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知识(一)1、史记(1)简介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是古代史书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史记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全书共一百三十卷,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 “本纪”是全书提纲,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 “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 “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方面内容; “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 “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2)特色*精妙的叙事艺术 五体会通。综合前代史书中各种体例,创立了纪传体的通史。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形成从横交错的舒适结构。 人物编排名实兼顾,以类相从。史记各层次人物传记的排列是以时间为序,但又兼顾各传记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着以类相从的原则。 追根求源,详因略果。 条理清晰。 *精彩的人物刻画 平民入传。 个性鲜明。 多维透视。 旁现侧出。旁现侧出法,又称为“互现法”,即在一片传记中着重表现他的主要特征,而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则放在别人的传记中显示。如高祖本纪中主要写刘邦带有奇异色彩的发迹史,以及他的雄才大略、知人善任,对他的弱点则没有充分展示。而在其他人的传记中却使人看到刘邦形象的另外一些侧面。 *悲壮的风格特征宏廓画面和深邃意蕴。 浓郁的悲剧气氛。 强烈的传奇色彩。 (3)传世名句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纪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纪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纪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张仪列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匈奴未灭,无以家为。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史记留侯世家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史记滑稽列传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1-2、游侠一批无政治权利与经济势力的“布衣”,为他人排忧解难,不惜付出代价,且无需回报;他们非仗势欺人的“豪暴之徒”,也不是施惠于人的既得利益者,因而他们的道德价值观值得称颂;在秩序荡然无存的时候,他们以其实实在在的行为担当社会正义,值得肯定。他们是体制外维护正义的行动主义者。 谱牒就是记载某一宗族主要成员世系及其事迹的档案,它以一定的形式记载了该宗族历史,其形式和内容集中了档案学、历史学和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旨要。 价值:完整的谱牒,记载了本家族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不仅仅 “记载本族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还记载和家族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与本家族相关的地方风俗习惯、名胜古迹、年节来历等,无疑具有难能可贵的史料价值。4、“清华简” 清华大学于2008年7月收藏的一批战国竹简,被人们称为清华简。经碳14测定证实,这批竹简的年代是战国中晚期之际,文字风格主要是楚国的,简的数量一共有2388枚(包括少数残断简),在迄今发现的战国竹简中为数较多。“清华简”5、周易 周易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 东周孔子及其弟子将“君尊臣卑,男尊女卑”等夏商周礼教规范 写入文言,系辞,编入“周易”。汉末儒生将“周易” 改称易经并冠以“孔夫子作品”。包含文言,系辞,说卦传等杂货的“易经”,并非正宗周易,应当称为儒学易。乾泉先生认为,易经是一部集体性著作,周易体例内容本身不成于一时一地一人之手。占筮是中国古代文明中的一个重要侧面,夏商两代已有重要的鬼神观念与人鬼沟通的方法,占筮是人鬼沟通的行为模式之一,但占筮活动本身也有多样性,例如有烧龟壳或烧牛骨,而从其烧裂的纹路中见启示的方法,占者将所欲占之事与对纹路的解释又刻到甲骨上,流传至今,使今人得以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甲骨文)这种占筮活动传至周文化传统中时,经过周人的改良,建立完整的观念与符号系统,(卦爻辞与卦爻象)一方面将当时所占之事及其解释以文字记录下来,(卦爻辞)一方面建立新的占筮法则,(大衍之数)使用新的占筮工具,(蓍草)而完成周易这部著作,亦即我们今日所见的易经之书的经的部份。经过历代哲学家的阐释,发展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著作。同时,它也是我国古代一部关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经典。 主要贡献:易确立了二进制和十进制数。 易确立了数学的任务。易开始了对除法和余数的研究。 易启蒙了中国古代生命哲学。6、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论语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共四十卷,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源于此,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与墨家对立)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7、尚书尚书又称书、书经,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现存版本中真伪参半。一般认为今文尚书中周书的牧誓到吕刑十六篇是西周真实史料,文侯之命、费誓和秦誓为春秋史料,所述内容较早的尧典、皋陶谟、禹贡反而是战国编写的古史资料。今本古文尚书总体认为是晋代梅赜伪造,但也存在争议。-2-8、国语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从史学和文学成就看,国语不如左传。但国语也有较为明显的艺术特色,这就是:一、长于记言,二、有虚构故事情节。9、战国策战国策(Intrigues of the Warring States)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吴原师道作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注。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即策士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就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这部书有文辞之胜,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10、法家: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他们以在法律界及法理学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而闻名,并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制定各项政策提供了相当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这就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 法家在法理学方面做出了贡献,对于法律的起源、本质、作用以及法律同社会经济、时代要求、国家政权、伦理道德、风俗习惯、自然环境以及人口、人性的关系等基本的问题都做了探讨,而且卓有成效。 阴阳八卦图法家主要代表人物有商鞅、申不害、韩非子、李斯等。11、阴阳家:阴阳家是流行于战国末期到汉初的一种学派,齐人邹衍是其代表人物。史记称其:“深观阴阳消息,而作迂怪之变。”吕氏春秋则直接受到邹衍学说的影响。大体而言,邹衍的阴阳家思想表现在将自古以来的数术思想与阴阳五行学说相结合,并试图进一步的发展,用来建构宇宙图式,解说自然现象的成因及其变化法则。12、纵横家:纵横家出现于战国至秦汉之际,多为策辩之士,可称为中国五千年中最早也最特殊的外交政治家。战国时以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为主的一派,是诸子百家之一,创始人鬼谷子,杰出代表人物有:苏代、姚贾,苏秦,张仪,公孙衍,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韩非子说:“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纵横即合纵连横。他们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反复无常,设第划谋多从主观的政治要求出发。合纵派的主要代表是苏秦。连横派的主要代表是张仪。13、儒家:儒家又称儒学、儒家学说,或称为儒教,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派。做为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的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它是中华法系的法理基础,对中国以及东方文明发生过重大影响并持续至今的意识形态,儒家思想是东亚地区的基本文化信仰。儒家最初指的是冠婚丧儒家学说(the Confucianists),亦称儒学,起源于东周春秋崇奉孔子学说的学派。其学派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理关系。祭时的司仪,自汉代起指由孔子创立的后来逐步发展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3-14、科举制(1)历程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中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即位后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武则天载初元年二月,女皇亲自“策问贡人于洛成殿”,这是中国科举制度中殿试的开始,但在唐代并没有形成制度。武举开始于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在唐代最著名的武状元便是郭子仪了。宋代“重文轻武”,所以也很重视科举考试,但后期导致选官过冗过滥。元朝开始,蒙古人统治中原,科举考试进入中落时期,但以四书试士,却是元代所开的先例。科举考试中进士卷明代统治者对科举高度重视,科举方法之严密也超过了以往历代。科举制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当时,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科举制发展到清代,日趋没落,弊端也越来越多。清代统治者对科场舞弊的处分虽然特别严厉,但由于科举制本身的弊病,舞弊越演越烈,科举制终于在1905年被废除。 (2)影响由于统治者改变考试内容使科举成为束缚知识分子思想的枷锁科举制度也产生了家庭悲剧。由于科举制度及第者享有丰富的优待的荣誉,而且科举也是普通人出头的重要途径,因此经常会有贫士高中之后抛妻弃子的悲剧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全科医学科胸痛病因诊断要点
- 乳腺的科普知识
- 产后子宫出血处理流程
- 2025深圳市水质监测技术服务合同书
- 2025年外墙清洗的合同范本
- 2021年北京重点校高一(下)期中物理试卷试题汇编:动能和动能定理
- 2025房产抵押担保合同范本
- 2025商业秘密合同范本
- 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方案培训流程
- 物业管家述职报告
- 精神疾病早期识别要点
- T/CAQI 135-2020产品质量鉴定程序规范机械设备的特殊要求
- 九年级-初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后家长会课件
- 新版安责险培训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输变电工程通 用设计(330~750kV输电线路绝缘子金具串通 用设计分册)2024版
- 船厂重装备管理
- 西昌市旅游介绍
- 学校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 鳞癌化疗耐药性与治疗策略-深度研究
- 矿石买卖居间协议书
- 管理学基础-形考任务三-国开-参考资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