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评价.doc_第1页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评价.doc_第2页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评价.doc_第3页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评价.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评价作者:何峰【关键词】 子宫出血 对我院2003年5月2006年4月收治的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实行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5月2006年4月在我院就诊,年龄在4050岁,经分段诊刮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192例。对其中符合米非司酮治疗标准的90例患者进行疗效跟踪调查。米非司酮治疗标准为:(1)经B超和诊断性刮宫排除子宫肌瘤、卵巢肿瘤、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等器质性病变;(2)无服用米非司酮禁忌证;(3)接受本治疗前半年内未接受过其他激素治疗;(4)治疗前肝肾功能正常,血液分析除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低于正常外,余各项正常。 1.2 治疗方法 90例患者均进行分段诊刮,诊刮第3天始每天口服米非司酮10 mg,连服3个月。患者服药前及服药后30天、60天、90天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检查血液分析,并抽空腹血查肝肾功能及血FSH、 LH、 P、 E2值。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和2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变化 90例患者服药前子宫内膜厚度(1.40.3)cm,服药后30天为(0.70.3)cm,服药60天为(0.50.2)cm,服药90天为(0.60.2)cm。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 治疗前后激素水平变化 服药后E2及P值均较用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见表1。表1 用药前后激素水平变化 2.3 治疗效果 所有患者均随访12个月。90例治疗期间均闭经。62例(68.89%)患者停药后绝经;9例(10%)患者月经稀发;11例(12.22%)患者停药36周恢复正常月经;8例(8.89%)患者停药2个月后又有不规则阴道出血,再次诊刮病理检查7例为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过长,1例为不典型增生,均改为其他治疗方案。治疗后所有患者血红蛋白均有不同程度升高。 2.4 不良反应 治疗中有15例患者服药初出现轻度恶心,无呕吐,几天后自然消失。有22例患者出现潮热、多汗症状。余无主诉不适。肝肾功能治疗前后无异常改变。3 讨论女性围绝经期长短不一,因人而异。有的可始于40岁,持续10多年。此期妇女卵巢功能衰退,卵泡几乎已耗尽,剩余卵泡对垂体促性腺激素反映低下,雌激素分泌量锐减,对垂体的负反馈减弱,于是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但不能形成排卵前高峰,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失调,引起异常子宫出血,称为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常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贫血、继发感染、精神负担加重,甚至需子宫切除等,因而给患者身体和心理上都造成很大痛苦。临床上常用刮宫、性激素周期治疗等治疗方法。但由于上述治疗方法本身的局限性,临床上一直在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经济、不良反应小的治疗方法。米非司酮是一种合成类固醇,其结构类似炔诺酮,具有抗孕酮、糖皮质醇和轻度抗雄激素特性,对子宫内膜孕激素受体有高度亲和力1。有资料表明,米非司酮既能作用于下丘脑抑制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分泌而影响FSH、LH分泌,又能直接作用于垂体抑制FSH、LH的释放,且能直接作用于卵巢的颗粒细胞,促进其凋亡,增加闭锁卵泡数,导致卵巢残存卵泡萎缩,造成闭经2。米非司酮通过对卵巢直接和(或)间接作用,使排卵延迟,结合其诱导黄体溶解作用,使体内雌孕激素水平下降3。本资料显示治疗后血清E2、P值均较用药前明显下降,证明了米非司酮的这一作用。孕激素对子宫内膜生长作用是多方面的。有研究发现,孕激素对子宫内膜影响,存在着一种调节包含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以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在内的自分泌调控子宫内膜生长的网络模式,米非司酮作为孕激素拮抗剂,能有效抑制此种调节,从而影响子宫内膜生长;米非司酮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降调作用以及间接抑制子宫内膜芳香化酶活性的作用,干扰子宫内膜的增殖分化过程,使子宫内膜增生受到抑制4。本资料显示治疗后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变薄,证实了米非司酮的抗子宫内膜增生的作用。本资料90例患者服药期间均闭经,62例患者停药后绝经,证明米非司酮对近绝经期妇女有提前闭经的作用。90例患者服药后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变薄,说明米非司酮有阻碍子宫内膜发育的作用。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服药3个月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说明其安全性优于其他药物。本资料中有一例患者治疗3个月闭经,但停药两个月又有不规则阴道出血,再次诊刮病理检查为不典型增生,其发病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综上所述,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效果肯定,是一种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的治疗方法,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34.2 张雪莲.米非司酮和睾酮对大鼠颗粒细胞凋亡的影响.生殖医学杂志,1995,4(3):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