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成药介绍.doc_第1页
常用中成药介绍.doc_第2页
常用中成药介绍.doc_第3页
常用中成药介绍.doc_第4页
常用中成药介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用中成药药品目录感冒止咳药物2心脑血管病药物5胃病药物10肝胆病药物11肾病药物12治头痛药物14消脂类药物15化石药物15风湿痹证、痛风药物16妇科药物17喉科药物21眼科药物23骨科药物24外用药物24其他26感冒止咳药物清开灵胶囊组成:略功效与主治:清热解毒,镇静安神。用于外感风热时毒、火毒内盛所致高热不退、烦躁不安、咽喉肿痛、舌质红绛、苔黄、脉数;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气管炎,高热等属上述证候者。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24粒,一日3次,儿童酌减或遵医嘱。小青龙颗粒组成:麻黄 芍药 细辛 干姜 炙甘草 桂枝(去皮) 五味子 半夏。功效与主治:解表化饮,止咳平喘。用于风寒水饮,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稀。用法与用量:开水冲服,一次6g(无糖型)或一次13g(含糖型),一日3 次。复方甘草口服液成份: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份为:每10ml中含甘草流浸膏1.2ml、复方樟脑酊1.8ml、甘油1.2ml、愈创木酚甘油醚0.05g、浓氨溶液适量。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和感冒时所产生的咳嗽及咳痰不爽。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510ml,一日3次,服时振摇。急支糖浆组成:鱼腥草、金荞麦、四季青、麻黄、紫菀、前胡、枳壳、甘草功效与主治:清热化痰,宣肺止咳。用于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感冒后咳嗽,症见发热,恶寒,胸膈满,咳嗽咽痛;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见上述证候者。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2030ml,一日34次;儿童一岁以内一次5毫升,一岁至三岁一次7毫升,三岁至七岁一次10毫升,七岁以上一次15毫升,一日34次。利肺片组成:五味子,白及,枇杷叶,牡蛎,百部,甘草,百合,冬虫夏草,蛤蚧功效与主治:驱痨补肺,镇咳祛痰。用于肺痨咳嗽,咯痰咯血,气虚哮喘,慢性气管炎。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2片,一日3次金荞麦片成份:本品为金荞麦浸膏片。功效与主治:清热解毒,排脓祛瘀,祛痰止咳平喘。急性肺脓疡、急慢性气管炎、喘息型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及细菌性痢疾。症见咳吐腥臭脓血痰液或咳嗽痰多,喘息痰鸣及大便泻下赤白脓血。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4-5片,日3次。双黄连口服液组成:金银花、黄芩、连翘。功效与主治: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咳嗽,咽痛。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2支(20毫升),一日3次。百咳静糖浆(胶囊)组成:陈皮 麦冬 前胡 苦杏仁 (炒) 清半夏 黄芩 百部(蜜炙) 黄柏 桑白皮 甘草 麻黄(蜜炙) 葶苈子(炒) 紫苏子(炒) 天南星(炒) 桔梗 瓜萎仁(炒) 功效与主治:清热化痰、平喘止咳。用于百日咳,感冒及急慢性气管炎引起的咳嗽。用法与用量:口服,一二岁一次5ml;三岁五岁一次10ml;成人一次2025ml,一日 3次。贝羚胶囊组成:川贝母 羚羊角 猪去氧胆酸 麝香沉香 人工竺黄(飞) 青礞石(煅,飞) 硼砂(炒)功能与主治: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用于痰热阻肺,气喘咳嗽;小儿肺炎,喘息性支气管炎及成人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0.6g,一日3 次;小儿一次0.150.6g,周岁以内酌减,一日2 次。小柴胡颗粒组成:柴胡、黄芩、半夏(姜制)、党参、生姜、甘草、大枣。解表散热,疏肝和胃。用于外感病,邪犯少阳证,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开水冲服。一次12袋,一日3次。辛芩颗粒组成:细辛、黄芩、荆芥、白芷、桂枝、苍耳子、石菖蒲、黄芪、白术、防风。功能与主治:益气固表,祛风通窍,用于肺气不足、风邪外袭所致的鼻痒、喷嚏、流清涕,易感冒;过敏性鼻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与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 3次,20日为一个疗程。感冒退热颗粒组成:大青叶、板蓝根、连翘、拳参。功效与主治: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所致的发热,咽喉肿痛;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炎见上述证候者。用法与用量:一次12袋 ,一日3 次。蛇胆川贝枇杷膏组成:由名贵中药蛇胆汁和川贝母等组成功效与主治:润肺止咳,祛痰定喘。用于风热犯肺引起的咳嗽痰多、胸闷、气喘。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5毫升,一日3次。参贝北瓜膏组成:北瓜清膏、党参、浙贝母、南沙参、干姜。功能主治:平喘化痰、润肺止咳,补中益气。用于哮喘气急,肺虚咳嗽,津少痰多等症。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服,每日次。抗病毒口服液组成:板蓝根、石膏、芦根、生地黄、郁金、知母、石菖蒲、广藿香、连翘。功效与主治:清热祛湿,凉血解毒。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发热及上呼吸道感染,流感、腮腺炎等病毒感染疾病患。治疗流感、病毒性感冒、手足口病、红眼病等各种温病。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0毫升,一日23次(早饭前和午、晚饭后各服一次)。心脑血管病药物麝香保心丸:成分:麝香、人参提取物、牛黄、肉桂、苏合香、蟾酥、冰片。功效与主治:芳香温通,益气强心。用于心肌缺血引起的心绞痛、胸闷及心肌梗死。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2丸,一日3次;或症状发作时服用。复方丹参滴丸(丹参片,丹参注射液)组成:丹参 三七 冰片功效与主治:凉血活血。临床上广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预防、治疗、急救。滴丸剂型起效、吸收快,3分钟便可迅速缓解心绞痛。用法与用量:口服或舌下含服,一次10粒,一日三次,疗程28天或遵医嘱。地奥心血康胶囊:组成:黄山药之根茎中提取的甾体总皂苷精制而成的纯中药制剂功效与主治: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扩张冠脉血管,改善心肌缺血。用于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瘀血内阻之胸痹、眩晕、气短、心悸、胸闷或痛等症。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2粒,一日3次,饭后服用,或遵医嘱。通心络胶囊:成份:人参、水蛭、全蝎、土鳖虫、蜈蚣、蝉蜕、赤芍、檀香、降香、乳香、酸枣仁、冰片。 功效与主治: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证属心气虚乏、血瘀络阻者。症见胸部憋闷、刺痛、绞痛,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或结代。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2-4粒,一日3次。心达康胶囊(片、滴丸)成分:植物沙棘中提取的有效成份沙棘总黄酮精制而成功效与主治:是化瘀通脉,用于心血瘀阻型冠心病,症见心悸、心痛、气短胸闷等。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0mg,一日3次,一个月为一疗程。心可舒胶囊(片)成分:丹参、葛根、三七、木香、山楂。功效与主治: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用于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引起的胸闷、心绞痛、头晕、头痛、颈项疼痛及心律失常、高血脂等症。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数4粒,一日3次,或遵医嘱。冠脉宁组成:丹参、没药(炒)、鸡血藤、血竭、延胡索(醋制)、当归、郁金、何首乌(制)、桃仁(炒)、黄精(蒸)、红花、葛根、乳香(炒)、冰片。功效与主治: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用于以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入夜更甚、心悸不宁、舌质紫暗、脉沉弦为主症的冠心病、心绞痛、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3片,一日3次或遵医嘱。养心氏片组成:黄芪、灵芝、党参、丹参、葛根、地黄、当归、淫羊藿、延胡索(炙)、 山楂、炙甘草等13味。功效与主治:扶正固本,益气活血,行脉止痛。用于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及合并高血脂、高血糖等症见有上述证候者。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23片,一日3次。益心舒胶囊(颗粒、片、丸)组成:人参 麦冬 五味子 黄芪 丹参 川芎 山楂功效与主治:益气复脉,活血化瘀,养阴生津。用于气阴两虚,心悸脉结代,胸闷不舒、胸痛及冠心病心绞痛见有上述症状者。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生脉胶囊组成:人参 麦冬 五味子功效与主治:益气复脉,养阴生津。用于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脉微自汗。临床适用于:休克(过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肌炎、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原发性低血压。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 3粒,一日 3次。参松养心胶囊组成:人参、麦冬、山茱萸、丹参、炒酸枣仁、桑寄生、赤芍、土鳖虫、甘松、黄连、南五味子、龙骨功效与主治:参松养心胶囊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清心安神。用于治疗气阴两虚,心络瘀阻引起的冠心病室性早搏,症见心悸不安、气短乏力,动则加剧,胸部闷痛,失眠多梦,盗汗,神倦懒言等。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银杏叶片成 分:银杏叶提取物功效与主治:活血化瘀通络。用于瘀血阻络引起的胸痹心痛、中风、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脑梗死见上述证候者。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2片,一日3次珍合灵片组成:珍珠粉 灵芝 甘草功效与主治:养心安神。用于心悸、失眠等。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 3 4片,一日 3次。中风回春丸组成:当归(酒制)、川芎(酒制)、红花、桃仁、鸡血藤、土鳖虫(炒)、僵蚕(麸炒)、丹参、木瓜、忍冬藤、地龙(炒)、茺蔚子(炒)、川牛膝、全蝎、蜈蚣、伸筋草、威灵仙(酒制)、络石藤、金钱白花蛇。功效与主治: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用于痰瘀阻络,中风偏瘫,半身不遂,肢体麻木。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4-6片,一日3次培元通脑胶囊成分:制何首乌 熟地黄 天冬 龟甲(醋制) 鹿茸 肉苁蓉(酒制) 肉桂 赤芍 全蝎 水蛭(烫)地龙 山楂(炒) 茯苓 炙甘草功效和主治:益肾填精,息风通络。用于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恢复期肾元亏虚,瘀血阻络证,症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不清、偏身麻木、眩晕耳鸣、腰膝酸软、脉沉细。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3粒,一日3次。复方芦丁片组分为:芦丁与维生素C。主要用于治疗脆性增加的毛细血管出血症,也用于高血压脑病、脑出血、视网膜出血、出血性紫癜、急性出血性肾炎、再发性鼻出血、创伤性肺出血、产后出血等的辅助治疗。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2片,每日3次。速效救心丸组成:由川芎、冰片等名贵中药组方功效与主治:行气活血,祛瘀止痛,增加冠脉血流量,缓解心绞痛。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用法与用量:含服,一次4-6粒,一日3次;急性发作时,一次10-15粒。开始剂量宜小,一般4粒,含服后5分钟起效。药效产生时,舌下应有苦辣味和清心透凉感。如果10分钟后不缓解,可酌情再服用46粒,如连用23次仍不能奏效,应立即去医院救治。银丹心脑通软胶囊组成:银杏叶 丹参 灯盏细辛 三七 山楂 绞股蓝 大蒜 天然冰片功效与主治: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消食化滞,用于气滞血瘀引起的胸痹,症见胸痛,胸闷,气短,心悸等;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脑动脉硬化,中风,中风后遗症见上述症状者。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24粒,一日3次。黄豆苷元胶囊成分:黄豆苷元4.7-二基羟异黄酮功效与主治:用于高血压病及症状性高血压、冠心病、脑血栓、高血脂、眩晕症、突发性耳聋的辅助治疗。也可用于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粒,一日3次。华佗再造丸组成:当归、川芎、冰片、白芍、红参、五味子、马钱子、红花、南星等。功效与主治:活血化瘀,化痰通络,行气止痛。用于痰瘀阻络之中风恢复期和后遗症,症见半身不遂、拘挛麻木、口眼歪斜、言语不清。用法与用量:每次8克(约48-50粒),早晚各服1次。连服10天,停药1天, 30天为一疗程,可连服3个疗程。预防量与维持量每次4克,早晚各服1次。胃病药物胃复春片成分:红参、香茶菜、枳壳(炒)等。功效与主治:健脾益气、活血解毒。用于治疗胃癌癌前期病变及胃癌手术后辅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其它消化系统肿瘤的辅助治疗。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胃苏颗粒成分:陈皮、佛手、香附、香橼、枳壳、紫苏梗功效与主治: 理气消胀,和胃止痛。主治气滞型胃脘痛,症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得嗳气或矢气则舒,情绪郁怒则加重,胸闷食少,排便不畅及慢性胃炎见上述证候者。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袋,一日3次。15天为一个疗程。养胃颗粒黄芪(炙)、党参、陈皮、香附、白芍、山药、乌梅、甘草。养胃健脾,理气和中。用于脾虚气滞所致的胃痛:症见胃脘胀痛,嗳气不舒,纳呆食少,神疲乏力, 慢性萎缩性胃炎见上述证候者。用法与用量:开水冲服,一次袋,一日3次。复方黄连素片组成:盐酸小檗碱 木香 吴茱萸 白芍 功效与主治:是清热燥湿,行气止痛,止痢止泻。用于大肠湿热,赤白下痢,里急后重或暴注下泻,肛门灼热;肠炎、痢疾见上述证候者。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四神片组成:肉豆蔻 吴茱萸 补骨脂 五味子 干姜 大枣功效与主治:助肾散寒,止泻消胀。用于肾虚受寒,肠鸣肚胀,五更溏泻,食物不化,久泻不止,面黄体弱。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4片,一日2次。康复新液成分:美洲大蠊干燥虫体的乙醇提取物。功效与主治:通利血脉,养阴生肌。内服:用于瘀血阻滞,胃痛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以及阴虚肺痨,肺结核的辅助治疗。外用:用于金疮、外伤、溃疡、瘘管、烧伤、烫伤、褥疮之创面。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0ml,一日3次,或遵医嘱;外用,用医用纱布浸透药液后敷于患处,感染创面先清创后再用本品冲洗,并用浸透本品的纱布填塞或敷用。肝胆病药物当飞利肝宁胶囊成分:当药甙、当药苦甙、龙胆碱、齐墩果酸、水飞蓟素等功效与主治:清热利湿、益肝退黄。用于湿热郁蒸而致的黄疸型肝炎、传染性肝炎、慢性肝炎而见湿热症侯者。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急性肝炎1520天为一疗程,慢性肝炎23个月为一个疗程。复方益肝灵片成分:水飞蓟素和五味子提取物五仁醇浸膏功效与主治:益肝滋肾,解毒祛湿。用于肝肾阴虚,湿毒未清引起的胁痛、纳差,腹胀,腰酸乏力,尿黄等症;或慢性肝炎转氨酶增高者。对急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中毒性肝炎、脂肪肝及药物中毒性肝损伤及酒精性肝损害有较好的疗效用法与用量:含服,每次2片,每日10-20片,分次含服,疗程5天。扶正化瘀胶囊组成:丹参、发酵虫草菌粉、桃仁、松花粉、绞股蓝、五味子(制)功效与主治:扶正化瘀。有效逆转肝纤维化改善肝硬化临床症状。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5粒,一日3次,24周为一疗程。胆宁片组成:大黄、虎杖、青皮、陈皮、郁金、山楂、白茅根。功效与主治:疏肝利胆,清热通下。用于肝郁气滞,湿热未清所致右上腹隐隐作痛、食入作胀、胃纳不香、嗳气、便秘;慢性胆囊炎见上述症候者。用法与用量:饭后服,一次5片,一日3次。金胆片组成:龙胆、金钱草、虎杖、猪胆膏功效与主治:利胆消炎。用于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以及胆道感染。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5片,一日23次。肾病药物消渴丸成分:黄芪 地黄 天花粉 格列本脲(即为优降糖,每10丸含量为2.5mg)功效与主治:滋肾养阴,益气生津。用于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体倦无力,眠差腰痛,尿糖及血糖升高这气阴两虚型消渴症。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25-2.5g(约5-10丸)一日3次,初服者饭前半小时温开水送服。根据病情控制情况,从每次1.25g(约5丸)递增至(约10丸)直到出现疗效时,逐渐减少为每日2次的维持剂量。遵医嘱服。十味玉泉胶囊成分:地黄、茯苓、甘草、葛根、黄芪、麦冬、人参、天花粉、乌梅、五味子。功效与主治:益气养阴,清热生津。用于气阴两虚之消渴病。症见:气短乏力,口渴喜饮,易饥烦热。可作为型糖尿病的辅助治疗药。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4粒,一日4次。肾炎康复片组成:西洋参、人参、地黄、杜仲(炒)、山药、白花蛇舌草、黑豆、土茯苓、益母草、丹参、泽泻、白茅根、桔梗。益气养阴,补肾健脾,清除余毒。主治慢性肾小球肾炎,属于气阴两虚,脾肾不足,毒热末清证者,表现为神疲乏力,腰酸腿软,面浮脚肿,头晕耳鸣; 蛋白尿,血尿等。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片,一日3次,小儿酌减。三金片成份:金樱根、金刚刺(菝葜)、 羊开口、金沙藤、积雪草功效与主治: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益肾。用于下焦湿热、热淋,小便短赤,淋沥涩痛;急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尿路感染属肾虚湿热下注证者。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3片,一日34次。泌淋清胶囊成分:四季红420g 黄柏300g 酢浆草300g 仙鹤草160g 白茅根240g 车前草200g 制成 1000粒功效与主治: 苗医:旭嘎帜沓痂,洼内通诘;休洼凯纳,殃矢迪。 中医: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用于湿热蕴结所致的小便不利,淋漓涩痛,尿血,急性非特异性尿路感染,前列腺炎见上述证候者。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3粒,一日3次;或遵医嘱。 规格:每粒装0.4g治头痛药物全天麻胶囊组成:本品为天麻经加工成细粉制成的胶囊剂。功效与主治:平肝,息风,止痉。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症。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2-6粒,每日3次。养血清脑颗粒组成:当归 川芎 白芍 熟地黄 钩藤 鸡血藤 夏枯草 决明子 珍珠母 延胡索 细辛。功能与主治:养血平肝,活血通络。用于血虚肝亢所致头痛、眩晕眼花、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1袋,每日3次。川芎茶调片组成:川芎、白芷、羌活、细辛、荆芥、防风、薄荷、甘草。功效与主治:疏风止痛。用于风邪头痛,或有恶寒、发热、鼻塞。用法与用量:饭后清茶送服,一次46片,一日3次。强力定眩片组成:天麻、杜仲、野菊花、杜仲叶、川芎。功效与主治:降压、降脂、定眩。用于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症以及上述诸病引起的头痛、头晕、目眩、耳鸣、失眠等症。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46片,一日3次。松龄血脉康胶囊组成:松叶 葛根功效与主治:平肝潜阳,镇心安神的功能。用于高血压有头痛眩晕、急躁易怒、心悸失眠等属肝阳上亢见证者。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3粒,一日3次。饭后服用。消脂类药物脂必妥片(胶囊)成分:山楂、白术、红曲等。功效与主治:健脾消食,除湿祛痰,活血化瘀。用于脾瘀阻滞,症见气短,乏力,头晕,胸闷,腹胀,食少纳呆等;高脂血症;也可用于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辅助治疗。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3片,一日2次,早晚饭后服用。复方罗布麻颗粒组成:罗布麻叶 菊花 山楂功效与主治:对高血压症疗效显著,能使头痛、头晕、肢体麻木等症状消失。用法与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2袋,一日2次。化石药物排石冲剂组成:连钱草、车前 子、忍冬藤、石韦、徐长卿、霍麦、滑石、冬葵子、木通制成冲剂。功效与主治:具有利水、通淋、排石功效,用于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等泌尿系统结石症治疗。用法与用量:口服:开水冲服,每次1袋,每日3次。复方金钱草颗粒组成:广金钱草 车前草 石韦 玉米须功效与主治:清热祛湿,利尿排石,消炎止痛。用于泌尿系结石、尿路感染属湿热下注证者。用法与用量:开水冲服,一次 12 袋,一日 3 次。风湿痹证、痛风药物痛风定胶囊组成:秦艽 黄柏 延胡索 赤芍 川牛膝 泽泻 车前子 土茯苓功效与主治:清热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定痛。用于湿热所致的关节红肿热痛,伴有发热,汗出不解,口渴喜饮,心烦不安,小便黄;痛风病见上述证候者。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正清风痛宁片成分:本品为青风藤经加工制成的片剂。功效与主治: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证。症见肌肉酸痛,关节肿胀、疼痛,屈伸不利,麻木僵硬等及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上述症候者。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4片,一日312片,饭前服风湿骨痛胶囊组成:制草乌、红花、甘草、木瓜、乌梅、麻黄 。功效与主治: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用于风寒湿痹所致的风湿性关节炎。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24粒,一日2次。伤湿止痛膏组成:几十种中药功效与主治:驱风散寒,祛湿通络,活血止痛。多用于 关节痹痛、跌扑闪挫等症。现代多 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外伤性关节炎、颈神经根炎、颈椎骨质增生、捩伤、软组织挫伤等。用法与用量:外用颈舒颗粒组成:三七,当归,川芎,红花,天麻,肉桂,人工牛黄。活血化瘀,温经通窍止痛,适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瘀血阻络证,症见颈肩部僵硬,疼痛,患侧上肢窜痛等。用法与用量:温开水冲服,一次6克(1袋),一日3次。疗程一个月。妇科药物活血通脉胶囊主要成分:水蛭功能与主治 :破血逐瘀,活血散瘀,通经,通脉止痛。用于症瘕痞块,血瘀闭经,跌打损伤及高脂血症,见有眩晕、胸闷、心痛、体胖等属于痰瘀凝聚者。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24粒,一日3次八珍益母胶囊成分:益母草 党参 白术(炒) 茯苓 甘草 当归 白芍(酒炒) 川芎 熟地黄功效与主治:补气血,调月经。用于妇女气血两虚,体弱无力,月经不调。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3粒,一日3次。桂枝茯苓胶囊成份:桂枝、茯苓、桃仁、白芍、牡丹皮。功效与主治:活血化瘀、缓消症块。用于妇人瘀血阻络所致的症块、经闭、痛经、产后恶露不尽;子宫肌瘤、盆腔炎性疾病、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见上述证候者;也可用于女性乳腺囊性增生病属淤血阻络证,症见乳房疼痛、乳房肿块、胸胁胀闷;或用于前列增生属瘀阻膀胱证,症见小便不爽、尿细如线、或点滴而下、小腹胀痛者。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日3次,一次3粒。饭后服。经期停服。疗程3个月。妇科千金胶囊千斤拨、金樱根、穿心莲、功劳木、单面针、当归、鸡血藤、党参。功能主治:清热除湿,益气化瘀。用于湿热淤阻所致的带下病,腹痛,症见带下量多,色黄质稠,小腹疼痛,腰骶酸痛,神疲乏力;慢性盆腔炎见上述症候者。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2粒,一日3次,14天为一疗程。温开水送下。妇乐胶囊成 份:忍冬藤、大血藤、甘草、大青叶、蒲公英、牡丹皮、川楝子、赤芍、大黄等。功效与主治:清热凉血,化瘀止痛。用于瘀热蕴结所致的带下病。症见:带下量多,色黄,少腹疼痛,慢性盆腔炎见上述证候者。 规 格:每粒装0.5g。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粒,一日二次,一个月为一疗程。 临床应用:对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有显著疗效。坤复康胶囊成分:赤芍、苦参、猪苓、女贞子、南刘寄奴、乌药、粉蓖薢、扁蓄。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清利湿热。用于气滞血瘀,湿热蕴结所致的带下量多,下腹隐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4粒,一日3次。 禁忌:孕妇禁用。坤泰胶囊成分:熟地黄、黄连、白芍、黄芩、阿胶、茯苓功效与主治:滋阴清热,安神除烦。用于绝经期前后诸证。阴虚火旺者,症见潮热面红、自汗盗汗、心烦不宁、失眠多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妇女卵巢功能衰退更年期综合征见上述表现者。葆宫止血颗粒成分:牡蛎(煅)、白芍、侧柏叶(炒炭)、地黄、金樱子、 柴胡(醋炙)、 三七、仙鹤草、椿皮、大青叶等。功效与主治:固经止血,滋阴清热。用于冲任不固、阴虚血热所致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症见月经 量多或经期延长,经色深红、质稠,或有 小血块,腰膝酸软,咽干口燥,潮热心烦,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功能性子宫出血及上环后子宫出血见上述证候者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2次。月经来后开始服用,14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月经周期。安宫止血颗粒成分:益母草、马齿苋等。功效与主治:活血化瘀、清热止血。用于人工流产、足月分娩后因血瘀兼热证引起的恶露不净。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3次。 不良反应:使用本品后,偶见全身发痒。 禁忌:有咳血史和高血压患者忌用。 注意事项:用药期间,注意观察阴道出血量的变化。 规格:每袋装4g 。 止痛化癓胶囊成 份:党参、炙黄芪、炒白术、丹参、当归、鸡血藤、三棱、莪术、芡实、山药、延胡索、鱼腥草、北败酱、蜈蚣、全蝎、土鳖虫、泡姜、肉桂等19味。注 意:孕妇忌用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6粒,一日23次。 功能主治: 益气活血,散结止痛。用于气虚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癓瘕,症见行经后错、经量少、 有血块、行经小腹疼痛、腹有癓块;慢性盆腔炎见上述证候者。乳康片牡蛎75g乳香 30g 瓜蒌 75g海藻 60g 黄芪 120g 没药 30g天冬 60g 夏枯草 75g 三棱 30g玄参 60g白术 60g 浙贝母 30g莪术 30g 丹参 75g 鸡内金(炒) 30功能与主治: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活血破瘀,消积化痰,软坚散结,补气健脾。用于乳腺增生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3片,一日2次,饭后服用,20天为一个疗程。间隔57天,继续第二个疗程,亦可连续用药。 注意:孕妇慎服(前三个月内禁用),女性患者宜于月经来潮前1015日开始服用。经带宁胶囊成分:虎耳草1500g 徐长卿800g 连钱草750g 老鹳草750g 功效与主治:苗医:旭嘎凯沓痂,三除内挡带,挡盂扭哈向。陡陡巢窝耩罗,巢窝家科。 中医:清热解毒,消炎止带,调经止痛。用于热毒瘀滞所致的经期腹痛,经血色暗,血块,赤白带下,量多气臭,阴部瘙痒灼热。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34粒,一日3次。 禁忌: 孕妇忌服。 规格:每粒装0.3g更年安片地黄 泽泻 麦冬 熟地黄 玄参 茯苓 仙茅酒 磁石 牡丹皮 珍珠母 五味子 首乌藤 制何首乌 浮小麦 钩藤更年安片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黑灰色;味甘。更年安片的功能与主治是 滋阴清热,除烦安神。用于更年期出现的潮热汗出,眩晕,耳鸣,失眠,烦躁不安,血压不稳等症。 更年安片用法与用量是口服,一次6 片,一日23次。喉科药物黄氏响声丸成分:薄荷、浙贝母、连翘、蝉蜕、胖大海、酒大黄、川芎、儿茶、桔梗、诃子肉、甘草、薄荷脑疏风清热,化痰散结,利咽开音。用于急、慢喉喑,风热外束,痰热内盛,声音嘶哑,咽喉肿痛,咽干灼热,咽中有痰,或寒热头痛,或便秘尿赤;急、慢性喉炎及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初起见上述证候者。用法与用量:口服,炭衣丸一次8丸(每丸重0.1g)或6丸(每丸重0.133g),糖衣丸一次20丸,一日3次,饭后服用;儿童减半。银黄含片成分:金银花提取物,黄芩提取物。功效与主治:清热,解毒,消炎。用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所致咽喉肿痛。用法与用量:含服,每次2片,每日10-20片,分次含服,疗程5天,或遵医嘱。牛黄解毒片成分:人工牛黄、黄连、黄柏、石膏、金银花、薄荷、桔梗、连翘、大黄、黄芩、栀子(姜炙)、菊花、甘草、冰片。辅料为淀粉、硬脂酸镁。功效与主治:清热解毒。用于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用法与用量:口服,小片一次3 片,大片一次2片, 一日23次。孕妇禁用。一清胶囊组成:大黄、黄芩、黄连功效与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化瘀止血。用于热毒所致的身热烦躁,目赤口疮,咽喉、牙龈肿痛,大便秘结及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牙龈炎见上述症状者。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2粒,一日3次。蓝芩口服液组成:板蓝根、黄芩、栀子、黄柏、胖大海。辅料为蔗糖、苯甲酸钠、聚山梨脂80.功效与主治: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用于急性咽炎、肺胃实热证所致的咽痛、咽干、咽部灼热。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20毫升,一日3次。新癀片组成:肿节风、三七、人工牛黄、猪胆粉、肖梵天花、珍珠层粉、水牛角浓缩粉、红曲、吲哚美辛。功效与主治: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热毒瘀血所致的咽喉肿痛、 牙痛、痹痛、胁痛、黄疸、无名肿毒等症。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24片,一日3次,小儿酌减。外用,用冷开水调化,敷患处。喉疾灵胶囊组成:牛黄、板蓝根、山豆根、桔梗、诃子、了哥王、天花粉、连翘、冰片、珍珠层粉、广东土牛膝、猪牙皂。功效与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慢性咽炎急性发作。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34粒,一日3次。眼科药物障眼明片组成:白芍、车前子、川芎、党参、甘草、葛根、枸杞子、黄柏、黄精、黄芪、菊花、决明子、蔓荆子、密蒙花、青葙子、肉苁蓉、蕤仁、山茱萸、升麻、石菖蒲、熟地黄、菟丝子。功效与主治:补益肝肾,退翳明目,用于初期及中期老年性白内障。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障翳散组成:几十味中药功效与主治:行滞祛痰,退障消翳,用于老年性白内障及角膜翳用法与用量:外用,临用时,将本品倒入滴眼用溶剂瓶中,摇匀后滴入眼睑内一次23滴,一日34次。或遵医嘱。用法与用量:外用,临用时,将本品倒入滴眼用溶剂瓶中,摇匀后滴入眼睑内一次23滴,一日34次。鱼腥草滴眼液功效与主治:清热,解毒,利湿。用于风热疫毒,暴风客热,天行赤眼暴翳(急性卡他性结膜炎,流行性角结膜炎 。用法与用量:滴入眼睑内。一次 1 滴,一日 6 次。疗程:急性卡他性结膜炎 7 天,流行性角结膜炎 10 天。骨科药物仙灵骨葆胶囊组成:淫羊藿(加俄西)、续断(窝魁乃)、补骨脂、地黄、丹参、知母。功效与主治:滋补肝肾,活血通络,强筋壮骨。用于肝肾不足,瘀血阻络所致骨质疏松症,症见腰脊疼痛,足膝酸软,乏力。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骨折、骨关节炎;骨无菌坏死;更年期综合症。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3粒,一日2次;46周为一疗程。骨康胶囊成分:本品由补骨脂、续断、三七、芭蕉根、酢浆草组成,是在挖掘贵州苗族民间验方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制药技术研制成的中药复方制剂。功效与主治:消肿止痛,舒筋通络,补肾壮骨之功效;用于骨折、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属肝肾不足、经络瘀阻者。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34粒,一日3次。外用药物樟脑薄荷柳酯乳膏成份:本品为复方制剂,每克含樟脑50毫克,薄荷脑50毫克,水杨酸甲酯50毫克主治:用于头痛、头昏,虫咬、蚊叮,消肿、止痛。用法与用量:外用。头痛、头昏时涂于太阳穴处,鼻塞时涂于鼻腔内,其他则涂在患处。一日34次。锡类散组成:西瓜霜料2钱,生硼砂2钱,生寒水石3钱,青黛6钱,冰片5分,珍珠(豆腐制)3钱,硇砂(炙)2钱,牛黄8分。功效与主治:清热利咽,消肿止痛。急慢性咽炎、牙龈肿痛;对十二指肠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宫颈炎等有效。用法与用量:每用少许,吹敷患处,每日12次。麝香解痛膏组成:生附子 丁香 石菖蒲 红花 徐长卿 大黄 甘松 川芎 麝香 冰片 樟脑 薄荷油 桂皮醛功效与主治:活血、散寒、止痛。用于扭挫伤,关节酸痛等。用法与用量:洗净患处,揩干,将膏药贴于患处,每天换药一次。虎力散胶囊成分:制草乌 三七 断节参 白云参功效与主治:驱风除湿,舒筋活络,行瘀,消肿定痛。用于风湿麻木,筋骨疼痛,跌打损伤,创伤流血。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0.3g,一日12次,开水或温酒送服。外用,将内容物撒于伤口处。冰栀伤痛气雾剂组成:大黄80g 栀子50g 肿节风100g 地黄40g 降香30g 韭根60g 马钱子40g 冰片30g 桃仁30g 松节30g 干姜30g 花椒30g 樟脑40g 苏木50g 樟根30g 松笔头40g功效与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