜时代,尤其是铁器时代。田野考古学的主要特点是注重田野调查和发掘、注重田野发掘的技术。它有一套完整的方法论,需要使用许多特殊的器材和设备,还要广泛采用各种自然科学的手段,这就使得田野考古学有其相对的独立性相对年代1.定义 相对年代的定义:指遗迹、遗物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以及文化遗存先后时序的年代。 相对年代的断定方法:也叫相对断代。它是一种判断文化遗存的时代相对早晚的方法,但并不一定知道他们的确切年代。 相对年代的判断主要依靠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的方法。 地层学 定义:考古地层学是借用地质学对地层的研究原理,对地层堆积的层位上下、堆积时代的相对迟早关系进行研究。它是在田野考古发掘中科学地取得研究资料的方法,也是考古研究中最基础的方法之一.类型学 定义:考古类型学,是一种借用生物进化论和生物分类原理,对考古发掘的同类遗存(遗物、遗迹)按其形态的差异程度不同进行排比,进行科学地整理分类,分析和比较研究,找出遗存的变化规律、逻辑发展序列和相互关系。 考古类型学中所指的主要特征群有四个方面:形态特征、形制特征、技术特征、功能特征绝对年代.定义 考古学上,把遗迹、遗物形成的具体时间或者某一考古学文化存续的具体范围,叫做绝对年代。2.绝对年代的判定方法 历史考古学领域绝对年代的判定 (1)主要是依靠文献记载和年历学的研究; (2)各种器物的纪年铭文 放射性碳素断代:是一种利用死亡生物体中碳14不断衰变的原理进行断代的技术。这一方法1984年开始应用于考古年代的测定,其年代数据即距今年代。国际上统一以公元1950年为起点,其一般使用的年代范围在4万年以内。极限年代为75000年。 树木年轮断代:是一种利用树木年轮的生长规律来进行断代的技术。这是到目前为止最精确的断代方法。它还可以用于校正碳14年代。第二章古物学 古物学的萌芽古典时代 古物学的形成文艺复兴时期 古物学的发展拿破仑东征以后金石学 中国金石学,也叫古器物学,是近代考古学“西学东渐”之前,中国本土传统“学问”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汉唐,兴盛于宋、清两代。 第一,物质基础。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遗产。 第二,文化基础。中国拥有最丰富、优秀的历史文献和精于考据的传统史学体系。 第三,精神基础。中国古代的统治阶级和上层贵族素有重视古物的传统。 第四,社会基础。历代盗墓求宝者虽对文物破坏,但客观上为金石学提供资源。近代考古学与历史学的关系 考古学的“西学东渐”历程是一段曲折、痛苦的历程,是丧失学科独立性和应有的科学性的过程。 中国近代学者在安阳与仰韶之间选择哪一个遗址为第一个独立开展考古工作的地点似乎是偶然的事件,实际上却是由传统史学需要中国考古学家首先去弥补甲骨文这段文献历史最缺乏的时间空白的必然性所决定的,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中国考古学从此迈出了特别历程的第一步。 考古学在历史学中的作用 1.在没有文献记载的时代和地区,考古资料虽不是研究历史的唯一手段,如还可以靠后世的追述、民族学调查等,但却是最重要的手段。 2. 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代,考古学在研究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文化技术以及基本的经济活动等方面,具有文献史学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金石学与近代考古学的区别: 第一,研究对象:传世的青铜器、石刻等古物及其上面的文字;近代考古学俗称锄头考古,依靠田野发掘获取研究资料。 第二,金石学偏重于有文字的古物的著录和考据,而考古学则对一切发掘出土的遗物都要进行分析、研究。比如植物遗存、动物骨骼等。 第三,金石学不是建立在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之上;而考古学有严密的理论和方法论。第三章什么是旧石器时代 1.石器: 用石头制作的工具或武器叫“石器”; 2. 旧石器: 用打制方法制作的石器叫“旧石器”; 3. 旧石器时代: 人类主要用旧石器的时代叫“旧石器时代”。考古学上划分人类文化“时代”的主要依据是生产工具的发展史。石器时代就是人类历史上主要以石器为劳动工具的早期阶段,一般分两个步骤进行: 1.第一步是打片。打制石片的方法,总的来说有两种:直接打击法和间接打击法。直接打击法在整个石器时代一直被使用,而间接打击法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才被广泛使用的。 (1)直接打击法最常用的是锤击法、碰砧法、摔击法和砸击法四种。 (2)间接打击法不是石锤与石料直接碰撞,而是借助于木棒或骨棒作中间媒介来打击石器,它是一种比较进步的打片方法。可分几种打击方法:压制法、击钎法、压剥法。第二步是加工,也称修理。旧石器时代早期一般用锤击法修整石器,产生的石片疤短而深,不整齐。到了中、晚期,人们普遍用骨棒或木棒来修理石器,产生的石片疤浅而长。 锤击修整单面加工:加工的痕迹(石片疤)只遗留在石器的一个面上,故也称“一面加工”。 两面加工:加工修整石器的两面,即石器的两面都遗留有加工痕迹。 压制法:是将被加工物握在手上或放在石砧上,然后另一手握带尖的硬木棍或骨棒,用手腕的力量不断地连续挤压石片的边缘等部位,使之形成一个个排列有序、平远窄长的小石片疤,最后加工成非常规整的石器。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属晚期智人。因发现于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遗址顶部的山顶洞而得名。1930年发现,19331934年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由裴文中主持进行发掘。与人类化石一起,出土了石器、骨角器和穿孔饰物,并发现了中国迄今所知最早的埋葬。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末,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年代为距18865420年。新旧石器的考古区别:作为考古学研究对象的目的 旧石器时代考古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人类自身的遗骸(化石)、生产工具的遗存(石器等)和更新世环境遗存(动物化石和植物孢粉)等,研究人类的起源与早期发展、人类最初的文化形态与空间传统、更新世环境的变迁及人地互动等课题;新石器时代考古主要是人类文明起源、农业起源及其聚落环境等课题的研究。陶器的分类。 1.陶器各部位的名称 2陶器的命名原则。 一般是比照现今与之相类似的器物名称而定, 有些类似的器物在青铜时代尚在沿用,则依据青铜器上铭文的自名而定名。 古文字中符合他们特征的文字,就此取名。 周秦时代简牍“遣册”中列有随葬品的名称,可以据此定名。 可据其形制特征而定名3.陶器的分类: (1)依据器形分类:圈足器;三足器;圜底器;尖底器。 (2)依用途分类: 炊器多夹砂陶,有罐、鼎、鬲、釜、灶。 饮食器多泥质陶,有碗、钵、盘、豆。 水器多泥质陶,有瓶、壶。 储物器泥质陶或夹砂陶,器形较大,有罐、瓮、缸等。 乐器多泥质陶,有陶鼓、陶号、陶埙、陶响珠等。仰韶文化:陕晋豫交界地区.半坡类型:以西安半坡遗址命名。 陶器:陶质以夹砂居多;陶色以红色为主,器表颜色不均;制法为手制,多泥条盘筑法制成;纹饰很有特色,即彩陶和绳纹、锥刺纹等,彩陶的纹饰母题多为写实性动物图案,底纹是红色,线条多为黑色,对比明显美观;彩纹多绘于器物上腹部。 器形:流行平底和圈足器,大量出现尖底器,常见器形主要有小平底罐、圜底钵、小口尖底瓶、细颈壶和平底盆等,是半坡类型的基本陶器组合。2.庙底沟类型:以河南陕县庙底沟遗址命名(或称庙底沟文化)。 陶器:以夹砂陶为主,陶色仍为红色为主,出现灰陶和黑陶、白陶。制法是泥条盘筑法,轮制法出现。多有纹饰。泥质陶多饰彩陶,并达到仰韶文化彩陶的顶峰。彩陶纹样中写实性大为减少(只有鸟纹和极少的蛙纹),以圆点、弧线三角纹、勾叶纹组成的几何图案为主,纹饰母题主要是花卉(玫瑰)。 器形:半坡类型的罐、钵、盆、壶、瓶组合仍存在,加入了釜灶、甑等,还有少量外来的釜形鼎。其中尖底瓶的口沿已由杯口演变成双唇口或折唇口。3.西王村类型:以山西芮城西王村遗址命名(又称半坡晚期类型)。 陶色仍以红陶为主,但灰陶比庙底沟增加,占1/6左右。陶质仍以夹砂为主,但泥质陶显著增加,占1/3左右。纹饰比庙底沟变化很大,彩陶急剧衰落,以素面为主,饰纹者较少。纹饰以绳纹为主,蓝纹增加,并出现较多附加堆纹。制法以泥条盘筑法为主,轮制陶有增加。 器形:变化也很大,基本组合中钵、瓶、壶已不多见,新出现附加堆纹缸和镂空豆豫中地区(郑州、洛阳为中心) 秦王寨类型(或称大河村类型):以河南广武秦王寨遗址命名。分布中心在郑洛地带,基本分布范围包括整个豫中地区。 陶器质地、颜色与西王村类型相似,纹饰也与西王村接近。彩陶仅次于庙底沟类型,是郑洛地区彩陶最发达时期。 彩陶图案多样,花纹繁缛,多为白地红彩,与其他类型不同。彩陶纹样有太阳纹、星座纹、睫毛纹、纹、纹、网格纹、同心圆纹等,表现手法富于变化,整体构图匀称美观。 器形:基本延续了阎村类型的陶器组合,但尖底瓶已基本不见,鼎却急剧增加,并新出现了背壶、盉、豆等大汶口文化影响器物。豫北冀南地区 这一地区目前只发现两个类型,而且对命名、年代、文化特征以及相互关系也还有争议。 1.后岗一期类型:以河南安阳后岗遗址命名。 陶器:陶质以细泥陶最多,夹砂陶次之,泥质陶最少,与其他类型都不同。以素面为主,纹饰者较少,有划纹、戳点纹、指甲纹等;彩陶也很少,多为红彩,图案也很简单,为宽带纹、平行线、三角纹等。制法以泥条盘筑法维多,局部经慢轮修整。器形有鼎、罐、钵、盆、瓶、壶等,其中釜形鼎、小口双耳壶、红顶钵最有特色。2.大司空类型:以河南安阳大司空遗址命名。 陶器:陶质以泥质陶为主,夹砂陶较少。陶色以灰陶为多,红陶次之,黑陶和白陶很少。制法泥条盘筑法为主,局部经慢轮修整。以素面和磨光为多,纹饰陶较少,彩陶也不多,一般为红彩或紫红彩,黑彩极少。彩陶图案由弧线三角纹、S纹、睫毛纹、蝶须纹(或称锚形纹)等,蝶须纹最有特色。器形有罐、钵、盆、盂,其中盂交由地方特点,不见鼎。龙山文化:1.王湾类型 又称为王湾三期类型或王湾三期文化。主要分布在嵩山为中心的豫中一带。 陶器:灰陶、磨光黑陶、红陶和白陶。 纹饰以绳纹、方格纹为主,另有蓝纹等。安耳作风比较普遍,轮制技术普及。 石器:扁平铲、单孔刀和斧、锛、凿等。 骨器:镞、铲、鱼钩等。 房址发现较多,主要为半地穴式。2.后岗类型 又称后岗二期类型或后岗二期文化。 陶系与王湾类型相似。基本组合为深腹罐、袋足谳、束腰罐式斝、双腹盆,还有盆形鼎、袋足鬶、圈足盘等。 石器中比王湾类型增加了细石器。骨蚌器与王湾相似。 房址以圆形地面式为主,白灰面非常普遍。用儿童做奠基的牺牲也较常见。3.三里桥类型 以河南陕县三里桥遗址命名。又称三里桥文化。典型遗址还有山西夏县东下冯等。主要分布在陕晋豫交界地带。陶器与王湾类似,纹饰中绳纹大量。器物组合为单把鬲、双扳鬲、小口深腹罐、双耳鼓腹罐、罐式斝。石骨器与王湾类似,蚌器很少。 4.客省庄类型 又称客省庄二期类型或客省庄二期文化。分布于陕西关中一带。特征与三里桥类型相似,唯陶器中见有西北齐家文化器形。5.陶寺类型 以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命名,典型遗址有襄汾方城、临汾下靳等,主要分布于晋西南的汾水流域。 陶寺遗址地处汾河东岸,是目前所致中国新石器时代规模最大的城址。由居住处和墓地组成。房址由地面式和窑洞式等,用白灰涂抹地面和墙裙。 墓葬已发掘1000多座,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大多头东南,均为单人仰身直肢葬,排列整齐但相互打破严重,墓上可能无标记。随葬品和规模上差别明显,有大中小三级。 陶器的基本组合为斝、鬲,具体为盆式、罐式、肥足鬲、双扳鬲、单把鬲,还有釜灶、扁壶、彩绘龙盘和壶等。玉石器制作精美,器形规整,使用绿松石镶嵌技术。种类有礼器(钺、瑗、琮、磬)、装饰品(梳、笄、臂环)。石锛成套出土,13件一套,从大到小由厚到薄依次排列,表现了较高的工艺技术。 漆木器发现较多,制作规整精良,绘彩并髹xiu漆。普遍使用榫卯结构和木板拼接技术。种类有几、俎、匣、盘、豆、仓形器、鼍鼓等。 在一座小墓中发现一件红铜铃,合范铸成。最近又出土了一件齿轮形铜器,与玉瑗套在一起。冶铜技术已经产生,并初步发展。第五章:关于夏商周断代工程 在三代考古中,首先遇到的问题是究竟夏商周三代纪年问题。1996年5月16日,国家启动“夏商周断代工程”。 涉及学科内容: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天文学、现代测年代技术等。 预期达到的目标: 提出夏代的基本年代框架; 提出商代前期比较详细的年代框架; 确定商后期(武丁到帝辛)比较准确的年代; 确定西周共和元年(前841)以前各王(武王到厉王)比较准确的年代。19962000年,200多位专家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结合起来,设立了9个课题、44个专题,集中力量联合攻关,完成了预定的任务。2000年11月9,发布了夏商周年表(简表),标志着这一工程的基本完成。夏代 夏二里头文化: 从公元前21世纪至前16世纪。河南偃师二里头为典型遗址。开始铸造青铜器,包括专用的武器。农业与手工业开始分离。商品交换的媒介贝币出现。大型宫殿建筑出现。奴隶和奴隶主两个阶级产生。国家已经形成。(豫西二里头文化、晋西南的东下冯类型、晋西南的陶寺文化)二里头文化 1.二里头文化的发现 二里头文化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发掘而命名。二里头文化主要分布在河南中、西部的郑州附近和伊、洛、颖、汝水流域以及山西南部的汾水下游一带,现已发掘的遗址约百处。因豫西地区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文化遗存与晋南地区以夏县东下冯遗址为代表的遗存在文化面貌上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一些差别,故又用“二里头类型”和“东下冯类型”来区别。二里头文化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形态 特征主要表现在一组富有特征的陶器上。 陶器可分四期。第一期陶器以褐陶为主,磨光黑陶占一定比例,纹饰以篮纹为主,另有少量方格纹、细绳纹。第二期黑陶减少,纹饰以细绳纹为主。第三、四期陶器颜色普遍浅灰,纹饰以绳纹为主,基本不见篮纹、方格纹。第二、三期鬲很少见,第四期出现薄胎、重腹、袋足分档明显的鬲,以及橄榄形平底深腹罐和束颈平底盆等明显属于商文化系统的器物青铜器:由铜、锡、铅合金制作的器物,因铜锈呈青绿色,称青铜。 (一)铜矿的采掘与冶炼 (二)铸造工艺 1.制范:范是铸造的模具,依材料可分为泥范(或陶范)、石范和铜范三类。陶范因其原料广泛,易于制作,耐火性高,透气性好等,应用最为普遍。 (1)制模:即先制造出想要铸造的器形的模型(“母范”、“母型”)。(2)翻泥:泥质模造好后,经烘烤定型,便可在模型上翻范。范有外范、内范(芯)。 (3)烘范:内外范做好后,经阴干、入窑烘烤,使之脱水定型,使可用于浇铸。 (4)失蜡法:结构特别复杂的器物或器物部件,还可用蜂蜡等材料制成蜡模,然后外敷泥料制成模型,待阴干后入窑焙烧,使蜡熔化流出,形成与蜡模完全相同的型腔,用于浇筑铜液,也叫“失蜡法”或“拔蜡法”。 2.熔铜:由矿石冶炼出的是较粗的红铜,铸造是必须根据需要加入适量的锡、铅等在进行精炼成合适的铜液。3.浇铸:陶范出窑后,就可以趁热拼合浇铸。一般造型简单的如工具和兵器等用单范或双合浇筑,一般可使用多次。造型较复杂的青铜容器或武器等,则用复合范(内、外范)铸造,一套范只能使用一次。 浑铸法:一次将整器浇铸完成,小器物较容易,大型器物需多个炉同时作业。 分铸法:常用于一些结构较为复杂的器物。即分别铸出器物附件,再将附件附在器体上,浇铸铜液后合为一件;或先铸出附件,再将附件嵌入器体范中浇铸成型。商已有分铸法,周时更熟练。(三)装饰花纹 1.装饰工艺:范铸法、填漆法、错嵌法、镶嵌法、錾刻法、鎏金银法、包金银法。 2. 花边和纹样分类:动物纹样、植物纹样、几何纹样(涡纹、云纹、雷纹、乳钉纹、波形纹、鱼鳞纹、直棱纹)、人物及人事活动纹样和人面纹。 3.铭文。也称金文或钟鼎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商代至春秋时期的铭文一般是铸成的,目前已知最早的青铜器铭文是商代晚期的。战国时代的铭文是刻成的,一般都很短,长篇极罕见。(四)分类 1.容器(礼器) “礼”即统治秩序,“礼器”即所谓藏礼于器。商代时,一些青铜器(主要是容器和乐器)被赋予特殊意义,用于“别上下,明贵贱”,这类器物就被称为“礼器”。主要用于祭祀、宴饮、丧葬、婚冠等活动。 (1)炊器:鼎、鬲、甗、甑、釜、灶、俎。 (2)食器:簋gi、簠、盨、敦、豆、匕。 (3)酒器:爵、角、觯zh、觚、尊、兕觥、卣、彝、壶、斝ji、盉、罍li、斗。 (4)盥洗器:盘、匜。2.乐器:铙、钟、甬钟、钮钟、镈钟、鼓、铃。 3.兵器:戈、矛、戟、剑、刀、钺、镞。 4.工具:铲、斧、锛、锯、凿、锥、削。 5.车马器:軎、辖、马冠、马衡。 6.度量衡:尺、量、权。 7.铸币:先秦铸币四大体系:布币、刀币、圜钱、铜贝。 8.铜镜 9.其他铜器:带钩、铜箕、漏铲、火炉。.商代的人殉和人牲 在商代,人殉是为侍奉死后的社会或家族中某些特权者而从死的人,有陪臣、妻妾、侍卫和亲信,也有用作仆役的奴隶。 人牲是祭祀时捋人像牛羊猪等牲畜一样被供奉给祖先的神灵,被杀者多为战俘和奴隶。 人殉、人牲现象在原始社会末期即已出现,到商代发展至高峰,商代晚期以后逐渐衰退。 在早期奴隶社会,战俘沦为奴隶后不能生产出较多的剩余产品反而消耗俘获方的食物,故多用于祭祀。随着奴隶制的发展,青壮年战俘用于生产获利渐丰,利用价值增加,因而人牲减少,且多为妇女儿童。西周.列鼎制度 97531 列鼎制度,是指在一个墓葬中发现的一组形制相同、纹饰相同、大小依次递减的鼎的组合。 商代虽用鼎随葬但无明确规定,西周时用鼎逐渐形成规律。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用鼎制度最为盛行。春秋中晚期越礼的现象开始出现,随着春秋社会变革的加剧,用鼎制度也遭到破坏。战国秦汉考古的分期 按照中国历史发展阶段的分期,战国秦汉考古可以从时代上划分为战国和秦汉两大段,然后可以细分为七个小阶段。 1.战国时期 2.秦汉时期(秦和西汉前期、西汉中期、西汉后期、新莽时期、东汉前期、东汉后期)战国 据棺椁和随葬品的差别可分为四大类: 甲类是多重棺椁的铜器墓,是属于统治阶级的墓葬。 乙类墓一棺一椁,不出铜礼器,只出陶礼器。 丙类墓有棺无椁,出少量陶器的一般平民墓。 丁类墓无棺无椁无殉葬品的土坑墓,是贫苦平民墓。始皇陵整个布局:陵东为始皇诸公子、公主的殉葬墓,有埋置陶俑、活马的从葬坑群,还有模拟军阵送葬的兵马俑坑。陵西是烧窑、制石和堆放砖瓦材料及埋葬刑徒的墓地。陵南紧靠骊山,陵北为大型的寝殿和便殿的建筑群。长安城的布局。 汉长安城的平面略呈方形,城墙全部为版筑土墙。城的四边各开三门,共十二座城门。每门皆有三个门道,一门可通4车,三门可通12车。城内有一条环城街。还有八条大街。中间有两条排水沟,将全街分为三股,中间一股为御道,两侧为旁道。 城外各宫位置:未央宫在城西南部,平面方形,宫内主要建筑有前殿、宣室殿、清凉殿、麒麟殿、金华殿、承明殿、椒房殿、昭明股、柏梁台、天禄阁、石渠阁等。长乐宫在东南部,又称东宫,四面各开一门。宫内主要建筑有前殿、临华殿、长信殿、长秋殿、永寿殿、神仙殿、永昌殿和钟室等。桂宫在未央宫北靠近西城墙,北宫、明光宫分别在未央、长乐宫之北,建章宫位于城西。 长安城城内宫殿、官署、府第林立,是王公贵族的居住地;城北和东北部为居民区;西北有东西九市,为工商业区;西郊为帝王、贵族、官僚田猎的苑囿区;南郊有宗庙、社稷、明堂辟雍,是帝王宣教化、祭天地、拜祖先的场所。开创了我国规划大城市的先例。 特点: (1)依地形,利用秦旧宫殿,未严格按礼制; (2)政治中心,缺乏商业意义,皇权的产物。城中设施均为宫廷服务。2.东汉洛(雒)阳城 西周初年设成周于此,东周时为都城。东汉都城是在东周都城基础上修建。北宫布局一直影响到明清时期。城中及城外的“市”已是用于商业贸易的地方。 东汉洛阳城的平面略呈长方形,故称“九六城”。全城共设十二个城门。城中主要宫殿为南宫和北宫。 东汉洛阳城基本摆脱周礼考工记营建都城的规划,南、北宫前后布置在城的中部,显露出按中轴线布局的萌芽;明堂、辟雍、灵台、太学建在城南正面,南城墙并开四门,表明都城规划开始强调正前面的布局。景帝阳陵,帝、后陵均为正方形覆斗状结构,帝、后各有陵园,坐西朝东,以帝陵东司马到为中轴线,帝、后陵周围有壕沟环绕,形成主陵区,门阙形式为三出阙,为目前发现最早三出阙实迹南侧发现大量夯土基址及罗经石。 阳陵模式: 1.正方形覆斗状封土,经过夯筑; 2.帝、后各有陵园,有园墙,四面有三出阙; 3.都有陵寝、陵庙、便殿; 4.坐西朝东,以帝陵东司马道为中轴线; 5.主陵区内还有其他陪葬坑; 6.后陵位于帝陵东向,妃子、夫人墓位于北侧,其他陪葬墓居于主陵区外的东司马道两侧,成为家族墓地; 7.东侧设有陵邑。 元帝时废陵庙、陵邑。黄肠题凑:西汉帝王陵寝椁室四周用柏木枋堆垒成的框形结构。黄肠:柏木黄芯,即榫头用柏木芯。题凑:椁室的构筑形式。 “黄肠题凑”一名,最初见于汉书霍光传。根据汉代礼制,黄肠题凑与玉衣、梓宫、便房、外藏椁同属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经朝廷特赐,个别勋臣贵戚也可使用。 根据吕氏春秋节丧和史记滑稽列传,墓葬中的“题凑”结构,至迟在战国时已经出现。但迄今对战国墓中题凑的形制和用材均缺乏了解。“题凑”在结构上的基本特点:一是层层平铺、叠垒,一般不用榫卯;二是“木头皆内向”,即题凑四壁所垒筑的枋木(或条木)全与同侧椁室壁板呈垂直方向,若从内侧看,四壁都只见枋木的端头,题凑的名称便是由这种特定的构筑方式衍生出来。 西汉末年,黄肠题凑发生变化:木室变砖室,黄肠木变黄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灵宝裕华安全培训课件
- 安全法培训要求课件
- 护士延续执业申请书
- 安全法制培训总结课件
- 消防栓维修合同模板5篇
- 2025菏泽曹县教育系统公开招聘初级岗位教师(166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2030工业废水零排放技术经济性与政策强制要求分析报告
- 2025-2030工业废水处理膜材料性能指标与市场准入标准报告
- 2025-2030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创新与市场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 2025-2030工业大数据采集设备部署现状与未来发展路径分析报告
- 2025年驾驶员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库卷(答案+解析)
- 无人机培训课件
- 2025辽宁沈阳副食集团所属企业招聘3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0米充电桩施工方案(3篇)
- 储罐区的安全题库及答案解析
- 交大入党测试题及答案
- 培训如何开早会的课件
- 劳务人员入厂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河北沧州市中心医院、沧州博施康养集团公开招聘辅助岗工作人员113名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版全新论坛讲座活动承接合同模板下载
- 药店冷链药品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