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课簿(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学校 渔 梁 小 学年级 三 年 级科目 数 学教师 季 资 和2011年9月1日 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 风团结 奉献 严谨 创新学 风励志 崇德 勤学 守纪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一九九七年八月七日修订) 一、依法执教 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 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三、热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四、严谨治学 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五、团结协作 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六、尊重家长 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与配合。积极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不训斥、指责学生家长。 七、廉洁从教 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 八、为人师表 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教 学 进 度 表周次日 期教 材 内 容需要 课时执行 情况108.30.-08.31.教师报到、学生注册2天209.01.-09.02.一、乘除法5309.05.-09.09.练习一、练习二5409.12.-09.16.二、观察物体5中秋节1天509.19.-09.23.练习三5609.26.-09.30三、千克、克、吨5710.03.-10.07练习四5国庆节3天810.10.-10.14.搭配中的学问5910.17.-10.21.四、乘法41010.24.-10.28.练习五51110.31.-11.04.期中复习考试51211.07.-11.11.五、周长51311.14.-11.18.交通与数学41411.21.-11.25.六、除法51511.28.-12.02.七、年、月、日51612.05.-12.09.时间与数学(一)51712.12.-12.16.时间与数学(二)41812.19.-12.23.八、可能性论学 .13.23. 生活中的推理51912.26.-12.30.总复习52012年1.2.-1.6.期末复习考试5元旦节1天渔梁小学学生单元测验成绩登记表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 科任教师:季资和序号学生姓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期中期末1俞嘉睿2方志磊3徐智翔4杨云龙5潘诗杰6毛敬强7叶方超8陈思洋9能兰星10叶如健11吕珊珊12周雨箐13徐慧峥14周 仪15梅玉娟16肖利萍17鄂灵芳18马梁慧19梁伟成20毛阳顺21付建成22刘小薇23张泽鑫24陶 建25余林坤26王雅慧27潘安琪28柳俊翔29祝瑶琪30黄宗旺总 分人 平优 生 率及 格 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全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乘除法、小树有多少棵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流程: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植树节马上就到了,你们有什么计划吗?请看明明班的同学在心什么呢?二、引导探索 学习新知出示挂图,大家看一看,这里有什么?1、仔细观察并说出图意。2、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出问题?3、试着解决所提问题。引出:203= 4、讨论算法20+20+20=60 23=6,203=60三、尝试解决,拓展应用1、每箱草莓40个,8箱草莓一共有多少个?(生独立解决,全班交流) 2、香蕉每堆200根,小象每天吃60根。大象每天要吃90根。3头小象吃一堆香蕉,够1天吃吗?1头大象一个星期要吃多少根香蕉?你还能提吃哪些数学问题?四、小结在这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学反思:这是在学生上学期已经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基础上,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教材利用三捆小树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探索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与过去教材相比,新教材更加体现了数学化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的课程标准理念;更加关注了学生的知识背景及个性差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力求使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重视算法多样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在本节课中,我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经历探索多种算法和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而不是强求统一的语言进行操练,使学生在一种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 生活中的实际经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小树有多少棵”这一场景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很熟悉的,学校或社区每年都进行植树活动,可以说每个学生都亲自经历过。在本节课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通过植树这一生活场景,使学生在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氛围中学习,同时又不失时机地进行环保教育。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我比较注重计算方法的训练,而忽略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也没有创设这方面的练习题,我准备下节课在这方面适当加强,以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能力。不足之处:这是新学期的第一节课,也是我用生本教学的第一节课,师生配合不默契,乘法口诀不熟练。课堂纪律有些乱,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是很好。我以后会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加强小组长的训练工作,力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需要多少钱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理多种算法交流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计算。2、结合具体情境,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教学重点难点:能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星期天,有三个小朋友,来到了美丽的大海边。出示挂图:认真观察这幅图,把你看到的说给同桌听一听。生:描述情境图,并根据图提出问题。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小组交流各自的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引出: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1)列式计算,小组交流。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独立列出乘法算式:12 3 = (2)全班交流算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学生们可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解决问题: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每个学生先独立列出乘法算是,尝试解决,再交流、汇报。、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1、133 705 242 153313 342 244 135 2、出示饼干图 一共有多少块饼干? 每个小朋友15块,分给6个小朋友,够分吗?出示小明和小玲卖的胶卷,谁的更便宜?(学生尝试解决,集体订正。)四、全课小结,完成作业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要注意什么问题?完成课本第页的第题。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由于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时,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先利用教材“买泳圈”的情境,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用学到的乘法知识解决身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进一步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再结合班级的实际,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如每张课桌配有2把椅子,引导学生在这一情境活动中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的能力。在教学中,我想不但要关注学生能否正确地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而且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每个学生能否积极地参与探索口算方法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能否提出自己的想法,是否乐于与同伴合作交流。、参观科技馆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合作学习。教学重点难点: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合作学习。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学校组织“学科学爱科学活动”三()班共有人乘辆大轿车去参观科技馆,平均每辆车坐多少人?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1、与同伴说说你是怎样想的?2、独立思考、探索算法(学生列出“602”的算式后,引导学生思考怎么计算。)3、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提倡算法多样化)、对比选择,适时引导三、学习应用,拓展迁移1、 603 2005 2408 1204 5607 9003 1806 27092、一包糖共80块,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到几块? 分给个人呢?分给个人呢?分给个人呢?3、这本书共170页,我已经看了90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剩下的书,要在4天内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页?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通过前面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玩游戏“夺红旗”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教学。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因此,在备课时,我主要围绕口算方法,和算法的多样化进行设计。先是出示课文中的情境,让学生从中找出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接着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计算,重点放在学生理解算理和算法的多样化上。、植 树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教学重点难点: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情境图“植树”从图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二、引导探索,解决问题、解决“每组3人,可以分多少组?”可以怎样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2、学生列出“363”的算式后,引导学生思考怎么计算。3、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提倡算法多样化)、比较、选择。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1、 462 844 6309 963 663 1005 7208 4822、一双鞋子的价钱是元,一双手套的价钱是元一双鞋子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几倍?一双鞋子的价钱比一副手套贵多少倍?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四、全课总结,完成作业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下课后,我们可以试一试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还能解决哪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 “口算除法”一课是以“植树”的情境来呈现的,这一情境虽然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但在秋季并不切合实际。因此我就结合我校一年级新生的招生情况,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获取相应的信息,感受到生活中存在数学问题;接着从学生熟悉的“排座位,需要几张桌子”的实际情境引入除法算式,让学生结合实际问题感受计算来自于解决问题的需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及个性差异,面对同一个数学问题、同一道口算题时,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维方法必然会不一样,他们往往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本节课学生在解决“每班各需要多少张桌子”这一问题时,由于创设的问题中包含有显性条件(每班的人数),也有隐性条件(每张桌子可以坐的人数),因此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出现了以下两种情况:(1)如果每1人需一张桌子,有多少人就需要多少张桌子,也就是44144(张),48148(张),46146(张);(2)如果每两人需一张桌子,桌子的张数就是人数的一半,也就是44222(张),48224(张),46223(张)。另外,教学时,我把计算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探索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我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比较中体会算法多样化。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搭一搭教学目标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教学重点: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教学难点: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教学用具:小正方体、小黑板、幻灯。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笑笑和淘气就进行了一个游戏,非常有趣,你们想看吗?课件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这里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操作活动一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1、教师通过幻灯演示“淘气”和“笑笑”搭立体图形的游戏过程,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说说游戏的方法,教师适时提出游戏的规则和要求。2、师生游戏。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尝试搭立体图形,进一步体验游戏的方法。2、学生同桌间游戏。3、学生交流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的典型操作活动进行交流。操作活动二提问、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1、师生活动师范。2、学生同桌间开展游戏。三、学习应用,拓展延伸搭一搭,看一看。找出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正面画“”,上面画“”,侧面画“”)连一连填一填画一画三、全课总结学生说一说:今天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成功,我认为注意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的培养是关键,只有对事物多方面的认识才能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属性,抓住事物本质.为达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这一目的,这节课通过提出“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是什么形状”这样的问题来进行设计,构建问题-探究-解答-结论-问题-探究的开放学习过程。在课一开始,设计了两个比赛,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观察无遮挡和有遮挡的立体图形,引导学生从不同方位进行观察,想象。由浅到深,由表及里,从直观到抽象,很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通过摆一摆活动,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 再通过学生自己和小组合作操作观察来印证自己的想象是否正确,最后通过试一试练习进行学生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训练。经历这一过程,学生自然地感知了二维与三维的关系,埋下了看到表象猜测内里的种子,有助于空间观念的形成, 感受到“没看到并不代表没有”这一重要的空间理念,由此类推到其它同样情况,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应用意识的形成。最后感悟体会到了从两个不同方向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但可以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正方体的数量范围这样的结论.总之,无论是观察,画图比赛还是动手操作,还是后面的试一试练习,无不是着重学生空间思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多角度思考,多层面推断,多策略探索,提供足够的交流空间,探索时空,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探索,创造,充分享受学习成功的乐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为主导这一新课改理念。第三单元 千克、克、吨、有多重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千克 = 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教学难点:掌握“1千克 = 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用具:各种秤、幻灯、小黑板、1千克的盐。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1、游戏导入。请三位学生到台前做“背一背”的游戏(请一位同学背另外两位同学,被被的两位同学轻重对比明显)。背的同学把感受讲给同学们听,让学生感受到人是有轻重的。2、实践体验。再请学生掂一掂桌上或带来的物体,感受物体的轻重并互相说一说。二、实践体验,建立概念。1、认识秤。2、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找一找。猜一猜。拎一拎。说一说。小结:生活中常用千克做单位表示物体有多重。3、建立克的质量观念。4、单位换算。让学生通过称一称、算一算等活动,理解1千克 = 1000克。如可以通过称2袋500克的盐,也可以称5袋200克的米等活动。用“kg”表示“千克”,用“g”表示克,并让学生说说再哪儿看见过这种符号。 三、巩固练习,实践活动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页“练一练”及“实践活动”“练一练”第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台秤,并注意第一幅图台秤的计量单位是“克”第二幅图的计量单位是“千克”、“练一练”第题、实践活动(先估计、后称量) 我的体重同伴的体重一个土豆我的书包4、想一想: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盐比较,哪个重些?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中有何收获?2、 布置课后实践活动任务:用秤在家分别称出1千克、2千克的物品并掂一掂。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设计教学时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摒弃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将教材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寓数学知识于学生课堂实践的活动中。如:课始的超市情境创设;课中开展掂、估、找、说活动时学生采用的一些零食及生活用品;练习题中“小马虎给外婆的一封信”,课后的小调查等。这些活动的设计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教师在每一环节设计中都非常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尝试探索和合作交流。从导入-新课-巩固,从感受1克或几克、几十克、几百克的重量到感受1千克物品的重量,教师都采取了多种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手、眼、口、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全方位地让学生反复感知,使学生在头脑中对1克、1千克形成清晰的表象,从而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充分体现了“做数学”的思想。在初步感知1克很轻很轻,人们几乎感觉不到之后,我让学生找一找桌上约重1克的物品,并交流估量的方法初步培养他们的估计能力;在感知几克、几十克、几百克的情况下又让学生估量棒棒糖、榨菜、方便面、盐的重量,在估量过程中又注重估量方法的优化。每一次估量活动都引导学生寻找参照物,对比着估。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吨有多重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吨 =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件)出示头大象的问题情境“你知道我有多重吗?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1、猜一猜。让学生猜一猜大象的质量,引出质量单位“吨”。2、看一看,算一算。利用图片逐一出示一个个情境,让学生看一看,算一算,再说一说。3、说一说。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单位要用吨。教材中的例子让学生看一看,第一幅图的意思是这座桥最多能承受“50吨”的质量。4、练一练。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吨的质量单位。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指导完成课本第页“练一练”的第、题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课件出示“曹冲称象”的故事情境图让学生讲“曹冲称象”的故事。讨论曹冲为什么要以用这个办法称象。请你计算这头大象有多重。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这节课是在教学了克和千克这两个重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比较大的重量单位。1吨的重量是非常抽象的。如何让学生准确感知1吨的重量,一向是教师们冥思苦想的一个问题。而引导学生建立1吨重的质量观念恰恰是本节课的重点。于是我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联系生活在体验中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回忆复习以前学过的重量单位:克和千克。接着让学生开展互相背一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平均体重25千克,估估大约多少个同学合起来的体重是1吨,问:全班同学合起来的体重够1吨了吗?让学生充分感受、估计、想象和整理,在探索中体验,在体验中理解,进而对1吨的概念有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了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在上述“吨的认识”教学片断中,当学生主动感悟出1吨有多重时,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如果让你搬1吨的大米,你觉得怎样?绝大部分学生均回答“不可能搬得动”。但有一个男孩说:“我想我能”,面对这件预先没有料到的“意外事件” 。我让那个“固执已见”的学生来背班上最重的同学并说感受,进一步引导,如果20个这样身材的同学大约重1吨,让你去背,你觉得怎样?这男孩的回答是: “肯定把我压扁”。并难为情地说:“老师, 1吨的大米我想我应该是搬不动的,太重了”。这男孩在体验中被说服了。课堂是学习的平台,也是学生展示的平台,在教学中,学生将课堂变成展示自己风采的舞台。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快乐。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内容:课本第26页搭配中的学问.教学目标:1、通过排列搭配活动,训练学生有序地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实践、创造的能力。、渗透排列、组合的思想。、教学重难点:训练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服装图片教学流程:活动(一)服装搭配()导入活动:国庆节马上到了,今天少年宫要举办文艺汇演,小红被选去当节目主持人,妈妈为好准备了几件衣服(图片)一件上衣,件下衣,要配成一套衣服,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板书课题:搭配、猜想: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你能把你的搭配方法用教具搭配给大家看吗?、连线:你能把这两种搭配方法在黑板上表示出来吗?让大家看清楚你是怎样搭配的?引导学生用连一连的方法。活动(二)服装搭配()1、导入活动:小红的爸爸知道小红要去少年宫当节目主持人,非常高兴,也买了件上衣送给小红,这下小红有几件衣服(图片)号上衣、号上衣、号下衣、号下衣,现在要配成一套衣服,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操作:请大家动手动脑,找出有多少不同的搭配方法,可以用学具摆一摆、连一连、或列算式算一算等方法都行。、交流:你准备怎样表示、怎样把你的搭配方法表达给大家听?听的同学要怎样听才能听懂?、同桌交流、全班交流号上衣号上衣号下衣号下衣、老师小结:在刚才的搭配过程中,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按一定的顺序思考操作,例如:这也是今天在搭配中学到的。活动(三)路线的搭配导入活动:小红选中了一套衣服高兴地去少年宫。(图片)这是小红从家到少年宫的路线图。读图:你能看懂这幅路线图吗?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几条路可以走?)解决问题。交流:活动(四)主持人的搭配今天少年宫来了位男生和位女生当主持人,每位男生与每位女生合作主持一个节目,你算算他们一共主持了几个节目?全课总结: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出现最简单的生活实例;快餐店在当今的生活中比比皆是,那么怎样来配菜也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学生并不感到陌生。有层次性的出现这些例题,实际上也是一种循序渐进和有序思维逐渐加深的过程。第一层次:出现一种荤菜和两种素菜:肉丸子和白菜、冬瓜。先要明确要求,搭配讲究营养合理,必须是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为一个饭盒的菜。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简洁的表示出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式。因为菜的数目较少,所以学生能够很快地说出来:肉丸子和白菜;肉丸子和冬瓜。但是怎样才能在自己的本子上书写出来,而且有序,使人一看就一目了然呢。这也是为下一步打基础,所以我们采用了几种不同方式的书写,最后得出比较合理的一种板书在黑板上:白菜肉丸子冬瓜第二层次:出现两种荤菜和两种素菜:牛排和鱼,豆腐和油菜。学生有了上面配菜的基础知识,现在操作起来可能也比较得心应手,但是怎样有序、快速的得到答案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显然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拿出一种荤菜分别与两种素菜搭配,再拿出另一种荤菜分别与两种素菜搭配。或者是倒过来:用一种素菜分别与两种荤菜搭配,再拿出另一种素菜分别与两种荤菜搭配。不管怎样都可以得到四种基本的搭配。老师在这里的作用就是要强调有序和快速,既可以避免重复,也可以使别人听起来非常的清晰。豆腐豆腐牛排鱼油菜油菜第三层次:完全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去寻找答案。但是难度有增加:两种荤菜:肉丸子和虾,三种素菜:白菜、豆腐和冬瓜。给学生提出要求:不仅需要快速的有序的说出一共有几种,而且还能在作业本上按照老师上面的格式书出来。学生们在小组的合作与自己的努力下,基本上都能够按照老师给出的要求完成这一内容。而且学得很轻松,很高兴。第四层次:怎样来总结这样的搭配一共有多少种呢?这是这堂课的一个提升部分。通过小组合作,学生逐渐的发现了搭配的种类和各种荤菜以及素菜数量之间的关系。那就是在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为一个饭盒的菜的原则下,搭配的种类就是荤菜和素菜数量的乘积。这样的发现其实是一种数学规律,不仅仅在这里的搭配中适用,在衣服的搭配,道路的选择等等生活方面有更广泛的用途。通过接下来的一组练习,再一次的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更进一步的激励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也为自己的教学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第四单元、乘法、购物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一定常去商店吧,今天我们就要进行一次购物,请同学们看挂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二、探索新知: 、买4把椅子需要多少钱?12 4 = 48(元)、引导学生讨论算法,汇报算法。(1)12+12+12+12=48(2) 1 2 (3) 1 2 1 2 4 1 2 1 2 4 8 4 8、买个书柜需要多少钱?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然后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用了哪些方法,每种方法是怎样算的?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完成课本第页第题。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了解了怎样用竖式来计算。下课后,请同学们试一试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去解决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笔算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在教学中,以发展学生为本,让学生在学习情景中根据教材提供新的探索材料,让学生尝试解答新知识、交流归纳算理、总结计算方法,使计算教学从教师传授知识转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本节课在目标价值取向上不仅仅满足于学生掌握基本的算理算法,会运用法则进行计算,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中,经历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计算过程,倡导算法的多样化,同时让学生逐渐体会到用竖式计算的优越性。在本课教学中,我改变传统教学中“重结论,轻过程”教学思想,更多去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在教学中,通过尝试、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勇于说出自己探索的过程和得出的结论,初步掌握笔算乘法的原理。再经过有针对性地练习、讨论,使学生进一步领悟笔算的算理和算法。、去游乐场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用具:幻灯、挂图、小黑板。教学流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游乐场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看图,从图中你能提出你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吗?二、探索新知: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在讲给同桌讲一讲;2、谁能提出数学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互相解决提出的问题!3、谁愿意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大家听?4、谁愿意解决她刚才提出的问题?5、重点讲解一道乘法题:例如: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钱?16 4 = 48(元)6、引导学生讨论算法,汇报算法。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1、连一连。2 32 15 4 16 5 26 8 5 12 19 5 60 7 4 30 3 16 24 2 52 4 15 6 17 5 4 16 3 40 84 52、 2 3 1 6 4 8 7 2 2 5 2 43、一件上衣的价钱是一条裤子的2倍。买这样一套衣服,需要多少钱?4、光明小学3名教师带45名同学去海洋馆参观,用400元钱买门票够吗?四、总结今天学习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教学反思:“去游乐场”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个教学环节,实际上是一位数乘多位数的进位乘法的教学,按照以往的做法,教师把这节教学当作展示自己的舞台,教师总是竭尽所能地帮助学生铺路搭桥,逐字逐句地分析过程,认真细致地归纳方法。但是,这样包办代替的最终结果却是以牺牲学生独特的个性、自主探索的能力换来的。对于学生来说,他们通过自我调控、感悟方法、比较分析、内化吸收,最终所获得的比教师教给的方法和机械的模仿要有意义得多。 要让数学走进生活中去,必须让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愿意用数学眼光去思考。因此,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有意识的学,有意识的用。我在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的教学中,让学生看课件去游乐场情境的主题图,让学生收集信息.并根据所得的信息写出算式: 164,学生遇到了计算上的困难:164不会计算,我采用激将法“如果让你们自己来研究,你们能行吗?”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老师的点拨,把不会算的转化成学过的知识进行计算。有的学生把算式分拆成104+64, 94+74,84+84-从众多的计算方法中进行择优,发现第一种的分拆的方法计算是最简便的.从这种方法中引出乘法的竖式计算.由于前面的铺垫,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了乘法的竖式计算的含义,从一位数乘两位数自然的引向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 这样教学,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样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合作学习的品质。又让学生感受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 如上例所述,学生具有自我实现的潜能,教师的职责是促进学习者的自我实现。学生在学习一个新知前,不可能是一无所知的,他们或多或少积累了一定的学习、思考方法,只要我们充分相信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好必要的情境创设、方法指导等工作,学生就完全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分层探究、总结概括来努力实现学习目标。这样教学,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地学习,实现个性化发、乘火车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用具:挂图、小黑板。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坐过火车吗?火车上也有许多数学问题,你们发现了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研究火车上的数学问题。二、探索新知: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在讲给同桌讲一讲;2、谁能提出数学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互相解决提出的问题!3、谁愿意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大家听?4、谁愿意解决她刚才提出的问题?5、重点讲解一道乘法题:例如:5节卧铺车厢可乘多少人?72 5 = (元)6、引导学生讨论算法,汇报算法。(1)70 5 = 350, (2) 1 2 2 5 = 10, 4 350 + 10 = 360。 4 8 答: 三、拓展应用1、 4 6 + 3 7 5 + 4 8 6 + 3 9 7 + 5 3 6 + 6 9 2 + 72、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5人,一共有多少人?其中男同学有91人,女同学有多少人?3、谁的年龄大?4、小明放寒假时去姥姥家。先乘5时的火车,有乘2时的汽车。(1)在图中标出,出发后3时火车的大概位置。(2)从小明家到姥姥家一共有多少千米?四、总结:今天学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应注意什么问题? 教学反思:乘火车这节课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的一种数学教学活动。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新知的欲望,在探究过程中学会数学。本节课的设计主要分成“检查,复习铺垫创设情境,引入新知主动探究,学习新知拓宽延伸,发展新知”四个层次。在检查复习层次既了解学生对前一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又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层次中根据小学生好动,喜欢做游戏的特点,以学生熟悉的“乘火车”游戏为引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现代数学教育非常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及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要面向全体,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主动参与学习,体验成功。在主动探究,学习新知层次的教学中我通过小组练、独立练、分层练、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动脑、动口,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我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己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在拓宽延伸,发展新知环节中我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 5 ?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2、结合具体的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的意识和能力。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合作学习。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标准住宅买卖合同样本
- 2025年工会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成都市临时工劳动合同模板
- 2025年下半年呼和浩特市事业单位招考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吉林高新区新冠核酸检测实验室(PCR实验室)招聘20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吉林长春德惠市事业单位招考(134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吉林通化县事业单位招聘50人(8号)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吉林直事业单位招考考试(6号)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吉林市规划编研中心招考工作人员(2号)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吉林双辽市事业单位招聘56人(2号)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3-2024学年北京西城区一六一中高三(上)期中数学试题及答案
- 红色旅游合同范本
- GB/T 20878-2024不锈钢牌号及化学成分
- 高中生考试焦虑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课件 第10章-地下建筑抗震设计
- SBAR交接班模式在临床运用
- 碎石临时停车场施工方案
- 静电消除作业指导书
- 华侨城集团领导岗位业绩考核管理规定
- 机械设备安全检查表88612
- 培智二年级体育课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